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绿化在建筑业中的应用(附件)【字数:7860】
绿色是生命的源泉和发展的基础,园林绿化建设是21世纪城市生态建设的指导方向。现如今可以看出绿色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环保。但是园林绿化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不能忽视,例如我国绿化建设水平技术相对薄弱,规划建设的思想缺乏创新意识,园林绿化建设资金短缺,监督与管理还相对混乱等。这些都是我们当前应该尽快解决的园林绿化建设问题。本文以园林绿化在建筑业中的应用为核心,分析了当前园林土建绿化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Key words: landscaping; civil engineering; application目录
一、引言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意义 1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
二、园林绿化在建筑业中应用的现状研究 2
(一) 园林绿化建设存在问题 2
1.建设水平不高 2
2.绿化供需不平衡 2
3.技术力量薄弱 3
4.参与度不高 3
(二)园林绿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
1.规划建设理念落后 3
2.政府监管体系不完善 4
3.园林绿化养护资金不足 4
三、提高园林绿化在建筑业中应用的对策 4
(一)深化市场化服务改革 4
(二)更加注重科技引领作用 5
(三)加大资金和人力投入 5
(四)健全各方参与机制 6
四、结论 7
致谢 8
参考文献 9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需要通过一步步的转型来实现。但是转型的同时新的矛盾与环境问题也会随之而来。近年来,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平衡被不断发展的建筑业所打破。生态环境被不断破坏,原始自然景观和原生植被也慢慢不见了,这些正是因为转型进程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节奏[1]。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让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逐渐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作为土木工程生态平衡调节器的园林绿化有着优化人居环境,实现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作用。现如今,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早已不再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是那个追求温饱的年代,人们开始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和更好的居住环境。所有人都迫切的希望看见更蓝的天空,更绿的山,使用更清洁的水资源,拥有更美的生态环境。而土木工程的绿色发展就可以很好的满足这个需求。因此土木工程的绿色发展已经成为新时代的亮点和生态建设的风向标[2]。
(二)研究意义
建筑行业在社会和经济不断改革的冲击下面临了新的挑战,也有了新的要求。为了进一步提高人民的幸福感以及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加强土木工程的生态环境管理和园林建设。本文以土木工程的园林绿化建设为研究对象,结合当前土木工程中园林绿化建设的发展情况以及土木工程园林绿化建设的历史,分析出了当前土木工程园林绿化建设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土木工程中园林绿化建设的对策及建议。本文对土木工程在其他地区的园林建设具有参考价值。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9世纪末期,西方国家首次提出了建设美化的概念。1898年,英国建筑师霍华德提出了园林绿化的理论,这个理论被认为其核心是创建一个新的类型。这个新类型考虑到了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间的有机结合。不论是从规模、人口密度、布局结构还是绿化的角度来看,园林绿化理论都将提供一个独特的见解。随着一些新的花园村、园林、韦林花园城和堪培拉的建筑被规划建设,很多理论化的景观设计已经成为了现实[3]。到了20世纪初期,随着生态科学的逐步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生态的角度研究建设方面的理论。与此同时,在荷兰,英国和美国等国家也出现了生态园林的概念。这个概念本着尊重自然的思想,在打造园区的生态系统时更多的去依赖自然环境。到了20世纪中叶,由于现代生态发展缓慢,人类中心主义又再次出现,生态公园和绿地的建设开始不再被重视。
20世纪80年代,有关环境变化的研究变得多样了起来,很多国家都有学者从事这方面的研究。这其中前苏联生态学家Yannowski首次提出生态的理念。他认为,园林绿化是一个理想的模型(Mozingo)[4]。与此同时,国际花园绿化运动的创始人美国生态学家理查德Rigister(1987年),提出园艺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生活的桥梁。罗斯兰(1997)认为,园林绿化实际上是各种用于解决社会问题理论的整合。
在20世纪90年代,通过园林绿化理论的不断完善和化学水平的不断提升,民用工程的绿化花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大量的生态园投入建设,园林绿化的理论和实践在全国范围内快速发展。中国于1992年正式启动美化项目,从那时起,全国各地都在关注园林绿化的发展,这一举措有效地促进了园林绿化的发展。21世纪开始,土木工程中的园林绿化建设的到了快速发展,获得了丰硕的成果。
斯蒂芬巴特尔等人(2012)已经说明了生态系统建设在充满危机和变革的时代的作用。阿米拉Mersal(2017年),从多种角度说明了要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将绿地规划、监测和设计结合起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提出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而后随着园林绿化的各种相关计划和法规的实施,园林绿化理论得到了快速发展[5]。
2002年,我国建设部颁布了“绿地分类标准”规范[6]。这一规范给园林绿化提供了建设标准。同时,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也已经提出。随着生态理念的持续发展,由于具有提供给人们良好的居住环境以及促进生态环境的作用,园林绿化建设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6]。珠海市是全国首批荣获国家园林绿化和国家生态园林称号的城市之一。建设生态文明新城,要以人为本,实施科学战略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国家规划下,加大了对绿色建设项目的投入,并坚持以创新和改革为向导,规范管理[7]绿色建设。
二、园林绿化在建筑业中应用的现状研究
园林绿化建设存在问题
1.建设水平不高
