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座位编排现状的调查研究
小学座位编排现状的调查研究[20191217130627]
内容摘要:我国小学生座位编排一直是教师、家长、学生关注的焦点。座位与学生的教学参与、生理健康、学习效率、课堂纪律等很多方面有着密切关系,是形成教学环境和影响教学效果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论文中,笔者通过对当今小学生座位编排现状的调查,指出当下小学座位编排存在问题及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较为可行的解决方法与建议。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小学座位编排现状调查分析
目 录
一、引言 1
二、国内外座位编排现状研究 2
(一)国内外座位编排方式 2
(二)科学的座位编排对国内外教学管理积极的影响 3
三、当下小学座位编排的现状调查 5
(一)调查对象 5
(二)调查方法 5
(三)调查目的 6
(四)调查结果 6
四、当下小学座位编排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8
(一)存在的问题 8
(二)产生的原因及分析 10
五、解决座位编排问题的几点建议和具体措施 11
(一)转换观点态度 12
(二)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12
(三)应遵守的几个原则 12
(四)灵活采用以下方法 13
六、结语 15
学生眼中的座位编排——调查问卷 18
教师眼中的座位编排——调查问卷 19
家长眼中的座位编排——调查问卷 20
致 谢 21
小学座位编排现状的调查研究
一、引言
座位,一般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室里所处的位置,它是学生身体安置和支持的物理装置。我国现在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所以座位与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发展身心健康、提高学习效率、遵守课堂纪律等方面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它逐渐成为家长和教师,乃至社会关注的焦点。在这种情况下,座位就不再是简单的、物理空间上的位置,而是成为了课堂领域中可以利用的、有限的资源。于是座位具有了身份表征和自我认同的特征,不同的座位反映了不同类别的学生的生活方式。
不同的座位呈现出的不同价值和意义,代表了学生在教室中占有不同的教学空间,这也影响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范围和互动方式。不同的教学空间、互动范围和互动方式会营造出不同的物理场、关系场和意义场,进而对处在“场”的人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座位”就成为了可以拥有不同的教育资源的聚焦点。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即听觉方式和视觉方式来获得信息。听觉这方面来讲,信息的获得与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即不同位置对教师声音信息强度的感知是不同的,前排座位明显会优于后排。视觉这方面来讲,视野和视距对信息的获得也有很重要的影响,中间往前的位置明显占有很强的优势,从教师注意力的分配和跟学生交流的情况上来看,中间及前排的学生容易得到教师的注意,他们能经常且轻易地感知到教师的表情和眼神、在教师的语气语调中感受到关注。在交流方式、交流机会、交流强度等方面,中间及前排的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明显多于后排。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中间及前排的位置成为学生,家长和教师眼中的“风水宝地”,这些座位就成了家长和学生争夺的焦点。
座位的编排,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在校生活的质量,也关系到一个班级的稳定和良好班风的建设,也有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古语有云:“昔孟母,择邻处”便阐述了环境条件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和重要性,亦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便说明了环境因素(同伴)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由此,座位编排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笔者正是看到座位编排的重要性以及目前小学座位编排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座位安排不合理导致学生产生一些心理问题,或者座位安排完全是家长和班主任意志的体现,以及很多诸如此类的问题,而产生了对这一方面进行调查研究的兴趣。
二、国内外座位编排现状研究
关于座位编排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已有了不少研究成果,笔者通过翻阅资料,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国内外座位编排方式
英国人Jeremy Harmer在他所著的《How to Teach English》一书中介绍了四种不同的座位编排方式:
1.小组排列法
