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闻传播中的人文情怀(附件)【字数:13933】
摘 要 人文主义人类的自我关怀,是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兴起的一种对人文情怀的延展性理念。表现人们对命运、对身为人的尊严以及对人生价值的追求,也是塑造理想人格的方式之一。人们开始重新审视现代文明并以此来寻求情感问题的思想根源。新闻是对事实的报道,但落脚点应该是“人”,是新闻事件中人的作用、人的观念、人的情感以及事件对人的影响等一切关于“人”的因素,而且新闻最终也是给“人”看的,所以,新闻要坚持“以人为本”。这种情感是报道者真正有感于事件本身,而不是无病呻吟,情感是新闻价值得以体现的重要因素之一。关注新闻传播中的“人文情怀”,善用“以人为本、情感传播”的手法,对于摆脱新闻“说教”的形象,增强新闻的感染力和贴近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贴近百姓情感、体现人文情怀的新闻报道才是观众喜闻乐见的,广大新闻工作者应该深入思考、不断追寻,不但要将新闻事实交代清楚,更要令新闻事实在观众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本文旨在研讨题中之义,研究新闻传播中的人文情怀。追溯人文情怀的起源和人文情怀在新闻传播中的演变与发展,探究在人文情怀的驱动下,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新闻传播中缺少人文情怀这一难题,提出新闻人文情怀缺失的治理对策,让当代的新闻工作者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缘起 1
1.2研究现状 2
1.2.1研究背景 2
1.2.2研究意义 3
1.2.3文献综述 3
1.3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之处 4
1.3.1研究内容 4
1.3.2研究方法 4
第二章 借势与反观——“人文”思潮的社会性复兴 6
2.1人文情怀的源起与复兴 6
2.2新闻传播中的人文反观 7
第三章 融合与反思——新闻传播中的“人文”体现 9
3.1当今新闻传播中的“人文”现象 9
3.2新闻“人性化”传播理念的欠缺 9
第四章 探索与建构——新闻传播中人文情怀的根植 11
4.1人文理念中寻求发展 11
4.2人文情怀的根植策略 14
4.2.1保障公民的合法权利 14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4.2.2以报道对象为主 14
4.2.3合理践行批判精神 15
4.2.4增加受众的传播参与性 15
4.2.5将“以人为本”体现在报道上 15
结束语 16
致谢 17
参考文献 18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缘起
超出个体,跨越种族,高于国家是“人文”的核心意义,它是一种让我们从人类整体,甚至是站在全宇宙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的,一种开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边界处的超越性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人文情怀是人类情感进化长河中所凝结的历史产物,这其中凝聚着千万劳动人民的智慧。
新闻行业作为政府与百姓之间的连心桥,往往是将目光聚焦于社会热点、百姓生活、评述大众等话题上,是社会的减压阀、消气筒。作为新闻界的从业者,不仅要具有较高的新闻基本素质,更重要的是要具有人文情怀:情系普通百姓,当好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搭好平台共建和谐社会。
新闻传播仅从技术角度去讨论是远远不够的。新闻传播深层次工作的展开, 必须从人文情怀的角度去审视新闻传播业。也就是要认识到, 传播的根本目的是关注人, 传播脱离人的存在是无意义的, 传播技术的载体只能是人。新闻传播要体现新闻工作者的人文情怀, 要培养大众的人文情怀;新闻工作者在新闻报道中要关注社会重大问题, 要悟天地人之道, 要使自己真正成为社会中人。
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通过解析当代新闻报道缺失人文情怀的原因,然后引起新闻工作者对这件事情的关注,以此为鉴,对照自身,是否也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1.2研究现状
1.2.1研究背景
新闻传播学身为如今信息时代比较热门的运用类学科,综合性较强,需要靠许多其他各门类的知识来作为补充。这时,新闻与人文情怀的结合就显得十分有意义。新闻媒介必须以服务大众为宗旨,在新闻报道中,记者必须具备社会社会责任感,服务于社会公共利益,尽可能避免报道带来的负面效果。在我国,新闻报道的公益性原则主要体现在新闻报道要为人民服务,防止危害社会整体利益上。因为客观公正,所以新闻报道必须完整全面,做到不遗漏、不偏颇,并为维护人民的知晓权而努力。
