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花列传》称谓词研究

《海上花列传》称谓词研究[20191210161631]
内容摘要:《海上花列传》是一部典型的吴语小说,然而关于《海上花列传》吴方言中称谓词的研究很少,因此文章对称谓词进行了研究。一从系统上对把称谓词分为亲属称谓词和社会称谓词。亲属称谓词又分为血亲亲属、姻亲亲属和对夫妻及其相关亲属称谓,社会称谓词分为表示身份的、表示关系的、表示职业的三类。二从情感表达上把称谓词分为尊称、泛称、蔑称、詈称四类。三从传统制度和人的因素两个方面来讲称谓词的语用分析。最后总结《海上花列传》称谓词的特点。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海上花列传》称谓词语用特点
目 录
一、引言 1
(一)《海上花列传》的研究概述 1
(二)称谓词的研究概述 2
(三)称谓词的界定和分类 3
(四)研究目的和意义 4
二、《海上花列传》称谓词的研究 4
(一)《海上花列传》称谓词的系统分类 4
1.亲属称谓词 4
(1)血亲亲属 5
(2)姻亲亲属 6
(3)对夫妻及相关亲属的称谓 6
2.社会称谓词 7
(1)表身份的社会称谓词 7
(2)表关系的社会称谓词 9
(3)表职业的社会称谓词 10
(二)《海上花列传》称谓词的情感表达分类 14
1.尊称 14
2.泛称 15
3.蔑称 15
4.詈称 16
(三)《海上花列传》称谓词的语用分析 16
1.称谓词受传统制度的制约 16
2.称谓词的使用受人的因素影响 17
三、《海上花列传》称谓词的特点 18
(一)丰富多彩 18
(二)生动传神 18
(三)平易通俗 18
四、结语 19
参考文献 20
致 谢 21
《海上花列传》称谓词研究
一、引言
(一)《海上花列传》的研究概述
《海上花列传》是清末著名小说。它是最著名的吴语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方言小说。亦名《绘图青楼宝鉴》、《绘图海上青楼奇缘》,凡64回。这部长篇小说的主要内容是写清末中国上海十里洋场中的妓院生活,涉及当时的官场、商界及与之相链接的社会层面。作家以平淡自然的写实手法,刻画上海十里洋场光怪陆离的世相,笔锋集中于妓院这一罪恶渊薮,烟花北里成为透视铜臭熏天、人欲横流的浮华世界的万花筒。《海上花列传》作为吴语小说,用吴语把那些人物刻画入微,那些人物的脾气、语调和态度,都能活跃纸上,这正是方言文学的特色。它是近代吴语文学的代表,其用词造句方面已经同当代吴语区别不大,所以后来的吴语文学作品,包括吴语研究文章中的吴语词汇写法,大多都受其影响。因此,《海上花列传》作为研究吴语的语言材料在汉语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目前,国内外对《海上花列传》的研究大多数都是文学方面的。鲁迅赞誉《海上花列传》是既不溢美也不溢恶平淡自然的近真之作,刘半农在《读海上花列传》中对小说的运用地方方言和人物形象的塑造都给予了很高的评鉴。胡适也从文学革命方面赋予小说方言运用的革命意义。张爱玲晚年用了十年的时间将小说翻译成英文版和国语版,并在她重新编写的《海上花开》和《海上花落》这两册书上注释小说,她对《海上花列传》的品鉴和看法是研究《海上花列传》不可绕过的高峰。栾梅健因《海上花列传》取材于妓女题材在打破传统方面做了论述,王晓珏也从都市的发展与青楼文化之间的关系论述了现代性的犹疑。日本的内田道夫也特别强调小说的写作背景,论述了小说开拓性的作用。高群探讨了《海上花列传》文学形式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和意义。袁进以小说表现城市的丰富与复杂来说明新兴文学力量的崛起。姚玳玫从女性理论就小说的女性叙事方面展开论述,从而探究了晚清时期的女性内涵和现代意蕴。张春田从人们的日常性变化来反映小说的现代化特征。刘燕玲从晚清人的商业意识来论述小说的变化等代表性的论述。
除了文学方面的研究,还有语言方面的研究。《海上花列传》受到过胡适的大力推崇,为之写序重刊,他的原话为:“《海上花》是吴语文学的第一部杰作。苏白的文学的正式成立,要从《海上花》算起。韩子云与他的《海上花列传》真可以说是给中国文学开了一个新局面了。希望他们(说吴语的文人)继续发展这个已经成熟的吴语文学的趋势。《海上花》的胜利不单是作者私人的胜利,乃是吴语文学的运动的胜利。”
