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的环境规制对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影响以为例
:环境治理一直是我国乃至整个世界都迫切关注且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环境污染具有外部性,它难以通过市场机制自身解决,有时必须依靠政府的力量强制执行。而政府如何干预呢?由于环境规制的强度不同将带来不同的影响,过强则会带来产品生产成本的上升,过弱则会引起环境污染的外部性,损害消费者的福利。污染密集型产业对环境规制强度的反应更敏感和具有典型性,所以本文以江苏省污染密集型产业为例,在分析了我国污染密集型产业与环境规制的现状基础上,首先从理论上解释环境规制强度不同带来的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出口效应,然后通过选取2003-2013年4个典型的高污染、高能耗产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最后结合理论与实证的分析,为环境规制的政策制定和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和建议。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绪论 1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国外研究现状 2
2.国内研究现状 2
(三) 研究内容 3
(四)创新与不足 3
二.环境规制与污染密集型产业相关概念和现状分析 3
(一)概念介绍 3
1.公式计算指标 4
2. 概念界定 4
(二)现状分析 4
1.我国环境规制的主要手段 4
2.我国环境规制现状 5
3.我国污染密集型产业出口的现状 6
4.我国对外贸易中的环境问题 7
三.环境规制对污染密集型产业出口的影响理论分析 8
(一)要素禀赋假说 8
(二)污染天堂假说 8
(三)竞争优势说 8
四.国内环境规制对污染密集型产业出口的实证分析 8
(一)数据来源及指标选取 8
(二)模型建立 9
1.回归模型建立 9
(三)面板数据模型类别确定 9
1.似然比检验 9
2.Hausman检验 9
(四)回归分析 9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0
(一)降低污染密集型产业所占出口的比重,优化出口比重。 10
(二)实施地区差异化的环境规制政策。 11
(三)实施动态的环境规制政策 11
(四)实施与国际标准接轨的环境规制政策 11
致谢 11
参考文献 11
国内的环境规制对污染密集型产业出口的影响
以江苏省为例
引言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虽取得了年均 GDP 增长率高达 9.8%的巨大成就,但这种高投资、高能耗和高排放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加速了我国的资源消耗及环境污染。如今,各大城市的雾霾出现更是让居民切身体会到环境改善的迫切性。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环境污染的外部性通过贸易方式在国际间转移,成为国家之间利益摩擦的重要原因。
未来一段时间,中国面临的国际经济形势依然是复杂和严峻的。由于全球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未来国际市场需求依然低迷,外资企业投资动力也在持续下降。随着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不断升值,中国各出口产业竞争力都将受到严峻考验。同时,各国为抢夺国际市场、提高本国产业竞争力,将更加频繁的将环境保护作为采取非关税壁垒的借口。那么,如何制定适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环境规制政策,既保证环境质量和资源保护,又不降低甚至提高国际竞争力,确保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将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1)环境规制的阻碍作用
Joseph P.Kalt(1988)利用赫克歇尔额林模型对 1967 到 1977 年间的 78 个行业分类的环境成本和净出口以及其他相关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发现了数据上非显著性的逆向关系。尤其是在制造业,预测的环境成本对净出口造成的负面影响变得显著。而制造业是属于污染密集型产业的,这就是表明环境成本的增加对污染密集产业的影响更为显著。Wilson (2002)考察了19941998年间二十四个国家(其中六个OECD国家中,十八个非OECD国家)五个污染密集型产业:采矿、有色金属、造纸和纸浆、钢铁及化工行业,标准不仅包括环境规制的严格程度还包括其实施情况,结果表明:除造纸和纸浆行业以外,严格的环境规制对其他四个行业的出口竞争力有负面影响。
(2)环境规制的促进作用
以波特为代表的波特假说认为环境规制在某种程度上会激发企业出口额的增长和竞争力。Porter 和 van der Linde(1995)研究认为设计适当的环境规制会促进企业的创新,它可以部分或全部抵消由于施加环境规制而导致的成本增加。因为环境规制给企业带来生产成本上升的压力,这将促使企业通过创新寻找技术上的优势,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抵消环境规制带来的损失。Xepapadeas & Zeeuw(1999)提出污染排放提高税率会对企业造成“生产率效应”与“利润排放效应”两方面的影响。所谓“生产率效应”是指,污染排放税率与企业的平均生产资本规模成反比,但是机器的现代化程度的提高会导致生产效率的提高。而“利润排放效应”指的是,尽管较高的污染税率降低了企业的利润,但如果机器的现代化程度足够高,利润下降的幅度会减小。这样的效应将迫使企业进行创新,以提高其机器的现代化程度。
(3)环境规制的不确定性影响
有些学者则认为环境规制对污染密集型产业出口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它可能有阻碍作用,也可能有正面影响。因为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并受产业的状况和特点,环境规制政策的质量等。Walley.N. &B.Whitehead(1994)就对波特假说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Porter的创新理论只是表明了一种可能性,环境规制不会必然导致企业进行创新。Busse & Matthias(2004)基于钢铁行业的实证研究发现环境规制的严厉程度与出口贸易仅存在微弱关联。
2.国内研究现状
(1)环境规制的不利论
