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老服务项目中小组工作的应用研究以爱老助老乐享夕阳公益创投项(附件)
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受到国家和政府的重视,拥有更雄厚的物质基础,配备更专业的工作人员,举办更有影响力的为老服务项目。随着社会工作者的介入,他们将在为老服务项目中运用小组工作这一专业方法为老年人提供更加贴心,更加合理,更加完善的服务,让老年人重拾对生活的信心,增强老年人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爱尔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接政府的公益创投项目为例,在总结了前人研究成果,结合了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北京路社区老年人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进行了评估。在相应的小组工作理论的指导下,设计了专门的为老服务方案,建立了专业的老年娱乐小组。在小组活动的整个过程中,通过分析为老服务项目中小组工作应用所出现的问题,针对这些现状进行评估总结。最后就整个项目开展进行的过程,寻求解决的方法和改善的措施。关键词 社工介入,为老服务项目,小组工作
目 录
1 引言1
2 小组筹备2
2.1 老年人的需求评估2
2.2小组的组员招募与工作人员安排2
3 小组方案设计3
3.1小组的名称和目标3
3.2小组的性质和形式3
3.3小组活动的理念3
3.4小组规模和时间组织4
3.5预期困难与应变措施4
3.6小组活动内容5
4小组工作方案的实施9
4.1第一次小组活动9
4.2第二次小组活动11
4.3第三次小组活动11
4.4第四次小组活动13
4.5第五次小组活动14
5小组的介入效果评估14
5.1小组工作者表现评估15
5.2小组成员互动情况15
5.3小组目标的实现评估15
6建议16
6.1全方面评估小组需求16
6.2有效利用小组工作方法和技巧16
6.3利用社区资源获取社区居委会支持17
结论18
致谢19
参考文献20
1 引言
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发展养老服务业的重要性[1]。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和政策支持下,各色各样的为老服务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项目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伏威希望社会和政府以社区或机构为平台,开展为老服务项目,为老年人提供贴心、合理、完善的服务,满足老年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从而让社区养老模式或机构养老模式能够取代居家养老模式[2]。但是,操竹霞提出我国长期以来并没有为老服务项目应用的传统,随着为老服务项目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注意力,我国为老服务项目中问题也越发凸显出来:由于服务资金筹集困难,服务质量层次不齐,专业工作人员极度缺失,为老服务项目远没有达到我们期待的效果[3]。
针对上述这一现状,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目光放在了小组工作这一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上。小组工作发源于欧美,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专业的小组工作开始在内地飞速发展。现今,国内普遍认可刘梦在教材中对小组工作的定义: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的工作方法之一,它在小组工作者的带领下,通过组员之间的相互支持、充分互动和分享,激发组员的能力和潜能,改善组员的态度、行为,提升他们的社会功能性,解决个人、群体和社区问题,促进个人、小组和社区的成长和发展,实现社会和谐、公平、公正发展[4]。张睿认为在社会工作三大工作方法之中,小组相较于个案和社区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个案工作方法在单次服务中服务的人群较单一,无法满足老年人在多元化的服务需求下快速受益的需求;社区工作方法虽然可以在单次服务过程中服务多个对象,但是无法个别化的服务老人,难以达到好的效果[5]。
在本次政府公益创投项目中,爱尔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会工作者们决定在该项目中,开展小组工作,努力协助老年人破除心理障碍,树立对生活的信心,构建老年人的社会交往支持网络,增强老年人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结合黄晓媛的调查研究,我们希望通过本次案例,达到以下成果:一、提高为老服务的服务方法和服务质量。二、拓宽社会工作的研究领域。三、丰富我们的社会工作实务经验[6]。通过本次活动,首先,我们可以丰富小组工作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范围,并在应用过程中,增添对理论知识的深刻理解;其次,在老龄化浪潮之下,我们实践性的将小组工作应用到为老服务项目中,在整个过程中我们不断地遇到问题,积累经验,总结教训,为社会工作实践模式研究者提供案例参考,为小组工作角度的为老服务提供实践经验。第三,通过本次小组活动,小组工作者和小组成员都能得到成长。
2 小组筹备
2.1 老年人的需求评估
老年人的需求主要分为两种: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商品经济的繁荣,绝大部分老人的物质生活得到了保障,尹士安指出越来越多的老人开始追求精神上的需求[7]。经过我们对淮安市北京路社区老人的个案走访,我们也明确发现,老人的精神需求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1.1 尊重需求
宋政娟指出尊重需求是老年人情感需求中最基本的需求[8]。尊重需求主要包括:家庭尊重和社会尊重。家庭尊重表现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精力和收入能力明显下降,但是老年人难以接受这一现实情况,他们仍然希望在家庭事务中拥有和年轻人同等、甚至更加高的话语权。社会尊重表现为,由于退休离职,离开了自己熟悉的工作岗位,丧失了自己在社会中的职位,这些角色缺失会导致老人的空虚感和失落感。老人为社会贡献了自己,他们希望在自己步入晚年的时候,能够让这份来自社会的尊重得以保持下去。
2.1.2 情感需求
在现今社会,随着核心家庭趋势的到来,以及手机电脑的普及,老人与家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老人的大部分时间都以读书看报或和缅怀过往为主,然而这些生活方式难以为老人带来巨大的精神满足。在当今社会,老人平常时间孤单无助,但是一旦与子女、甚至再下一辈见面,便要拉着亲人絮絮叨叨的情况比比皆是。因此,我们不难发现,当今社会的老人存在巨大的情感需求。
