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a方法的独角兽公司地区数量多重并发因果关系的研究(附件)
摘 要独角兽公司是新经济和信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对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初创型公司的称谓。随着全球创新资源的不断流动和融合,全球独角兽公司不断涌现,公司数量急剧增长,但国别之间的独角兽地区数量还存在较大差异。究竟哪些因素促进独角兽公司地区数量的增长是全球化进程中必须考虑的问题。围绕上述独角兽公司地区数量的不平衡,本文选取G20国家的独角兽公司为研究对象,将地区数量设为结果变量,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水平、创新创业水平、城市化水平以及政治环境为条件变量,采用定性比较分析(QCA)法对独角兽公司地区数量进行研究。
目 录
一、绪论 1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1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1
(三)研究目标和思路 1
二、文献评述 3
(一)独角兽公司研究 3
(二)对独角兽公司分析方法的评述 3
(三)QCA方法的优势 4
三、独角兽公司概述 5
四、变量设定与数据处理 6
(一)变量设定 6
(二)数据处理 8
五、FSQCA检验 10
(一)必要条件分析 10
(二)真值表构建 10
(三)条件组态分析 11
六、结论与启示 14
参考文献 15
致 谢 16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独角兽公司指的是创业十年,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创新型领企业,由风投资本家Aileen Lee在2013年首次提出。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一大批独角兽公司如雨后春笋发展壮大,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从全球来看,独角兽公司地区数量分布高度集中。截止到2019年3月,全球独角兽企业达到326家,美国、中国两国数量最多,其次是印度、英国、德国、韩国,企业地区数量分布极为集中。
本文基于国内外“独角兽”发展形势,重点关注国内外独角兽企业的地区分布数量并对其多重影响因素因果关系进行研究。利用QCA方法定性分析独角兽企业地区数量的不同影响因素,研究独角兽企业地区数量差别显著的条件变量,为我国中小企业的转型与发展提供历史借鉴和理论支撑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从而为新经济时代中国培育创新型独角兽公司带来更多的参考和启示。
创新全球化在新经济市场不断扩大的发展态势下,独角兽企业越来越成为贸易全球化和技术创新全球化的产物,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和技术创新一体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深入研究全球独角兽企业地区数量及其多重并发因果关系,不仅有助于揭示信息和技术全球化背景下非线性高成长企业的典型成长特征,而且能够为各大经济体培育有利于孵化独角兽企业的社会土壤提供可行性依据,从而培育更多的独角兽企业,便于形成更完整的创新系统。研究独角兽企业的地区数量对于中国的经济转型或新经济的培育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阅可以看出众多学者的关注点大多集中于各个国家独角兽公司的企业特征和发展模式,对于“独角兽”地区数量多重并发因果关系的研究比较缺乏,基于目前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和现有的研究条件,本文认为独角兽公司地区数量分布主要与各国经济总量、外贸依存度、科研成果、人口分布以及腐败情况息息相关。通过查找各国条件变量数据及独角兽公司数量,使用QCA定性分析法将各个条件变量相互组合,找出不同变量间的联系对地区数量的影响。
(三)研究目标和思路
本文通过对不同国家的关于“独角兽”地区数量的影响因素进行数据的搜集,建立QCA数据模型,进而为独角兽公司的培育和发展提供可行性依据。
首先选择样本数据且尽可能的扩大范围,选取美国、中国、印度、英国、德国、韩国等G20国家的独角兽公司进行研究,保证数据的完整性。观察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外贸依存度、科技发展水平、人口分布、腐败情况等相关因素,将其作为条件变量,其中经济发展水平通过各国GDP水平衡量,外贸依存度通过各国进出口贸易额衡量,科技发展水平可通过专利申请数衡量,人口分布通过城市人口分布衡量,腐败状况通过全球清廉指数衡量;将各国独角兽公司的数量作为结果变量。
本文主要运用以下几种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搜集、阅读大量的国内外关于QCA定性比较分析法和独角兽公司相关的文献,并进行归纳整理,总结研究的可取之处与不同之处,为本文的研究创造空间。
2.QCA分析法
本文采用定性比较分析(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简称QCA)法,综合了定性和定量研究的优点,在样本有限的情况下,采用用集合论,以各维度是否代表样本整体状况为基础,有效规避了定性方法个案研究普适性较差的缺点;将各个条件变量相互组合,避免只研究各要素的独立影响效应,无法研究条件变量的交互作用的缺点,最终更准确地得出独角兽公司地区数量多重并发因果关系。
二、文献评述
(一)独角兽公司研究
陈靖、徐建国、唐涯、陈戴希(2019)认为独角兽企业数量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扩张,是初创企业估值膨胀的典型代表。独角兽企业的估值水平、增速持续提升加快的根本驱动因素是增长潜力以及融资环境,技术进步以及商业模式选择给独角兽公司带来了增长潜力与资本力量,并深刻影响企业的估值。
楚天骄、宋韬(2017)认为独角兽企业是信息技术进步和创新全球化的产物。独角兽企业分布如此密集,其内容之丰富在衡量区域创新生态发育程度的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重点研究了2016年中国独角兽公司的地区数量分布及影响因素,构建指标体系进行研究。同时,以杭州个案为例,得出结论:地方政府应从当地高等教育体系与促进新经济发展有机结合的角度出发,培育出城市创新生态系统,以便于独角兽企业的成长。