小组排列法是把课桌和椅子分成若干组,每一组都由一定数量的桌椅构成,一般是四到六张。小组排列法在西方的中小学中非常流行。这种排列式比较适合于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高效完成课堂作业,也对教师指导学生开展自主研究与合作式的学习非常有利。小组排列对空间的需求量相对较小,学生之间的亲密程度比其他排列方式更显优势。这种编排方式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加强他们之间的合作和信任,充分体现出能够加强合作学习、提高团队精神的优势。小组排列法的缺点在于容易形成小团体,集体感较弱。
2.圆形排列法
圆形排列法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座位编排方式,在当前国际中小学校园中普遍流行。这种座位编排方式是指教师根据需要将课桌椅以圆圈的形式布置,让学生通过“围坐”可以面对面讨论问题、相互学习。这种编排方式大大增加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适用于课堂讨论,最大限度地促进了课堂中的互动教学活动,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了较大的平台空间。由于圆形排列法在空间特性上消除了教室座位的主次之分,因此保护了部分敏感学生在座位编排方面的自尊,使得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得以形成。但是它的不足之处在于对空间环境要求较高,且适合小班教学。
3.U形排列法
U型排列法也叫马蹄形排列法。这种排列法是通过把课桌和椅子按U形编排、让教师处于U形开口处的方式编排座位。U型排列法的优点是同时具有秧田式和圆形排列法的部分优点:既可以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突出教师对课堂进度节奏的控制,又可以充分促进师生间的交流、有利于实验示范演示和问题讨论。它的缺点在于对空间的需求量较大,不适用于人数较多的班级。
4.秧田式排列法
秧田式排列法是我国中小学最普遍,也是最传统的编排方式。自从班级授课制度创立以来,这种编排模式就一直是我国中小学课堂编排座位的不二选择,因为此法最适用于大班教学。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在相当一段时期内,中小学需要以大班模式实现教学管理。研究表明,在这种学生统一面向教师的编排模式下,教师更容易控制住学生、发挥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使知识传授过程的效果更为理想。但是秧田式排列法,教师按照自我意愿编排座位的风险性较大,而且容易滋长不良风气,若发生安排不合理的情况就很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我国中小学还是普遍使用秧田式排列法。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不少较为严重的问题。例如家长送礼调座位,教师利用座位以权谋私等情况。笔者针对这样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
(二)科学的座位编排对国内外教学管理积极的影响
1.有利于班级管理
教室作为影响教学活动最为重要的一项物理环境,它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空间。以教师的角度来看,科学的座位编排特别是秧田式排列法,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上的权威讲授和对课堂教学活动的监控。讲台、黑板附近是教师的主要活动区域,与学生座位所在地自然隔开,使教师的权威性得以凸显;而封闭的学生座位编排区域不但无形中要求学生面向教师和黑板,而且强化了学生遵从教师指令的心理认同。在秧田式排列法的作用下,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其权威性控制学生避免其相互间干扰,从而解决纪律问题实现学生课堂上的遵纪守法。教师能够观察和控制全班同学的课堂行为,即使面对突发状况也能及时做出反应。
教师还能通过将自觉性较高的学生与好动调皮的学生作为同桌这样的座位编排,以便教师不在教室时,教室里的情况不会失控,并且这样编排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好动的学生,让他们慢慢改掉陋习。班级中少了好动易挑事的学生,自然,班级管理就能达到一个好的效果。
2.有利于班风建设
科学的座位编排会尊重每个学生、以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为关注方面,例如有的学生好动而有的喜静,有的学生性格外向而有的则内向腼腆,有的学生爱好广泛而有的则缺乏热情,有的学生喜欢乐于助人而有的则自私自利。良好学习氛围的建设,要以不同学生的性格和能力为基点,利用差异互补、注意相互间的搭配,使学生能够互帮互助。在一般的座位编排中,教师都会遵循动静结合以及互助原则,将学生有机的安排在一起,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在学习上,学习好的学生积极帮助学习相对落后的学生取得进步;在生活上,独立自主的学生帮助依赖拖延的学生积极主动做好分内的事;在班级活动中,团结意识强的学生带动自我意识强的学生参与到集体活动中去。在这样良好的氛围中,无论是优秀的学生,还是落后的学生,都能从中获得动力。小学阶段的学生,个性、心理等方面还没有发育成熟,易受到环境的影响,科学的座位编排能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的成长环境。这样良好的班风不用靠教师的强制措施,而是通过合理的座位编排就建设起来了,而且比棍棒教育更深入人心。
