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it的社会分配问题研究以上市公司为对象

目 录
一、 绪论 1
(一) 研究背景 1
(二) 内容及意义 2
二、 文献综述 2
(一) 利润研究方面 2
(二) 利息研究方面 2
(三) 税收研究方面 3
三、简析EBIT以及上市公司在我国的经济地位 3
(一) 上市公司在我国的经济地位 3
(二) EBIT的结构组成 3
(三) EBIT中利润、利息和税收的分别构成 4
四、 上市公司EBIT社会分配变化 4
(一) 样本定义 5
(二)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5
(三) 上市公司EBIT社会分配变化 5
五、 利润、利息、所得税社会分配变化 6
(一) 已分配利润与未分配利润 6
(二) 代表行业利息分配变化趋势 7
(三) 代表行业税收分配变化趋势 8
六、 造成EBIT社会分配变化的原因 9
(一) 利润降低原因 9
(二) 利息升高原因 10
(三) 税收降低原因 10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2
一、绪论
从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上市交易的“老八股”,到2017年2月中国境内上市公司总数达到2877家,27年间上市公司队伍逐渐扩大。与此同时,上市公司凭借着其卓越的财富创造能力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国民经济助推器。通过各种不同的融资手段,上市公司的资源得到了有效配置,从而优化经济结构带动了同行业、同区域的经济增长,提高了整体竞争力。在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中,息税前利润是衡量公司经营成果的核心指标。通过息税前利润的合理分配,上市公司能完成预期的经济目标,加强公司融通资金的能力,提高相关经济群体对公司的信任程度。所以,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EBIT(息税前利润)的分配,对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以及促进非上市公司、民营企业等其他企业长期稳定发展都有所助益。
(一)研究背景
上市公司在经营过程中会与多个群体发生经济关联,只有科学的分配息税前利润,才能使公司拥有内部活力,实现长期稳定发展。随着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分配,上市公司能完成预期的经济目标,加强公司融通资金的能力,提高相关经济群体对公司的信任程度。所以,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EBIT(息税前利润)的分配,对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以及促进非上市公司、民营企业等其他企业长期稳定发展都有所助益。
(一)研究背景
上市公司在经营过程中会与多个群体发生经济关联,只有科学的分配息税前利润,才能使公司拥有内部活力,实现长期稳定发展。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强宏观经济日益繁荣,加之再融资的强制性分配等政策的实施,我国上市公司收益逐渐增高, 但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时间较短,上市公司管理层与股东利益目标有所差异,以及国有企业背景导致的一股独大等原因,上市公司收益分配呈现出了几个特点:
1.现金分红逐年增加却依旧不足
我国参与现金股利分红的上市公司逐年增加,2016年有1128家上市公司已连续5年现金分红。但对比上市公司收益,股东获得的分红依然较少。2016上半年所有A股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46083.17亿元,同比增长3.78%。但在2006年之前上市的公司中,仍有36家从未进行过现金分红。与分红不足形成鲜明对比,上市公司管理层薪酬增加明显。
2.超能力派现
超能力派现是现金股利大于经营现金净流量。利用大额利润满足利益需求是对大股东的有效回报,但这会造成现金流紧张影响公司目标实现。在沪深股市选取了55家上市公司,剔除数据缺失的个股,05-08年间纯派现股票共71只,纯派现的积累超额收益率为0.1%,这说明超能力派现不会促进股票价格上涨,还会增大上市公司财务风险。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规模不断扩大、经营范围不断拓宽,以及因为国家宏观调控、汇率变动、法律法规变动等影响纳税环境日渐复杂。上市公司需要制定独立、简明实用的纳税筹划控制纳税风险。但是我国上市公司依旧存在对纳税筹划不重视、筹划基础薄弱、缺少相关人才、筹划时目光短浅等问题。想要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筹划税收合理避税是上市公司管理者的必然选择。
(二)内容及意义
上市公司息税前利润的社会流向主要有股东、国家、债权人三个方面,利润分配决定了股东和债权人的投资收益,对于国家来说税收是推进经济增长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动力,而对于上市公司本身来说,采取适当的分配政策是保证公司可持续发展和维持所在资本市场经济环境健康发展的重要工具。在息税前利润分配中,如果利润超额分配公司会出现周转困难,严重时会造成公司资金流断裂影响生产经营。可见上市公司息税前利润的分配会与股东、国家、债权人之间互相影响,因此对息税前利润的社会流向进行研究有利于相关四方未来发展。
为了达到预期经营目的,上市公司需要依据我国法律法规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息税前利润分配,既保证公司本身的发展运营活力同时促进社会经济环境的良序发展。将息税前利润分配限制在正当范围内,最大化发挥其积极作用。
对于不同上市公司,息税前利润分配政策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对于经营情况好的公司,其股票价格高能筹集到的资金也多,并且可以从银行借款:想要赢得股东支持的经营者会抽出大量资金用以分红;分析近年来各上市公司的收益分配会发现, 若发生薪酬取决于账务利润的情况时,公司高层会抽用部分利润提高收入,为了增加投资与公司融资成本,上市公司在利润分配时会以实现公司收益稳定为重;各上市公司为进行合理避税也会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压缩利润,维护公司利益。
作为企业界的标杆,研究我国上市公司息税前利润的社会流向问题,对非上市公司未来的经营管理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文献综述
在国内外文献中,可以通过利润、利息、税收三个角度看国内外学者对于上市公司息税前利润分配问题的研究。
(一)利润研究方面
邬群华(2015)提到国有资本的投资与收益比例失衡、国家对企业上缴利润的再分配不够合理、国企高管年薪过高且行业收入差距不断加大[1]。赵金花(2012)表示,高盈利水平企业利润上交比例相对偏低,导致大量利润留存[2]。皮海洲(2010)指出中国股市在诸多方面不成熟,以至投资者从上市公司利润分配中无法获得合理回报。今年上市公司的利润分配,仍然面临着“铁公鸡”流行等问题[3]。
(二)利息研究方面
关于利息调控叶子青《利息变化,意味着什么?》较为全面的介绍了利息的变化与企业间的关系。
叶子青(2002)利息是理论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经济杠杆。当今很多国家多次下调利率,以此来缓解市场价格低落,扭转生产销售的滑坡局面。我国自1996年以来,多次调低利息,特别是贷款利息。企业是利率调低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5937.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