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超现实主义风格在微电影创作中的运用毕设影片始终的创作报告(附件)【字数:7683】
摘 要超现实主义电影是现代电影的一种运动,1920年兴起法国,主要是将意象做特异、不合逻辑的安排,以表现潜意识的种种状态。本人毕设作品《始终》即采用超现实主义手法,讲述了一个关于拯救的故事。本文主要从剧本创作中悬念的设置、人物形象的塑造、主题表达等方面阐述超现实主义风格的实现与表达。
目 录
第一章 《始终》的创作思想 1
1.1选题的原因 1
1.2表现内容 1
1.3美学思想 1
第二章 《始终》的艺术风格 2
2.1主要形式 2
2.2题材认识 2
2.3表现手段 2
第三章 《始终》的表现手法 3
3.1叙事结构 3
3.2人物形象 3
3.2.1色彩效果 4
3.2.2光影效果 4
3.3镜头语言 5
3.4声音运用 5
第四章 《始终》的特征追求 7
4.1节奏基础 7
4.2主题表达 7
结束语 8
致 谢 9
参考文献 10
参考影片 10
附录 11
第一章 《始终》的创作思想
1.1选题的原因
人类的进步总是离不开对未知的探索,而超现实主义题材则代表人类对于未知的大胆猜想。回到过去,改变未来,多么迷人的词汇,如果这一切不再是如果,你将可以一次次的回到过去拯救你的爱人,对比现实果然还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更加的富有魅力。
所以我选择创作《始终》这样一部影片,赋予了男主回到过去拯救女友的能力,选择了拯救这样一件事作为故事的核心,为什么选择这样一个略显俗套的故事,因为我的内心是一直很迷英雄的,英雄可以凭借着自己的力量去拯救他人,如果不能披着红披风去拯救世界,那么就穿越回去拯救你的爱人吧。
其中阶级矛盾也凸显了社会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是主要矛盾。在故事的发展下矛盾变得越来越不可调和,最终导致悲剧的爆发,也影射了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产生矛盾应道妥善处理,才不至于酿出悲剧。
1.2表现内容
整部影片首先交代男主作为律师,拥有成功男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人所表现的特质,自信、 正直。然而在一开始就暴露了男主收人黑钱替人办事。为之后的故事反转埋下伏笔。女主是男主女朋友,他是整个事件的牺牲者,表现他的纯真、美好。男主在一次次的轮回之中目睹女主死去感到无奈。由于蝴蝶效应,每个开头,导致的每个结尾都是女主死亡,就在他承受不住即将被击倒时,男主发现是之前受自己判决的男二在谋杀女主,两个人进行了正面交锋,男主讲出了自己一直在暗中帮助男二患白血病的儿子,这么一反转,男二动摇了,但是想到他收黑钱判自己的事,男二最后也放下了仇恨,毕竟现在他在乎的只有自己的儿子。男主也已经尝到了失去爱人的滋味,也给过了他教训。
1.3美学思想
超现实主义是出现于20世纪的一种文学思潮,通过自动写作、梦境等艺术主张以及弗洛伊德、柏格森等哲学思想的结合,表现出了对于各种思想的兼容性,从而展示了一种独有的精神境界——绝对的反叛,彻底的抗争,合理的破坏,乌托邦式的革命的思想意识。 同时超现实主义已逐步成为一种电影修辞手段存在于影片中,从单纯的目的转变为一种手段,作为元素碎片存在电影艺术中。
第二章 《始终》的艺术风格
2.1主要形式
《始终》主要形式是剧情片,同时添加超现实主义电影元素和复仇电影元素。超现实主义风格,尝试将现实和梦境相融合,超现实主义看似荒诞,但是可以用独特的方式传达影片的主旨。在男主一次次的循环过程中,男主人性中的闪光点会不断地放大,也会对情节悬念的设置起到很好的效果。同时,超现实主义电影还会引起观众对于蝴蝶效应的思考,改变了开始,后果也将会改变,是拯救还是毁灭,一切都是未知数。 复仇元素加入到影片当中,除了起到设置悬念的作用外,也起到烘托情绪的作用,在影片的高潮部分,剧中人物的矛盾达到高潮,撕碎虚伪的面具下的丑陋嘴脸,复仇失败。但是却获得了救赎,和纯洁的心灵成为鲜明的对比,带给观众的感受是震撼的。
2.2题材认识
超现实主义题材和复仇题材都是十分有特色的电影元素,把他们结合在一起,会带给观众的独特的观影体验。将两者元素揉捏的十分出色的电影有朴赞郁的《老男孩》,朴赞郁用非常出色的镜头语言,讲述了一个鲜血淋淋的复仇故事,《老男孩》中悬念的设置,和伏笔的铺垫。都是我们非常值得去学习的,其拍摄手法配合上高昂的交响乐,使得观众受到更强烈的感官刺激,而且从内容主题上,《老男孩》设置的悬念以及对道德的审问,都再不断地挑战着观众的心理极限,而其中,超现实主义强调无理性行为的真实性,梦境的重要意义,不协调的形象都突出了电影对情绪的渲染以及对个人快感的执着追求。
2.3表现手段
电影节奏是电影艺术中所有要素的综合构成并作用于观众心理生理所产生的效果。节奏在电影中既表现在时间的流程中,也表现在空间的运动形态上。影片节奏不单纯是艺术技巧的表现,而是根据剧情需要,人物塑造需要,对影片的总体把握。
“时空转换技巧”影片中用以表现一定时间、空间镜头或者段落的转换,以a造成艺术效果的手段,常规的表现手段是:前一场景的画面逐渐暗谈直至完全消失(渐隐),后一场景的画面逐渐显露直到十分清晰明亮(渐显)。这种手法表现某一个情节(段落)的终了和另一个情节(段落)的开端,留有一定间隔,使观众在段落感中得到短暂的间歇从容领会进展中的剧情。表现一定的情绪和节奏。