内容摘要:我国小学生座位编排一直是教师、家长、学生关注的焦点。座位与学生的教学参与、生理健康、学习效率、课堂纪律等很多方面有着密切关系,是形成教学环境和影响教学效果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论文中,笔者通过对当今小学生座位编排现状的调查,指出当下小学座位编排存在问题及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较为可行的解决方法与建议。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小学座位编排现状调查分析
目 录
一、引言 1
二、国内外座位编排现状研究 2
(一)国内外座位编排方式 2
(二)科学的座位编排对国内外教学管理积极的影响 3
三、当下小学座位编排的现状调查 5
(一)调查对象 5
(二)调查方法 5
(三)调查目的 6
(四)调查结果 6
四、当下小学座位编排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8
(一)存在的问题 8
(二)产生的原因及分析 10
五、解决座位编排问题的几点建议和具体措施 11
(一)转换观点态度 12
(二)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12
(三)应遵守的几个原则 12
(四)灵活采用以下方法 13
六、结语 15
学生眼中的座位编排——调查问卷 18
教师眼中的座位编排——调查问卷 19
家长眼中的座位编排——调查问卷 20
致 谢 21
小学座位编排现状的调查研究
一、引言
座位,一般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室里所处的位置,它是学生身体安置和支持的物理装置。我国现在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所以座位与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发展身心健康、提高学习效率、遵守课堂纪律等方面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它逐渐成为家长和教师,乃至社会关注的焦点。在这种情况下,座位就不再是简单的、物理空间上的位置,而是成为了课堂领域中可以利用的、有限的资源。于是座位具有了身份表征和自我认同的特征,不同的座位反映了不同类别的学生的生活方式。
不同的座位呈现出的不同价值和意义,代表了学生在教室中占有不同的教学空间,这也影响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范围和互动方式。不同的教学空间、互动范围和互动方式会营造出不同的物理场、关系场和意义场,进而对处在“场”的人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座位”就成为了可以拥有不同的教育资源的聚焦点。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即听觉方式和视觉方式来获得信息。听觉这方面来讲,信息的获得与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即不同位置对教师声音信息强度的感知是不同的,前排座位明显会优于后排。视觉这方面来讲,视野和视距对信息的获得也有很重要的影响,中间往前的位置明显占有很强的优势,从教师注意力的分配和跟学生交流的情况上来看,中间及前排的学生容易得到教师的注意,他们能经常且轻易地感知到教师的表情和眼神、在教师的语气语调中感受到关注。在交流方式、交流机会、交流强度等方面,中间及前排的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明显多于后排。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中间及前排的位置成为学生,家长和教师眼中的“风水宝地”,这些座位就成了家长和学生争夺的焦点。
座位的编排,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在校生活的质量,也关系到一个班级的稳定和良好班风的建设,也有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古语有云:“昔孟母,择邻处”便阐述了环境条件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和重要性,亦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便说明了环境因素(同伴)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由此,座位编排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笔者正是看到座位编排的重要性以及目前小学座位编排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座位安排不合理导致学生产生一些心理问题,或者座位安排完全是家长和班主任意志的体现,以及很多诸如此类的问题,而产生了对这一方面进行调查研究的兴趣。
二、国内外座位编排现状研究
关于座位编排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已有了不少研究成果,笔者通过翻阅资料,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国内外座位编排方式
英国人Jeremy Harmer在他所著的《How to Teach English》一书中介绍了四种不同的座位编排方式:
1.小组排列法
