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风险控制研究(附件)【字数:11707】

摘 要2008年,金融圈发生危机,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受到很大的影响。时隔8年,2016年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开始有新的起色。此次不良资产证券化的重启,交易结构有所改变,不仅调整了银行资产结构,提高了银行的经营业绩,増加资金的流动性,降低风险,而且还会给投资人带来收益。2018年金融监管将从2017年抑制风险增量逐步向处置风险存量过渡。而随着不良资产市场投资者的增多,部分不良资产包价格也会随之上升,有可能导致不良资产经营机构出现新的问题,造成新的风险。因此,在推进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业务过程中,控制其中的风险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首先介绍描述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业务,再结合目前我国目前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状况,通过2016中誉一期案例,发现其中存在的风险,从而针对这些风险提出合理的改善对策。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
1.2文献综述 1
第二章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现状 3
2.1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概述 3
2.2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现状 3
第三章 中誉2016年第一期不良资产支持证券案例 8
3.1案例背景 8
3.2中誉2016年第一期不良资产支持证券的发行 9
3.3中誉一期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案例分析 11
第四章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中存在的风险 13
4.1定价风险 13
4.2流动性风险 13
4.3信用风险 13
4.4操作风险 13
4.5法律政策风险 13
4.6利率风险 14
第五章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发展过程中风险控制的对策 15
5.1建立健全信用评级体系 15
5.2完善金融监管体 15
5.3培养专业人才队伍 15
5.4主动关注法律变动 15
5.5注重信息披露 16
结束语 17
致 谢 18
参考文献 19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研究背景
美国是进行资产证券化的鼻祖。2005年,我国的资产证券化开始发展,银行不良资产的证券化占主要地位,主要管理和处置是由华融、信达、东方等资产管理公司完成。建设银行在2008年,发行了国内第一单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它就是“建元20081”, 发行金额达到27.65亿元。但是由于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带来的全球金融风暴,在这个特殊的一年,我国选择停止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后来到达2016年,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在我国正式继续开展。2016年,六家商业银行加入试点部队。其中包括: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招商银行。并且当年发行了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2017年,华夏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江苏银行以及人民银行开展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未来加入不良资产争证券化业务的银行会越来越多。目前国内外学者已经发现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确是可以扩大银行的融资渠道,并且也发现了再证券化业务过程中的确是存在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但是依旧还有其他风险没有被注意到。
1.1.2研究意义
降低不良资产贷款率以及减少不良资产金额已经成为金融界共同的问题。综合国内外多次不良资产证券化案例分析,不良资产证券化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是一个非常棒的融资方式,吸收到许多流动资金,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可以有效降低。但是操作过程中,不会特别完美,也会面临各种风险问题。如果有针对性,采取一些方法化解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过程中的风险,那么对于商业银行说是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对于未来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我将综合国内外资产证券化发展的实际情况,我将运用不良资产证券化案例,发现其中存在的风险,然后提出改善建议,希望能够进一步降低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风险发生的概率。
1.2文献综述
1.2.1国外文献研究综述
Benveniste指出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些手段将完成整个过程的成本降到最低,为银行内部省下小部分流动资金。经承销商之手,将资产支持证券售卖出去,获得更多的流动资金。
在资产证券化动因方面,Pennacchi(1988)认为一般参与资产证券化的银行,他们的整体的财务状况还是很好的,但是资产证券化获得现金流,能使得银行的内部日常发展更加稳固。
Amelia Pais(2005)根据证券化发生前的数据与证券化业务完成后的数据进行对比,为了研究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实际效果。最后清楚地发现,如果银行中存在比较差的资产,将它们打包,然后进行资产证券化,就能有效地将融资成本降低。因此,银行中存在一些较差的资产,可以将它们这些坏东西进行资产证券化转成有用的流动资金。
Henderson(1997)商业银行发展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可以分散银行的业务风险。也可以提高金融市场证券的流动性,增加证券市场的收入,呈现一种双赢的状态。
艾莉娜鲁提斯和菲利普.海蒂安(2006)详细描述了“破产隔离”的理论基础 以及它在实际中是如何处理的,并且提出不良资产证券化运作中破产隔离可以有效控制风险。主动破产和被动破产两方面都会引起spv破产,因此必须设置合理的经营范围以及法律制度来保护spv。
1.2.2国内文献研究综述
徐国成(2014)认为我国金融市场环境需要着重改善,树立严格的不良资产证券化法律政策制度体系,制定严谨的资产证券化会计处理准则,不仅要加强监督管理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运作机制,还要将信托方式和交易结构进行进一步完善。
潘宁宁(2016)认为商业银行逐步发展不良资产证券化,也能有效逐步将融资渠道拓宽,有助于稳定金融市场的秩序。
高嘉(2012)认为在进行证券化业务时,要多方面考虑风险。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只能转移部分风险,其他风险还是会继续发生,因此在发展业务时,要做好充分的风险防范准备。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7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