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分寸感在表演中的重要性(附件)【字数:4363】

摘 要表演,是一个广泛的词,它既要求演员要有声乐、台词、形体的功底,又要求演员有模仿能力、想象力、观察反应能力以及对表演的悟性。通过专业的学习,当一个演员站在舞台上是有义务做到让观众进入你带给他们的情绪和规定情境中。不论是话剧还是影视剧,都是以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背景反应当下社会生活。任何角色最终登上舞台面见观众的时候都不能“失真”,演员们要在专业的基础上推敲表演时的分寸感。分寸感是衡量演员演技的一个重要标准。本文从表演的整体和演员的角度探讨分寸感对于表演的重要性,同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建议。
目 录
第一章 表演中分寸感的含义 1
1.1表演中分寸感的含义 1
1.2我对分寸感的认识 1
第二章 表演中分寸感的重要性 2
2.1分寸感对表演者的重要性 2
2.1.1语言的分寸感 2
2.1.2肢体的分寸感 2
2.1.3人物塑造的分寸感 2
2.2分寸感对表演效果的影响 3
第三章 如何正确把握分寸感 4
3.1提升表演者的专业素质 4
3.2从生活中出发 4
3.3演戏演出“细节” 4
3.4分析剧本,理解人物关系 4
结束语 6
致 谢 7
参考文献 8
表演中分寸感的含义
1.1表演中分寸感的含义
百度百科中对分寸感的解释:它是人的天分与修养在内心沉淀而成的对人或事物的合理认可度。[1]在生活中为人处事,人际交往,事业成就,都离不开分寸感,孔子云“随心所欲但不逾矩”。莎士比亚对表演分寸感的看法:“接受你自己的常识的指导”,合乎“自然的常道”。[2]
1.2我对分寸感的认识
演员的首要任务是人物角色的塑造,也就是说,演员创造出来的角色必须真实、自然。既不能“太过浮夸”又不能“太随意”,整体出来的效果给人的感觉是“恰到好处”。这就要求演员既要对角色做出自己的设想,又要在表演的过程中将台词和肢体动作相互协调做到恰如其分。分寸感是演员在表演过程中内在情感与外在情感“度”的把握。
表演中分寸感的重要性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著名影视演员李雪健曾说,在他心里观众最贵。表演的首重就是观众,随着时代的进步网络的发达,观众对剧和表演的要求更高,将观众放在首位并不是一味的迎合观众的喜好,而要掌握分寸感,在观众以及表演中找到一个平衡点。
掌握表演分寸感是表演艺术中异常艰深的工夫,这要靠演员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阅历,加强各方面的知识素养,提高自己的艺术鉴赏水平,磨练身体各个部分的表现能力,在长期艺术实践中积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也说:“在舞台上永远不要去夸大对真实的要求,也不要去夸大虚假的作用。”[3]
2.1分寸感对表演者的重要性
2.1.1语言的分寸感
语言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表达方式。话剧语言是演员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依据,演员应在掌握其基本特点的基础上准确的把握台词的分寸感。台词的准确性直接反应了角色,不同人说话的方式以及语调也是不同的,一个懵懂少年和有着丰富阅历的学者的说话内容和表达方式肯定是不一样的。优秀的台词功底是听着声音观众都能想象到画面。除了基本功更重要的还是演员对台词的分寸感,分寸感稍有偏差,观众就会有错位感。
大三时我们班的汇报作品《蔺小渔与柳叶儿》,我在里面的角色是个烟花女子,初次出场便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是谁在这撒啊撒的,撒野呢”先声夺人,一句话就把来者的三魂六魄给勾走。对剧本时我的处理方式太单一,排练时,自己更是不自在,总觉得少了点什么。老师指导时说,柳叶儿是酒家女子,但她比谁都聪明,她知道什么时候该怎么说话,既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又不让对方反感。蔺小渔死后变鬼来找她,她冷言冷语是她第一次表露真实的性格,质问法师是第二次,怎样过渡能让观众觉得不突兀确实要好好揣摩。
语言是有温度的,普普通通的一句话也带有说话人的体温,触到观众内心的恰恰就是这温度。如何在台词固定的基础上用声音感染观众,这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表演者对语言的处理做到恰到好处必然是要多加练习细细揣摩的。
2.1.2肢体的分寸感
演员塑造形象主要依靠两个手段,一为语言,另一个即是肢体动作。通过肢体表演营造出真实的戏剧情境、表现规定情境中的芸芸众生相。若一部话剧中,演员的肢体不协调或者在没有台词的情况下用各种小动作来掩饰尴尬,只会让观众一眼看穿。在塑造角色的时候更要考虑人物的年龄、身体状况等诸多因素,例如一个十六岁的少年,但是体弱多病,那他跟健康的同龄人就要有区别。我国戏曲表演艺术中有一句艺诀:“装龙像龙,装虎像虎;装农像农,装贾像贾”说的就是这个。
“在舞台上不要带上你个人的小习惯,观众会跳戏。”这句话是班长在《驴的水》演出后对我说的。原因是我跑下台时双手松松垮垮的晃动,她作为旁观者的角度觉得这个演员的姿态很丑。之后我真的是对着镜子练习跑步,佳佳在舞台上的肢体动作我都有考虑,却独独忘记了跑下台的动作。肢体语言在无声的情境中是辅助演员流露情绪。
肢体与语言就是表演的左右手,如何更自然的使用是需要长时间的磨合与配合。
2.1.3人物塑造的分寸感
表演的核心是对人物的塑造。小说是从肖像、行为、语言、心理、和细节等方面的描写塑造人物形象。但是演员要赋予这些角色骨血让他们在舞台上活生生的立起来。话剧表演的人物塑造是为观众带来一场直观体验,在人物塑造时不能顾此失彼。
我在初次塑造人物的时候,因为对人物塑造有误解,更是没明白分寸感,总是拼命地赋予角色这样或那样的性格。大二时我曾演过一个傻白甜的角色,从人物一出场所有的台词、表情、动作都是能多夸张就多夸张。一段下来不光我自己表演的很累,观众更累。而且因为太夸张而被讨厌,所以人物性格并不是越夸张、越复杂越好。分寸感对人物塑造太重要,没有理解人物就表演,是对剧本、角色以及自己的不尊重。傻白甜不一定要傻要甜,抓住人物的主要性格简单化的表演也是可以的。
2.2.分寸感对表演效果的影响
各方面的准备就是为了呈现出一个好的表演效果,在特定的一些情景中,分寸感稍有偏池可能就会破坏掉整个氛围。例如我在大三作品改编《暗黑者》的角色:一个杀人犯的妹妹(这对姐妹都患有遗传精神病)。女孩无意中听到女医生与小偷的对话才知道女医生为了掩盖自己因为失误害死了病人而杀了目睹全过程的姐姐并嫁祸,医生是女孩在姐姐去世后的唯一依靠,更是女孩的精神支柱。在医生用绳子勒住女孩想将其杀死的时候,女孩一瞬间的爆发与之打斗并杀掉医生,清醒后看了看手里的绳子、身旁的尸体以及目睹过程瑟瑟发抖的小偷,女孩擦掉眼泪,用不停颤抖的双手抚上医生的双眼,没有任何语言只有离去时慌乱的步伐。整个打斗到离去的过程是很短暂的,若人物内心没有把握好,分寸感稍有偏池可能就破坏掉之前剧情营造出来的氛围。[4]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byzy/2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