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竹山词》鸟类意象看蒋捷的遗民情怀

从《竹山词》鸟类意象看蒋捷的遗民情怀[20191210155545]
内容摘要:南宋遗民词人是宋元易代之际出现的特殊的文人群体。他们心怀旧朝,义不仕元,多隐居山野。词人蒋捷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的词作中,多写宋亡之后漂泊江湖、客居他乡的经历。意象营造在古典诗词中十分常见,并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蒋捷词作中的意象选用种类非常丰富,一些意象很具代表性。本文对蒋捷词中所出现的鸟类意象作了一个全面的统计,并通过对鸟类意象及其作品进行解读分析,探寻蒋捷词作中所抒发的遗民情怀。最后从诗词创作传统、蒋捷个人身世经历和国破家亡的背景三个方面入手,分析蒋捷词作中多用鸟类意象的原因。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竹山词》鸟类意象蒋捷遗民情怀
目 录
一、引言 1
二、《竹山词》中的鸟类意象统计 1
三、鸟类意象与蒋捷的遗民情怀 3
(一)漂泊之苦 3
(二)黍离之悲 5
(三)今昔之感 7
四、《竹山词》中鸟类意象的创作原因探析 10
(一)诗词创作传统的积累 10
(二)自身家世遭际的折射 11
(三)国破家亡现实的反映 12
五、结语 12
参考文献 13
致 谢 14
从《竹山词》鸟类意象看蒋捷的遗民情怀
一、引言
宋亡后,留下了这样一群词人,他们心向旧朝,出于民族自尊义不仕元,成了遗民。遗民是生活在新旧朝代更迭之际拒绝与新朝合作的士人群体的称谓。他们被旧朝遗弃,又不肯与当朝“合作”,主动放弃新朝。他们出现了不同的生活方式,或漂泊流离、优游山水或闭门著述、聚众授徒,用他们自己方式表达作为遗民的思想情感。蒋捷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蒋捷,字胜欲,号竹山,阳羡(今江苏宜兴)人。蒋捷与王沂孙、周密、张炎齐名,并称为“宋末四大家”。刘熙载在《艺概》中称他为“长短句之长城”。有《竹山词》一卷,存词94首。意象营造在古典文学作品尤其是诗词中非常常见,并包含非常丰富的内容。词作为一种抒情性极强的文体,在意象的使用上也是与主观情感密切相关的。鸟类意象在蒋捷的作品中共出现了11种,是出现得比较频繁的意象之一。因此,本文试以《竹山词》的鸟类意象为一个切入点,去探寻蒋捷的遗民情怀。
二、《竹山词》中的鸟类意象统计
蒋捷《竹山词》中意象种类非常多,有植物类的意象,例如梅花、菊花、柳等,也有动物类的意象,例如莺、燕、蝉等,也有气象类的,例如雨、云、雪等,也有季节类的,例如春、秋等。
在《竹山词》种,出现过的鸟类意象有11种,分别是雁、莺、燕子、鹤、鸥、鹦鹉、鸦、鹭、鸳鸯、鸿和杜鹃。蒋捷《竹山词》共94首,出现雁意象的有17首,有《金焦叶·秋叶不寐》、《虞美人·听雨》、《犯尾·寒夜》、《秋夜雨·秋夜》、《阮郎归·客中思马迹山》、《祝英台·次韵》、《喜迁莺·金村阻风》、《瑞鹤仙·乡城见月》、《声声慢·秋声》、《贺新郎·秋晓》、《贺新郎·约友三月旦饮》、《金盏子》(练月萦窗)、《瑞鹤仙·寿东轩前一日》、《糖多令·寿东轩》、《沁园春·寿岳君选》。其中6首词的主旨在于表现羁旅漂泊,3首抒发故国之情,3首是怀人之作,4首祝寿,另1首则写于宋亡之前。