传感器载体的加工工艺分析(附件)【字数:6624】
本篇论文加工的传感器载体,其主要应用于称重仪器上用于搭载称重传感器的零部件。经常会出现在台秤、皮带秤等高精度的称体上。传感器载体的尺寸是长133.4毫米、传感器载体宽30.2毫米、传感器载体高30.7毫米。在选用工件加工的机床时,需要依照加工工件的特点进行选择,例如轴类加工工件通常使用车床对其加工、方体加工工件通常使用铣床对其加工、曲面特征的加工工件通常使用多轴机床对其加工。本篇论文主要是通过对传感器载体图纸及加工分析、数控加工工艺分析、程序编程这三部分为主体进行分析。又通过具体的传感器载体加工内容及要求分析、加工流程分析、机床的选用、夹具的选用、刀具的选用、拟定的加工工艺路线、正面编程、四周编程、反面编程进行描述。
目录
引言 1
一、称重传感器概述 2
(一)工程图分析 2
(二)加工流程分析 3
(三)加工内容及要求分析 4
二、传感器载体数控加工工艺分析 4
(一)机床的选用 4
(二)传感器载体夹具的选用 5
(三)传感器载体刀具和切削用量 6
(四)传感器载体加工工艺路线 6
三、传感器载体仿真加工 8
(二)传感器载体铣四周编程 10
(三)传感器载体反面编程 11
四、传感器载体成品 12
总结 13
致谢 14
参考文献 15
引言
智能传感器具备一定的通信功能,并且拥有采集、处理、交换信息的能力,可通过软件技术来实现高精度的信息采集。智能化传感器相对于普通的传感器优势是毋庸置疑的,因此,传感器的智能化是一大发展趋势。目前,重庆在智能传感器领域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以川仪、中移物联网为代表的智能传感器企业在国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未来,在经济环境持续好转的大背景下,传感器市场的需求量会不断增多,传感器将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社会建设和生活的各个领域。物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离不开传感器设备的存在,传感器也将朝着可移动化、微型化、集成化以及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未来几年全球传感器市场将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自2014年以来,国家就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具有战略性、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指导性的文件,有效推动了我国传感器及物联网产业向着创新化、融合化、集群化以及智能化的方向快速发展。
一、称重传感器概述
本篇论文加工的传感器载体,其主要应用于称重仪器上用于搭载称重传感器的零部件。经常会出现在台秤、皮带秤等高精度的称体上。传感器载体的尺寸是长133.4毫米、传感器载体宽30.2毫米、传感器载体高30.7毫米。
(一)工程图分析
图11是传感器载体的主视图、图12是传感器载体的其他视图。
可以从上述的图中看到加工的传感器载体整体看其是一个长方体,同时其结构是比较简单的,可以从传感器载体主视图中看出来其底部的台阶面一共有两层,在其主体上也都是一些孔加工槽加工这些基本的加工特征。在对传感器载体进行加工时处理一些特殊的部分尺寸精度要保持在±0.05毫米而其传感器载体的主体精度通常在±0.1毫米。
/
图11 传感器载体主视图
/
图12 传感器载体其他视图
可以从图中看出本篇论文加工的传感器载体的尺寸是长133.4毫米、传感器载体宽30.2毫米、传感器载体高30.7毫米。
(二)加工流程分析
1.毛坯准备
加工的传感器载体整体看其是一个长方体,同时其结构是比较简单的,选择毛坯的尺寸是长135.6毫米、宽35毫米、高33.2毫米。这样可以非常好的保持工件加工的余量。
2.传感器正表面特征加工
第一步加工主要是对加工工件的正表面的特征进行加工,先对毛坯进行粗加工,粗加工之后对其精加工,精加工之后对其进行精加工。
3.传感器四周表面的特征进行加工
第二步加工主要是对加工工件的四周表面的特征进行加工,先对其进行粗加工,粗加工之后对其进行粗精加工,粗精加工之后对其进行精加工。和以上步骤不同,本步骤的装夹需要需要专用的夹具,为了加工方面其加工需要对其设置相应的坐标系,在设立坐标系前需要相对其进行定位。
