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商银行操作风险及其防范措施(附件)

摘 要近年来,中国银行业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快速发展,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与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平行情况下的操作风险成为当前银行界所关注与讨论的首要话题,中国工商银行也不例外,在操作风险管理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遭受着操作风险的袭击,为了满足现代经济的需要,就必须全面有效地控制操作风险。本文首先阐述了该选题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相关理论和国内外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对比,然后分析了中国工商银行操作风险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并有针对地提出相应建议,最后总结了有效控制操作风险对于中国工商银行乃至中国银行界的经营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目 录
1 引言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
1.2研究方法 1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
2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
2.1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内涵 3
2.2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特征与分类 3
2.3国内外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对比 4
3 中国工商银行发展现状及操作风险分析
3.1中国工商银行发展现状 6
3.2中国工商银行操作风险分析 6
3.3中国工商银行操作风险成因分析 7
4 防范中国工商银行操作风险的措施
4.1强化内控机制和监管制度的建设 9
4.2加强各级人员管理,打造高效的管理文化 9
4.3制定业务流程并严格执行 10
4.4 完善信息技术及系统的建设 10
5 结束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4
1 引言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1.1研究的目的
我国商业银行跟随经济全球化日益繁荣的步伐不断向前迈进,但在发展的同时风险隐患也在所难免。由于法律及公司制度的尚不健全,风险应对措施及风险管理体系的落后,监督及执行部门的执行力度不强,资金不及时到位及硬、软件设施不齐全问题,人员的操作失误及公民法律意识薄弱等种种原因严重影响了商业银行对风险结果的确定性评估。由此可见,对操作风险的有效分析与控制是更好更快地提高银行经营状况和实现经济繁荣的必经之路。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银行跟随经济全球化日益繁荣的步伐不断向前迈进,但在发展的同时风险隐患也在所难免。由于法律及公司制度的尚不健全,风险应对措施及风险管理体系的落后,监督及执行部门的执行力度不强,资金不及时到位及硬、软件设施不齐全问题,人员的操作失误及公民法律意识薄弱等种种原因严重影响了商业银行对风险结果的确定性评估。由此可见,对操作风险的有效分析与控制是更好更快地提高银行经营状况和实现经济繁荣的必经之路。
1.1.2研究的意义
⑴有利于增强我国商业银行管理层职员对操作风险的正视,有效树立时刻防备风险的意识。⑵有利于加快我国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评价技术的发展,达成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⑶有利于加速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在我国的构建和完善,且丰富了操作风险的治理方针和祛除对策。
1.2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了文献分析、比较分析、案例分析和归纳与演绎分析等方法。通过搜集资料、相关参考文献和期刊等了解并阐述了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内涵及特征,分析、比较国内外银行操作风险发展状况及相关经验,同时对中国工商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发展现状及案例进行分析并得出风险成因,在现有的应对操作风险的措施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得出操作风险有效的防范措施。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商业银行对操作风险的关心程度领先于中国,对它的治理及研究阅历了漫长的过程。
20世纪90年代早期,国外银行业才开始鉴别操作风险,但因对于操作风险无统一的释义和技术及软件的尚不成熟,而未被引起重视。直到90年代末期,特别是九九年六月,操作风险在巴塞尔委员会颁发的“新资本协议框架”中指出应该 对其定量分析后,它才逐渐被看重。至今,巴塞尔协议成为了各国银行业的基本指导,并发行有3版,在新版中,操作风险和市场风险、信用风险被并称为银行业的三大风险,并给出了它的相关含义、特点、类别及操作风险计量方法等[1]。2011年最新修正整理之后的巴塞尔协议三成为了当前商业银行的指导准则,此协议提出,到2015年1月,“核心”一级资本和一级资本充足率下限将分别调高至4.5%和6%,其目的就是要求商业银行要加强和重视操作风险的管理[2]。COSO委员会于1992年颁布的COSO报告从内控角度去削减亏损的可能性,并指出银行在注重应对操作风险的同时更应关注如何预防、分析和统计风险[3]。Dr Mark Lawrence阐述了在内部数据足量与不及状态下怎样在损失分布法基础之上选取更有效的估测方法来度量操作风险[4]。
1.3.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学者对于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注重起步较晚,直至新巴塞尔协议颁发后,它才逐渐被国内各学术界重视。
张吉光(2005)在《商业银行操作风险识别与管理》中从其定义上钻研,阐述了操作风险治理中所潜伏的问题[5]。万杰、菌文龙(2007)研究出了国内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呈现形态和成因与国外差距较大[6]。樊欣、杨晓光(2008)定量分析了操作风险造成亏损的产生频率和振幅,并对当前操作风险在我国银行业中浮现的问题给出了初阶段的定量概述与总结。钟伟、沈闻(2009)提出在实际操作风险里实施损失分布法去计量的疑难问题;钟伟、王元(2010)阐发了新协议对国内金融业操作风险治理的借鉴与启迪以及保险对操作风险的缓释功效[7]。
2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
2.1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内涵
依据巴塞尔资本协议,操作风险被释义为:因有漏洞或者不完善的内在程序、系统及人为因素或外部事件所致使亏损的风险,此中含法律风险,但不含声誉风险与策略风险[8]。
2.2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特征与分类
2.2.1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特征
相对于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而言,操作风险有六个方面的特性:
⑴具体性。风险有各自具体特征,用一种方式对其正确辨认计量是很困难的。
⑵分散性。操作风险治理笼盖了银行经营体系中近全部方面的各类风险,不仅蕴涵致使亏损相比较低、产生率高的一般业务上的小失误,还蕴涵产生频率低、致使亏损相对于较高的大规模作弊、自然灾害等,且与各种风险彼此交叠。
⑶差异性。操作风险在买卖量与业务范围小、构造转变不大的业务范畴产生频率较低;在买卖量和业务范围大、构造转变敏捷的范畴受到冲击的程度也高。
⑷复杂性。因引起操作风险的因素复杂而使风险管理部门难以确定影响操作风险的具体因素。
⑸内生性。恐怖袭击、自然危害及外部原因除外,大多数操作风险成因源自银行的运作,归结在银行的内生风险中。
⑹转化性。操作风险是基本的风险,若对其管理不善,会造成风险转化,致使其他风险的发生。
2.2.2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分类
按照发生的频率和损失大小,巴塞尔委员会将操作风险分为七类: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531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