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时期的制度及税率研究
目录
一、引言 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
(一)、国内研究背景 1
(二)、国外研究背景 1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财政制度与税收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1
(一)新民主主义时期经济概况 1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财政制度和税收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2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财税收支及其管理 4
(一)新民主主义时期的财税收支 4
(二)新民主主义时期的税率研究 7
五、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财税制度的评价 10
六、结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 谢 13
一、引言
中国革命根据地财政史,如果从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时候算起,已经有80余年: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也已经成立60余年。历史和现实一脉相承,经验和教训始终相伴。历史证明,改革和发展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但是革命根据地时期的绚丽理想和伟大抱负尚未完全变为现实,革命运动中的迂回挫折和人为失误、某些举措结果不尽如人意和点缀在历史间的尴尬也回避不了,而且不应该回避。今日的任务,就是要根据尽可能完整、准确的史料,客观地审视的目的,既不是庸俗的歌颂,也不是苛刻的批判,而是深刻理解历史发展的社会条件和逻辑性,为后世发展提供思虑和借鉴。
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走群众路线,才有力量克服困难和展开各项财税工作,这是革命根据地的财政工作走向成功的法宝。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背景
国内学术界关于新民主主义时期的财税制度及税率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一是1953年以前的初始阶段。这一时期主要从介绍的角度对新民主主义经济产生的国情背景、理论的基本内容以及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方面进行研究。实践的意义比较少。
二是社改革开放前的停滞阶段。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被放弃,并在实践中彻底终止,国内的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显著变化,再加上文化大革命爆发后,整个社会思想领域的研究停滞,这方面的研究也几乎没有[1]。
三是改革开放后至今研究形成热潮,研究成果大量涌现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角度对新民主主义经济产生的国情背景、理论的基本内容以及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方面进行研究。实践的意义比较少。
二是社改革开放前的停滞阶段。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被放弃,并在实践中彻底终止,国内的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显著变化,再加上文化大革命爆发后,整个社会思想领域的研究停滞,这方面的研究也几乎没有[1]。
三是改革开放后至今研究形成热潮,研究成果大量涌现的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人们开始重新思考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的问题,特别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提出,更是在理论界引起了巨大反响。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问题研究的热潮。
(二)、国外研究背景
国外学者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财税制度和税率问题的研究没有具体到某些方面,而是从毛泽东思想入手,对新民主主义的财政理论的一少部分有所涉及。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财政制度与税收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一)新民主主义时期经济概况
1.土地革命时期
在土地革命初期,根据地的经济工作和其他各种建设一样,处于初创时期,一切都没有现成的章程可循,都在摸索之中。然而,根据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了根据地和自己的生存进行了艰苦的斗争,经过许多挫折和失败,取得了初步的成就和一些宝贵的经验。与此同时,涉及财政收入、支出和管理的一整套体系逐步建立起来了。此外,受红军和苏维埃政府保护的资本主义性质的私人中小工商业也有所发展。这说明,与工农革命政权的建立相适应,新民主主义性质的财政经济已经在根据地出现了。尽管这时的新民主主义财政经济形态还只是处于襁褓之中的一个婴儿,可是它却代表着中国财政经济发展的光明灿烂的未来。
2.抗日战争时期
抗日根据地的财政是在抗日根据地内部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抗日根据地在各地建立起来后,面临着部队和工作人员的供养问题,特别是国民政府断绝对抗日根据地的供给后,解决根据地的财政问题迫在眉睫。因此,根据党中央“自给自足”的指示精神,抗日根据地的财政相继建立起来并不断得到发展。抗日根据地的财政建设大致分为三个时期,1931-1939年为起步期,1940-1942年为创建期,1943-1945年为巩固发展期。
税收是财政的主要来源,税收的增加、合理与否,与税收制度的进步与否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税制的改革与发展,是抗日根据地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税制从此形成了一种相对稳定的模式,对建国后税制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3.解放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是中国革命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由局部胜利走向全国胜利的伟大转折时期,也是革命根据地经济工作由农村扩展到城市,由分散走向统一的重要时期,还是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和政策日趋完善并得到实施的时期。革命形势的巨大变化和因解放区的日益扩大而带来的财政工作的复杂化,使得这个时期党关于解放区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经过全党积极努力地探索和实践,迅速成熟起来。在此期间,党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制定了解放区财政经济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不仅从财政经济上保障了革命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并取得最后胜利,为新中国的诞生做了比较充分的财政经济理论和方针政策的准备,同时也为新中国的经济恢复和建设创造了最基本的条件。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财政制度和税收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1.土地革命时期
在土地革命发展和根据地日益扩大的时期,财政工作的管理日渐成熟。各根据地还处于分割状态,没有统一的政策规定和具体的实施办法,一般都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一些应急的措施,来解决本区的财政供给任务。国民政府军队连续多次向革命根据地发动残酷的军事“围剿”,根据地军民依靠中国共产党坚强的领导和正确的军事策略,团结一心,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为保障红军的军粮、武器装备和被服供给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取得了非常可贵的成绩,为赢得反“围剿”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条件。而反“围剿”战争的胜利,又使得革命根据地得到了扩大和发展,并为根据