史濛辉在《<海上花列传>所见清末苏州话语气词使用研究》一文中,通过对《海上花列传》的考察,试图构建出一个比较完整的清末苏州方言的语气系统,着力分析了语气词在这个系统中的地位及作用,并进一步描写清末苏州方言的虚词情况, 尤其是清末苏州方言整体语法情况有重要作用。
汤哲声在《历史与记忆: 中国吴语小说论》中这样说,《海上花列传》的语言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即很多地方不用肯定否定句, 例如“好不好”、“行不行”、“可以不可以”等, 而是用“阿好”、“阿行”、“阿可以”等疑问句。另外, 文中还有一些特殊的语气词, 例如“嗄”字, 就常常运用于句尾。用这样的语言传情达意别有一番风味。
李佳樑的《<海上花列传>中句末“个”的研究》这一篇文章中,对小说中的人物对话中句末语气词“个”进行了具体研究,其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的意思各不相同。句末语气词“个”通常后面还跟着其他语气词,比如说小说中出现的“啘”“嘎”等,但是这些语气词的连用不阻碍意思的表达。在马贇《<海上花列传>中“阿”的用法探讨》一文中,记录了“阿”字出现的次数,“阿”字当语气词的研究,当称谓用词的研究以及“阿”字构成疑问句时的研究。
(二)称谓词的研究概述
称谓词是言语交际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往往是言语交际的开始,对整个交际的成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称谓词中可以看出交际双方的身份、地位、亲疏远近、目的动机等。称谓词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且与古代的社会制度、宗法制度、婚姻制度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历代语言学家研究关注的对象。学术界对称谓词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少成就,给我们留下了不少宝贵的参考资料,当然也为我们留下了很大的研究空间。
《尔雅》是最早对汉语称谓词进行概括的文献,该书体例完备,其中的《释亲》篇把称谓词分为宗亲、母党、妻党、婚姻四个子目。 西汉末年杨雄《方言》、东汉前期许慎《说文解字》、曹魏张揖《广雅》等音韵、训诂类书籍中也有关于称谓词的零散记载,但只是从某个方面进行研究,并不系统。
清中期,梁章钜的《称谓录》是这个时期影响最大的一部称谓学专著,也是迄今为止能见到的最早的系统研究称谓的专著。翟灏《通俗编》、钱大昕《恒言录》等许多类书中也专门收录了称谓词,并且通过俗语来研究社会文化。
张亮才的《中国风俗史》是从风俗文化学角度研究称谓的典范,本书虽然不是专门研究称谓学的专著,但它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即通过称谓来研究不同时代人们的风俗习惯,具有开拓性意义。1963年王力先生的《古代汉语》中对称谓常识进行了简要介绍,包括古人的姓氏、名字、尊称、卑称、谥号等。。
国内学者借鉴外国的理论来研究称谓词,同时,外国学者也开始关注汉语称谓词的规律。摩尔根和哈特,从社会人类学角度对中国亲属称谓进行研究,并引发了以后对汉语亲属称谓的探讨。较有价值的是 T·S·切恩《人类家族的血亲和姻亲制度》、J·K·师赖奥克《中国的关系名词》。冯汉骥《中国亲属称谓指南》在摩尔根、哈特的研究基础上,收集中文文献材料,就中国亲属称谓和亲属制度的发展进行了研究。
(三)称谓词的界定和分类
关于称谓词的界定,目前学术界大致有三种说法:
1.“称呼”说:认为称谓词是称呼或称呼语。
(1)对人的称呼。
(2)人类在社会交际中所使用的各种称呼语。
(3)称谓词是指能够通过口头称呼的方式来标明称呼者与被称呼者之间的社会关系、社会身份的词语。
2.“名称”说:认为称谓词是标示关系、身份的名称。
(1)人们由于亲属和别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身份、职业等而得来的名称,如父亲、师傅、厂长等等。
(2)称谓是言语交际中对人进行指称的一种语言手段,是人们由于亲属和其他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由于身份、职业等等而得来的名称。
