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纳税筹划策略研究
目 录
1 引言1
2 中小企业纳税筹划理论基础 1
2.1 中小企业的行业界定 1
2.2 纳税筹划的界定 2
3 中小企业纳税筹划分析 4
3.1 中小企业纳税筹划必要性分析 4
3.2 中小企业纳税筹划可行性分析 5
4 中小企业纳税筹划案例分析6
4.1 苏州奥博印务有限公司简况6
4.2 苏州奥博印务有限公司纳税筹划策略7
4.3 苏州奥博印务有限公司纳税筹划应注意的几个问题8
5 中小企业纳税筹划策略9
5.1 利用会计核算法的纳税策略9
5.2 利用税前限额扣除的纳税策略11
5.3 恰当选择混合销售行为的纳税策略12
5.4 利用税收优惠政策的纳税策略12
结论 14
致谢 15
参考文献16
图1 纳税筹划行为区分图 3
图2 税基筹划形式图 3
图3 税率筹划形式图 4
图4 税收优惠形式图 4
图5 固定资产年限选择图 10
图6 利用工资薪金税前扣除策略图111 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在逐渐地萌芽、发展,成为了推动社会创新、经济增长的主力军。特别在“十三五”规划以来,中小企业更将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中最具潜力的一块,然而中小企业要想长期地稳住脚跟、发展壮大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所以,中小企业就必须保持稳健经营的状态。
税收是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项义务,对中小企业进行纳税筹划,促进其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 [1]。近年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来,国家颁发了一系列的税收优惠政策,中小企业可以在利好的大环境下,运用会计核算法、税法等知识进行合理的纳税筹划,为推动中小企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中小企业充分利用纳税筹划相关可行性策略,可以为企业减少税收的缴纳,从而扩充企业的利润空间,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中小企业稳健经营,提高企业的自身盈利水平,激发企业的发展潜力。将纳税筹划策略贯彻于企业筹资、营运、投资、分配等环节中,激发企业提高财务管理及战略管理水平,并促进中小企业经济不断发展。
本文从中小企业的角度出发,对中小企业纳税筹划相关理论进行阐述,然后结合中小企业的具体案例进行分析,最后根据案例企业的实际情况及纳税筹划相关理论,为中小企业总结几种可行性纳税筹划策略,希望能使文章获得实践意义。
2 中小企业纳税筹划理论基础
2.1 中小企业的行业界定
中小微企业的判定标准分别是有三大指标:资产总额、职工人数、营业收入。适用对象包括中型、小型、微型缴纳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以及缴纳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中小企业包含了很多行业,比如农业、工业、建筑业、批发业等等,各个行业的划型标准均有所不同,比如工业对于中小微企业的界定是根据职工人员与企业的营业收入决定的,职工人数:中型300~1000人;小型20~300人;微型1~20人,营业收入:中型2000~40000万元;小型300~2000万元;微型小于300万元,而农业界定标准是营业收入,建筑业的界定标准是资产总额与营业收入等等。
小型微利企业的判定标准也有三大指标:资产总额、年应纳税所得额、职工人数,适用范围比中小微企业小。其划型标准笼统地分为工业企业和其他企业,其中工业需要的从业人员不能超过一百人,总的资产数额不能超过三千万元,而年应纳税所得额就不能超过三十万元;其他企业的年应纳税额的划分标准与工业企业相同,其从业人员规定不大于八十,总资产的数额不能超过一千万元。
2.2 纳税筹划的界定
2.2.1 纳税筹划的概念
纳税筹划在学术界没有统一的概念,存在着几种代表性的观点,各国学者对纳税筹划的定义如下:
荷兰国际文献局在《国家税务词汇》这样定义:“纳税筹划是指通过经营活动,或者个人事务安排,实现纳税最低的行为”;印度税务专家雅萨威在《个人投资和纳税筹划》定义纳税筹划为“纳税人通过对财务活动进行安排,利用税法的减免及优惠政策,从而获得税收的最大利益”;我国税务专家盖地在《税务会计与税务筹划》书中也把纳税筹划定义为:“纳税人可依据现行税法及相关法律,在遵守国际惯例、税法下,对企业组建、经营、投资、筹资等活动进行旨在减轻税负,有利于实现财务目标的谋划与安排[2]。”
综合以上观点,虽然各专家对纳税筹划的说法不同,但是其陈述的主旨一致,都是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对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事先进行策划,实现企业税后效益最大化。
