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小说中的景观呈现及其叙事性意义(附件)

年 月 摘 要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从最初到现在都是关注的焦点,这与他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密切相关。研究人员对于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基本上进行了一次“全景性”的研究。本文主要是通过文献研究法研究鲁迅小说《呐喊》《彷徨》作品中的景观呈现,主要从中探究景观的叙事性意义,并从中透视鲁迅在景观呈现时的背景及其原因。对小说中景观进行呈现,从小城镇的公共空间,乡土风情景观,客厅到水乡景观进行了解读。紧接着对景观的叙事性意义进行了深度研究和分析,将鲁迅先生的时代价值呈现了出来,然后对鲁迅先生作品中景观呈现成因进行探究。通过对于鲁迅小说中的景观叙事的研究,我们能够了解到作为知识分子的鲁迅,对人类深层次灵魂的解剖。
目 录
前言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意义 1
(三)研究现状 1
(三)研究内容、方法及思路 2
一、景观呈现 4
(一)小城镇的休闲景观:酒店、茶馆 4
(二)人生终点的墓葬景观:坟地 6
(三)家庭的中心景观:客厅 7
(四)水乡景观:船舱、土场 7
二、景观呈现的叙事性意义 8
(一)酒店和茶馆 :公共叙事空间 9
(二)坟地:死亡意识和情感空间 10
(三)客厅:权力运作空间 11
(四)水乡景观:回忆性叙事空间 11
三、景观呈现成因 12
(一)原风景——故乡记忆 12
(二)“国民劣根性”的演练场 13
(三)独特的死亡意识 13
结论 15
参考文献 16
致 谢 17
前言
(一)研究背景
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和环境。前人对于《呐喊》《彷徨》的研究很大一部分是对于人物形象进行研究,主要是对女性形象中的寡母形象,以及知识分子形象进行研究,在这两部分学者们已研究的近乎透彻,还有作品中的思想层面也有研究,但对其景观呈现则少有涉及。
本篇论文的论题中出现的景观,指小说中故事发生的具体地点的景物环境,大多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数作家的小说都离不开景观的呈现,并且景观还具有一定的叙事性意义。关于鲁迅小说作品中景观暂时没有学者进行研究,这些景观承载了特殊的意义,也有很重要的研究价值。
(二)研究意义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是景观呈现与其叙事性意义,将景观作为鲁迅研究的一个全新的角度,关于鲁迅小说作品中景观承载了一些特殊的意义,在作品中起到了辅助作用,辅助小说叙事更加顺畅,利用之前对于鲁迅小说叙事性研究作为背景,在旧的基础上添加新的东西,让作品焕发出生机,更进一步挖掘鲁迅先生在作品中想要传递给读者的内容。突破了之前学者研究时的固有的想法,进行了一次全新的尝试。还有一个重要的意义是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并对鲁迅文学作品的研究做了一个补充。不仅是对他作品的进行详细的解读,还进行了重新解释。
(三)研究现状
对于《呐喊》《彷徨》众多学者的研究方面多种多样,不仅是对他作品进行细读,而且在他的文本方面有更深层次的挖掘。
鲁迅小说中的空间研究成果非常丰富,对于“茶馆”“酒店”以及“鲁镇”“未庄”这些重要的空间进行了研究,余新明在《<呐喊><彷徨>的空间叙事》(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博士论文)中研究了:城镇空间、宗教文化空间、“沙龙”“客厅”式空间意象、“道路”式空间以及空间叙事的技巧等方面,主要是探讨鲁迅小说中与时间相对的空间思维和空间意向。
杨文斌的《茶馆意象在鲁迅小说中的价值分析—以<药>为例》(载《福建茶叶》2016年:356357)主要论述了:茶馆作为一个公共空间的社会属性还有文化象征意义,主要是揭示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熊家良的论文《茶馆酒店:中国现代小城叙事的核心化意象》(载《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三期)是通过茶馆酒店在城镇中的重要作用来进行研究,从中关联了人物塑造、思想等方面。
关于茶馆酒店的研究,侧重于它们作为公共空间的作用以及对于封建礼教和国人麻木不仁心理的批判,在研究过程中,我发现在酒店和茶馆有明显的等级思想,辛亥革命有很大的不足之处,通过茶馆酒店这两处景观展现出来将在文中重点论述。前人的研究对于船舱以及临河土场这两处场几乎没有研究,本文将进行呈现。
对于鲁迅作品中民俗观的研究也很丰富,赵稀方的论文《从民俗学角度研究鲁迅小说》(载《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108111)在前人的基础上,对民俗的创作产生及其作用进行了论述,主要涉及婚葬、吃食、巫术迷信等,本文重点选取坟地这一景观作为乡土风情景观的代表,进行了论述,重在揭示中国当时还存在野蛮民族现象。
对于其叙事研究,已经有很多人进行了研究,汪晖先生在《反抗绝望》中主要研究了鲁迅小说作品中的叙事方面,主要研究了鲁迅的内在的精神结构。陈平原先生在《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对于小说中的时空结构、叙事顺序等等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在本篇论文的研究过程中,主要探究景观对于叙事的作用。
从以上概述来看,关于鲁迅《呐喊》《彷徨》的研究是整个鲁迅文学研究乃至整个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最有成就的一部分,但是研究成果往往显得非常零碎,并且局限于理论方面,有些还侧重于思想文化、精神内涵方面的研究,而在景观这个方面,没有深入的研究。
我将在前人的基础上,利用已有的研究成果,对于鲁迅小说作品中的景观以及其叙事性意义进行研究。
(三)研究内容、方法及思路
本篇论文在研究时采用了景观学、叙事学和空间理论,力图考察鲁迅小说中不同景观以及其景观呈现的叙事性意义,研究的对象是鲁迅的《呐喊》《彷徨》两部作品。所以,我的研究在阅读鲁迅小说作品的基础之上进行,不仅研究其景观呈现,还有其叙事性意义。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78.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