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公司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相关性研究以中小企业板上公司为例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的相关关系一直以来是公司治理领域研讨的热点,股权集中度作为股权结构重要的组成部分,往往成为学术讨论的重点研讨对象。近年来,我国的上市公司逐渐暴露出股权过于集中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以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回归模型对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对公司绩效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必然的相关性,但其相关强度和显著性因公司特征不同而存在差别。本文为完善公司治理提高公司绩效寻求经验和政策借鉴。最后就完善我国资本市场运行机制,制定相关配套制度提供参考建议。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1
二、文献综述2
(一)国外研究情况2
(一)国内研究情况2三、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的理论分析3
(一)股权集中度及衡量指标3
(二)公司绩效及其衡量标准3
(三)股权集中度对与公司绩效的影响机理4
四、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4
(一)研究模型及方法 4
(二)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4
(三)样本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4
1、控制变量 4
2、自变量 4
3、因变量 4
(四)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 5
五、结论及建议7(一)研究结论7
(二)政策建议7
致谢7
参考文献8
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相关性研究
引言
引言
中国企业的股份制改造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9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呈现出有别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企业股权结构的特点。特别是从股权集中度看,中国上市公司股权高度集中在第一大股东,且基本上能控制上市公司,其他大股东在公司决策中所起的作用相对很小。关于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的研究在西方已经有将近80年的历史,国内相关的研究才刚刚起步。
对于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经济而言,不仅需要规模较大的国有企业,数量众多充满活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力的中小企业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自2004年设立以来,我国中小企业板重点为主业突出、具有成长性和高科技含量的中小企业提供直接融资平台,逐渐发展聚集了一些中小企业中优秀的上市公司。中小企业板公司在股权性质等方面明显区别于主板,股权变动更为活跃,股本规模更小,股权性质以民营企业为主,多数是制造业中技术水平发展前景看好的公司,显然股东持股比例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也会有别于主板上市公司中国有股权的作用。比如尽管同样表现是股权集中一股独大,但是民营上市公司和国有上市公司之间还是存在明显区别:在国有上市公司侧重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问题,而在民营企业就是公司治理的问题,二者相差甚远。本文主要通过对中小板上市公司的分析,主要考察股权集中度对公司绩效影响,为完善公司治理提高公司绩效寻求经验借鉴。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情况
在伯利(Berle)和米恩斯(Means)的研究(1932)中,发现股东对公司管理者的制约能力受到削弱正是公司股权结构的分散的原因。较少的股份持有将会激励管理者谋求自己的私人利益,而随着管理者持有公司股份的比例增加,管理者与股东的利益将趋向于一致,他们与公司利益最大化的偏离倾向将会减少。这是对股权分配及公司绩效最早的考量。后来的研究中,研究结论大致分离为两个对立面:有关论与无关论。
1.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经营绩效有关论
在1986年,施而弗(Shieifer)和维施尼(Vishny)发现股权集中型公司相对于股权分散型公司具有较好的盈利能力和市场表现。因股价上涨而获得的财富能够促进大股东积极收集信息,并对管理层实施更好的监督,在某些情况下,大股东甚至直接参与经营管理,解决“委托代理问题”中外部股东和内部管理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接着在不同控股权公司之间的现金流量关系得到了比较。通过考察东亚地区公司的股权结构,解释了美国市场资料难以解释的大股东激励和侵害效应,并指出公司绩效与控股股东的现金流量所有权呈现正相关关系,与现金流量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程度呈负相关关系,并且这种负相关在家族控股和国家控股型公司中较为显著,对于金融机构控股和股权分散型公司来说却并不明显。(梯恩克雷森斯Stijn Claessens、西蒙詹科夫Simeon Djankov、郎咸平Larry Lang,2000)
2.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经营绩效无关论
通过托宾Q值和会计利润率的研究,霍德尼斯(Holderness)和希汉(Sheehan)(1988)发现:拥有绝对控股股东的上市公司与股权非常分散的上市公司(最大股东持股比例小于20%),它们的托宾Q值和会计利润率没有显著的差别。因而得出结论,认为公司的股权集中度与公司业绩之间并无相关关系。尤其在西方成熟资本市场中,保护投资者权益的法律和经理人市场比较完善、有效,很难区分股权结构在企业价值变化中的作用。
从理论角度分析: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无论是分散还是集中,都指向股东报酬最大化,并且是市场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内部信息和公司绩效的补偿效应使得公司绩效对股权结构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分散的股权可能使经理人更容易转移公司资源服务于私人利益,从而恶化了委托代理关系。但是股权结构分散对于公司价值也有有价值的一面,只是其关键在于综合效果。(德姆塞茨Demsetz、比利亚隆加Villalonga,2001)
国内研究情况
我国现阶段国内的研究得出了股权集中度对公司价值既可能产生正面影响、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的结论,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相对复杂的实证性问题。产生这个结果的主要因素是选取的描述变量不同,因此合理地选择绩效计量指标对分析者来说非常重要。对此,笔者按照描述变量的度量将国内现有研究进行了分类与总结,分为以下指标:
托宾Q值
国外的此类研究中会选取托宾Q值作为衡量公司绩效的指标,他们认为这一指标可以反映公司治理这种要素的“附加价值”。于是国内的许多学者也沿用这一指标来衡量我国公司经营业绩。
通过对股权比例和托宾Q值的关系对比,许小年、王燕(1997)得出:国有股持股比率越高的公司,综合公司绩效越差;法人股持股比例越高的公司,绩效越好;而个人股持股比例与企业业绩基本不相关。
然而以前五大股东持股比重和托宾Q值为研究对象,又可得到结论:前5大股东持股比重与以托宾 Q 衡量的公司价值显著正相关,法人股的存在也有利于公司价值的增加,而社会公众股与公司绩效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张红军,2000)
但与此同时,还有有人提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托宾Q值呈倒U型关系,即先是上升,至该比例到 50%左右,Q 值开始下降。同时有一定集中度和制衡度的股权结构能使公司绩效趋向于最大化(孙永祥、黄祖辉,1999)。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748.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