4. 传感器底面进行加工
第三步加工主要是对其加工工件的底面进行加工,先对毛坯进行粗加工,粗加工之后对其精加工,精加工之后对其进行精加工。
5.最终处理
在传感器载体的正面、底面、四周特征加工完之后需要对其进行工件毛刺处理,同时还需要保证工件倒角和表面抛光处理等。
(三)加工内容及要求分析
在对传感器载体进行加工前可以依照上图11的传感器载体工程图看到每个孔特征的公差。
第一步,对其整体外观进行加工,上文提到加工的尺寸为长133.4毫米、宽30.2毫米、高30.7毫米。
第二步,在对其整体特征加工完成之后,对其U型槽结构进行粗加工与精加工,然后加工出来的尺寸是长32毫米、宽16毫米、高7毫米。
第三步,在对其U型槽结构加工之后就对φ21.14的孔进行加工,保证其上下贯通同时空的加工精度为±0.05毫米,同时需要留下3.63毫米这样可以保证平面与通孔在加工的过程中保持加工工件的刚性。
第四步,在对φ21.14的孔加工之后需要对φ20.6孔的孔进行加工,其是沉头阶梯孔它的尺寸分别是φ20.6加工深度14.2毫米,在对其进行内部尖角加工的时候要R0.5的圆角加工,其规格是M121.5P贯通式螺纹孔。
第五步,在φ20.6孔的孔加工完成之后需要对φ13的孔进行加工,它的要求是比较简单的上下贯通即可。
第六步,在φ13的孔加工完成之后应当对阶梯孔进行加工。
二、传感器载体数控加工工艺分析
(一)机床的选用
在选用工件加工的机床时,需要依照加工工件的特点进行选择,例如轴类加工工件通常使用车床对其加工、方体加工工件通常使用铣床对其加工、曲面特征的加工工件通常使用多轴机床对其加工。加工工件机床的选用除了考虑其加工特征,还需要对其的加工成本与效率进行对比,选择最合适性价比最高的加工机床。
上文对本篇论文加工的传感器载体进行了结构与特征进行分析,在其第一步加工与第三步加工使用普通的三轴加工机床,使用卧室机床对其第二步加工工序进行加工,这样可以非常好的降低传感器载体的加工成本。下图21就是第二道使用的工序汉川双工作台卧式加工中心。其可以非常好地满足传感器加工条件的同时并降低其加工成本。
/
图21传感器载体加工设备
(二)传感器载体夹具的选用
相对于通用的夹具专用具有非常大的局限性,但是为了提高工件的加工效率,本篇论文加工的传感器载体专用夹具是必不可少的。在使用其对传感器载体进行装夹的时候,以第一步加工的表面为基准面这样可以非常好的保证工件上下自由度的调控,进行其它方向上的调控上需要对其精加工之后的面进行装夹定位。
目录
引言 1
一、称重传感器概述 2
(一)工程图分析 2
(二)加工流程分析 3
(三)加工内容及要求分析 4
二、传感器载体数控加工工艺分析 4
(一)机床的选用 4
(二)传感器载体夹具的选用 5
(三)传感器载体刀具和切削用量 6
(四)传感器载体加工工艺路线 6
三、传感器载体仿真加工 8
(二)传感器载体铣四周编程 10
(三)传感器载体反面编程 11
四、传感器载体成品 12
总结 13
致谢 14
参考文献 15
引言
智能传感器具备一定的通信功能,并且拥有采集、处理、交换信息的能力,可通过软件技术来实现高精度的信息采集。智能化传感器相对于普通的传感器优势是毋庸置疑的,因此,传感器的智能化是一大发展趋势。目前,重庆在智能传感器领域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以川仪、中移物联网为代表的智能传感器企业在国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未来,在经济环境持续好转的大背景下,传感器市场的需求量会不断增多,传感器将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社会建设和生活的各个领域。物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离不开传感器设备的存在,传感器也将朝着可移动化、微型化、集成化以及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未来几年全球传感器市场将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自2014年以来,国家就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具有战略性、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指导性的文件,有效推动了我国传感器及物联网产业向着创新化、融合化、集群化以及智能化的方向快速发展。
