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法治思维现状分析201301520110936481x]

摘 要大学生是祖国建设的生力军与未来,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培育在已经成为我国为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全面实现和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措施现代化,进而建成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和法治政府相统一的战略性话题与政策。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法治思维”的基本概念,在当今着重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视野下,如何
 更多精彩就在: 51免费论文网|www.hbsrm.com 
提升大学生法治思维成为竞相讨论的热门话题之一。本文通过对本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以学院大学生为样本,进而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法治思维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原因分析和提出对策,为我国依法治国全面推进贡献力量。目 录
一、 前言1
(一) 研究背景1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1
(三) 研究目的和意义2
二、 大学生法治思维培养的重要意义3
(一) 宏观视角:从法治到法治思维3
(二) 微观层面:从公民到大学生4
三、 大学生法治思维现状6
(一) 大学生法治思维的标准6
(二) 大学生法治思维现状的问卷数据分析7
(三) 大学生法治思维存在的问题9
四、 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影响因素分析10
五、 大学生法治思维的改进措施11
(一) 政府与国家:法与治的统一11
(二) 高校建设:主要阵地和关键一仗12
(三) 个性化设计与指导13
(四) 家庭与个人13
结论14
参考文献15
附录16
致谢20
前言
研究背景
学会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去化解矛盾,指导我们生活中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是依法治国视域下的迫切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将法治思维的重要性提上了新的台阶,这不仅要求我们的领导干部要严格树立法治思维的良好思维习惯,更需要我们当代大学生去认真学习和培养自身的法治思维,为推进我国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有机结合,进而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法略贡献力量
法治思维的培养提升如果能贯穿在大学生的整个能力培养过程中,那么学生走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后就能将这种思维和方式直接运用和体现出来,可以以这种能力推进工作的改革与发展,并有助于其成为合格公民。因此,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和法治思维方式是各高校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是我国一项长期和艰巨的任务。
本文以调查问卷为形式,对学院的大学生进行调查,进一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法治思维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客观因素,并提出解决路径设计,提升大学生法治意识,推动大学生法治思维不断养成。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截至2017年3月6日,在中国知网期刊中以“大学生法治思维”为主题检索出146条期刊信息,其中多是关于“大学生法治思维培养途径”的论文,也有关于“培养大学生法治思维的重要意义”“大学生法治素养缺乏”等的相关文章,但在外文文献中,以“大学生法治思维”为主题没有检测出相应的信息。
在大学生法治思维培养途径方面,“一要重视加强大学生法律知识的普及和教育,不断增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二要加强校园法治环境建设,营造高校法治学习氛围。高校领导干部要不断加强自身的法律知识学习,增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高校要依法治校,运用法治思维处理一切事务,实行民主管理,依法制定和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最后要大力培育与依法治校相适应的法治文化底蕴,建设和谐校园、法治校园”。(蔡晓卫,2014)同时,加强顶层设计,构筑高校法治教育体系;强化课堂教学,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
张希梅在《大学生法治思维养成研究》中提出了这样的养成路径。在培养大学生法治思维的重要性方面,吉林大学硕士研究生王蕙馨在《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问题研究》中,认为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接班人,对待法律需要存在法治意识与法治思维,在为人处事方面需要诚实守信,需要履行法律赋予的权利和义务,应该承担社会责任,在工作上需要拥有竞争和契约精神。而在应试教育这种体系下,我国的法治思维意识培养形同虚设,致使近年来,大学生犯罪案上升,类似“药家鑫”、“复旦毒杀案”等让人痛心的案件时有发生。
通过查阅文献发现,不论是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培养途径还是加强大学生法治思维的重要性,专家学者已经有了很全面的研究,但是在大学生法治思维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方面,与前两个问题相比还是较为缺乏的,因此,本论文就在这个方面以学院为例进行更进一步的调查研究。
研究目的和意义
理论意义:依法治国下,对大学生法治思维现状的分析更能明确未来法治教育的方向,从而使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响应国家的号召。
实践意义:对大学生法治思维现状的分析,可以得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在本校推行改进措施,使高校大学生能够得到更好的法治教育,从而发挥大学生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更多的青少年做出榜样,起带头作用。为国家培养出一批具备高度法治思维的青年领袖人才。
二、大学生法治思维培养重要意义
(一)宏观视角:从法治到法治思维
1.法治是现代化重要标志
现代化作为一种世界潮流于二战之后正式兴起。日本学者提出研究现代化问题的四个标准中也明确指出:社会的现代化也就是使社会关系合理化,这一过程要求在人与人的关系中,排除那些任意的支配和从属关系,从而建立法的支配的关系。从众多的学者研究中不难发现,法治已经成为了现代化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现代化作为一种世界性概念,其水平表现应当从全世界范围衡量。众多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举步维艰,其法治建设没有达到社会进步需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这也说明法治是一个重要参数,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
2.法治思维的重要作用
在北京举行的纪念宪法施行三十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强调“法治思维”这一概念的重要性,指出广大的党员干部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时候,要积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让其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不断推进依法治国。在当今复杂的时代下,国际形势瞬息万变,国内社会转型改革进入攻坚克难阶段,到了国家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更不能自乱阵脚,要将依法治国落到实处,充分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可见法治已经成为我国走向富强的重要支撑。具体来说,法治思维在国家顶层设计中的重要作用表现在:
1.法治思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思维。法治的推进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是这一前景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中,就包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是法治梦,法治是中国梦的有力保障。推进法治思维建设,也为实现伟大复兴而奋斗。
2.法治思维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法治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标准之一,也是其实现现代化的必备条件之一。灵活运用法治方式贯彻落实法治思维,推动我国各项工作法治化,有利于为我国提高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为建立与完善治理体系提供方向,实现社会发展各项目标。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的主力军,是党未来的接班人。大学生的发展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少年强则国强。法治思维除了在国家宏观层面具有重要意义,在微观层面,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培养则更具必要性。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50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