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传播与公共政策的形成以公交车坠江事故为例(附件)
摘 要如今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瞬息万变。媒介技术与网络技术也鼎新革故、独树一帜,新媒体走向了蓬勃发展时期。新媒体通过各种方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活跃起来。对政府的社会管理也产生了巨大影响,特别是在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和调整方面作用日益突出。由于新媒体特定的传播特点,新媒体对于事件的报道时常会影响着网民们的判断,网民们大量意见和观点的爆发,也可能会促成相关公共政策随之产生相应的变化。当一些事件被新媒体报道、传播之后,得到了大量的网民的关注,网民们的情绪和讨论不断升级,逐渐影响到公共政策的形成。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它极高的便利性和飞快的传播速度极大地影响了大众的判断和倾向。随着新媒体发展的昌茂繁荣,媒体传播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公众和政府机构的重视,许多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往往借助于新媒体传播加快速度或者提升效果。本篇论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分析阐明了公共政策的形成与新媒体传播之间的关系、特点及其产生的重要启示。以重庆公交车坠江事故为例,阐述事件通过新媒体传播的过程、特点,以及新媒体传播对于地方政府加强公交车公共空间管理相关政策和措施的出台,所产生的影响和积极作用,力图以此为例探讨新媒体环境下,政府的公共管理发生的新变化和发展的新方向。
目 录
一、 前言 1
二、 理论概述:新媒体传播特点与公共政策相关概念 2
(一) 新媒体传播特点 2
(二) 公共政策形成的过程 3
三、 “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新媒体传播分析 4
(一) “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的媒体传播过程 4
(二) “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新媒体传播对公共政策形成的影响 5
四、 新媒体传播和公共政策的形成 7
(一) 新媒体传播加快公共政策制定的进程 7
(二) 新媒体传播强化公共政策的执行效果 7
(三) 新媒体传播推动公共政策不断完善 8
五、 新媒体传播对政府管理公共空间的启示 9
(一) 政府应加强对新媒体的关注 9
(二) 借助新媒体传播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9
(三) 有助于提升政府实施公共管理的民主性 9
结论 11
参考文献 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2
致谢 13
一、前言
如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日系月更,随之而来的是互联网产业的飞速发展。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信息:截至2018年12月,中国互联网用户数量达到8亿。随着互联网用户的发展进入平台时代,互联网对个人生活方式的影响日益加深。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传播发出的声音越来越响亮,由于受众人群的多元化和对信息容易产生群体极化的原因,新媒体传播对公共政策的影响也在不停深入。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作为2018年的热点事件,引发了大量关注。事件发酵时期,长时间占据新浪微博热搜榜,吸引了全体网民的眼球。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是由于正在驾驶公交车的司机与乘客由于口角纷争而产生激烈互殴,使车辆失去控制,冲出车道,导致了公交车坠江无人生还的悲惨结局。事件发生后,多家媒体报道一起出现,互联网上的许多意见迸发出来。网民纷纷表达着他们对这一事件的看法。通过新媒体的报道、发酵,事件的真相引起全民反思,最后促成了新的公共政策的形成。全国已有多个城市的多家公交企业出台了针对驾驶员的相关工作规范,部分城市还要求在公交车内增设驾驶员独立封闭空间,设置防隔门。从这一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政府和企业的应对非常快速,相关政策出台及时并得到有效落实,这些都与新媒体传播的力量紧密相关。
从目前已有的关于新媒体传播和公共政策的研究并不算少。截止2019年4月,中国知网上2019年有关新媒体传播的论文达到182篇,关于公共政策的论文有807篇。其中,大部分观点聚焦其负面影响,秦雨荷在《互联网背景下公共政策传播的创新研究》中写道“互联网背景下的公共政策传播需要不断创新,以满足人们对政策的关注,满足公众的需求。最重要的是利用先进技术进行创新。政策沟通的联动,整合和互动已成为创新的方向,为优化政府沟通模式提供了动力。”这些研究,有的侧重于新媒体传播的负面影响;有些则侧重公共政策传播的创新研究。
本文将搜集大量新媒体传播的资料,包括各家媒体对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报道的时间线,对重庆公交车坠江事故新闻评论,以及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的整体报道情况和转折点等内容,进行系统的梳理和阐述。并且对现如今的新媒体传播特征以及新媒体传播对公共政策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对传播怎样促进公共政策的形成,怎样影响公共政策制定、执行、调整的环节进行阐述。尝试为政府借助新媒体传播更好的进行公共管理提供新的看法和思路。
