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与盈余管理问题研究以云南锡业为例
摘 要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环境愈加复杂,证券市场业绩考核更加严格。为了使企业得经营管理正常运行、提升投资者的信心和应对考核,上市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现象十分普遍,过度的盈余管理行为使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受到限制的同时,也阻碍了我国资本市场的良性发展。为了遏制上市企业通过资产减值准备过度盈余管理操控利润的行为,本文通过对资产减值、盈余管理的理论分析和以云南锡业为研究对象进行案例分析,确定了锡业股份存在通过在亏损年计提大量资产减值准备的方式,为来年的盈利提供了可能;并且分析得出,云南锡业的资产减值的动机为巨额亏损、避免被ST和扭亏为盈;并根据该企业资产减值动机,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规范上市企业通过资产减值准备盈余管理的建议。旨在为我国上市企业财务信息真实性的增强和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3研究方法与思路 3
第二章 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的相关理论概述 5
2.1资产减值的基本理论 5
2.2盈余管理的基本理论 5
2.3资产减值准备与盈余管理的关系 6
第三章 案例分析以云南锡业为例 7
3.1企业背景 7
3.2资产减值对净利润影响程度分析 8
3.3云南锡业资产减值动机分析 12
第四章 规范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13
4.1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和会计准则 13
4.2促进上市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完善 13
4.3加强外部监督 13
4.4加强对会计工作者的责任教育 13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15
结束语 16
致 谢 17
参考文献 18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盈余管理是一项重要的会计行为,它通过应用会计政策对企业收益等会计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来达到企业利益最大化的目的。盈余管理如果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4加强对会计工作者的责任教育 13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15
结束语 16
致 谢 17
参考文献 18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盈余管理是一项重要的会计行为,它通过应用会计政策对企业收益等会计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来达到企业利益最大化的目的。盈余管理如果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作为一种合理的利润调节行为,对会计信息具有一定的修饰作用。但是,近年来,许多上市企业不顾会计准则的约束,擅自操作企业利润,以欺骗会计信息使用者,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过度的盈亏管理是一种以欺骗为手段的不良市场竞争方式,过度的盈亏管理行为经常利用企业资产减值准备来实现,因此,通过抑制企业资产减值准备过程中的盈亏管理行为,对企业会计信息真实性和可靠性的提升有重要促进作用。
为了对企业过度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约束,促进良性的市场竞争,国家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通过准则规定的形式对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计量、披露过程进行了规定,希望通过法律规定的形式,约束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过度盈余管理的行为。但是,该规定明显存在诸多不足,对盈亏管理的约束不够全面,使企业仍有漏洞可钻。
目前我国的证券体系发展仍不成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空间较大。为了自身的利益,许多上市企业应用盈余管理的方式来处理财务报表,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以达到吸引投资,避免ST等目的,与此同时,也损害了债券人与投资者的利益。
鉴于上市公司过度盈亏管理带来的诸多危害,通过明确资产减值准备对上市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对遏制企业恶意的盈余管理行为,使投资者、债权人和证券公司监督者能够对资产减值盈余管理行为进行有效分辨,从而使他们再投资和审查过程中剔除资产减值盈余管理的影响,更加客观全面的看待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进而做出正确的决策。这对我国上市公司和证券市场的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现状
西方发达国家资本主义证券市场比较成熟和发达,关于资产减值盈余管理研究较多。研究成果如下:
资产减值普遍存在
对于资产减值准备的盈余管理动机,国外的主要学术观点是上市公司管理层通过会计估计及政策所赋予的灵活选择空间,为达到满足自身或者公司利益的目的,依据公司管理层对盈余水平的期望方向,对资产减值政策进行选择,来达到公司的盈余目标。国外许多学者进行了多方位多角度验证了上市公司确实存在通过资产减值来操纵盈余的行为。
Zucca 和Campbell[15](1992)通过对67家上市公司资产减值情况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分析发现资产减值能够对公司的利润进行“洗大澡”和“平滑利润”处理,资产减值是公司利润调节的有效工具。
Riedl[16]通过对美国SFAS No.121实施前后企业资产减值情况的变化进行分析,确定了会计准则对资产减值的影响。经调查发现,准则的实施给上市企业提供了更大的会计政策选择空间,更加促进了上市企业通过资产减值的方式去获得利益,从而导致了会计信息中资产减值信息的准确率下降。
Lin、Duh和Lee[17]认为资产减值准备的有效利用可以操控利润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同时可以通过改善企业管理结构,减少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债务违约,对降低过度的盈余管理有积极作用。
资产减值能够修饰企业利润
Elliott和Shaw[18]通过对进行资产减值准备的200家上市企业的研究,发现63%的企业均会在最后一个季度计提减值准备,并且调查结果指出,资产减值与管理层变动有很大关系,通过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目的是使企业利润理想化。
Bauwhede, Marleen和Gaeremynck[19](2003)通过设置样本组和对照组,确定了样本企业存在平滑利润的情况,通过平滑利润,使企业获大的利益。
E.Jorden和J.Clark[20]通过研究发现大部分进行“大洗澡”的企业均通过降低企业利润的方式来实现企业的盈余管理。在上市企业中通过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是十分普遍的现象。
1.2.2国内研究现状