记者被冠以“无冕之王”,尽管今时今日,这个称呼已不再具有当年的含金量,但身为媒体从业者,对自身的要求依然应该是“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媒体是社会发展的瞭望塔,记者便是瞭望者。尤其是在当下自媒体蓬勃发展的势头下,新闻报道若不坚守底线,记者若不严于律己,则社会如一锅混汤,各种信息良莠不齐,发展必受影响。
综上所述,我国新闻传播行业中如今还是较缺乏人文情怀,但人文情怀在当今的新闻传播中又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对新闻传播中的人文情怀的研究至关重要,以我国新闻传播的现状为背景,从近几年人文情怀在新闻传播中的表现为研究出发点,客观分析了我国新闻传播缺乏新闻情怀的深层原因,针对新闻从业者自身缺乏人文情怀以及提高他们的人文情怀提供有效解决手段,同时,也提出了我国新闻传播行业在发展中自身的一些缺点,这对于其在丰富人文情怀的发展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1.2.2研究意义
首先,新闻媒体的传播方式的多样化发展让新闻进入了全面提速时代,虽然“快”是新闻成功的因素之一,但新闻最讲究的仍然是内容,“内容就是一切”后来引申为更简洁的口号:“内容为王”。新闻的生存之道在于所报道新闻事实的质量,提供准确无误的信息是新闻传播的根基!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各类新闻层出不穷,抄袭成风,低俗无趣,甚至有的触碰新闻报道的道德底线!导致这一切发生的主要原因就是新闻工作者自身缺乏人文情怀,以至于他所传递出来的信息也缺乏一定的人文情怀。
其次,对人文情怀的研究,有利于新闻传播行业的不断改革,帮助受众更好地了解自己,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为社会的文化建设提供更好的平台。
最后,本文针对人文情怀根植于新闻传播中的一些措施以及理论分析,总结经验与得出的启示,深入研究一些失败的案例,分析它的失败之处,希望能对新闻传播的后期发展起到一点影响和帮助。
1.2.3文献综述
英国历史学家阿伦布洛克在他的《西方人文主义传统》一书中指出,人文主义的范畴与内涵随时代地域而不断发展,但始终坚持两个核心不变。其一,以人和人的经验为关注对象。其二,尊重人的尊严,因为每个人都是有尊严、有价值、拥有权利的,无论弱者、强者。
陈力丹在《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中着重强调:新闻是对客观发生的,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叙述。新闻记者的任务是完整地或选择性地描述一件事情。新闻传播的目的是让大众知道他关心的事,大众知道并了解后,新闻传播的任务就完成了。因此,新闻传播的归宿是“受者晓其事”。新闻是与人密切相关的行业,此中人文情怀的加入必定是锦上添花的行为。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缘起 1
1.2研究现状 2
1.2.1研究背景 2
1.2.2研究意义 3
1.2.3文献综述 3
1.3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之处 4
1.3.1研究内容 4
1.3.2研究方法 4
第二章 借势与反观——“人文”思潮的社会性复兴 6
2.1人文情怀的源起与复兴 6
2.2新闻传播中的人文反观 7
第三章 融合与反思——新闻传播中的“人文”体现 9
3.1当今新闻传播中的“人文”现象 9
3.2新闻“人性化”传播理念的欠缺 9
第四章 探索与建构——新闻传播中人文情怀的根植 11
4.1人文理念中寻求发展 11
4.2人文情怀的根植策略 14
4.2.1保障公民的合法权利 14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4.2.2以报道对象为主 14
4.2.3合理践行批判精神 15
4.2.4增加受众的传播参与性 15
4.2.5将“以人为本”体现在报道上 15
结束语 16
致谢 17
参考文献 18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缘起
超出个体,跨越种族,高于国家是“人文”的核心意义,它是一种让我们从人类整体,甚至是站在全宇宙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的,一种开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边界处的超越性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人文情怀是人类情感进化长河中所凝结的历史产物,这其中凝聚着千万劳动人民的智慧。