出现莺意象的有18首,有《贺新郎》(梦冷黄金屋)、《最高楼·催春》、《永遇乐·绿荫》《瑞鹤仙·红叶》、《降都春》(春愁怎画)、《应长天·次清真韵》、《瑞鹤仙·寿东轩立冬前一日》、《高阳台·送翠英》、《贺新郎·约友三月旦饮》、《金盏子》(练月萦窗)、《春夏两相期·寿谢令人》、《洞仙歌·柳》、《恋绣衾》(茜金小袖花下行)、《粉蝶儿·残春》、《贺新郎·弹琵琶者》、《贺新郎·题后院画像》、《玉漏迟·傅岩隐木如武林,纳浴堂徐氏女子于客楼。其归也,亦贮之所居楼上,而图西湖景于楼壁》、《秋夜雨·蒋正夫令作春夏冬各一阙,次前韵》。莺意象的作品中只有3首表达亡国之思,其它多写伤春怀人,祝寿,咏物等。出现燕子意象的有7首,分别是《贺新郎·约友三月旦饮》、《沁园春·为老人书南堂壁》、《喜迁莺·暮春》、《高阳台·送翠英》、《春夏两相期·寿谢令人》、《粉蝶儿·残春》、《齐天乐·元夜阅梦华录》。在这7首作品中,只有一首表达亡国之思,其余多写伤春、及时行乐等。出现鹤意象的作品有6首,分别是《瑞鹤仙·乡城见月》、《贺新郎·约友三月旦饮》、《大圣乐·陶成之生日》、《金盏子》(练月萦窗)、《如梦令》(夜月溪篁鸾影)、《玉漏迟·寿东轩》。其中1首为怀乡之作,1首表达亡国之思。其余4首中2首祝寿,1首怀人,1首咏自然风物。出现鸥意象的作品有5首,分别是《木兰花慢·再赋》、《梅花引·荆溪阻雪》、《风入松·戏人去妾》、《喜迁莺·金村阻风》、《少年游》(枫林红透晓烟青)。这其中2首旨在表现羁旅漂泊,1首表现今昔之惑,1首咏物,1首是作者与人游戏之作。出现鹦鹉意象的作品有4首,分别是《柳梢青·有谈旧娼潘氏》、《念奴娇·梦有奏方响而舞着》、《玉漏迟·傅岩隐木如武林,纳浴堂徐氏女子于客楼。其归也,亦贮之所居楼上,而图西湖景于楼壁》、《探春令》(玉窗蝇字记春寒)。这其中1首作品旨在表达故国之思,另外3首中1首怀人,1首写人,另1首为游戏之作。出现鸦的作品有4首,分别是《贺新郎·秋光》、《贺新郎·兵后寓吴》、《昭君怨·卖花人》、《小重山》(晴浦融融明断霞)。这4首词中,1首抒发家国之恨中年怀抱,1首抒发羁旅漂泊黍离之悲,1首表达今昔之惑,1首描写了生活趣事。出现鹭意象的作品有3首,分别是《贺新郎·吴江》、《木兰花慢·冰》、《摸鱼子·寿东轩》。这其中1首作品旨在表达漂泊之苦,1首咏物1首祝寿。出现鸳鸯意象的作品有3首,分别是《昼锦堂·荷花》、《柳梢青·有谈旧娼潘氏》、《贺新郎· 括杜诗》。这其中1首明志,1首咏物,1首写人。出现鸿意象是作品有3首,分别是《贺新郎》(梦冷黄金屋)、《满江红》(秋本无愁)、《浪淘沙》(明露浴疏桐)。这其中,1首表达故国之思,1首抒发了客居生活的清冷寂寞,1首怀人。出现杜鹃意象的作品有3首,分别是《解连环·岳园牡丹》、《应长天·次清真韵》、《粉蝶儿·残春》。其中1首抒发了故国之思,1首写春愁,1首写暮春之景,劝人及时行乐。
综合上述统计,在《竹山词》中,出现鸟类意象的作品共有57首,占了全部作品的60%,可见鸟类意象在蒋捷作品中出现得非常频繁。然而,并不是所有的鸟类意象都与蒋捷所要表达的遗民情怀有关。与蒋捷遗民情怀的表达的关系比较密切的鸟类意象有以下几种,分别是雁意象、鸥意象、鸦意象、鹭意象、鸿意象以及杜鹃意象。
三、鸟类意象与蒋捷的遗民情怀
1279年,崖山海战中,陆秀夫背着年仅八岁的小皇帝跳海自杀。历时319年的宋王朝至此灭亡。普通黎民百姓在元军的铁蹄之下饱受摧残,而那些文人雅士更是在这样的朝代更迭之际,从温柔江南美梦中惊醒,饱尝亡国的苦痛。他们中的一部分在亡国后,义不仕元,或隐居山野,或四处漂泊,成了遗民。蒋捷就是其中之一。南宋灭亡之后,蒋捷过着四处漂泊的生活,这对蒋捷作品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漂泊之苦,黍离之悲,今昔之感也成为蒋捷词中常出现的3种情怀。
