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尼采悲剧观中的崇高意蕴
摘 要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悲剧的展现形式在尼采之前一直仅限于舞台表演;悲剧的价值在尼采之前一直仅限于文学表达。尼采对于悲剧的研究与再解读,使得悲剧的形式被拓展,使得悲剧的崇高价值被重新定义。尼采对于悲剧的研究与再解读使得悲剧摆脱了以往的定义,说尼采为悲剧赋予了全新的生命力也未尝不可。悲剧崇高理论是尼采哲学的开始,同时也是其哲学思想发展的起点。尼采对于悲剧的研究使得其他悲剧研究者都黯然失色,尼采的悲剧崇高观赋予了悲剧“第二次生命”。在人们将悲剧划归为“欺骗眼泪的把戏”、“无聊的消遣”的当时,尼采提出了悲剧的“崇高”;在叔本华“生命虚无主义”大行其道的当时,尼采提出了悲剧崇高的“生命价值”。尼采通过“悲剧崇高”重新定义了“生命价值”和“生命意义”;通过“悲剧崇高”理论,尼采沉重打击了“生命虚无主义”。
目 录
引 言 1
1 西方古典悲剧观的崇高意蕴 2
1.1 西方古典悲剧观 2
1.2 西方古典悲剧观的崇高意蕴 3
2 尼采悲剧观的崇高意蕴 5
2.1 尼采悲剧观——酒神精神 5
2.2 尼采悲剧观的崇高意蕴——超人学说与权利意志 6
3 尼采悲剧观崇高意蕴的解读与被解读 9
3.1 尼采悲剧观对古典崇高精神的消解 9
3.2 后尼采时代对尼采悲剧崇高意蕴的解构与再建构 10
结 语 12
参考文献 13
致 谢 14
引 言
悲剧的研究由来已久,许多享誉历史的学者都有与其相关的理论:亚里士多德的“悲剧模仿说”、贺拉斯的“悲剧规定”、黑格尔的“悲剧冲突”等等。悲剧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表演形式,虽然悲剧的演出场地仅限于舞台,但悲剧的身影在生活中却无处不在。
对于悲剧的研究,许多研究者仅停留在表面性研究,相对于悲剧的核心冲突、悲剧崇高等话题;他们更加关注的是悲剧的形式研究:悲剧的台词、悲剧演出的服装、悲剧的观众心理学等等。
尼采对于悲剧的研究不同以往,在前人均停留表面之时,尼采深入悲剧的核心去钻研悲剧的核心价值,发掘并提出了悲剧的崇高;在他们均停留在现当代悲剧发展形势、表现方法之时,尼采追溯到悲剧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起源时期从而进行悲剧起源与发展的深度考究,重新定义了悲剧的价值,更是提出了悲剧崇高对于生命的拯救价值。
尼采悲剧崇高理论的价值不仅仅局限于美学领域,同时对于文学、伦理学和哲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本文将运用文本细读法,通过对于尼采悲剧崇高理论的深度研读与分析,从而重现尼采悲剧研究的脉络;同时结合时代性,对于尼采悲剧研究的崇高理论进行具有时代性的再解读与适当拓展。
1 西方古典悲剧观的崇高意蕴
悲剧从其起源,发展至今。历史上许多知名学者在悲剧领域都留有相关理论。
作为一种文学体裁,西方古典悲剧的展现形式一直仅限于舞台表演;悲剧的价值一直仅限于文学表达;对于悲剧的研究,许多研究者仅停留在表面性研究,相对于悲剧的核心冲突、与生活及生命的关联等话题;他们更加关注的是悲剧的形式研究:悲剧的台词、悲剧演出的服装、悲剧的观众心理学等等。
而关于悲剧的崇高理论叙述,西方古典的悲剧崇高更多的都是流于表面,隶属于形式上的崇高,西方古典悲剧观的崇高基本体现在舞台表演、人物台词上。
1.1 西方古典悲剧观
市面上所流传较为系统性介绍悲剧理论的最早的文字记录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其在《诗学》第四章中写到:“悲剧起源于狄苏朗勃斯歌队领队的即兴口诵。”[1]P48亚里士多德还认为,悲剧主要是在“模仿”,这个理论与其老师柏拉图的 “理式”世界理论撇不清关系;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了“现实世界与理式世界”的理论:现实世界是对 “理式世界”的“分有”和“模仿”。亚里士多德的“模仿”理论在其著作《诗学》第六章中有明确说明。亚里士多德在《诗学》第六章指出: “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1]P63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的主要作用是要激起观众的“恐惧”与“怜悯”,悲剧的本质之一是生命和情感的宣泄与平衡。亚里士多德从政治和伦理的角度去考察悲剧,认为悲剧所激发起的观众的“恐惧”与“怜悯”能够使得观众过强或过弱的情感变的适度,,从而维护社会稳定,维护当时雅典的奴隶制制度社会稳定。
