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林清玄散文中的茶文化书写

内容茶文化在中国乃至世界各地一直都备受推崇,不论是中国古代文人僧侣创立的茶道,亦或是日本学者们信奉的茶精神,又或是十七世纪茶叶传入英国并逐渐影响英国社会及其文学创作,无一不说明茶文化的精深。而林清玄作为当代著名的散文作家,在其作品中多是充满着佛教的文化情怀,他关注现实人生,将佛学智慧融入文学创作中,又于微小处阐释悠远的禅意,尤其是他说过的“向内探讨,向外追寻”,昭示了外向诗意化表现和内向哲理化深思相统一的创作取向,与他阐述的“人生如茶”的观点不谋而合,是以林清玄的散文中不乏茶之意趣。但从现今的可查资料看来,几乎无人研究这二者之间存在的某些关联,也甚少拿它们与同期作品相比较,本课题研究林清玄散文中的茶文化体现,不仅是对已有的针对林清玄散文研究作进一步的承续,还挖掘了其中所体现的稍有不足之处,为文学研究作更深层次的探讨。
目录
一、引言 1
二、林清玄散文中茶文化的呈现 1
(一)林清玄散文中茶的意象 1
(二)林清玄茶文化散文中的人文性和教育性 2
(三)林清玄茶文化散文的自然状态 3
三、林清玄茶文化散文的成因 4
(一)家庭影响和文人折射下的佛性 4
(二)人生际遇导致的思想建设 5
(三) 佛家思想和茶精神的融合 6
四、林清玄散文中茶文化的价值 7
(一)茶道人生 7
(二)从容——吃茶的心情 8
(三)人生须淡泊又热烈 9
五、结语 10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2 论林清玄散文中的茶文化书写
一、引言
中国是饮茶大国,对于制茶泡茶也是研究颇深,自古以来,《茶经》、《全唐诗》、《瓶史》中多有关于研究茶事和涉及茶的诗词文章,而茶文化则在唐朝诞生以后逐渐渗入到文人生活之中,并发展成为一种文人文化形态。到了中国现当代更是不乏以茶入文的典例,可以说茶文化对中国现当代的文学创作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从另一个角度看,现如今有的关于散文与茶文化之间的联系研究不多,少有的研究也只是片面地对作家本人的影响以及作家以茶喻事,对当时社会、文化等方面作出的评述,缺乏更多方面的探讨,如茶作为佛家修身养性的重要意象,在散文作品的研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究中却几乎没有将其二者联系在一起;其次就是,对于作家作品中茶文化体现,横向的对比研究并不完善和深入,且数量少,篇幅短。在林巧云《林语堂散文作品中茶文化研究》第四章“林语堂作品中的茶文化与他人的异同”探讨了林语堂和鲁迅对茶文化不同的描写和论述,是为数不多的比较之一,但也略显单薄。还有就是,现今已有的关于散文中关于茶文化体现的研究,不乏鲁迅、周作人、林语堂等作家及其作品的论述,但林清玄作为当代信奉佛家、热爱自然理趣,并且对茶文化、茶精神都极为推崇的作家,这部分的研究却几乎空白。所以,从这几个研究角度入手,应是可以获得一些不同于之前的成果。
林清玄散文中的茶文化体现
林清玄很擅长将佛与入世的情怀融合在一道,很多人都喜欢他文字中安逸的情怀和充满禅机的领悟。他的文字,尤其适合在细碎空白的时间里慢品,犹如好茶,轻啜之间,常有意会与顿悟。在《茶味》里他写到,同一泡茶,在第一泡时苦涩,第二泡甘香,第三泡浓沉,第四泡清冽,第五泡清淡,再好的茶,过了第五泡就失去味道了。林清玄说,这泡茶的过程仿佛人生:青涩的年少,香醇的青春,沉重的中年,回香的壮年,以及愈走愈淡,逐渐失去人生之味的老年。林清玄对茶的见解和诠释别具一格,在许许多多涉及茶文化的散文中,他将茶和生活、人生联系在一起,乍一听给人的感觉也许无非是一些大道理,但细细读来,是可以发现很多有趣的意味。
林清玄散文中的茶意象