2.2.2 纳税筹划与偷、逃、避税等行为的区分
纳税筹划是通过合法途径,为企业的经济活动事先做出筹谋,规划,起到节税的作用,具有合法、前瞻性;而偷、逃税都是非法行为,是指隐匿收益、不履行纳税义务等不正当行为,具有非法、事后补救性;避税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非法躲避纳税义务,另一种是合理避税,实际上介于纳税筹划和偷逃税之间,不以非法手段来减轻纳税义务的一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种行为,就是利用国家政策[3],到国际避税地选择进行自己的经济业务,巧妙的减轻税负。
我们将纳税筹划的行为大致区分为:如图1所示:
图1:纳税筹划行为区分图
2.2.3 纳税筹划的基本原理
减少企业的应纳税额是纳税筹划的主要目标,而企业应纳税额=税基*税率,因此,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计税依据;二是税率。
(1)税基筹划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出发,如图2:
图2:税基筹划形式图
(2)税率筹划
企业可以利用税率来选择低税率行业投资等,税率筹划形式有两种,如图3:
图3:税率筹划形式图
(3)税收优惠形式
企业还可以利用税收优惠政策的原理进行纳税筹划,税收有多种优惠形式,如图4:
图4:税收优惠形式图
2.2.4 纳税筹划的主要工作
企业进行纳税筹划应当进行如下工作:第一,需要明确纳税行为的事实;第二,要确定由谁来筹划;第三,要弄清对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哪一环节进行筹划,适用哪一税率可节约税费;第四,企业的相关人员应当在合法的前提下,制定纳税筹划的多种方案;第五,需要企业相关人员对纳税方案进行必要性、可行性分析,评估这些方案是否值得实行;最后,需要选出最利于企业减少税收的方案。
方案二:将住宿费524和个人餐饮及日用品花费的305元,共829元计入“管理费用——差旅费”中,而这一部分可以全部在税前扣掉,那么当期业务招待费就实际发生2915元(2915/350000<8.33‰),按照标准一计算限额扣除=2915*60%=1749元,与标准二计算的扣除标准1750相比,1749部分可以在税前合理扣除,而不可扣除部分为(2915-1749)=1166元作为纳税调增项目,只需要调增1166元应纳税所得额。
图5:固定资产年限选择图
5.2 利用税前限额扣除的纳税策略
1 引言1
2 中小企业纳税筹划理论基础 1
2.1 中小企业的行业界定 1
2.2 纳税筹划的界定 2
3 中小企业纳税筹划分析 4
3.1 中小企业纳税筹划必要性分析 4
3.2 中小企业纳税筹划可行性分析 5
4 中小企业纳税筹划案例分析6
4.1 苏州奥博印务有限公司简况6
4.2 苏州奥博印务有限公司纳税筹划策略7
4.3 苏州奥博印务有限公司纳税筹划应注意的几个问题8
5 中小企业纳税筹划策略9
5.1 利用会计核算法的纳税策略9
5.2 利用税前限额扣除的纳税策略11
5.3 恰当选择混合销售行为的纳税策略12
5.4 利用税收优惠政策的纳税策略12
结论 14
致谢 15
参考文献16
图1 纳税筹划行为区分图 3
图2 税基筹划形式图 3
图3 税率筹划形式图 4
图4 税收优惠形式图 4
图5 固定资产年限选择图 10
图6 利用工资薪金税前扣除策略图111 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在逐渐地萌芽、发展,成为了推动社会创新、经济增长的主力军。特别在“十三五”规划以来,中小企业更将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中最具潜力的一块,然而中小企业要想长期地稳住脚跟、发展壮大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所以,中小企业就必须保持稳健经营的状态。
税收是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项义务,对中小企业进行纳税筹划,促进其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 [1]。近年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来,国家颁发了一系列的税收优惠政策,中小企业可以在利好的大环境下,运用会计核算法、税法等知识进行合理的纳税筹划,为推动中小企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中小企业充分利用纳税筹划相关可行性策略,可以为企业减少税收的缴纳,从而扩充企业的利润空间,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中小企业稳健经营,提高企业的自身盈利水平,激发企业的发展潜力。将纳税筹划策略贯彻于企业筹资、营运、投资、分配等环节中,激发企业提高财务管理及战略管理水平,并促进中小企业经济不断发展。