2.1.3 文化娱乐需求
文化娱乐活动是我们每个人都不可或缺的精神生活,老年人也不例外。老年人退休之后,他们的空余时间一下子多了起来,多的可能让他们难以适应。他们就需要参加一些适合自己的、有益的娱乐活动来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比如和老伴旅游,重新拾起自己曾经的爱好,培养自己新的兴趣。这不仅仅可以打发时间、摆脱孤独,而且还可以陶冶情操,提升自我。
2.2 小组的组员招募与工作人员安排
目 录
1 引言1
2 小组筹备2
2.1 老年人的需求评估2
2.2小组的组员招募与工作人员安排2
3 小组方案设计3
3.1小组的名称和目标3
3.2小组的性质和形式3
3.3小组活动的理念3
3.4小组规模和时间组织4
3.5预期困难与应变措施4
3.6小组活动内容5
4小组工作方案的实施9
4.1第一次小组活动9
4.2第二次小组活动11
4.3第三次小组活动11
4.4第四次小组活动13
4.5第五次小组活动14
5小组的介入效果评估14
5.1小组工作者表现评估15
5.2小组成员互动情况15
5.3小组目标的实现评估15
6建议16
6.1全方面评估小组需求16
6.2有效利用小组工作方法和技巧16
6.3利用社区资源获取社区居委会支持17
结论18
致谢19
参考文献20
1 引言
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发展养老服务业的重要性[1]。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和政策支持下,各色各样的为老服务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项目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伏威希望社会和政府以社区或机构为平台,开展为老服务项目,为老年人提供贴心、合理、完善的服务,满足老年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从而让社区养老模式或机构养老模式能够取代居家养老模式[2]。但是,操竹霞提出我国长期以来并没有为老服务项目应用的传统,随着为老服务项目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注意力,我国为老服务项目中问题也越发凸显出来:由于服务资金筹集困难,服务质量层次不齐,专业工作人员极度缺失,为老服务项目远没有达到我们期待的效果[3]。
针对上述这一现状,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目光放在了小组工作这一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上。小组工作发源于欧美,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专业的小组工作开始在内地飞速发展。现今,国内普遍认可刘梦在教材中对小组工作的定义: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的工作方法之一,它在小组工作者的带领下,通过组员之间的相互支持、充分互动和分享,激发组员的能力和潜能,改善组员的态度、行为,提升他们的社会功能性,解决个人、群体和社区问题,促进个人、小组和社区的成长和发展,实现社会和谐、公平、公正发展[4]。张睿认为在社会工作三大工作方法之中,小组相较于个案和社区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个案工作方法在单次服务中服务的人群较单一,无法满足老年人在多元化的服务需求下快速受益的需求;社区工作方法虽然可以在单次服务过程中服务多个对象,但是无法个别化的服务老人,难以达到好的效果[5]。
在本次政府公益创投项目中,爱尔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会工作者们决定在该项目中,开展小组工作,努力协助老年人破除心理障碍,树立对生活的信心,构建老年人的社会交往支持网络,增强老年人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结合黄晓媛的调查研究,我们希望通过本次案例,达到以下成果:一、提高为老服务的服务方法和服务质量。二、拓宽社会工作的研究领域。三、丰富我们的社会工作实务经验[6]。通过本次活动,首先,我们可以丰富小组工作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范围,并在应用过程中,增添对理论知识的深刻理解;其次,在老龄化浪潮之下,我们实践性的将小组工作应用到为老服务项目中,在整个过程中我们不断地遇到问题,积累经验,总结教训,为社会工作实践模式研究者提供案例参考,为小组工作角度的为老服务提供实践经验。第三,通过本次小组活动,小组工作者和小组成员都能得到成长。
2 小组筹备
2.1 老年人的需求评估
老年人的需求主要分为两种: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商品经济的繁荣,绝大部分老人的物质生活得到了保障,尹士安指出越来越多的老人开始追求精神上的需求[7]。经过我们对淮安市北京路社区老人的个案走访,我们也明确发现,老人的精神需求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1.1 尊重需求
宋政娟指出尊重需求是老年人情感需求中最基本的需求[8]。尊重需求主要包括:家庭尊重和社会尊重。家庭尊重表现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精力和收入能力明显下降,但是老年人难以接受这一现实情况,他们仍然希望在家庭事务中拥有和年轻人同等、甚至更加高的话语权。社会尊重表现为,由于退休离职,离开了自己熟悉的工作岗位,丧失了自己在社会中的职位,这些角色缺失会导致老人的空虚感和失落感。老人为社会贡献了自己,他们希望在自己步入晚年的时候,能够让这份来自社会的尊重得以保持下去。
2.1.2 情感需求
在现今社会,随着核心家庭趋势的到来,以及手机电脑的普及,老人与家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老人的大部分时间都以读书看报或和缅怀过往为主,然而这些生活方式难以为老人带来巨大的精神满足。在当今社会,老人平常时间孤单无助,但是一旦与子女、甚至再下一辈见面,便要拉着亲人絮絮叨叨的情况比比皆是。因此,我们不难发现,当今社会的老人存在巨大的情感需求。
2.1.3 文化娱乐需求
文化娱乐活动是我们每个人都不可或缺的精神生活,老年人也不例外。老年人退休之后,他们的空余时间一下子多了起来,多的可能让他们难以适应。他们就需要参加一些适合自己的、有益的娱乐活动来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比如和老伴旅游,重新拾起自己曾经的爱好,培养自己新的兴趣。这不仅仅可以打发时间、摆脱孤独,而且还可以陶冶情操,提升自我。
2.2 小组的组员招募与工作人员安排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shehuixue/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