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实务中的伦理困境及伦理抉择中老年残疾人群社区康复项目的分析(附件)

在社会工作实务中,伦理困境和伦理抉择是社会工作者不可避免的问题。社会工作伦理困境是指专业价值观对社会工作者要求的责任与义务产生冲突的情形,其最根本的原因是价值观的冲突。本文将中老年残疾人群社区康复项目开展过程中的主要伦理困境分为直接伦理困境和间接伦理困境两方面来研究。通过访谈、实地观察等方法搜集资料,分析出产生上述伦理困境的主要原因有利益冲突,文化差异,角色和义务冲突,价值观的冲突,忽视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从不同视角下可以总结出伦理抉择有关于案主利益方面社会工作者的伦理抉择,关于机构利益方面社会工作者的伦理抉择,关于社会或他人利益方面社会工作者的伦理抉择。关键词 社会工作,伦理困境,伦理抉择
目 录
1 引言1
2 中老年残疾人群社区康复项目中主要的伦理困境2
2.1 直接实务中的伦理困境2
2.2 间接实务中的伦理困境4
3 中老年残疾人群社区康复项目中的主要伦理困境原因分析5
3.1 文化背景差异导致伦理困境6
3.2 利益冲突引发伦理困境6
3.3 价值观冲突导致伦理困境7
3.4 角色与义务冲突引发伦理困境7
3.5 忽视社会工作伦理价值引发伦理困境8
4 不同视角下中老年残疾人群社区康复项目中的伦理抉择8
4.1 关于案主利益方面社会工作者的伦理抉择8
4.2 关于机构利益方面社会工作者的伦理抉择9
4.3 关于社会或他人利益方面社会工作者的伦理抉择10
结论 12
致谢 13
参考文献14
附录A:访谈提纲15
1 引言
随着会工作在公众心中的重视程度的提高,社会工作发展速度越来越快,随着我国各个地区的社会工作机构数量变得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社会工作机构的服务质量也越来越高,人员越来越专业。但在开展社会工作实务的过程当中,社会工作者会在不同阶段面对相应的社会工作伦理困境及伦理抉择问题。对此,国外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伦理道德规范,但我国现在的对社会工作实务中的伦理困境及伦理抉择的研究还处于发展的阶段,现有的研究大多是规范研究和定性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研究,缺乏实用性,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社会工作在国内的职业化与专业化。
在实际开展社会工作项目的过程中,面对伦理困境及如何做出伦理抉择,这是社会工作者在实务工作中无法避免的问题。虽然社会工作专业伦理价值要求社会工作者保持价值中立,但在实际开展社会工作服务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还是会不可避免的带有不同程度的价值介入。如何在伦理困境中进行恰当的伦理抉择,不仅考验了社会工作者专业能力的高低,还影响到了项目的开展能否顺利、提供给服务对象的服务质量的优劣以及公众心中对社会工作评价的好坏。
从专业的本质上来看,社会工作实务是一种道德实践,其中的价值观和伦理学是社会工作专业的生命线。[1]但就现有的资料上来看,本土化的社会工作伦理的教材是比较少的,使用的教材中涉及到社会工作伦理的材料也大多引进了西方的观点,而且,对社会工作伦理困境及伦理抉择的实践研究也是少于理论研究的。
通过国内外学者对社会工作伦理困境及伦理抉择的研究,可以认为伦理困境是当专业核心价值中对专业人员要求的责任与义务发生相互冲突的情形,产生社会工作伦理困境最本质的原因是价值观的冲突,伦理困境的分类标准采用Reamer的分类标准,即分为直接实务工作中的伦理困境和间接实务工作中的伦理困境。[2]
本课题以“三社联动、共架桥梁、实惠为民” ——中老年残疾人群社区康复项目为例,基于对淮安市惠民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一线社工的访谈以及在参与中老年残疾人群社区康复项目开展过程中的体验感受和观察感悟,对社会工作实务中伦理困境的类型进行总结,并分析产生这些伦理困境的主要原因。通过对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和通过观察、访谈所得资料的分析,以及对社会工作者在面对伦理困境时所选择的伦理抉择进行的研究分析,从而探讨面对伦理困境时,社会工作者应持有的原则和标准以及如何做出恰当的伦理抉择。
2 中老年残疾人群社区康复项目中主要的伦理困境
“三社联动、共架桥梁、实惠为民” ——中老年残疾人群社区康复项目是淮安市2017年度社会组织公益创投项目,时间周期为10个月,由淮安市清江浦区惠民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项目实施区域为淮安市长西街道引河社区,服务对象人数为20人,服务对象从社区聋哑、肢体等残疾人群中选取,通过前期的需求评估,我们发现他们具有自卑、心理脆弱、与外界沟通难,渴望平等对待和被尊重的特征,服务对象有文化活动、社会交往、康复就医、心理疏导、社区照顾和关爱等需求。该项目旨在为引河社区20名中老年残疾人群提供专业的社工服务,通过积极调动和协调社区内的人力资源,以及合理整合利用社区资源,为淮安市长西街道引河社区的中老年残疾人提供行之有效且专业的社会工作康复服务,从而促进他们在社会生活及家庭生活中树立自自信心,使他们能够正常、积极地参与社会生活。
2.1 直接实务中的伦理困境
2.1.1 专业关系和私人关系混淆
社会工作在国内发展的时间较短,就目前的情况来说,社会工作者要面对的问题仍然围绕着社会知晓度低、接受度低、难以与公众建立信任关系等方面,社会工作者在与服务对象接触时会出现专业关系与私人关系混淆的伦理困境。[3]
西方或我国港台等地区的社会工作者在处理社会工作伦理困境时多倾向保持单纯的工作关系,也就是说除开展服务外,社工与服务对象不存在任何其他关系。提出这种要求主要是为了维护服务对象的利益,同时,社会工作者也可避免相应的伦理困境的发生。
而在中国这个人情社会的背景下,人与人维持关系的基础多是建立在私人关系上,也就是说,在面对陌生的人和熟悉的人时,人们通常更信任后者。这就导致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社会工作者会选择靠自己创建的人际关系来开展服务,在这种情况下,服务对象往往会希望与社会工作者发展除了专业关系以外的人际关系,尤其体现在服务后期,和社工熟悉起来的服务对象希望自己能得到特别的对待。当社工严格按照专业要求来进行服务,以专业准则来规范自己时,服务对象却会认为社工“清高”、“不近人情”。
“我们的服务对象中有一些是空巢老人,我们去看完他们,他们往往会用家里的零食招待我们,甚至会留我们吃饭。服务对象将我们看成他们的孙辈,这种移情我们可以理解,这种正面的情绪是有利于我们服务的开展的,但是接受不符合要求,拒绝又会不利于与服务对象的关系。”(01)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shehuixue/25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