(一)漂泊之苦
宋亡后,蒋捷四处漂泊,流浪于吴越之地。他的《虞美人·听雨》中的“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正是蒋捷对漂泊生活的概括。词人漂泊吴越之地,路途并非一帆风顺,在风雨之中,词人更感漂泊辛苦,更加思念家的温暖。
看《喜迁莺·金村阻风》:
风涛如此,被闲鸥诮我,君行良苦。槲叶深湾,芦窠窄巷,小憩倦篙慵艣。壮年夜吹笛去,惊得鱼龙嗥舞。怅今老,但篷窗紧掩,荒凉愁愫。 别浦。云断处。低雁一绳。拦断家山路。佩玉无诗,飞霞乏序,满席快飚谁付。醉中几番重九,今度劳尊孤负。便晴否。怕明朝蝶冷,黄花秋圃。
作者行至浙江金村,因风大而无法行船。通过“闲鸥”之口,说出了旅途的艰辛。壮年时期寄情笛声,如今年老,反而变得麻木,紧闭篷窗,躲在船中暂避风雨。今昔对比,更衬托出年迈的词人对漂泊生活的厌倦。下片书写佳节思乡之情。“云断处。低雁一绳。拦断家山路”写作者眼前看到之景。那低飞的大雁排成一字,就像一道绳索,拦断了归家的路。词人归家之路又岂是大雁拦断的?然而这大雁却引起了词人的思乡之情,又是重九团圆的日子,作者急于回家过节,却被风阻。“便晴否。怕明朝蝶冷,黄花秋圃。”词人推测明日天气,即使明日放晴,佳节已过,蝴蝶也嫌寒冷,加强了今日为风所阻的感觉。在这首词中,出现的鸟类意象有鸥和雁两种。词人借鸥之口,自我调侃,用一句“君行良苦”道处了漂泊之苦,又因大雁,引出思乡之情。这首词在表现漂泊之苦的同时,有透露着常年漂泊在外的孤寂悲凉。与这首词相似的还有一首《梅花引·荆溪阻雪》。从题目可以看出,这首词作于作者行至荆溪为大雪所阻时。在《喜迁莺·金村阻风》中,作者被鸥讥诮“君行良苦”,在这首《梅花引·荆溪阻雪》中,又被白鸥提问“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词人当然不是心留,于是在下阕回忆旧游。从“旧游旧游今在不。花外楼。柳下舟。”可知,词人所回忆的应该是宋亡之前,词人青春年少时游乐的情形。“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可惜旧游已成回忆,即使是在梦中也难以再见了,只见寒水空流。既然梦不到,词人笔锋一转,写现实的状态,眼前是弥漫的黄云,身上所穿的湿冷的木棉裘,可见漂泊之苦,不仅是心理上的寂寞,在身体上也是备受煎熬的。然而词人却是十分豁达的,在词作的最后,词人说:“有梅花,似我愁。”词人将漂泊羁旅的愁苦分与梅花。梅花凌寒开放,孤傲高洁,象征着词人不畏艰苦,坚贞不屈的品格。而鸥意象大都传达出一种闲适、自在、豁达的心理状态,比如杜甫就有“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的名句。词人在这两首词中都选用了鸥意象与自己对话,借鸥之口,表达出一种豁达的心态。
在《竹山词》中,雁是经常出现的一个鸟类意象。雁的南飞北归与词人自身无家可归、四处漂泊的处境形成强烈反差,最易引起词人的故国之痛、身世之感。雁声又嘹呖、凄切,令人伤心,所以词人最怕看到飞雁,听到雁声。雁向来以群体活动著称,且常常被人引以为美谈。唯其如此,‘孤雁’、‘鸿雁’、‘断雁’才更具悲剧色彩。在《竹山词》中,常出现这样的雁意象,“断雁”、“孤雁”、“斜雁”、“低雁”、“白雁”、“无情雁”、“雁绳”、“小雁”、“雁落影”、“雁声”以及“雁”。这些雁意象中,多数都是孤独南飞的孤雁、断雁,其实词人自己就犹如一只无依无靠的孤雁,漂泊之路上尽尝孤独寂寞之苦。
