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电子公司短期偿债能力分析(附件)

摘 要短期偿债能力是指公司负债到期之后短时间内是否有偿还欠款的实力,短期偿债能力的高低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分析企业的财务指标可以了解该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首先对陕西烽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偿债能力的现状进行分析,其次探析陕西烽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短期偿债能力的各个指标在本公司的应用情况,最后提出优化短期偿债能力的措施。
目 录
1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
1.1.1 研究目的 1
1.1.2 研究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2
1.2.1 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2
1.2.2 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2
2 短期偿债能力理论概述
2.1 短期偿债能力的概念 4
2.2 短期偿债能力的分析指标 4
3 陕西烽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短期偿债能力现状
3.1 陕西烽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6
3.2 陕西烽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指标 6
4 提高陕西烽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短期偿债能力的措施
4.1 提高流动资产的变现速度 10
4.2 提高生产经营产生的现金流量 10
4.3 提高烽火电子短期融资能力 11
结论 12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4
1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目的
短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短期偿债能力的强弱取决于流动资产的流动性,即资产转换成现金的速度。企业流动资产的流动性强,相应的短期偿债能力也强。
短期偿债能力对陕西烽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本身的生存与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是陕西烽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管理层、投资者和债权人一起关注的问题,是用来衡量公司当前金融实力和公司金融风险问题的一个重要标准,并且能够体现该公司非现金支付的能力和当前债务的偿还现状。所以对陕西烽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进行短时间偿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债实力分析研究是非常必要的。陕西烽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还款实力和负债实力是体现烽火电子能不能康健迅速发展的重要环节,如果烽火电子的短期偿债能力发生问题,就会牵制烽火电子的经营管理人员耗费一定精力去筹集资金,以应付还债,这样会增加烽火电子领导人的筹资难度和紧急筹资的成本,影响烽火电子的盈利能力。分析陕西烽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短时间支付债务实力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前公司的支付债务实力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的办法。
1.1.2 研究意义
对陕西烽火电子短时间归还欠款的实力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可以有效的分析公司金融财务实力的现状,提高该公司的偿债能力,使公司更好地发展与生存,面对更多更激烈的竞争和挑战。陕西烽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偿债能力高低直接影响到烽火电子发展可持续性的能力高低;也是烽火电子各方面利益关系的重点及所关心财务能力情况的一方面,可以很明显的看清烽火电子的财务情况。陕西烽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归还欠款实力的影响因素就能够很好的反映烽火电子的经营状况,也可以暴露出烽火电子所面临和承担的风险,并且能够预先测出烽火电子的筹资发展前景。在现如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活动的管理中,其短期偿债能力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司的措施核心手段,为公司行各种理财活动提供更加重要的依据。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短期偿债能力是分析企业财务状况的重要部分,其主要侧重于企业总体偿债能力分析。在19世纪初,银行家开始要求使用资产负债表来评价贷款是否可以延期[1]。1895年财务报表被银行和金融机构大规模地用于评价贷款能力,当时纽约州银行决定公司贷款必须要提交有公证力的资产负债表或其他财务报表有一项决定。
1900年纽约州银行协会发布了申请贷款的标准表格,其中包括资产负债表[2]。纽约银行副总经理杰姆斯提出一项决定批准贷款必须将其财务报表进行分析,预测贷款人的尝还能力。20世纪20年代,亚历山大首先提出来了沃尔评分法,利用财务指标对财务状况进行分析与评定。随着经济的发展速动比率加入了分析短期偿债能力的队列里,与流动比率一起充当着评价短期偿债能力重要指标。
Stephen E. Skomp 和Donald E. Edwards(2000)指出,企业尤其是小规模企业面临着在一定时期内如何衡量企业流动性的问题,为了保证企业的偿债能力,企业必须存有一定量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以及资产,且保证这些资产容易变现,流动比率和速度比率是目前企业常用的衡量短期偿债能力的两个指标[3]。
George Gallinger(2005)指出,人们通常使用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来衡量企业的流动性,测量出这两个指标的临界安全值,对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进行评价,但是它们并不能对企业的流动性进行详细的检查。没有动态地从企业融资与投资的配比关系上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所以存有一定的局限性[4]。
1.2.2 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20世纪我国的财务分析工作正式开始。中国的外资银行和中国的金融资本家开始着手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资本家很少会根据会计核算来分析公司的全面情况。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发展与完善,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的管理者、所有人、债权人、政府等都站在各自的立场上,关心企业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5]。国家在宏观经济政策方面也有了改善,如统一了财务会计制度,完善了财务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建立了产权清晰的企业制度等,这些都为分析和掌握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创造了条件,为财务分析体系的建立提供了依据。而短期偿债能力的评价也在这样的环境下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
杨福隆(2000)指出,我国财务理论中的短期偿债能力评价指标是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这两个指标的标准按西方的经验被认为是 2 和 1[6]。
任远(2004)指出我国现行短期偿债能力评价指标的不足,他对我国企业在评价短期偿债能力时都借鉴美国的标准提出了质疑,他指出目前影响流动比率的主要因素是存货和应收账款[7]。
蒋大富(2007)指出现行常用的短期偿债能力评价指标存在缺陷:指标采用的计算口径不统一,只是静态地反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而无法从动态角度来分析,更无法反映企业未来潜在的偿债能力;反映出的短期偿债能力信息质量不高,具有很强的粉饰效率;没有充分利用现有的财务报告体系,造成会计资源的极大浪费[8]。
综上分析,短期偿债能力国内研究较比国外落后,大部分都在借鉴国外,计量方式也经常忽略会计原则,从而使公司在经营时没有及时了解自己的偿债能力,过于负债,导致资不抵债。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329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