二、理论概述:新媒体传播特点与公共政策相关概念
(一)新媒体传播特点
美国媒介理论家保罗莱文森提出过“补救性媒介和人性化趋势”理论,他认为:“一切媒介都是补救性媒介,补救过去媒介的不足,使媒介人性化。”由此可见,新媒体可以定义为:“以数字和网络技术为载体的,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传播具有双向互动性、内容丰富多元、受众参与度高等特点。
1.双向互动性
互联网传播具有多中心、离散式的特点,人人都可以成为舆论的主体,每一个互联网用户既可以接受和评论信息,也可以制造和传播信息。如今许多的互联网用户都拥有自己的公众号,自媒体也成为网民发表意见的平台。新媒体传播中的双向互动性,使得原本在现实生活中相对分散的人群可以自由畅通地相互交流,规模庞大的网民可以在互联网上讨论和交流各种热点话题和焦点问题,发表不同的意见,形成不同的讨论中心和意见群体,形成双向互动性的信息传播。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崛起,传统媒体的主导性作用也日渐衰微,网络中产生了越来越多的意见领袖,他们成为引导互联网舆论的先声力量。以微博为例,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传播方式多样化,微博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自己的作用;智能手机的4G网络、WIFI全覆盖和热点技术的成熟,使得人们脱离了固定网络的束缚,浏览、评论和转发微博成为了一件十分便捷甚至随意的事情。与传统媒体不相同的是,新媒体的传播中,更加突显网民的评论和网民的互动,这也为政府在制定和落实公共政策中重视和体现民意创造了条件,也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帮助。
2.内容丰富多元
新媒体的传播之所以具备着巨大的力量,主要是因为其内容的丰富多元。在网络上可以推送出许多各个类型的信息,当这些信息受到人群的关注,也就形成了大大小小的舆论。新媒体传播中的内容丰富多元是不可以忽视的,在新媒体的传播的过程中,社会热点事件的讨论往往采取各种小组讨论的形式。当一个观点被发出来时,有类似观点的网民便会聚集在评论下发表评论,这样,各种各样的声音就会一条一条的发布出来,不同意见的声音也会表达出来。由于新媒体内容丰富多元,网民收到的信息多,热点信息的集中讨论使得网民很容易获得一定的群体认同感。新媒体的内容海量丰富,受众可以针对自己的需要或者感兴趣的方向来对内容进行选择性的关注。例如,《人民日报》APP针对不同用户的不同定位会推送当地的信息,这样使得内容丰富的同时,信息传播也变得更加有效起来。这样的情况下,热点信息便会博得更多受众的关注,吸引大家的目光。
3.受众参与程度高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传播最大的优势便是有网友的参与。新媒体的传播不在是单一方向的灌输式的传播,而是有"回声"的传播。新媒体的快速传播,使得受众的参与程度变高。而且,这种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越来越强。在传统媒体的传播中,受众永远只能在传播的过程中扮演一个读者的身份。如果想要进行信息的反馈还需要主动联系媒体单位。然而,作为一种新的媒体,在交流的过程中,观众不仅可以作为读者的信息发表评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也转发或发布的信息作为信息传播者。这样的改变可以说是彻底改变了受者与传者的位置,受众的参与度在新媒体中不断得到深化与强化。
目 录
一、 前言 1
二、 理论概述:新媒体传播特点与公共政策相关概念 2
(一) 新媒体传播特点 2
(二) 公共政策形成的过程 3
三、 “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新媒体传播分析 4
(一) “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的媒体传播过程 4
(二) “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新媒体传播对公共政策形成的影响 5
四、 新媒体传播和公共政策的形成 7
(一) 新媒体传播加快公共政策制定的进程 7
(二) 新媒体传播强化公共政策的执行效果 7
(三) 新媒体传播推动公共政策不断完善 8
五、 新媒体传播对政府管理公共空间的启示 9
(一) 政府应加强对新媒体的关注 9
(二) 借助新媒体传播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9
(三) 有助于提升政府实施公共管理的民主性 9
结论 11
参考文献 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2
致谢 13
一、前言
如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日系月更,随之而来的是互联网产业的飞速发展。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信息:截至2018年12月,中国互联网用户数量达到8亿。随着互联网用户的发展进入平台时代,互联网对个人生活方式的影响日益加深。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传播发出的声音越来越响亮,由于受众人群的多元化和对信息容易产生群体极化的原因,新媒体传播对公共政策的影响也在不停深入。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作为2018年的热点事件,引发了大量关注。事件发酵时期,长时间占据新浪微博热搜榜,吸引了全体网民的眼球。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是由于正在驾驶公交车的司机与乘客由于口角纷争而产生激烈互殴,使车辆失去控制,冲出车道,导致了公交车坠江无人生还的悲惨结局。事件发生后,多家媒体报道一起出现,互联网上的许多意见迸发出来。网民纷纷表达着他们对这一事件的看法。通过新媒体的报道、发酵,事件的真相引起全民反思,最后促成了新的公共政策的形成。全国已有多个城市的多家公交企业出台了针对驾驶员的相关工作规范,部分城市还要求在公交车内增设驾驶员独立封闭空间,设置防隔门。从这一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政府和企业的应对非常快速,相关政策出台及时并得到有效落实,这些都与新媒体传播的力量紧密相关。