?说到喝茶,林清玄当然是位茶人了。而所谓茶人,我以为,除了具有相当的茶文化底蕴外,更应对茶、对品茶有特殊的感觉,那是一种心智,一种灵动,一种感悟,总之一句话,那是“功夫在茶外”的事情了。要了解林清玄对茶的感受,打开他的《平常茶非常道》、《茶味禅心》、《茶言观色》,随便一篇,便可嗅到几许清香。后来才知道,林清玄的“茶禅系列”,是他步入“知天命”后的创作,与他三、四十岁时的“身心安顿”系列、“菩提系列”相比,文字之隽永还在,更多了些淡定,回味愈加醇厚了。林清玄品茶,贵在用心、用情。如他所说,每天的生活就像一杯茶,大部分的人茶叶和茶具都很细近,然而善泡茶者泡出来更清香的滋味,善饮者饮到更细腻的消息;人生需要准备的,不是昂贵的茶,而是喝茶的心情。
所以在他的散文中,茶已经不仅仅是一种饮品,不仅仅是闲适或苦闷时相伴的伙伴,更多的是作为意有所指的意象,贯穿于他的散文精神间。就如在《平常茶非常道》中一篇“无不是茶”中,有一段最最清玄、能体现其对茶的解读的文字:“禅自然是有的,但不是写在墙上、画在茶杯上。它和茶相同,人生无所不茶,无不是茶;人生无所不禅,无不是禅。茶不在禅里,禅也不在茶中。茶或禅以及生活的一切恼害都化成一缕轻烟,飞向空无的所在,那就是茶禅一味了。茶的真滋味,禅的真境界,唯有平常心乃能知之。”
说多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漂亮话,原以为绝大多数东西都能直观解释,但是对于林清玄散文作品中的茶文化,还是得因人而异来理解。不论是喝茶,泡茶,林清玄写的都不只是简单的生活小事,在这其间,茶已经内化为抽象的意象,并且这里所说的意象并不只是指向一种事物,它代表着的是一种生活的态度,是人生的诸阶段,同时也是一颗平常心。人们常说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但在林清玄的散文中,在他谈茶的时候,貌似人生的种种痛苦都在一缕缕茶香中被淡化,于是有了文火慢烧的雪(林清玄在《煮雪》一文中提到的一个浪漫的传说),有了面对苦难的平常心和勇气。
林清玄茶文化散文的特点
林清玄的散文总以灵性而又质朴著称,在他的散文中,世间所有生物皆有灵性,在这里谈谈他的茶文化散文中所表现出来的特色。在他写的有关茶文化的文章中,出现最多的,也是联系得最紧密的就是茶与人生。这么说可能还不够清楚,事实上,林清玄有关茶文化的散文都具有高度浓缩的人生观念和价值观念,也就是人文性。不仅如此,他在对茶与人生的联系中阐述的都是积极向上的精神,纵有不平处,也要能够寻找心理的平衡支点。所以,在他写关于茶的文章时,它更多的是关注人文情怀,也可以说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与爱。其实茶性与人性有着很多相同的地方,人之初始,五官不识,五感不辨,就像还未采摘的嫩嫩的茶叶尖儿,从里到外都透着一股生命的色彩。随着时间的推移,人慢慢地学习知识经验,形成自己独特的行为特点和思想品质,就如同茶叶被采摘回来,放入锅中翻炒,文火慢煨,然后得到一捧一捧的茶叶,虽然收缩了,看起来干枯了,可是经过热水一滚,又会变成柔软的叶片,释放出生命的甘甜。
林清玄是个内心充满柔情的人,他在文中写到:“如果说父亲对女儿有所期许,我真希望女儿有着茶一样的特质:素朴、淡雅、清新,有人格的芳香,在生活里保持觉醒。”这么朴素无声又感人至深的爱,这是一名作家最柔软的表达了。在这里我觉得他所说的“女儿”其实泛指了商检的孩子们,作为关注人们现世幸福地作家,他是希望孩子们都能在柔软中保持坚毅的心灵,不断的调柔自己的身心,不软不硬地顺势而行。由此看出,林清玄的差散文还具有一定程度的教育性,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冷漠的趋势下,他召唤人们内心深处的温柔和感动,在娓娓道来的絮语中用慈悲的情怀教育世人,身边除了酸爽的碳酸饮料和火辣辣的酒,还有清欢的茶。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28.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