提出古典主义的诗学原则的贺拉斯在其著作《诗艺》中规定了悲剧演出的注意事项,比如:“要使用短长格的诗歌形式、诗歌不仅要具有美感,还要具有魅力、不该把本应发生在后台的情节搬上舞台、剧长应不长不短,正好五幕、舞台上说话的人物,同一时间不应多于三个、合唱团应保有演员的角色和功能。”[2]P79虽然贺拉斯在悲剧的形式和演出上做了种种的限定,但其并非是一个因循守旧的文艺批评家。贺拉斯在对悲剧做出种种限定之时也指出悲剧可以进行必要的创新,但是要注意的是:“要么遵循常规惯例,要么创新,但要保持事物创作的前后一致。”[2]P79
若要谈及古典悲剧观,那么黑格尔是无法避开的,黑格尔认为在所有艺术形式中,诗是最高级的;而在所有的诗中,戏剧诗是最高级的;在所有的戏剧诗中,悲剧是最高级的存在。虽然黑格尔对于悲剧论述的篇幅不多,但黑格尔对于悲剧理论的发展却是十分重要与无法磨灭的。黑格尔对于悲剧理论的最大贡献在于其运用对立统一的矛盾辩证法则来解释悲剧冲突,用矛盾辩证法揭露悲剧本质。黑格尔认为戏剧的冲突一般有三种:由物理或者自然情况而产生的冲突;社会条件所产生的精神冲突;由精神本身的差异所产生的分裂而形成的冲突。黑格尔指出,由精神本身的差异所产生的分裂而形成的冲突是悲剧的真正冲突。黑格尔强调冲突是悲剧的根本,同时指出最深刻的悲剧冲突是:双方不存在对错,只是都有充分理由的两个片面冲撞到了一起。
1.2 西方古典悲剧观的崇高意蕴
目前记录在册的第一个首次谈论崇高的是罗马的修辞学家和美学家郎吉弩斯,郎吉弩斯在他的著作《论崇高》中首次以文字形式谈论崇高;崇高理论发展至今已有许多不同。最初,郎吉弩斯在其著作《论崇高》中所描述的崇高还仅仅是以修辞学的方法与态度去描述,《论崇高》也是一部修辞学作品,此时崇高的定义仅限于修辞学中,在《论崇高》中,崇高仅是一种修辞手法、一种写作风格。
自郎吉弩斯之后,崇高定义与范畴出现的第一次转变在埃德蒙伯克。
埃德蒙伯克在十八世纪写了一本对于美学具有深远影响的著作《关于我们崇高与美之根源的哲学探讨》,在其著作中,伯克浅略的谈及了悲剧的作用,在伯克看来悲剧的作用是观众从悲剧中看到悲剧主角被拯救,以及在悲剧中得到一种欣喜和庆幸的情绪,同时悲剧的作用也体现在激发观众内心的怜悯与同情,特别是“当观众从痛苦中解脱之后,同情尤甚;观众带着怜悯面对苦难,将苦难看作自身所经受。”[3]P112
目 录
引 言 1
1 西方古典悲剧观的崇高意蕴 2
1.1 西方古典悲剧观 2
1.2 西方古典悲剧观的崇高意蕴 3
2 尼采悲剧观的崇高意蕴 5
2.1 尼采悲剧观——酒神精神 5
2.2 尼采悲剧观的崇高意蕴——超人学说与权利意志 6
3 尼采悲剧观崇高意蕴的解读与被解读 9
3.1 尼采悲剧观对古典崇高精神的消解 9
3.2 后尼采时代对尼采悲剧崇高意蕴的解构与再建构 10
结 语 12
参考文献 13
致 谢 14
引 言
悲剧的研究由来已久,许多享誉历史的学者都有与其相关的理论:亚里士多德的“悲剧模仿说”、贺拉斯的“悲剧规定”、黑格尔的“悲剧冲突”等等。悲剧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表演形式,虽然悲剧的演出场地仅限于舞台,但悲剧的身影在生活中却无处不在。
对于悲剧的研究,许多研究者仅停留在表面性研究,相对于悲剧的核心冲突、悲剧崇高等话题;他们更加关注的是悲剧的形式研究:悲剧的台词、悲剧演出的服装、悲剧的观众心理学等等。
尼采对于悲剧的研究不同以往,在前人均停留表面之时,尼采深入悲剧的核心去钻研悲剧的核心价值,发掘并提出了悲剧的崇高;在他们均停留在现当代悲剧发展形势、表现方法之时,尼采追溯到悲剧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起源时期从而进行悲剧起源与发展的深度考究,重新定义了悲剧的价值,更是提出了悲剧崇高对于生命的拯救价值。
尼采悲剧崇高理论的价值不仅仅局限于美学领域,同时对于文学、伦理学和哲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本文将运用文本细读法,通过对于尼采悲剧崇高理论的深度研读与分析,从而重现尼采悲剧研究的脉络;同时结合时代性,对于尼采悲剧研究的崇高理论进行具有时代性的再解读与适当拓展。