(3)称谓语指称对象是人的,由于身份、职业、性别等而得来的,反映了人们的社会关系的一套名称。
3.“称呼名称”说:认为称谓词是用来标示身份的名称,用来交际的称呼。
“称谓”是交际主体在语言交往中处理主体间关系,进行人际定位的一种语言活动。“名称”是标示某人存在的名词(或名词性)概念,是称谓的语言形式。“称呼”是言语交往过程中说话者运用名称或其他方式呼喊对方或提及其他人的词语形式,是称谓的言语形式。
从以上说法,可以看出对于称谓词界定的主要分歧在于称谓与称呼、名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上。
“根据前人的说法,我们认为称谓词就是称呼和名称。它是人类群体中使用的特殊的语言符号,包括了交际双方的特定的关系,反映了交际双方的特征,如年龄、职业、身份、辈分等等,还表现了交际双方的修养、感情、态度。”
在研究《海上花列传》称谓词的时候,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姓名是专有名词,不是称谓词,如“周双珠、黄翠凤”等。它虽然也可以用于称
呼,但是并不能表示交际双方的关系,反映交际双方的特征,所以不是称谓词。
2.称谓词是名词,不是短语,也不是代词,如“我”、“你”等。这种虽然在人际交往中有称呼的作用,但都不是名词,所以都不归于称谓词。
称谓词是人们现实中各种关系在词汇中的具现,而人在现实中的身份和面临的关系是复杂多变的,所以称谓词分类也因角度的不同而有不同。按系统层面,可分为亲属称谓和社会称谓。按使用场合,可分为自称、对称、他称。按语体,可分为口头性称谓和书面性称谓。按礼貌感情,可分为谦称、敬称、昵称、蔑称、詈称等。关于《海上花列传》称谓词,本文采用系统和情感分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分析。
(四)研究目的和意义
清人韩邦庆的长篇小说《海上花列传》是用苏州方言写成的作品。《海上花列传》被胡适誉为“吴语文学的第一部杰作”。对于《海上花列传》的艺术格调、写作笔法、结构特点和形象塑造等文学方面,都有比较详尽的研究。在语言方面,其研究主要集中在词汇、语法方面,但是对于吴语中的称谓词的研究不多。所以,我研究此小说的称谓词部分,以期对《海上花列传》的研究进行补充、完善,同时也为近代汉语吴方言研究提供参考。文章研究所依据的版本是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1年出版的《海上花列传》。
二、《海上花列传》称谓词的研究
(一)《海上花列传》称谓词的系统分类
1.亲属称谓词
亲属称谓:对血亲、姻亲的称呼,或具有血亲关系、姻亲关系者的互称。亲属称谓词在《海上花列传》中一共有约327例,占总称谓词数量的17.56%。亲属称谓词主要有血亲亲属、姻亲亲属、对夫妻及相关亲属的称谓。
(1)血亲亲属
血亲主要指出于同一祖先,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即自然血亲;也包括法律拟制的血亲,即虽无血缘联系,但法律确认其与自然血亲有同等的权利义务的亲属,比如养父母与养子女,继父母与受其抚养教育的继子女。血亲亲属称谓词共约212例,占总称谓词的11.39%。
如:
(1)【无娒】,母亲的意思,在全文中共出现160处。
朴斋道:“小寓宝善街悦来客栈。无娒勿曾来,说搭娘舅请安。”(第一回)
双珠道:“倪无娒阿曾搭耐说起歇啥?”(第三回)
黄翠凤的妹子金凤见留不住罗子富、汤啸庵两位,即去爬在楼窗口,高声叫:“无娒,罗老爷去哉!(第七回)
小阿宝道:“无娒教俚哚团去哉。(第八回)
子富道:“怪勿得耐无(女每)也说耐有点脾气哚。”(第八回)
(2)【囡仵】,女儿的意思,在全文中共20处。
要像仔双宝样子,就算是我亲生囡仵,我也勿高兴拨俚啘。(第十回)
倘忙四老爷听仔俚哚,倪搭匆来仔,倪是无拨第二户客人啘,娘囡仵阿是要饿煞?(第二十七回)
善卿听说,更加暴跳如雷,跺脚大声道:“耐再要说瑞生阿哥!耐囡仵拨俚骗得去哉,耐阿晓得?(第三十一回)
(3)【囡鱼】,女儿的意思,出现1次。
养囡鱼戏言征善教 管老鸨奇事反常情 (第六回)
(4)【倪子】,儿子的意思,全文共21处。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518.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