本文从中小企业的角度出发,对中小企业纳税筹划相关理论进行阐述,然后结合中小企业的具体案例进行分析,最后根据案例企业的实际情况及纳税筹划相关理论,为中小企业总结几种可行性纳税筹划策略,希望能使文章获得实践意义。
2 中小企业纳税筹划理论基础
2.1 中小企业的行业界定
中小微企业的判定标准分别是有三大指标:资产总额、职工人数、营业收入。适用对象包括中型、小型、微型缴纳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以及缴纳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中小企业包含了很多行业,比如农业、工业、建筑业、批发业等等,各个行业的划型标准均有所不同,比如工业对于中小微企业的界定是根据职工人员与企业的营业收入决定的,职工人数:中型300~1000人;小型20~300人;微型1~20人,营业收入:中型2000~40000万元;小型300~2000万元;微型小于300万元,而农业界定标准是营业收入,建筑业的界定标准是资产总额与营业收入等等。
小型微利企业的判定标准也有三大指标:资产总额、年应纳税所得额、职工人数,适用范围比中小微企业小。其划型标准笼统地分为工业企业和其他企业,其中工业需要的从业人员不能超过一百人,总的资产数额不能超过三千万元,而年应纳税所得额就不能超过三十万元;其他企业的年应纳税额的划分标准与工业企业相同,其从业人员规定不大于八十,总资产的数额不能超过一千万元。
2.2 纳税筹划的界定
2.2.1 纳税筹划的概念
纳税筹划在学术界没有统一的概念,存在着几种代表性的观点,各国学者对纳税筹划的定义如下:
荷兰国际文献局在《国家税务词汇》这样定义:“纳税筹划是指通过经营活动,或者个人事务安排,实现纳税最低的行为”;印度税务专家雅萨威在《个人投资和纳税筹划》定义纳税筹划为“纳税人通过对财务活动进行安排,利用税法的减免及优惠政策,从而获得税收的最大利益”;我国税务专家盖地在《税务会计与税务筹划》书中也把纳税筹划定义为:“纳税人可依据现行税法及相关法律,在遵守国际惯例、税法下,对企业组建、经营、投资、筹资等活动进行旨在减轻税负,有利于实现财务目标的谋划与安排[2]。”
综合以上观点,虽然各专家对纳税筹划的说法不同,但是其陈述的主旨一致,都是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对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事先进行策划,实现企业税后效益最大化。
2.2.2 纳税筹划与偷、逃、避税等行为的区分
纳税筹划是通过合法途径,为企业的经济活动事先做出筹谋,规划,起到节税的作用,具有合法、前瞻性;而偷、逃税都是非法行为,是指隐匿收益、不履行纳税义务等不正当行为,具有非法、事后补救性;避税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非法躲避纳税义务,另一种是合理避税,实际上介于纳税筹划和偷逃税之间,不以非法手段来减轻纳税义务的一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种行为,就是利用国家政策[3],到国际避税地选择进行自己的经济业务,巧妙的减轻税负。
我们将纳税筹划的行为大致区分为:如图1所示:
图1:纳税筹划行为区分图
2.2.3 纳税筹划的基本原理
减少企业的应纳税额是纳税筹划的主要目标,而企业应纳税额=税基*税率,因此,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计税依据;二是税率。
(1)税基筹划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出发,如图2:
图2:税基筹划形式图
(2)税率筹划
企业可以利用税率来选择低税率行业投资等,税率筹划形式有两种,如图3:
图3:税率筹划形式图
(3)税收优惠形式
企业还可以利用税收优惠政策的原理进行纳税筹划,税收有多种优惠形式,如图4:
图4:税收优惠形式图
2.2.4 纳税筹划的主要工作
企业进行纳税筹划应当进行如下工作:第一,需要明确纳税行为的事实;第二,要确定由谁来筹划;第三,要弄清对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哪一环节进行筹划,适用哪一税率可节约税费;第四,企业的相关人员应当在合法的前提下,制定纳税筹划的多种方案;第五,需要企业相关人员对纳税方案进行必要性、可行性分析,评估这些方案是否值得实行;最后,需要选出最利于企业减少税收的方案。
方案二:将住宿费524和个人餐饮及日用品花费的305元,共829元计入“管理费用——差旅费”中,而这一部分可以全部在税前扣掉,那么当期业务招待费就实际发生2915元(2915/350000<8.33‰),按照标准一计算限额扣除=2915*60%=1749元,与标准二计算的扣除标准1750相比,1749部分可以在税前合理扣除,而不可扣除部分为(2915-1749)=1166元作为纳税调增项目,只需要调增1166元应纳税所得额。
图5:固定资产年限选择图
5.2 利用税前限额扣除的纳税策略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6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