小组排列法是把课桌和椅子分成若干组,每一组都由一定数量的桌椅构成,一般是四到六张。小组排列法在西方的中小学中非常流行。这种排列式比较适合于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高效完成课堂作业,也对教师指导学生开展自主研究与合作式的学习非常有利。小组排列对空间的需求量相对较小,学生之间的亲密程度比其他排列方式更显优势。这种编排方式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加强他们之间的合作和信任,充分体现出能够加强合作学习、提高团队精神的优势。小组排列法的缺点在于容易形成小团体,集体感较弱。
2.圆形排列法
圆形排列法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座位编排方式,在当前国际中小学校园中普遍流行。这种座位编排方式是指教师根据需要将课桌椅以圆圈的形式布置,让学生通过“围坐”可以面对面讨论问题、相互学习。这种编排方式大大增加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适用于课堂讨论,最大限度地促进了课堂中的互动教学活动,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了较大的平台空间。由于圆形排列法在空间特性上消除了教室座位的主次之分,因此保护了部分敏感学生在座位编排方面的自尊,使得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得以形成。但是它的不足之处在于对空间环境要求较高,且适合小班教学。
3.U形排列法
U型排列法也叫马蹄形排列法。这种排列法是通过把课桌和椅子按U形编排、让教师处于U形开口处的方式编排座位。U型排列法的优点是同时具有秧田式和圆形排列法的部分优点:既可以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突出教师对课堂进度节奏的控制,又可以充分促进师生间的交流、有利于实验示范演示和问题讨论。它的缺点在于对空间的需求量较大,不适用于人数较多的班级。
4.秧田式排列法
秧田式排列法是我国中小学最普遍,也是最传统的编排方式。自从班级授课制度创立以来,这种编排模式就一直是我国中小学课堂编排座位的不二选择,因为此法最适用于大班教学。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在相当一段时期内,中小学需要以大班模式实现教学管理。研究表明,在这种学生统一面向教师的编排模式下,教师更容易控制住学生、发挥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使知识传授过程的效果更为理想。但是秧田式排列法,教师按照自我意愿编排座位的风险性较大,而且容易滋长不良风气,若发生安排不合理的情况就很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我国中小学还是普遍使用秧田式排列法。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不少较为严重的问题。例如家长送礼调座位,教师利用座位以权谋私等情况。笔者针对这样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
(二)科学的座位编排对国内外教学管理积极的影响
1.有利于班级管理
教室作为影响教学活动最为重要的一项物理环境,它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空间。以教师的角度来看,科学的座位编排特别是秧田式排列法,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上的权威讲授和对课堂教学活动的监控。讲台、黑板附近是教师的主要活动区域,与学生座位所在地自然隔开,使教师的权威性得以凸显;而封闭的学生座位编排区域不但无形中要求学生面向教师和黑板,而且强化了学生遵从教师指令的心理认同。在秧田式排列法的作用下,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其权威性控制学生避免其相互间干扰,从而解决纪律问题实现学生课堂上的遵纪守法。教师能够观察和控制全班同学的课堂行为,即使面对突发状况也能及时做出反应。
教师还能通过将自觉性较高的学生与好动调皮的学生作为同桌这样的座位编排,以便教师不在教室时,教室里的情况不会失控,并且这样编排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好动的学生,让他们慢慢改掉陋习。班级中少了好动易挑事的学生,自然,班级管理就能达到一个好的效果。
2.有利于班风建设
科学的座位编排会尊重每个学生、以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为关注方面,例如有的学生好动而有的喜静,有的学生性格外向而有的则内向腼腆,有的学生爱好广泛而有的则缺乏热情,有的学生喜欢乐于助人而有的则自私自利。良好学习氛围的建设,要以不同学生的性格和能力为基点,利用差异互补、注意相互间的搭配,使学生能够互帮互助。在一般的座位编排中,教师都会遵循动静结合以及互助原则,将学生有机的安排在一起,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在学习上,学习好的学生积极帮助学习相对落后的学生取得进步;在生活上,独立自主的学生帮助依赖拖延的学生积极主动做好分内的事;在班级活动中,团结意识强的学生带动自我意识强的学生参与到集体活动中去。在这样良好的氛围中,无论是优秀的学生,还是落后的学生,都能从中获得动力。小学阶段的学生,个性、心理等方面还没有发育成熟,易受到环境的影响,科学的座位编排能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的成长环境。这样良好的班风不用靠教师的强制措施,而是通过合理的座位编排就建设起来了,而且比棍棒教育更深入人心。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sf/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