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2016)认为“独角兽”是一种新经济现象,是经济出现爆发式增长的标志,并指出新经济时代企业的增长呈指数型增长,重点剖析了独角兽企业的特点、全球分布规律、发展趋势。以中国独角兽公司为例,从行业和估值两个角度分析中国独角兽公司的状况,通过分析对比中美“独角兽”各自特点和优势,得出结论:具有创业特质的独角兽公司需要一种特殊的生存环境,包括多学科的聚合、包容性的试错氛围以及人才等要素的优化配置。
目 录
一、绪论 1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1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1
(三)研究目标和思路 1
二、文献评述 3
(一)独角兽公司研究 3
(二)对独角兽公司分析方法的评述 3
(三)QCA方法的优势 4
三、独角兽公司概述 5
四、变量设定与数据处理 6
(一)变量设定 6
(二)数据处理 8
五、FSQCA检验 10
(一)必要条件分析 10
(二)真值表构建 10
(三)条件组态分析 11
六、结论与启示 14
参考文献 15
致 谢 16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独角兽公司指的是创业十年,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创新型领企业,由风投资本家Aileen Lee在2013年首次提出。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一大批独角兽公司如雨后春笋发展壮大,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从全球来看,独角兽公司地区数量分布高度集中。截止到2019年3月,全球独角兽企业达到326家,美国、中国两国数量最多,其次是印度、英国、德国、韩国,企业地区数量分布极为集中。
本文基于国内外“独角兽”发展形势,重点关注国内外独角兽企业的地区分布数量并对其多重影响因素因果关系进行研究。利用QCA方法定性分析独角兽企业地区数量的不同影响因素,研究独角兽企业地区数量差别显著的条件变量,为我国中小企业的转型与发展提供历史借鉴和理论支撑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从而为新经济时代中国培育创新型独角兽公司带来更多的参考和启示。
创新全球化在新经济市场不断扩大的发展态势下,独角兽企业越来越成为贸易全球化和技术创新全球化的产物,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和技术创新一体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深入研究全球独角兽企业地区数量及其多重并发因果关系,不仅有助于揭示信息和技术全球化背景下非线性高成长企业的典型成长特征,而且能够为各大经济体培育有利于孵化独角兽企业的社会土壤提供可行性依据,从而培育更多的独角兽企业,便于形成更完整的创新系统。研究独角兽企业的地区数量对于中国的经济转型或新经济的培育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阅可以看出众多学者的关注点大多集中于各个国家独角兽公司的企业特征和发展模式,对于“独角兽”地区数量多重并发因果关系的研究比较缺乏,基于目前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和现有的研究条件,本文认为独角兽公司地区数量分布主要与各国经济总量、外贸依存度、科研成果、人口分布以及腐败情况息息相关。通过查找各国条件变量数据及独角兽公司数量,使用QCA定性分析法将各个条件变量相互组合,找出不同变量间的联系对地区数量的影响。
(三)研究目标和思路
本文通过对不同国家的关于“独角兽”地区数量的影响因素进行数据的搜集,建立QCA数据模型,进而为独角兽公司的培育和发展提供可行性依据。
首先选择样本数据且尽可能的扩大范围,选取美国、中国、印度、英国、德国、韩国等G20国家的独角兽公司进行研究,保证数据的完整性。观察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外贸依存度、科技发展水平、人口分布、腐败情况等相关因素,将其作为条件变量,其中经济发展水平通过各国GDP水平衡量,外贸依存度通过各国进出口贸易额衡量,科技发展水平可通过专利申请数衡量,人口分布通过城市人口分布衡量,腐败状况通过全球清廉指数衡量;将各国独角兽公司的数量作为结果变量。
本文主要运用以下几种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搜集、阅读大量的国内外关于QCA定性比较分析法和独角兽公司相关的文献,并进行归纳整理,总结研究的可取之处与不同之处,为本文的研究创造空间。
2.QCA分析法
本文采用定性比较分析(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简称QCA)法,综合了定性和定量研究的优点,在样本有限的情况下,采用用集合论,以各维度是否代表样本整体状况为基础,有效规避了定性方法个案研究普适性较差的缺点;将各个条件变量相互组合,避免只研究各要素的独立影响效应,无法研究条件变量的交互作用的缺点,最终更准确地得出独角兽公司地区数量多重并发因果关系。
二、文献评述
(一)独角兽公司研究
陈靖、徐建国、唐涯、陈戴希(2019)认为独角兽企业数量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扩张,是初创企业估值膨胀的典型代表。独角兽企业的估值水平、增速持续提升加快的根本驱动因素是增长潜力以及融资环境,技术进步以及商业模式选择给独角兽公司带来了增长潜力与资本力量,并深刻影响企业的估值。
楚天骄、宋韬(2017)认为独角兽企业是信息技术进步和创新全球化的产物。独角兽企业分布如此密集,其内容之丰富在衡量区域创新生态发育程度的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重点研究了2016年中国独角兽公司的地区数量分布及影响因素,构建指标体系进行研究。同时,以杭州个案为例,得出结论:地方政府应从当地高等教育体系与促进新经济发展有机结合的角度出发,培育出城市创新生态系统,以便于独角兽企业的成长。
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2016)认为“独角兽”是一种新经济现象,是经济出现爆发式增长的标志,并指出新经济时代企业的增长呈指数型增长,重点剖析了独角兽企业的特点、全球分布规律、发展趋势。以中国独角兽公司为例,从行业和估值两个角度分析中国独角兽公司的状况,通过分析对比中美“独角兽”各自特点和优势,得出结论:具有创业特质的独角兽公司需要一种特殊的生存环境,包括多学科的聚合、包容性的试错氛围以及人才等要素的优化配置。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1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