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银行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研究(附件)

现代管理是一门很深的学问,高层管理人员需要在很多方面做出重要决策,担负着企业生死存亡,是企业中央枢纽。高层管理人员需要有全面运筹帷幄的能力,优秀的企业管理人员,对企业未来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优秀的管理人员是各企业、各单位竞争筹码。银行业是具有高收益、高负债、垄断性强的特殊性质的特殊金融行业,尤其上市银行是我国银行业的“领军者”,银行业是金融体系的命脉,对于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具有极大作用。对于银行业来讲,高管薪酬的合理性关系到企业业绩的发展,具有是否能提高公司绩效、激励高层管理者创造更多价值有着重要的意义,并对企业员工绩效与薪资有决定性作用。本文以上市银行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上市银行高管的薪酬及银行绩效的数据,分运用比较分析法分析了高管薪酬与银行绩效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认为银行的高管薪酬与银行业绩大体上是不相关的。
目录
1 绪论 6
1.1研究目的 6
1.2研究意义 6
1.3研究背景 6
2 理论基础与相关概念界定 8
2.1 理论基础 8
2.1.1古典经济学工资理论 8
2.1.2委托—代理理论 8
2.1.3人力资本理论 9
2.1.4需求层次理论 9
2.2 相关概念界定 10
2.2.1高管薪酬 10
2.2.2绩效 10
2.2.3商业银行 11
2.3.1高管薪酬与经营绩效呈显著相关的文献综述 12
2.3.2 高管薪酬与经营绩效呈不显著相关的文献综述 12
3上市银行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 14
3.1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14
3.1.1 样本选择 14
3.1.2 数据来源 14
3.2 上市银行高管薪酬 14
3.3工商银行高管薪酬与绩效关系 15
3.4同一年度不同银行薪酬绩效分析 16
4结论与总结 19
致谢 21
1 绪论
1.1研究目的
现在企业在进步,就会出现企业高管对企业核心控制权的配置问题出现争端,由于我国企业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制度所有权和其有一定冲突,以前的委托代理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所以要进一步研究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如何能够有效激励企业核心管理者积极性,如何让高层管理者全身心的为企业服务,如何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都成为了本次研究的核心。根据研究,能够合理解决这一问题有效办法就是绩效,可以让企业绩效与企业高管达成“绩效契约”。特别是近年来银行业的高管,不断爆出天价薪酬的新闻,对银行高管薪酬的合理性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关注。因此,特别是银行业的企业高层管理者的薪酬与企业经营绩效的关系也就成为了人们研究的热点问题。
1.2研究意义
现代企业跟随社会前进步伐,让企业所有人与企业高管之间出现一系列关于报酬分歧点,企业所有人如何运作才能够对企业高管达到激励的作用,同时也是人力资源价值的体现,尤其是银行作为现代金融业的主体,国民经济运转的枢纽,其治理的有效性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委托代理出现的问题密切影响着公司多方面相关者的利益,对银行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商业银行与国内其他银行业相比,其治理的问题点更加繁琐,而且具有多变性,需要有一定管理能力的高管才能够胜任商业银行的管理工作。如何让企业管理者自身提高工作积极性,是现在社会应该关注的主要问题点。本文如何让企业绩效和高管薪酬达成一致,具有重要意义。
1.3研究背景
由于国外对于这方面研究出现比较早,高管薪酬和公司绩效如何处理,如何才能让高层管理者积极服务公司,这些相对性理论体系已经成熟。kaplan通过细致的研究高管薪酬和企业绩效,细致的比较日本企业和美国企业是如何处理其中利益关系,经过研究发现日本企业的高管报酬和企业绩效之间关系与美国企业处理办法正好形成了对立。而james 以及houston通过实践证明银行业绩效与银行高级管理者薪酬之间关联性不强。john和qian运用数据统计法,通过整理上世纪90年代初与本世纪初期资料,通过银行业高级执行官薪酬与其他行业高级管理者薪酬经行了专业数据对比,发现银行业高级管理者薪酬比较高,但薪酬和业绩没有比较敏感的关系。以上这些例子与目前研究进行比较,发现理论高管薪酬与其在管理期间的业绩两者之间关系没有形成一定比例性。
国内对于这方面研究起步时间比较晚,在本世纪第九年,国内李洁。严太华对这方面进行过调研,两人均认为银行业绩与高层管理者薪酬会跟着业绩有一定增长,但其两者之间关联性,并没哟形成比例性质。延续到2011年孙君阳与徐娜通过我国国内14家上市银行ceo薪酬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我国高层管理者现金酬劳水平不高,在2012年,王一栋又对11家上市银行ceo进行了薪酬数据比对,发现商业银行经营经营绩效增加,而持有第一大国有股股东待遇并没有随其进行比例性变化。
2 理论基础与相关概念界定
2.1 理论基础
2.1.1古典经济学工资理论
古典经济学出现在西欧资本主义时期,带有资产阶级特色,为世界劳动人民奠定了劳动价值基础。在17世纪中期,就有了相关文献,英国修漠就是其中著名代表人物,其发表的文献标志着其诞生。在17世纪的中后期,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才为后人研究古典经济学建立了牢靠基础。最终做出重要贡献的是李嘉图,他对斯密理论观点表示认同,但同时也反对了斯密的部分观点,这样就形成了自己一套相关体系,他主要观点认为薪酬可以体现劳动者价值,劳动力也像商品一样,具有一定市场价值,它可以着市场的变动升值或者贬值,其变化的大小取决于所在国家与地区的不同,还有天气对酬劳也有影响,他的理论推动了古典经济学的发展历程,被后人称为李嘉图革命。后世对他观点进行了考察实践论证,证明其观点的正确性,并在其基础上增加部分观点,其中包含风俗习惯和人文地理等,酬劳的价值还要取决社会改良以及劳动力状况。
2.1.2委托—代理理论
在公司治理理论的体系中,委托代理理论(PrincipalAgent Theory)是其主要部分,是后人研究企业高层管理人员酬金的奠基石。随着社会不断前进的脚步,出现了具有现代意义上的的委托代理理论,这个理论最早是罗斯提出的,双方当事人代表,其中委托人让代理人去行使部分管理决策的过程,委托代理关系就随之产生。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jensen和Meckling的企业理论论文“管理行为和代理成本以及所有权结构”,在这篇文章中就有关于代理成本的叙述,代理成本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企业控制权和企业所有人分离而产生的费用,一些企业管理人为追求自身利益,对股东利益形成损害。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不再统一,都是现代社会企业问题出现的主要特性,委托代理关系的形成,是由委托方所有者和被委托方经营管理者之间形成的联系[6]。一直到现在40多年间,学者们对委托代理优化理论一直在不间断研究,使两者之间形成的契约模式一直在优化。其中在上世纪60年代,就已经出现企业利益失去平衡的问题,还有关于劳动者激励机制问题,一些企业家对这些问题的存在一直在深入研究。其实这种委托代理理论本身就是一种契约模式理论,这种契约内容必须经过优先设计,在出现委托人和被委托人利益倾斜的时候,委托人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去引导被委托人,让委托人实现利益不蒙受损失,产生利益得到最多。让两方的行为目标最大程度的趋于一致,换句话说,只有代理者在完成所有者利益最大化的业绩指标之后,才能被授予其经营管理才能相当的薪酬和激励作为奖励。因此,在委托代理优化问题上。认为高管薪酬激励机制具有一定效果,是建立在企业管理业绩根基上,让企业管理者利益和委托方利益共同进步,让代理成本降低到最低。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3868.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