虽然,我国对上市企业盈余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是,在众多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具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资产减值盈余管理行为普遍存在
马天壤[1](2013)以我国全部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通过分析发现我国上市企业普遍存在利用资产减值控制利润的行为;在盈利企业普遍存在应用资产减值准备平滑利润的现象;在扭亏上市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3研究方法与思路 3
第二章 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的相关理论概述 5
2.1资产减值的基本理论 5
2.2盈余管理的基本理论 5
2.3资产减值准备与盈余管理的关系 6
第三章 案例分析以云南锡业为例 7
3.1企业背景 7
3.2资产减值对净利润影响程度分析 8
3.3云南锡业资产减值动机分析 12
第四章 规范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13
4.1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和会计准则 13
4.2促进上市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完善 13
4.3加强外部监督 13
4.4加强对会计工作者的责任教育 13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15
结束语 16
致 谢 17
参考文献 18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盈余管理是一项重要的会计行为,它通过应用会计政策对企业收益等会计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来达到企业利益最大化的目的。盈余管理如果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4加强对会计工作者的责任教育 13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15
结束语 16
致 谢 17
参考文献 18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盈余管理是一项重要的会计行为,它通过应用会计政策对企业收益等会计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来达到企业利益最大化的目的。盈余管理如果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作为一种合理的利润调节行为,对会计信息具有一定的修饰作用。但是,近年来,许多上市企业不顾会计准则的约束,擅自操作企业利润,以欺骗会计信息使用者,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过度的盈亏管理是一种以欺骗为手段的不良市场竞争方式,过度的盈亏管理行为经常利用企业资产减值准备来实现,因此,通过抑制企业资产减值准备过程中的盈亏管理行为,对企业会计信息真实性和可靠性的提升有重要促进作用。
为了对企业过度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约束,促进良性的市场竞争,国家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通过准则规定的形式对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计量、披露过程进行了规定,希望通过法律规定的形式,约束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过度盈余管理的行为。但是,该规定明显存在诸多不足,对盈亏管理的约束不够全面,使企业仍有漏洞可钻。
目前我国的证券体系发展仍不成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空间较大。为了自身的利益,许多上市企业应用盈余管理的方式来处理财务报表,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以达到吸引投资,避免ST等目的,与此同时,也损害了债券人与投资者的利益。
鉴于上市公司过度盈亏管理带来的诸多危害,通过明确资产减值准备对上市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对遏制企业恶意的盈余管理行为,使投资者、债权人和证券公司监督者能够对资产减值盈余管理行为进行有效分辨,从而使他们再投资和审查过程中剔除资产减值盈余管理的影响,更加客观全面的看待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进而做出正确的决策。这对我国上市公司和证券市场的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现状
西方发达国家资本主义证券市场比较成熟和发达,关于资产减值盈余管理研究较多。研究成果如下:
资产减值普遍存在
对于资产减值准备的盈余管理动机,国外的主要学术观点是上市公司管理层通过会计估计及政策所赋予的灵活选择空间,为达到满足自身或者公司利益的目的,依据公司管理层对盈余水平的期望方向,对资产减值政策进行选择,来达到公司的盈余目标。国外许多学者进行了多方位多角度验证了上市公司确实存在通过资产减值来操纵盈余的行为。
Zucca 和Campbell[15](1992)通过对67家上市公司资产减值情况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分析发现资产减值能够对公司的利润进行“洗大澡”和“平滑利润”处理,资产减值是公司利润调节的有效工具。
Riedl[16]通过对美国SFAS No.121实施前后企业资产减值情况的变化进行分析,确定了会计准则对资产减值的影响。经调查发现,准则的实施给上市企业提供了更大的会计政策选择空间,更加促进了上市企业通过资产减值的方式去获得利益,从而导致了会计信息中资产减值信息的准确率下降。
Lin、Duh和Lee[17]认为资产减值准备的有效利用可以操控利润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同时可以通过改善企业管理结构,减少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债务违约,对降低过度的盈余管理有积极作用。
资产减值能够修饰企业利润
Elliott和Shaw[18]通过对进行资产减值准备的200家上市企业的研究,发现63%的企业均会在最后一个季度计提减值准备,并且调查结果指出,资产减值与管理层变动有很大关系,通过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目的是使企业利润理想化。
Bauwhede, Marleen和Gaeremynck[19](2003)通过设置样本组和对照组,确定了样本企业存在平滑利润的情况,通过平滑利润,使企业获大的利益。
E.Jorden和J.Clark[20]通过研究发现大部分进行“大洗澡”的企业均通过降低企业利润的方式来实现企业的盈余管理。在上市企业中通过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是十分普遍的现象。
1.2.2国内研究现状
虽然,我国对上市企业盈余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是,在众多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具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资产减值盈余管理行为普遍存在
马天壤[1](2013)以我国全部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通过分析发现我国上市企业普遍存在利用资产减值控制利润的行为;在盈利企业普遍存在应用资产减值准备平滑利润的现象;在扭亏上市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5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