一、称重传感器概述
本篇论文加工的传感器载体,其主要应用于称重仪器上用于搭载称重传感器的零部件。经常会出现在台秤、皮带秤等高精度的称体上。传感器载体的尺寸是长133.4毫米、传感器载体宽30.2毫米、传感器载体高30.7毫米。
(一)工程图分析
图11是传感器载体的主视图、图12是传感器载体的其他视图。
可以从上述的图中看到加工的传感器载体整体看其是一个长方体,同时其结构是比较简单的,可以从传感器载体主视图中看出来其底部的台阶面一共有两层,在其主体上也都是一些孔加工槽加工这些基本的加工特征。在对传感器载体进行加工时处理一些特殊的部分尺寸精度要保持在±0.05毫米而其传感器载体的主体精度通常在±0.1毫米。
/
图11 传感器载体主视图
/
图12 传感器载体其他视图
可以从图中看出本篇论文加工的传感器载体的尺寸是长133.4毫米、传感器载体宽30.2毫米、传感器载体高30.7毫米。
(二)加工流程分析
1.毛坯准备
加工的传感器载体整体看其是一个长方体,同时其结构是比较简单的,选择毛坯的尺寸是长135.6毫米、宽35毫米、高33.2毫米。这样可以非常好的保持工件加工的余量。
2.传感器正表面特征加工
第一步加工主要是对加工工件的正表面的特征进行加工,先对毛坯进行粗加工,粗加工之后对其精加工,精加工之后对其进行精加工。
3.传感器四周表面的特征进行加工
第二步加工主要是对加工工件的四周表面的特征进行加工,先对其进行粗加工,粗加工之后对其进行粗精加工,粗精加工之后对其进行精加工。和以上步骤不同,本步骤的装夹需要需要专用的夹具,为了加工方面其加工需要对其设置相应的坐标系,在设立坐标系前需要相对其进行定位。
4. 传感器底面进行加工
第三步加工主要是对其加工工件的底面进行加工,先对毛坯进行粗加工,粗加工之后对其精加工,精加工之后对其进行精加工。
5.最终处理
在传感器载体的正面、底面、四周特征加工完之后需要对其进行工件毛刺处理,同时还需要保证工件倒角和表面抛光处理等。
(三)加工内容及要求分析
在对传感器载体进行加工前可以依照上图11的传感器载体工程图看到每个孔特征的公差。
第一步,对其整体外观进行加工,上文提到加工的尺寸为长133.4毫米、宽30.2毫米、高30.7毫米。
第二步,在对其整体特征加工完成之后,对其U型槽结构进行粗加工与精加工,然后加工出来的尺寸是长32毫米、宽16毫米、高7毫米。
第三步,在对其U型槽结构加工之后就对φ21.14的孔进行加工,保证其上下贯通同时空的加工精度为±0.05毫米,同时需要留下3.63毫米这样可以保证平面与通孔在加工的过程中保持加工工件的刚性。
第四步,在对φ21.14的孔加工之后需要对φ20.6孔的孔进行加工,其是沉头阶梯孔它的尺寸分别是φ20.6加工深度14.2毫米,在对其进行内部尖角加工的时候要R0.5的圆角加工,其规格是M121.5P贯通式螺纹孔。
第五步,在φ20.6孔的孔加工完成之后需要对φ13的孔进行加工,它的要求是比较简单的上下贯通即可。
第六步,在φ13的孔加工完成之后应当对阶梯孔进行加工。
二、传感器载体数控加工工艺分析
(一)机床的选用
在选用工件加工的机床时,需要依照加工工件的特点进行选择,例如轴类加工工件通常使用车床对其加工、方体加工工件通常使用铣床对其加工、曲面特征的加工工件通常使用多轴机床对其加工。加工工件机床的选用除了考虑其加工特征,还需要对其的加工成本与效率进行对比,选择最合适性价比最高的加工机床。
上文对本篇论文加工的传感器载体进行了结构与特征进行分析,在其第一步加工与第三步加工使用普通的三轴加工机床,使用卧室机床对其第二步加工工序进行加工,这样可以非常好的降低传感器载体的加工成本。下图21就是第二道使用的工序汉川双工作台卧式加工中心。其可以非常好地满足传感器加工条件的同时并降低其加工成本。
/
图21传感器载体加工设备
(二)传感器载体夹具的选用
相对于通用的夹具专用具有非常大的局限性,但是为了提高工件的加工效率,本篇论文加工的传感器载体专用夹具是必不可少的。在使用其对传感器载体进行装夹的时候,以第一步加工的表面为基准面这样可以非常好的保证工件上下自由度的调控,进行其它方向上的调控上需要对其精加工之后的面进行装夹定位。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xgc/zdh/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