新闻行业作为政府与百姓之间的连心桥,往往是将目光聚焦于社会热点、百姓生活、评述大众等话题上,是社会的减压阀、消气筒。作为新闻界的从业者,不仅要具有较高的新闻基本素质,更重要的是要具有人文情怀:情系普通百姓,当好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搭好平台共建和谐社会。
新闻传播仅从技术角度去讨论是远远不够的。新闻传播深层次工作的展开, 必须从人文情怀的角度去审视新闻传播业。也就是要认识到, 传播的根本目的是关注人, 传播脱离人的存在是无意义的, 传播技术的载体只能是人。新闻传播要体现新闻工作者的人文情怀, 要培养大众的人文情怀;新闻工作者在新闻报道中要关注社会重大问题, 要悟天地人之道, 要使自己真正成为社会中人。
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通过解析当代新闻报道缺失人文情怀的原因,然后引起新闻工作者对这件事情的关注,以此为鉴,对照自身,是否也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1.2研究现状
1.2.1研究背景
新闻传播学身为如今信息时代比较热门的运用类学科,综合性较强,需要靠许多其他各门类的知识来作为补充。这时,新闻与人文情怀的结合就显得十分有意义。新闻媒介必须以服务大众为宗旨,在新闻报道中,记者必须具备社会社会责任感,服务于社会公共利益,尽可能避免报道带来的负面效果。在我国,新闻报道的公益性原则主要体现在新闻报道要为人民服务,防止危害社会整体利益上。因为客观公正,所以新闻报道必须完整全面,做到不遗漏、不偏颇,并为维护人民的知晓权而努力。
记者被冠以“无冕之王”,尽管今时今日,这个称呼已不再具有当年的含金量,但身为媒体从业者,对自身的要求依然应该是“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媒体是社会发展的瞭望塔,记者便是瞭望者。尤其是在当下自媒体蓬勃发展的势头下,新闻报道若不坚守底线,记者若不严于律己,则社会如一锅混汤,各种信息良莠不齐,发展必受影响。
综上所述,我国新闻传播行业中如今还是较缺乏人文情怀,但人文情怀在当今的新闻传播中又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对新闻传播中的人文情怀的研究至关重要,以我国新闻传播的现状为背景,从近几年人文情怀在新闻传播中的表现为研究出发点,客观分析了我国新闻传播缺乏新闻情怀的深层原因,针对新闻从业者自身缺乏人文情怀以及提高他们的人文情怀提供有效解决手段,同时,也提出了我国新闻传播行业在发展中自身的一些缺点,这对于其在丰富人文情怀的发展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1.2.2研究意义
首先,新闻媒体的传播方式的多样化发展让新闻进入了全面提速时代,虽然“快”是新闻成功的因素之一,但新闻最讲究的仍然是内容,“内容就是一切”后来引申为更简洁的口号:“内容为王”。新闻的生存之道在于所报道新闻事实的质量,提供准确无误的信息是新闻传播的根基!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各类新闻层出不穷,抄袭成风,低俗无趣,甚至有的触碰新闻报道的道德底线!导致这一切发生的主要原因就是新闻工作者自身缺乏人文情怀,以至于他所传递出来的信息也缺乏一定的人文情怀。
其次,对人文情怀的研究,有利于新闻传播行业的不断改革,帮助受众更好地了解自己,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为社会的文化建设提供更好的平台。
最后,本文针对人文情怀根植于新闻传播中的一些措施以及理论分析,总结经验与得出的启示,深入研究一些失败的案例,分析它的失败之处,希望能对新闻传播的后期发展起到一点影响和帮助。
1.2.3文献综述
英国历史学家阿伦布洛克在他的《西方人文主义传统》一书中指出,人文主义的范畴与内涵随时代地域而不断发展,但始终坚持两个核心不变。其一,以人和人的经验为关注对象。其二,尊重人的尊严,因为每个人都是有尊严、有价值、拥有权利的,无论弱者、强者。
陈力丹在《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中着重强调:新闻是对客观发生的,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叙述。新闻记者的任务是完整地或选择性地描述一件事情。新闻传播的目的是让大众知道他关心的事,大众知道并了解后,新闻传播的任务就完成了。因此,新闻传播的归宿是“受者晓其事”。新闻是与人密切相关的行业,此中人文情怀的加入必定是锦上添花的行为。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gbdsxwx/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