看这一首《金蕉叶·秋叶不寐》
云褰翠幕。漫天星碎珠迸索。孤蟾阑外,照我看看过转角。 酒醒寒砧正作。待眠来、梦魂怕恶。枕屏那更,画了平沙断雁落。
由题目可知,这首词写的是词人在秋夜失眠。词的上阕写词人秋夜不寐所见之景,天上的云撩起了翠色的帷幕,漫天的星斗犹如断了线的珠子。“孤蟾”指孤月,这句写阑干外的孤月,照着我慢慢照过阑干的转角。孤月的慢慢移动,体现出了时间的流逝,词人失眠时间之久。同时,孤月也与漫天星斗形成鲜明的对比,衬托了月亮的孤寂,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词的下阕写词人酒醒之后无法入睡。词人酒醒后听到的是秋夜里捣衣的声音。李白写过“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捣衣向来有思念戍守边关的亲人之意。“捣衣”也从侧面表现了此时的黎民正承受着战争之苦。词人漂泊江湖,客居在外,一点细小的事物都能引起词人的思乡之情。词人听到捣衣声,怕是也引起了词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结句“枕屏那更,画了平沙断雁落。”词人无法入睡不止有砧声的影响,更还有词人枕边屏风上画的那只孤雁,让词人无法入眠。失群的孤雁就是词人自身的写照,孤独一人,漂泊江湖,无依无靠。最后一句更为全词增添了一层悲苦的色彩。
词人在漂泊之中,产生了对家乡,对家的深深的思念,这是长久漂泊在外的必然结果。看这一首《阮郎归·客中思马迹山》:
雪飞灯背雁声低。寒生红被池。小屏风畔立多时。闲看番马儿。 新搵泪,旧题诗。一般罗带垂。琼箫夜夜挟愁吹。梅花知不知。
词题中的马迹山,指江苏武进东南七十里太湖中之马迹山,距词人家乡阳羡甚近。因此,思马迹山即是思乡,这首词写的是客中思乡。从起句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冬雪之夜,透过灯光可以看到空中纷飞的雪花,风雪之中传来低低的雁声。大雁每年春分之后回北方繁殖,秋分后飞往南方过冬,十分准时,从不失信。在大雪纷飞的冬夜里听到了低低的雁声,大概是失群的孤雁,在雪夜飞行,找寻一处可以暂避风雪的栖息之处。词人本想拥被御寒,却觉得冷的连被子的边缘都生出寒气。既然无法入眠,词人索性起来久久地站在卧室的屏风旁,看着屏风上画的骑着番马的少年。下阕词人思念家乡的某位女子,当初题诗的罗带,现在也怕是被用来擦因思念悲伤而流出的泪水了。这是词人回忆和想象中的场景,虚写女子的思念,表现了词人对亲人爱人的无限思念之情。词的结句写词人夜夜吹箫派遣内心的思乡之情,然而故乡的梅花知道吗?词人以 “知不知”结束全词,表现出了词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的真挚,对与亲人相见的急切心情,余味无穷。全词以飞雪中的雁声起,引发词人的思乡之情,以故乡的梅花作结,既表现思乡,又表明了词人坚贞不屈的品格。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51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