一部分国内学者认为环境规制带来成本贸易效应。方惠,方虹,雷涯邻,王红霞(2008)应用产业组织理论以电子信息出口企业为例对环境规制对我国出口企业绩效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环境规制对其产生了负面影响。李玉楠、李廷(2012)基于经典的HeckscherOhlinVanek模型建立动态面板方程,研究环境规制对我国污染密集严重的4个行业的出口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我国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出口贸易有显著负面影响,环境规制强度的提高会抑制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和出口贸易。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绪论 1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国外研究现状 2
2.国内研究现状 2
(三) 研究内容 3
(四)创新与不足 3
二.环境规制与污染密集型产业相关概念和现状分析 3
(一)概念介绍 3
1.公式计算指标 4
2. 概念界定 4
(二)现状分析 4
1.我国环境规制的主要手段 4
2.我国环境规制现状 5
3.我国污染密集型产业出口的现状 6
4.我国对外贸易中的环境问题 7
三.环境规制对污染密集型产业出口的影响理论分析 8
(一)要素禀赋假说 8
(二)污染天堂假说 8
(三)竞争优势说 8
四.国内环境规制对污染密集型产业出口的实证分析 8
(一)数据来源及指标选取 8
(二)模型建立 9
1.回归模型建立 9
(三)面板数据模型类别确定 9
1.似然比检验 9
2.Hausman检验 9
(四)回归分析 9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0
(一)降低污染密集型产业所占出口的比重,优化出口比重。 10
(二)实施地区差异化的环境规制政策。 11
(三)实施动态的环境规制政策 11
(四)实施与国际标准接轨的环境规制政策 11
致谢 11
参考文献 11
国内的环境规制对污染密集型产业出口的影响
以江苏省为例
引言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虽取得了年均 GDP 增长率高达 9.8%的巨大成就,但这种高投资、高能耗和高排放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加速了我国的资源消耗及环境污染。如今,各大城市的雾霾出现更是让居民切身体会到环境改善的迫切性。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环境污染的外部性通过贸易方式在国际间转移,成为国家之间利益摩擦的重要原因。
未来一段时间,中国面临的国际经济形势依然是复杂和严峻的。由于全球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未来国际市场需求依然低迷,外资企业投资动力也在持续下降。随着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不断升值,中国各出口产业竞争力都将受到严峻考验。同时,各国为抢夺国际市场、提高本国产业竞争力,将更加频繁的将环境保护作为采取非关税壁垒的借口。那么,如何制定适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环境规制政策,既保证环境质量和资源保护,又不降低甚至提高国际竞争力,确保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将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1)环境规制的阻碍作用
Joseph P.Kalt(1988)利用赫克歇尔额林模型对 1967 到 1977 年间的 78 个行业分类的环境成本和净出口以及其他相关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发现了数据上非显著性的逆向关系。尤其是在制造业,预测的环境成本对净出口造成的负面影响变得显著。而制造业是属于污染密集型产业的,这就是表明环境成本的增加对污染密集产业的影响更为显著。Wilson (2002)考察了19941998年间二十四个国家(其中六个OECD国家中,十八个非OECD国家)五个污染密集型产业:采矿、有色金属、造纸和纸浆、钢铁及化工行业,标准不仅包括环境规制的严格程度还包括其实施情况,结果表明:除造纸和纸浆行业以外,严格的环境规制对其他四个行业的出口竞争力有负面影响。
(2)环境规制的促进作用
以波特为代表的波特假说认为环境规制在某种程度上会激发企业出口额的增长和竞争力。Porter 和 van der Linde(1995)研究认为设计适当的环境规制会促进企业的创新,它可以部分或全部抵消由于施加环境规制而导致的成本增加。因为环境规制给企业带来生产成本上升的压力,这将促使企业通过创新寻找技术上的优势,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抵消环境规制带来的损失。Xepapadeas & Zeeuw(1999)提出污染排放提高税率会对企业造成“生产率效应”与“利润排放效应”两方面的影响。所谓“生产率效应”是指,污染排放税率与企业的平均生产资本规模成反比,但是机器的现代化程度的提高会导致生产效率的提高。而“利润排放效应”指的是,尽管较高的污染税率降低了企业的利润,但如果机器的现代化程度足够高,利润下降的幅度会减小。这样的效应将迫使企业进行创新,以提高其机器的现代化程度。
(3)环境规制的不确定性影响
有些学者则认为环境规制对污染密集型产业出口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它可能有阻碍作用,也可能有正面影响。因为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并受产业的状况和特点,环境规制政策的质量等。Walley.N. &B.Whitehead(1994)就对波特假说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Porter的创新理论只是表明了一种可能性,环境规制不会必然导致企业进行创新。Busse & Matthias(2004)基于钢铁行业的实证研究发现环境规制的严厉程度与出口贸易仅存在微弱关联。
2.国内研究现状
(1)环境规制的不利论
一部分国内学者认为环境规制带来成本贸易效应。方惠,方虹,雷涯邻,王红霞(2008)应用产业组织理论以电子信息出口企业为例对环境规制对我国出口企业绩效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环境规制对其产生了负面影响。李玉楠、李廷(2012)基于经典的HeckscherOhlinVanek模型建立动态面板方程,研究环境规制对我国污染密集严重的4个行业的出口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我国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出口贸易有显著负面影响,环境规制强度的提高会抑制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和出口贸易。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