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中多糖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摘 要蒲公英为菊科植物,又名婆婆丁、黄花三七等,气味微苦、甘。主要分布在于秦岭淮河、华中、华东等地。蒲公英富含的化学成分可以治疗感冒发热、胃炎、小便淋沥和抗肿瘤等作用,蒲公英的抗氧化活性成分成为生活中重要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本文是在蒲公英药材中提取多糖,其次测定了蒲公英的多糖得率,最后考察了蒲公英的抗氧化活性。本研究选用蒲公英药材为原料,首先用单因素试验,接着用正交实验作为主要方法,最后以超声波提取蒲公英多糖。在单因素试验上选取提取温度、物液比、提取时间作为参考条件,以蒲公英多糖含量作为该论文的参考标准,并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检测蒲公英多糖浓度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蒲公英多糖浓度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从而确定了本论文最好的提取方案物液比和时间分别为1∶60g/mL和40min,温度为50℃,此时多糖含量的值是21.167%,蒲公英多糖对DPPH自由基的最大清除率为0.15mg/mL、对羟基自由基的最大清除率为0.05mg/mL。
目 录
1 绪论 1
1.1蒲公英概述 1
1.2 蒲公英化学成分研究 1
1.2.1 色素类 1
1.2.2 三萜类 2
1.2.3 植物甾醇类 2
1.2.4 倍半萜内酯类 2
1.2.5 黄酮类 2
1.2.6 酚酸类 2
1.2.7 香豆素类 3
1.2.8 脂肪酸类 3
1.2.9 挥发油 3
1.2.10 其他成分 3
1.3 蒲公英药理作用研究 3
1.3.1 抗菌作用 3
1.3.2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3
1.3.3 降血糖作用 4
1.3.4 利胆保肝作用 4
1.3.5 抗胃损伤作用 4
1.3.6 抗突变作用 4
1.3.7 抗疲劳作用 5
1.3.8内分泌调节作用 5
1.3.9 毒性及副作用 5
1.3.10 抗肿瘤作用 5
1.3.11 其他作用 6
1.4 蒲公英的临床应用 6
1.4.1 治疗慢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性咽炎 6
1.4.2 治疗慢性胃炎 6
1.4.3 治疗肝炎 6
1.4.4治疗上呼吸道疾病 6
1.4.5治疗乳腺炎 6
2 实验部分 7
2.1 主要仪器与设备 7
2.2 实验材料与试剂 7
2.3 实验方法 9
2.3.1 蒲公英多糖的提取 9
2.3.2 标准曲线的制备 9
2.4 抗氧化活性测定 10
2.4.1 羟基自由基清除率的测定 10
2.4.2 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测定 10
2.5 单因素试验 11
2.5.1提取温度与蒲公英多糖得率的关系 11
2.5.2提取时间与蒲公英多糖得率的关系 11
2.5.3提取料液比与蒲公英多糖得率的关系 12
2.6 结果分析 13
2.6.1 蒲公英多糖提取的正交试验方案和结果 13
2.6.2 蒲公英多糖含量测定 14
2.6.3 清除羟基自由基的能力 14
2.6.4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 15
结 论 17
参考文献 19
致 谢 21
1 绪论
1.1蒲公英概述
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为菊科植物,又名婆婆丁、黄花三七等。从外形上看稍弯曲。蒲公英的根部类似锥形,长度约为三至七厘米;它的外表皮颜色为棕褐色,多数呈皱状形;蒲公英长冠有白色细柔毛,柔毛在强风时容易脱落。蒲公英的叶子比较细而长,像针形,两边叶子侧缘有锯齿状,叶子颜色为绿色,蒲公英基部较渐狭,下端呈柄状结构,下端主脉较为显著,先端锐或钝,具小角状突起。蒲公英头状白色绒球里长有长椭圆形果粒。蒲公英气味微苦、甘。蒲公英花期在四到九月,果期一般在五到十月。