近年来,中国的民用工程绿化工作已经得到了迅速地发展,并取得了显着成效。园林绿化的发展水平在不断提高。由于思想,制度和经济发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一些地区的土木工程园林绿化建设还处于较低的水平,特别是如公共绿化地和绿地公园、住宅小区等等这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工程,建设时很难从过去土木工程建设的思维框架中跳出去。很多时候仅仅只是选择栽种一些绿植来替换掉原来的规划和设计。同时,在设置景观灯的时候过分追求标准化的样式,其实在土木工程中进行园林绿化建设时更重要的是维护生物多样性以及与当地的景观和文化相结合,突出地方特色的同时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Key words: landscaping; civil engineering; application目录
一、引言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意义 1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
二、园林绿化在建筑业中应用的现状研究 2
(一) 园林绿化建设存在问题 2
1.建设水平不高 2
2.绿化供需不平衡 2
3.技术力量薄弱 3
4.参与度不高 3
(二)园林绿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
1.规划建设理念落后 3
2.政府监管体系不完善 4
3.园林绿化养护资金不足 4
三、提高园林绿化在建筑业中应用的对策 4
(一)深化市场化服务改革 4
(二)更加注重科技引领作用 5
(三)加大资金和人力投入 5
(四)健全各方参与机制 6
四、结论 7
致谢 8
参考文献 9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需要通过一步步的转型来实现。但是转型的同时新的矛盾与环境问题也会随之而来。近年来,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平衡被不断发展的建筑业所打破。生态环境被不断破坏,原始自然景观和原生植被也慢慢不见了,这些正是因为转型进程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节奏[1]。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让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逐渐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作为土木工程生态平衡调节器的园林绿化有着优化人居环境,实现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作用。现如今,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早已不再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是那个追求温饱的年代,人们开始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和更好的居住环境。所有人都迫切的希望看见更蓝的天空,更绿的山,使用更清洁的水资源,拥有更美的生态环境。而土木工程的绿色发展就可以很好的满足这个需求。因此土木工程的绿色发展已经成为新时代的亮点和生态建设的风向标[2]。
(二)研究意义
建筑行业在社会和经济不断改革的冲击下面临了新的挑战,也有了新的要求。为了进一步提高人民的幸福感以及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加强土木工程的生态环境管理和园林建设。本文以土木工程的园林绿化建设为研究对象,结合当前土木工程中园林绿化建设的发展情况以及土木工程园林绿化建设的历史,分析出了当前土木工程园林绿化建设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土木工程中园林绿化建设的对策及建议。本文对土木工程在其他地区的园林建设具有参考价值。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9世纪末期,西方国家首次提出了建设美化的概念。1898年,英国建筑师霍华德提出了园林绿化的理论,这个理论被认为其核心是创建一个新的类型。这个新类型考虑到了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间的有机结合。不论是从规模、人口密度、布局结构还是绿化的角度来看,园林绿化理论都将提供一个独特的见解。随着一些新的花园村、园林、韦林花园城和堪培拉的建筑被规划建设,很多理论化的景观设计已经成为了现实[3]。到了20世纪初期,随着生态科学的逐步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生态的角度研究建设方面的理论。与此同时,在荷兰,英国和美国等国家也出现了生态园林的概念。这个概念本着尊重自然的思想,在打造园区的生态系统时更多的去依赖自然环境。到了20世纪中叶,由于现代生态发展缓慢,人类中心主义又再次出现,生态公园和绿地的建设开始不再被重视。
20世纪80年代,有关环境变化的研究变得多样了起来,很多国家都有学者从事这方面的研究。这其中前苏联生态学家Yannowski首次提出生态的理念。他认为,园林绿化是一个理想的模型(Mozingo)[4]。与此同时,国际花园绿化运动的创始人美国生态学家理查德Rigister(1987年),提出园艺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生活的桥梁。罗斯兰(1997)认为,园林绿化实际上是各种用于解决社会问题理论的整合。
在20世纪90年代,通过园林绿化理论的不断完善和化学水平的不断提升,民用工程的绿化花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大量的生态园投入建设,园林绿化的理论和实践在全国范围内快速发展。中国于1992年正式启动美化项目,从那时起,全国各地都在关注园林绿化的发展,这一举措有效地促进了园林绿化的发展。21世纪开始,土木工程中的园林绿化建设的到了快速发展,获得了丰硕的成果。
斯蒂芬巴特尔等人(2012)已经说明了生态系统建设在充满危机和变革的时代的作用。阿米拉Mersal(2017年),从多种角度说明了要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将绿地规划、监测和设计结合起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提出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而后随着园林绿化的各种相关计划和法规的实施,园林绿化理论得到了快速发展[5]。
2002年,我国建设部颁布了“绿地分类标准”规范[6]。这一规范给园林绿化提供了建设标准。同时,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也已经提出。随着生态理念的持续发展,由于具有提供给人们良好的居住环境以及促进生态环境的作用,园林绿化建设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6]。珠海市是全国首批荣获国家园林绿化和国家生态园林称号的城市之一。建设生态文明新城,要以人为本,实施科学战略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国家规划下,加大了对绿色建设项目的投入,并坚持以创新和改革为向导,规范管理[7]绿色建设。
二、园林绿化在建筑业中应用的现状研究
园林绿化建设存在问题
1.建设水平不高
近年来,中国的民用工程绿化工作已经得到了迅速地发展,并取得了显着成效。园林绿化的发展水平在不断提高。由于思想,制度和经济发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一些地区的土木工程园林绿化建设还处于较低的水平,特别是如公共绿化地和绿地公园、住宅小区等等这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工程,建设时很难从过去土木工程建设的思维框架中跳出去。很多时候仅仅只是选择栽种一些绿植来替换掉原来的规划和设计。同时,在设置景观灯的时候过分追求标准化的样式,其实在土木工程中进行园林绿化建设时更重要的是维护生物多样性以及与当地的景观和文化相结合,突出地方特色的同时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zgc/jzx/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