一、引言 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
(一)、国内研究背景 1
(二)、国外研究背景 1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财政制度与税收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1
(一)新民主主义时期经济概况 1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财政制度和税收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2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财税收支及其管理 4
(一)新民主主义时期的财税收支 4
(二)新民主主义时期的税率研究 7
五、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财税制度的评价 10
六、结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 谢 13
一、引言
中国革命根据地财政史,如果从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时候算起,已经有80余年: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也已经成立60余年。历史和现实一脉相承,经验和教训始终相伴。历史证明,改革和发展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但是革命根据地时期的绚丽理想和伟大抱负尚未完全变为现实,革命运动中的迂回挫折和人为失误、某些举措结果不尽如人意和点缀在历史间的尴尬也回避不了,而且不应该回避。今日的任务,就是要根据尽可能完整、准确的史料,客观地审视的目的,既不是庸俗的歌颂,也不是苛刻的批判,而是深刻理解历史发展的社会条件和逻辑性,为后世发展提供思虑和借鉴。
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走群众路线,才有力量克服困难和展开各项财税工作,这是革命根据地的财政工作走向成功的法宝。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背景
国内学术界关于新民主主义时期的财税制度及税率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一是1953年以前的初始阶段。这一时期主要从介绍的角度对新民主主义经济产生的国情背景、理论的基本内容以及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方面进行研究。实践的意义比较少。
二是社改革开放前的停滞阶段。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被放弃,并在实践中彻底终止,国内的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显著变化,再加上文化大革命爆发后,整个社会思想领域的研究停滞,这方面的研究也几乎没有[1]。
三是改革开放后至今研究形成热潮,研究成果大量涌现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角度对新民主主义经济产生的国情背景、理论的基本内容以及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方面进行研究。实践的意义比较少。
二是社改革开放前的停滞阶段。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被放弃,并在实践中彻底终止,国内的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显著变化,再加上文化大革命爆发后,整个社会思想领域的研究停滞,这方面的研究也几乎没有[1]。
三是改革开放后至今研究形成热潮,研究成果大量涌现的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人们开始重新思考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的问题,特别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提出,更是在理论界引起了巨大反响。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问题研究的热潮。
(二)、国外研究背景
国外学者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财税制度和税率问题的研究没有具体到某些方面,而是从毛泽东思想入手,对新民主主义的财政理论的一少部分有所涉及。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财政制度与税收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一)新民主主义时期经济概况
1.土地革命时期
在土地革命初期,根据地的经济工作和其他各种建设一样,处于初创时期,一切都没有现成的章程可循,都在摸索之中。然而,根据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了根据地和自己的生存进行了艰苦的斗争,经过许多挫折和失败,取得了初步的成就和一些宝贵的经验。与此同时,涉及财政收入、支出和管理的一整套体系逐步建立起来了。此外,受红军和苏维埃政府保护的资本主义性质的私人中小工商业也有所发展。这说明,与工农革命政权的建立相适应,新民主主义性质的财政经济已经在根据地出现了。尽管这时的新民主主义财政经济形态还只是处于襁褓之中的一个婴儿,可是它却代表着中国财政经济发展的光明灿烂的未来。
2.抗日战争时期
抗日根据地的财政是在抗日根据地内部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抗日根据地在各地建立起来后,面临着部队和工作人员的供养问题,特别是国民政府断绝对抗日根据地的供给后,解决根据地的财政问题迫在眉睫。因此,根据党中央“自给自足”的指示精神,抗日根据地的财政相继建立起来并不断得到发展。抗日根据地的财政建设大致分为三个时期,1931-1939年为起步期,1940-1942年为创建期,1943-1945年为巩固发展期。
税收是财政的主要来源,税收的增加、合理与否,与税收制度的进步与否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税制的改革与发展,是抗日根据地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税制从此形成了一种相对稳定的模式,对建国后税制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3.解放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是中国革命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由局部胜利走向全国胜利的伟大转折时期,也是革命根据地经济工作由农村扩展到城市,由分散走向统一的重要时期,还是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和政策日趋完善并得到实施的时期。革命形势的巨大变化和因解放区的日益扩大而带来的财政工作的复杂化,使得这个时期党关于解放区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经过全党积极努力地探索和实践,迅速成熟起来。在此期间,党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制定了解放区财政经济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不仅从财政经济上保障了革命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并取得最后胜利,为新中国的诞生做了比较充分的财政经济理论和方针政策的准备,同时也为新中国的经济恢复和建设创造了最基本的条件。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财政制度和税收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1.土地革命时期
在土地革命发展和根据地日益扩大的时期,财政工作的管理日渐成熟。各根据地还处于分割状态,没有统一的政策规定和具体的实施办法,一般都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一些应急的措施,来解决本区的财政供给任务。国民政府军队连续多次向革命根据地发动残酷的军事“围剿”,根据地军民依靠中国共产党坚强的领导和正确的军事策略,团结一心,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为保障红军的军粮、武器装备和被服供给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取得了非常可贵的成绩,为赢得反“围剿”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条件。而反“围剿”战争的胜利,又使得革命根据地得到了扩大和发展,并为根据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5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