蒲公英分布十分广,主要分布在于秦岭淮河、华中、华东等地,蒲公英资源非常丰富,方便人们获取。锌,钼,铁及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物质是其主要元素,以及含有的的菊糖、三萜、有机酸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解毒、抗突变、抗肿瘤等[12]。蒲公英的抗氧化活性成分成为生活中重要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它的药理作用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经过现代医学研究人员不辞辛苦的研究,从而确定了蒲公英富含的化学成分可以治疗感冒发热、胃炎、小便淋沥和抗肿瘤等作用,而且蒲公英在抗衰老以及近年来的保健领域越来越被国内外研究人员所重视。本论文为了更好的研究蒲公英的多糖提取工艺[ 3]及抗氧化性,从而采用超声波的方法来提取蒲公英的多糖。本论文开始用单因素试验,然后再进行正交实验来提取,最后用超声辅助进行提取蒲公英多糖[4],并通过测定蒲公英多糖浓度清除1,1二苯基2苦肼基自由基的作用,以及蒲公英多糖浓度清除羟基自由基清的作用,旨在了解蒲公英多糖抗氧化能力[5],为临床研究人员提供重要的数据作参考。
1.2 蒲公英化学成分研究
植物色素、三萜皂苷、C29H50O、倍半萜、C15H10O2、咖啡酸、C9H6O2、脂肪酸、挥发油类等,这些物质都是其所含成分[6]。
1.2.1 色素类
英国研究人员从蒲公英花中分离得到了蒲公英黄质。而德国研究人员在蒲公英中发现了黄色素。1972年,国外研究人员等人经过日益研究在蒲公英花中发现了黄色素和菊黄质等物质,并且得到了去环氧新黄质和新黄质等物质,时他们检测了其中新黄质的红外光谱,并通过检测蒲公英花瓣,发现了蒲公英中含有叶黄素等物质。而新黄素等物质容易形成单酯或双酯[7]。
1.2.2 三萜类
三萜类物质含量非常丰富,英国学者等人从蒲公英中分离得到伪蒲公英甾醇等一系列三萜类化合物。1941年,国外学者从蒲公英中分离出三萜二醇。1967年,国外学者等人在蒲公英中分离得到环木菠罗醇等物质成分。1998年,国内研究人员通过提取蒲公英中的石油醚而得到了三萜类化合物伪蒲公英甾醇乙酸乙酯等物质[8]。
1.2.3 植物甾醇类
国外学者等人从蒲公英中分得豆甾醇和β谷甾醇。1967年,国外学者在蒲公英中分离出花粉烷甾醇等化学成分物质。国外有关学者发现蒲公英花粉中含有大量Taraxasterol等物质,同时蒲公英中还含有少量的24甲叉基胆甾醇等物质成分。凌云等人从蒲公英中分离得到豆甾醇、 β谷甾醇单体化合物[9]。
1.2.4 倍半萜内酯类
德国研究人员和台湾研究人员等人通过研究蒲公英,在其中分离得到了蒲公英酸1′βD葡萄糖苷等物质,这些物质属于桉烷型倍半萜,同时他们还在蒲公英的根中分离得到了γ丁内酯葡萄糖苷,它也被称为蒲公英苷。
目 录
1 绪论 1
1.1蒲公英概述 1
1.2 蒲公英化学成分研究 1
1.2.1 色素类 1
1.2.2 三萜类 2
1.2.3 植物甾醇类 2
1.2.4 倍半萜内酯类 2
1.2.5 黄酮类 2
1.2.6 酚酸类 2
1.2.7 香豆素类 3
1.2.8 脂肪酸类 3
1.2.9 挥发油 3
1.2.10 其他成分 3
1.3 蒲公英药理作用研究 3
1.3.1 抗菌作用 3
1.3.2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3
1.3.3 降血糖作用 4
1.3.4 利胆保肝作用 4
1.3.5 抗胃损伤作用 4
1.3.6 抗突变作用 4
1.3.7 抗疲劳作用 5
1.3.8内分泌调节作用 5
1.3.9 毒性及副作用 5
1.3.10 抗肿瘤作用 5
1.3.11 其他作用 6
1.4 蒲公英的临床应用 6
1.4.1 治疗慢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性咽炎 6
1.4.2 治疗慢性胃炎 6
1.4.3 治疗肝炎 6
1.4.4治疗上呼吸道疾病 6
1.4.5治疗乳腺炎 6
2 实验部分 7
2.1 主要仪器与设备 7
2.2 实验材料与试剂 7
2.3 实验方法 9
2.3.1 蒲公英多糖的提取 9
2.3.2 标准曲线的制备 9
2.4 抗氧化活性测定 10
2.4.1 羟基自由基清除率的测定 10
2.4.2 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测定 10
