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伏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附件)【字数:14109】

摘 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国际地位越来越高,中国在伴随着各种机遇的同时也伴随着各种挑战。中国是制造业大国,光伏产业便是中国的支柱产业之一。中国的光伏产业起步晚但是发展迅速,短短十几年便在国际新能源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中国并未完全掌握该产业的全部技术,能生产但是质量达不到要求或者成本过高,这些都表明存在于中国的光伏产业链是不完整的。本文主要从政策实施、技术研发、市场分布等多个方面综合分析中国光伏产业目前的发展状况以及所存在的主要问题,综合分析中国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最后针对目前的发展问题提出一些相关的建议。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意义 1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
2.1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2
2.2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4
第三章 中国光伏产业的国际化发展现状分析 5
3.1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 5
3.2中国光伏产业国际化现状 5
第四章 中国光伏产业SCP分析 10
4.1中国光伏产业的市场结构分析 10
4.2中国光伏产业的市场行为分析 12
4.3中国光伏产业的市场绩效分析 13
第五章 中国光伏产业国际竞争力发展限制分析 15
5.1中国光伏产业发展国内限制 15
5.2中国光伏产业发展国际限制 16
第六章 中国光伏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战略 17
6.1国内提升战略 17
6.2国际提升战略 19
结束语 21
致 谢 22
参考文献 23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速度之快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但与此同时,伴随的是对能源的高消耗以及环境的高污染。目前中国的化石能源如石油等是主要依靠进口的,因此中国在能源方面的对外依存度很高。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劳动力比较廉价,制造业较为发达,因此中国也是碳排放大国,每年中国的碳排放量都十分可观。为了缓解和解决全球变暖问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题,近几年中国相关政策出台,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碳排放量比起2010年已下降17%。即使碳排放量有所控制,绿色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使用也已经是全世界必行之路。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强国,更应走在领头的前沿。在目前诸多新能源中,太阳能源是公认的最具发展潜力的能源。我国大部分地区日照充足,特别是高原等高海拔地带的日照更是丰富。我国经过努力发展已成为光伏产品输出大国,但自2012年遭遇美国“双反”开始,我国光伏产业输出遭遇极大的阻碍,而国内市场又无法消耗如此巨量的光伏产品,这对我国新能源产品的输出和发展造成极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世界新能源的发展。
1.2研究意义
在能源逐渐枯竭的现在,新能源的研究和开发不但是一国发展计划中的重中之重,也是世界发展计划的重中之重。此文围绕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为核心,从国内和国外的相关方面进行分析,尽量细致全面地分析目前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所遇的主要阻碍,并针对这些阻碍提出相关的应对策略,希望提出的阻碍和策略能对我国光伏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些微的指导作用。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我国是一个光伏元件制造大国,对光伏产业的各方面发展情况都是比较重视的,相关的研究也比较多。以下是从不同方面介绍不同作者的相关见解。
在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现状和以及相关的调整建议方面:
吴茜薇(2012)等人认为中国的光伏产业自2000年以后快速发展,目前中国和日本是光伏组件产品的主要生产地,但是中国一直处于生产强国消费小国的状态。在经过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光伏产业正处于产能过剩的阶段。其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以下几方面:产业链不完善、缺乏自主的核心技术、国内市场消费能力弱、行业中下游竞争激烈以及经历了金融危机后所需要的必要恢复时间。在相对应的的解决策略上吴茜薇等人认为应该制定相关产业规划、完善产业体系、增强对核心技术的研究以‘产学研’结合模式增强国际竞争力和扩大内需。
魏政(2013)等人认为我国光伏产业自金融危机以及“双反”打击之后陷入较大困境。在之后我国发展状况处于无序扩张、过度竞争和产能过剩的状态,但这些问题的本质是传统加工出口模式的失败,其表现形式主要为四个方面:发展模式老旧、产业中下游竞争过度、创新和积累能力过低以及政府过度介入。但反过来说,我国光伏产业目前所遭遇的困境也是促进整个光伏产业圈调整和升级的机遇。产能过剩虽然是我国光伏产业目前较大的问题,但是我国国内市场同样具备巨大的吸收潜力,再加上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对光伏产业进行“急救”,从长远的发展态势来看,光伏行业的前景仍是令人期待的。
在我国光伏产业国际竞争力方面:
付静(2013)认为客观事实的认清中国的光伏产业的现状是十分必要的,这样才能找出其优势和劣势进而制定相关的发展策略。付静以波特的钻石模型为基础对当前光伏产业的现状以及国际竞争力做出了相关评价,从技术、市场、企业战略以及政策方面指出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关的解决途径。
谢光亚(2012)等人通过分析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显示性竞争力指数和贸易专业化指数三项指标,认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呈上升趋势,但也认为我国光伏产业在发展中存在一些弊端,想赶上世界强国还是有较大的差距。
在我国光伏产业政策研究方面:
熊勇清(2015)等人从光伏产业的“供给端”和“需求端”两方面进行比较,分析财政补贴适度偏向后者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得出相关结论:现行的偏向于“供给端”的财政补贴方案促进了光伏产业的发展,发挥了较为积极的作用,但是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产能过度扩张、依赖出口严重、国内市场发展落后等。若财政补贴更偏向“需求方”的话能快速刺激进而促进国内市场的发展,同时也能激发“供给端”的积极性。这充分说明财政补贴是一种打破我国光伏产业以及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能过剩”困境的有效手段。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gbdsxwx/57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