从目前已有的关于新媒体传播和公共政策的研究并不算少。截止2019年4月,中国知网上2019年有关新媒体传播的论文达到182篇,关于公共政策的论文有807篇。其中,大部分观点聚焦其负面影响,秦雨荷在《互联网背景下公共政策传播的创新研究》中写道“互联网背景下的公共政策传播需要不断创新,以满足人们对政策的关注,满足公众的需求。最重要的是利用先进技术进行创新。政策沟通的联动,整合和互动已成为创新的方向,为优化政府沟通模式提供了动力。”这些研究,有的侧重于新媒体传播的负面影响;有些则侧重公共政策传播的创新研究。
本文将搜集大量新媒体传播的资料,包括各家媒体对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报道的时间线,对重庆公交车坠江事故新闻评论,以及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的整体报道情况和转折点等内容,进行系统的梳理和阐述。并且对现如今的新媒体传播特征以及新媒体传播对公共政策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对传播怎样促进公共政策的形成,怎样影响公共政策制定、执行、调整的环节进行阐述。尝试为政府借助新媒体传播更好的进行公共管理提供新的看法和思路。
二、理论概述:新媒体传播特点与公共政策相关概念
(一)新媒体传播特点
美国媒介理论家保罗莱文森提出过“补救性媒介和人性化趋势”理论,他认为:“一切媒介都是补救性媒介,补救过去媒介的不足,使媒介人性化。”由此可见,新媒体可以定义为:“以数字和网络技术为载体的,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传播具有双向互动性、内容丰富多元、受众参与度高等特点。
1.双向互动性
互联网传播具有多中心、离散式的特点,人人都可以成为舆论的主体,每一个互联网用户既可以接受和评论信息,也可以制造和传播信息。如今许多的互联网用户都拥有自己的公众号,自媒体也成为网民发表意见的平台。新媒体传播中的双向互动性,使得原本在现实生活中相对分散的人群可以自由畅通地相互交流,规模庞大的网民可以在互联网上讨论和交流各种热点话题和焦点问题,发表不同的意见,形成不同的讨论中心和意见群体,形成双向互动性的信息传播。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崛起,传统媒体的主导性作用也日渐衰微,网络中产生了越来越多的意见领袖,他们成为引导互联网舆论的先声力量。以微博为例,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传播方式多样化,微博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自己的作用;智能手机的4G网络、WIFI全覆盖和热点技术的成熟,使得人们脱离了固定网络的束缚,浏览、评论和转发微博成为了一件十分便捷甚至随意的事情。与传统媒体不相同的是,新媒体的传播中,更加突显网民的评论和网民的互动,这也为政府在制定和落实公共政策中重视和体现民意创造了条件,也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帮助。
2.内容丰富多元
新媒体的传播之所以具备着巨大的力量,主要是因为其内容的丰富多元。在网络上可以推送出许多各个类型的信息,当这些信息受到人群的关注,也就形成了大大小小的舆论。新媒体传播中的内容丰富多元是不可以忽视的,在新媒体的传播的过程中,社会热点事件的讨论往往采取各种小组讨论的形式。当一个观点被发出来时,有类似观点的网民便会聚集在评论下发表评论,这样,各种各样的声音就会一条一条的发布出来,不同意见的声音也会表达出来。由于新媒体内容丰富多元,网民收到的信息多,热点信息的集中讨论使得网民很容易获得一定的群体认同感。新媒体的内容海量丰富,受众可以针对自己的需要或者感兴趣的方向来对内容进行选择性的关注。例如,《人民日报》APP针对不同用户的不同定位会推送当地的信息,这样使得内容丰富的同时,信息传播也变得更加有效起来。这样的情况下,热点信息便会博得更多受众的关注,吸引大家的目光。
3.受众参与程度高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传播最大的优势便是有网友的参与。新媒体的传播不在是单一方向的灌输式的传播,而是有"回声"的传播。新媒体的快速传播,使得受众的参与程度变高。而且,这种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越来越强。在传统媒体的传播中,受众永远只能在传播的过程中扮演一个读者的身份。如果想要进行信息的反馈还需要主动联系媒体单位。然而,作为一种新的媒体,在交流的过程中,观众不仅可以作为读者的信息发表评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也转发或发布的信息作为信息传播者。这样的改变可以说是彻底改变了受者与传者的位置,受众的参与度在新媒体中不断得到深化与强化。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gbdsxwx/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