目 录
第一章 《始终》的创作思想 1
1.1选题的原因 1
1.2表现内容 1
1.3美学思想 1
第二章 《始终》的艺术风格 2
2.1主要形式 2
2.2题材认识 2
2.3表现手段 2
第三章 《始终》的表现手法 3
3.1叙事结构 3
3.2人物形象 3
3.2.1色彩效果 4
3.2.2光影效果 4
3.3镜头语言 5
3.4声音运用 5
第四章 《始终》的特征追求 7
4.1节奏基础 7
4.2主题表达 7
结束语 8
致 谢 9
参考文献 10
参考影片 10
附录 11
第一章 《始终》的创作思想
1.1选题的原因
人类的进步总是离不开对未知的探索,而超现实主义题材则代表人类对于未知的大胆猜想。回到过去,改变未来,多么迷人的词汇,如果这一切不再是如果,你将可以一次次的回到过去拯救你的爱人,对比现实果然还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更加的富有魅力。
所以我选择创作《始终》这样一部影片,赋予了男主回到过去拯救女友的能力,选择了拯救这样一件事作为故事的核心,为什么选择这样一个略显俗套的故事,因为我的内心是一直很迷英雄的,英雄可以凭借着自己的力量去拯救他人,如果不能披着红披风去拯救世界,那么就穿越回去拯救你的爱人吧。
其中阶级矛盾也凸显了社会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是主要矛盾。在故事的发展下矛盾变得越来越不可调和,最终导致悲剧的爆发,也影射了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产生矛盾应道妥善处理,才不至于酿出悲剧。
1.2表现内容
整部影片首先交代男主作为律师,拥有成功男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人所表现的特质,自信、 正直。然而在一开始就暴露了男主收人黑钱替人办事。为之后的故事反转埋下伏笔。女主是男主女朋友,他是整个事件的牺牲者,表现他的纯真、美好。男主在一次次的轮回之中目睹女主死去感到无奈。由于蝴蝶效应,每个开头,导致的每个结尾都是女主死亡,就在他承受不住即将被击倒时,男主发现是之前受自己判决的男二在谋杀女主,两个人进行了正面交锋,男主讲出了自己一直在暗中帮助男二患白血病的儿子,这么一反转,男二动摇了,但是想到他收黑钱判自己的事,男二最后也放下了仇恨,毕竟现在他在乎的只有自己的儿子。男主也已经尝到了失去爱人的滋味,也给过了他教训。
1.3美学思想
超现实主义是出现于20世纪的一种文学思潮,通过自动写作、梦境等艺术主张以及弗洛伊德、柏格森等哲学思想的结合,表现出了对于各种思想的兼容性,从而展示了一种独有的精神境界——绝对的反叛,彻底的抗争,合理的破坏,乌托邦式的革命的思想意识。 同时超现实主义已逐步成为一种电影修辞手段存在于影片中,从单纯的目的转变为一种手段,作为元素碎片存在电影艺术中。
第二章 《始终》的艺术风格
2.1主要形式
《始终》主要形式是剧情片,同时添加超现实主义电影元素和复仇电影元素。超现实主义风格,尝试将现实和梦境相融合,超现实主义看似荒诞,但是可以用独特的方式传达影片的主旨。在男主一次次的循环过程中,男主人性中的闪光点会不断地放大,也会对情节悬念的设置起到很好的效果。同时,超现实主义电影还会引起观众对于蝴蝶效应的思考,改变了开始,后果也将会改变,是拯救还是毁灭,一切都是未知数。 复仇元素加入到影片当中,除了起到设置悬念的作用外,也起到烘托情绪的作用,在影片的高潮部分,剧中人物的矛盾达到高潮,撕碎虚伪的面具下的丑陋嘴脸,复仇失败。但是却获得了救赎,和纯洁的心灵成为鲜明的对比,带给观众的感受是震撼的。
2.2题材认识
超现实主义题材和复仇题材都是十分有特色的电影元素,把他们结合在一起,会带给观众的独特的观影体验。将两者元素揉捏的十分出色的电影有朴赞郁的《老男孩》,朴赞郁用非常出色的镜头语言,讲述了一个鲜血淋淋的复仇故事,《老男孩》中悬念的设置,和伏笔的铺垫。都是我们非常值得去学习的,其拍摄手法配合上高昂的交响乐,使得观众受到更强烈的感官刺激,而且从内容主题上,《老男孩》设置的悬念以及对道德的审问,都再不断地挑战着观众的心理极限,而其中,超现实主义强调无理性行为的真实性,梦境的重要意义,不协调的形象都突出了电影对情绪的渲染以及对个人快感的执着追求。
2.3表现手段
电影节奏是电影艺术中所有要素的综合构成并作用于观众心理生理所产生的效果。节奏在电影中既表现在时间的流程中,也表现在空间的运动形态上。影片节奏不单纯是艺术技巧的表现,而是根据剧情需要,人物塑造需要,对影片的总体把握。
“时空转换技巧”影片中用以表现一定时间、空间镜头或者段落的转换,以a造成艺术效果的手段,常规的表现手段是:前一场景的画面逐渐暗谈直至完全消失(渐隐),后一场景的画面逐渐显露直到十分清晰明亮(渐显)。这种手法表现某一个情节(段落)的终了和另一个情节(段落)的开端,留有一定间隔,使观众在段落感中得到短暂的间歇从容领会进展中的剧情。表现一定的情绪和节奏。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gbdsxwx/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