2.5 单因素试验 11
2.5.1提取温度与蒲公英多糖得率的关系 11
2.5.2提取时间与蒲公英多糖得率的关系 11
2.5.3提取料液比与蒲公英多糖得率的关系 12
2.6 结果分析 13
2.6.1 蒲公英多糖提取的正交试验方案和结果 13
2.6.2 蒲公英多糖含量测定 14
2.6.3 清除羟基自由基的能力 14
2.6.4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 15
结 论 17
参考文献 19
致 谢 21
1 绪论
1.1蒲公英概述
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为菊科植物,又名婆婆丁、黄花三七等。从外形上看稍弯曲。蒲公英的根部类似锥形,长度约为三至七厘米;它的外表皮颜色为棕褐色,多数呈皱状形;蒲公英长冠有白色细柔毛,柔毛在强风时容易脱落。蒲公英的叶子比较细而长,像针形,两边叶子侧缘有锯齿状,叶子颜色为绿色,蒲公英基部较渐狭,下端呈柄状结构,下端主脉较为显著,先端锐或钝,具小角状突起。蒲公英头状白色绒球里长有长椭圆形果粒。蒲公英气味微苦、甘。蒲公英花期在四到九月,果期一般在五到十月。
蒲公英分布十分广,主要分布在于秦岭淮河、华中、华东等地,蒲公英资源非常丰富,方便人们获取。锌,钼,铁及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物质是其主要元素,以及含有的的菊糖、三萜、有机酸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解毒、抗突变、抗肿瘤等[12]。蒲公英的抗氧化活性成分成为生活中重要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它的药理作用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经过现代医学研究人员不辞辛苦的研究,从而确定了蒲公英富含的化学成分可以治疗感冒发热、胃炎、小便淋沥和抗肿瘤等作用,而且蒲公英在抗衰老以及近年来的保健领域越来越被国内外研究人员所重视。本论文为了更好的研究蒲公英的多糖提取工艺[ 3]及抗氧化性,从而采用超声波的方法来提取蒲公英的多糖。本论文开始用单因素试验,然后再进行正交实验来提取,最后用超声辅助进行提取蒲公英多糖[4],并通过测定蒲公英多糖浓度清除1,1二苯基2苦肼基自由基的作用,以及蒲公英多糖浓度清除羟基自由基清的作用,旨在了解蒲公英多糖抗氧化能力[5],为临床研究人员提供重要的数据作参考。
1.2 蒲公英化学成分研究
植物色素、三萜皂苷、C29H50O、倍半萜、C15H10O2、咖啡酸、C9H6O2、脂肪酸、挥发油类等,这些物质都是其所含成分[6]。
1.2.1 色素类
英国研究人员从蒲公英花中分离得到了蒲公英黄质。而德国研究人员在蒲公英中发现了黄色素。1972年,国外研究人员等人经过日益研究在蒲公英花中发现了黄色素和菊黄质等物质,并且得到了去环氧新黄质和新黄质等物质,时他们检测了其中新黄质的红外光谱,并通过检测蒲公英花瓣,发现了蒲公英中含有叶黄素等物质。而新黄素等物质容易形成单酯或双酯[7]。
1.2.2 三萜类
三萜类物质含量非常丰富,英国学者等人从蒲公英中分离得到伪蒲公英甾醇等一系列三萜类化合物。1941年,国外学者从蒲公英中分离出三萜二醇。1967年,国外学者等人在蒲公英中分离得到环木菠罗醇等物质成分。1998年,国内研究人员通过提取蒲公英中的石油醚而得到了三萜类化合物伪蒲公英甾醇乙酸乙酯等物质[8]。
1.2.3 植物甾醇类
国外学者等人从蒲公英中分得豆甾醇和β谷甾醇。1967年,国外学者在蒲公英中分离出花粉烷甾醇等化学成分物质。国外有关学者发现蒲公英花粉中含有大量Taraxasterol等物质,同时蒲公英中还含有少量的24甲叉基胆甾醇等物质成分。凌云等人从蒲公英中分离得到豆甾醇、 β谷甾醇单体化合物[9]。
1.2.4 倍半萜内酯类
德国研究人员和台湾研究人员等人通过研究蒲公英,在其中分离得到了蒲公英酸1′βD葡萄糖苷等物质,这些物质属于桉烷型倍半萜,同时他们还在蒲公英的根中分离得到了γ丁内酯葡萄糖苷,它也被称为蒲公英苷。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zyx/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