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用大豆品种重要生物学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目录
1 引言 1
1.1 菜用大豆的定义及历史起源 1
1.2 菜用大豆品种发展概况 1
1.3 菜用大豆品种的生物学性状与栽培需求2
1.4 本次实验选题依据及意义3
2 材料与方法 4
2.1 试验材料 4
2.2 试验设计 4
2.3 样品采集与调查项目5
2.4 性状统计及数据处理 6
3 结果与分析 6
3.1 供试菜用大豆品种不同生物学性状比较 6
3.2 菜用大豆的主要生物学性状的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 12
4 讨论 14结论 16
致谢 17
参考文献 18
1 引言
1.1菜用大豆的定义及历史起源
菜用大豆是指结荚鼓粒末期荚皮未转黄色,豆荚鼓励饱满颜色呈青绿色时即可剥仁作为食用的大豆,是豆科蝶形花亚科大豆属的栽培种,一年生草本植物,别名毛豆,日本称之为枝豆(啤酒豆),韩国称之为Poot kong,泰国称之为Turag[1],是世界广泛种植的主要作物之一,也是我国的主要传统食品。菜用大豆油多种食用方法,其中在食用加工方式上,就比较简捷和方便,人们可用它来可制各式各样的风味小食品,各种菜肴,其营养丰富、美味可口、肉质脆嫩,同时也可速冻后供出口,常年供应,为人民带来许多便利,同时提高经济效益;菜用大豆富含多种营养成份,如多种游离氨基酸、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植物纤维和各种矿物质成分,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2]。菜用大豆不但可以改善人们的营养状况,所富含的异黄酮对人体也非常有益,对降低胆固醇、抗肿瘤、抗氧化,调节人体代谢等有较高的医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用价值,是公认的保健和美容食品。因此,深受国内外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和喜爱。在日本,人们更是把它当做日常餐桌上不可缺少的高蛋白绿色蔬菜。印度是人口大国,印度的素食主义者占国家总人口的65%~70%,所以菜用大豆成为了他们饮食中的重要营养来源[3]。
据记载,我国食用菜用大豆的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早已有上千年的种植历史。南宋诗人陆游(1125-1210年)就曾多次在诗中对釆摘和食用菜用大豆的场景有过描述记录,如“缝实旁篱收豆荚,盘疏临水采芽芽”,“汝勤挟荚乃堪笑,且共饭豆羹秋葵”。由此可见,我国宋代时期就已经开始食用菜用大豆了[4];而“毛豆”一词出现在明代《汝南浦史》中,上面有对菜用大豆外观品质的描绘“毛豆具青壳有毛,又名青豆,生食令人作呕,青釆和羹及入水烧熟去壳啖,味倶甘鲜;或剥軒加盐水淳滚榜起,铺铁筛内,下燃炭火炙干,名青豆。点茶或入果盒倶佳,秋枯收籽作种”。从此,明清史料中对菜用大豆的外观形态、加工贮藏、食用方法以及品种选用的记载等就越来越多[5]。
1.2菜用大豆品种发展概况
亚洲是世界最大的菜用大豆生产地和消费地,其中日本每年进口速冻菜用大豆占世界的80%以上,并且每年还在以7%左右的速度增长。近年来我国菜用大豆种植面积达到每年平均有15万公顷, 是最大的菜用大豆出口国,占世界的52%, 而且国内现对菜用大豆的需求量也逐渐提高。菜用大豆种植的经济效益一般比普通大豆高2~3倍, 如果加工出口, 经济效益就会有更大的提高,因此,要加大发展菜用大豆的生产,对我国大豆产业突破性发展有很大的帮助[6]。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我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国际上对菜用大豆的育种工作开始于1976年,20世纪90年代得到重点发展[7]。虽然我国拥有世界上最为丰富多样的大豆品种资源,也是最大的大豆出口国,但由于菜用大豆产业的发展起步相对较晚,与国际上优质菜用大豆的品质差距还是较大,国内关于菜用大豆的研究大多停留在普通大豆研究内容上面,对粮用大豆和菜用大豆没有严格划分,严重限制了菜用大豆产业的发展,直到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渐开始从台湾、日本等地引进菜用大豆品种进行培育研究才渐渐开展菜用大豆育种技术[8]。菜用大豆品种营养品质和食用品质多种多样,因此研究菜用大豆的各种生物学性状关系,对提高品种产量和改善品质都有很大的作用,更是促进菜用大豆产业发展的基础关键[9]。
菜用大豆的食用习惯在我国南方长江流域历史久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渐渐改善,保健意识也不断增强,营养结构也随之改变,消费者对食物的营养品质以及食用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菜用大豆的需求量逐渐提升[10]。各国育种家越来越重视对菜用大豆的研究,目前世界商业化菜用大豆生产所用的品种主要来自日本和中国台湾,日本是最早开展菜用大豆育种研究的国家,选育的品种多种多样,并推广到多个国家和地区[11]。
1.3菜用大豆的生物学性状与栽培需求
菜用大豆的生物学性状是指:指生物的状态和特征,可以理解为表现型,是一类特殊的生物学性状。产量是受多种生物学性状因素的影响的包括有株高,底荚高度,主茎节数,有效分支,单株荚数(有效荚,无效荚),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百粒重,紫斑粒率,褐斑粒率,虫食粒率,完好粒率,种皮色,脐色,粒型,籽粒光泽度以及小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区亩产量等。所以要想得到优良品种就要观察这些生物性状之间是否相互影响以及与产量之间是否有关系,因此需要调节诸多性状关系并协调发展。
菜用大豆需具备以下性状特征:株高中等、杆强不倒伏,保证豆荚不受损伤,结荚均匀、成熟期一致,茸毛白色或灰色,且披着稀疏、大荚大粒、鲜籽粒糯脆香甜[12]。所以在播种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1.3.1选地整地
菜用大豆怕旱又怕涝,因此在选地上要选择,土壤通透性好、有机质含量较高、pH值6.5左右的壤土或沙壤土,播种前要深耕,施足基肥。
1.3.2品种选择
选种时应该要选择分枝多、株型紧凑、品质优良的早中熟品种,南方品种一般多有限生长类型、早熟品种,所以对光照要求不严;而北方一般为无限生长类型、晚熟品种,对光照有特别需求,因此要特别根据光照确定品种的选择[14]。
1.3.3栽培季节
菜用大豆播种期因栽培目的和品种不同而异,长江流域可分为早菜用大豆品种和中晚菜用大豆两种,而早菜用大豆品种中又分早熟栽培和普通栽培。南方地区按不同品种特性,选用早、中、晚熟品种搭配,即可实现春、夏、秋3季生产。
1.3.4 水肥管理
菜用大豆对磷钾肥的需求量加大,所以在其生育期间要给予充足的养分,一般是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因此,施用磷钾肥对菜用大豆增产效果显著,菜用大豆也是需水较多的豆类作物,对水分的要求也因生长期而不同。播种时水分充足,发芽较快,出苗整齐,幼苗生长健壮,水分过多则会烂种,因此要视生育期为标准施水肥,从而可以提高产量情况[15]。
1.4本次实验选题依据及意义
本文主要以菜用大豆主产区近年来参加区试的资料为依据,结合本课题组的菜用大豆育种实践,运用Microsoft excel和SPSS22.0软件对菜用大豆品种的重要生物学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和研究,希望从中归纳总结出菜用大豆相关性状的演变趋势和特征特性,从而为淮安地区菜用大豆的育种和生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完好粒率指干籽粒的是否有缺损,表面是否完整,以百分比表示。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yy/74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