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菊花杂交结实率技术的研究

以绿色切花菊‘Feeling green dark’作母本、‘玛丽’作父本,采用外源激素处理、混合花粉诱导、重复授粉、减少单花序留花量等方法对该杂交组合进行处理,探讨不同方法对提高杂交结实率的效果。结果表明重复授粉和混合授粉对提高杂交结实率有显著的效果;100 mgL-1BA处理和减少单花序留花量对提高杂交结实率无明显影响;50mgL-1NAA处理、100 mgL-1NAA处理则对杂交结实率有显著抑制作用。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1材料与方法 1
1.1植物材料 2
1.2试验方法 2
1.2.1不同的授粉方法 2
1.2.2 花粉在柱头萌发的荧光观察 2
1.3数据处理方法 2
2结果与分析 2
2.1各处理对杂交结实率的影响 2
2.2 花粉在柱头萌发的荧光观察 3
3讨 论 4
致谢 5
参考文献 5
提高菊花杂交结实率技术的研究
引言
菊花(Dendranthema morifolium),别名鞠、寿客、帝女花、黄华等,是我国的传统名花,栽培历史已有1600多年,现在世界各地广为栽培,并誉为世界三大切花之一[1]。据不完全统计,现在我国的菊花品种已经达3000个以上[2]。
常用的菊花育种方法有常规杂交育种、辅射育种、组织培养、自然芽变选种等[3]。其中,以杂交育种方法使用最为普遍、有效,但是在杂交育种过程中,由于杂交不亲和现象的存在,杂交育种中存在杂交结实率低和杂交种子发芽率低的现象[ 4~ 6]。广大育种工作者从植物生理学和细胞学角度对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行了探索,并且提出选择亲缘关系较近的种作为亲本、花粉保存、采用外源激素处理、混合花粉诱导、提高授粉次数、减少单花序留花量等手段可以提高结实率。
本文拟通过控制变量,对结实率极低的切花菊杂交组合运用上述的四种方法进行处理,以期获得更多杂交种子,并对比出最优的处理手段,从而进一步运用到其他菊花品种间的杂交中,为丰富菊花种质资源奠定基础。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 材料与方法
1.1 植物材料
以切花菊品种‘Feeling green dark’为母本、‘玛丽’为父本,在自然花期的2013年11月初,于大学菊花课题组基地的连栋薄膜温室内进行实验。
1.2 试验方法
1.2.1 不同的授粉方法
以‘Feeling green dark’为母本,选取发育良好的花蕾,在舌状花刚露色时去雄,即将内轮两性管状小花全部去除,同时剪去舌状花花瓣直到可见柱头(不伤及柱头),并严格进行套袋。
对照:去雄后4d,对60朵已去雄的花序,其中每个花序包含4550个舌状花,用新鲜的父本花粉授粉,然后立刻对母本雌蕊继续套袋隔离,第二天再授粉一次。
处理A,去雄后4d,授粉前1 h在柱头上喷洒50 mgL1NAA,对60朵已去雄的花序,用新鲜的父本花粉授粉,然后立刻对母本继续套袋隔离,第二天再授粉一次。
处理B,去雄后4d,授粉前1 h在柱头上喷洒100mgL1NAA,对60朵已去雄的花序用新鲜的父本花粉授粉,然后立刻对母本雌蕊继续套袋隔离,第二天再授粉一次。
处理C,去雄后4d,授粉前1 h在柱头上喷洒100mgL1BA,对60朵已去雄的花序用新鲜的父本花粉授粉,然后立刻对母本雌蕊继续套袋隔离,第二天再授粉一次。
处理D,将栽培菊花品种‘Q11447’的花粉浸在酒精中10 min,然后干燥 30 min。去雄后4 d,对60朵已去雄的花序,授新鲜父本和已处理的失活花粉(1:1)混合物后,然后立刻对母本雌蕊继续套袋隔离,第二天再授粉一次。
处理E,去雄后4d,对60朵已去雄的花序,用新鲜的父本花粉授粉,然后立刻对母本雌蕊继续套袋隔离,第二天、第三天分别再授粉一次,共重复授粉3次。
处理F,去雄后4d,对60朵已去雄的花序,进一步减少留花量,平均每个花序包含2530个舌状花,用新鲜的父本花粉授粉,然后立刻对母本雌蕊继续套袋隔离,第二天再授粉一次。
1.2.2 花粉在柱头萌发的荧光观察
在第二次授粉后24 h,各取CK及处理A、处理B、处理C、处理D的5个花序(20~30雌蕊/花序),用FAA(70%酒精:冰醋酸:福尔马林=90:5:5)进行固定,然后保存于4°C 冰箱备用。常温下,用1 molL1 NaOH软化脱色8 h后,用蒸馏水清洗3次,然后将样品置于载玻片上,滴数滴0.01%苯胺蓝溶液(0.1 molL1 K3PO4 + 18%甘油),用盖玻片盖上,并对样品轻轻挤压。约5 min后,在荧光显微镜(Zeiss Axioskop 40)下观察柱头上的花粉萌发情况并照相,其中激发光栅(excitation filter)为BP 395440,分色光栅(chromatic beam splitter)为FT 460,阻光滤片(barrier filter)为LP 470,并用数码相机进行拍照(Teng等, 2006)。
1.3 数据处理方法
记录各处理所得种子数量,用SPSS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并对平均数用Student’s Test(P<0.05)进行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各处理对杂交结实率的影响
对对照组和各处理组的60朵花序记录并统计种子数量,记录结果见表1。为了比较各个处理组与对照组结果的是否有显著的差异,运用SPSS对数据进行显著性分析。从表2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对5和对6的标准差较大,说明对照组和处理组的数据差异较大,对1和对4的标准差最小,说明对照组和处理组的数据差异最小。比较各处理相对于对照组来说是否差异显著,要对比各对Sig双侧与0.05的大小关系,当Sig双侧>0.05的时候表示差异不显著,当0.01<Sig双侧≤0.05的时候则表示差异显著,当Sig双侧≤0.01的时候表示差异非常显著。由表2可以看出,对1的Sig双侧值小于0.01,表示处理与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对2、对4和对5的Sig双侧值小于0.05,表示处理与对照差异显著;对3和对6的Sig双侧值大于0.05,表示差异不显著,没有统计学意义,误差较大。综合上述分析可以知道,50mgL1NAA和100mgL1NAA的使用显著抑制了结实率,混合花粉授粉和重复授粉显著提高了结实率,而使用100mgL1BA和减少单花序留花量这两种处理对结实率的提高没什么明显的作用。
表1 各处理结实率统计表
Table 1 Statistics of the number of seeds
处理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yy/47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