1 西方古典悲剧观的崇高意蕴
悲剧从其起源,发展至今。历史上许多知名学者在悲剧领域都留有相关理论。
作为一种文学体裁,西方古典悲剧的展现形式一直仅限于舞台表演;悲剧的价值一直仅限于文学表达;对于悲剧的研究,许多研究者仅停留在表面性研究,相对于悲剧的核心冲突、与生活及生命的关联等话题;他们更加关注的是悲剧的形式研究:悲剧的台词、悲剧演出的服装、悲剧的观众心理学等等。
而关于悲剧的崇高理论叙述,西方古典的悲剧崇高更多的都是流于表面,隶属于形式上的崇高,西方古典悲剧观的崇高基本体现在舞台表演、人物台词上。
1.1 西方古典悲剧观
市面上所流传较为系统性介绍悲剧理论的最早的文字记录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其在《诗学》第四章中写到:“悲剧起源于狄苏朗勃斯歌队领队的即兴口诵。”[1]P48亚里士多德还认为,悲剧主要是在“模仿”,这个理论与其老师柏拉图的 “理式”世界理论撇不清关系;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了“现实世界与理式世界”的理论:现实世界是对 “理式世界”的“分有”和“模仿”。亚里士多德的“模仿”理论在其著作《诗学》第六章中有明确说明。亚里士多德在《诗学》第六章指出: “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1]P63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的主要作用是要激起观众的“恐惧”与“怜悯”,悲剧的本质之一是生命和情感的宣泄与平衡。亚里士多德从政治和伦理的角度去考察悲剧,认为悲剧所激发起的观众的“恐惧”与“怜悯”能够使得观众过强或过弱的情感变的适度,,从而维护社会稳定,维护当时雅典的奴隶制制度社会稳定。
提出古典主义的诗学原则的贺拉斯在其著作《诗艺》中规定了悲剧演出的注意事项,比如:“要使用短长格的诗歌形式、诗歌不仅要具有美感,还要具有魅力、不该把本应发生在后台的情节搬上舞台、剧长应不长不短,正好五幕、舞台上说话的人物,同一时间不应多于三个、合唱团应保有演员的角色和功能。”[2]P79虽然贺拉斯在悲剧的形式和演出上做了种种的限定,但其并非是一个因循守旧的文艺批评家。贺拉斯在对悲剧做出种种限定之时也指出悲剧可以进行必要的创新,但是要注意的是:“要么遵循常规惯例,要么创新,但要保持事物创作的前后一致。”[2]P79
若要谈及古典悲剧观,那么黑格尔是无法避开的,黑格尔认为在所有艺术形式中,诗是最高级的;而在所有的诗中,戏剧诗是最高级的;在所有的戏剧诗中,悲剧是最高级的存在。虽然黑格尔对于悲剧论述的篇幅不多,但黑格尔对于悲剧理论的发展却是十分重要与无法磨灭的。黑格尔对于悲剧理论的最大贡献在于其运用对立统一的矛盾辩证法则来解释悲剧冲突,用矛盾辩证法揭露悲剧本质。黑格尔认为戏剧的冲突一般有三种:由物理或者自然情况而产生的冲突;社会条件所产生的精神冲突;由精神本身的差异所产生的分裂而形成的冲突。黑格尔指出,由精神本身的差异所产生的分裂而形成的冲突是悲剧的真正冲突。黑格尔强调冲突是悲剧的根本,同时指出最深刻的悲剧冲突是:双方不存在对错,只是都有充分理由的两个片面冲撞到了一起。
1.2 西方古典悲剧观的崇高意蕴
目前记录在册的第一个首次谈论崇高的是罗马的修辞学家和美学家郎吉弩斯,郎吉弩斯在他的著作《论崇高》中首次以文字形式谈论崇高;崇高理论发展至今已有许多不同。最初,郎吉弩斯在其著作《论崇高》中所描述的崇高还仅仅是以修辞学的方法与态度去描述,《论崇高》也是一部修辞学作品,此时崇高的定义仅限于修辞学中,在《论崇高》中,崇高仅是一种修辞手法、一种写作风格。
自郎吉弩斯之后,崇高定义与范畴出现的第一次转变在埃德蒙伯克。
埃德蒙伯克在十八世纪写了一本对于美学具有深远影响的著作《关于我们崇高与美之根源的哲学探讨》,在其著作中,伯克浅略的谈及了悲剧的作用,在伯克看来悲剧的作用是观众从悲剧中看到悲剧主角被拯救,以及在悲剧中得到一种欣喜和庆幸的情绪,同时悲剧的作用也体现在激发观众内心的怜悯与同情,特别是“当观众从痛苦中解脱之后,同情尤甚;观众带着怜悯面对苦难,将苦难看作自身所经受。”[3]P112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