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高原特色农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附件)

摘 要大理州有独特的地理优势,物种资源和独特的气候优势。随着十六大以后,改革深入到各个领域,大理州人民政府大顺应提出了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政策。高原特色农业以提升收入为主要出发点,改善农村的经济条件,改变农村基本面貌,创立品牌,作响品牌,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在一段时期内,大理高原特色农业发展迎来了较好的发展时期。农业产业结构逐步得到调整。本文应用文献参考、SWOT分析方式,认为高原农业在不断取得成效的同时,还有许多的因素在制约着大理高原特色农业的不断向前发展。例如,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农业特色基地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农村的融资渠道单一且融资较为困难;产业化程度低;科技含量低。通过对大理高原特色农业现状的分析,给出合理科学的解决方法,首先要加强产业化经营,提高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其次是培养技术型人才和引进先进的技术。然后要通过合理手段来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最后是完善农产品的产业链,提升产业链来不断提高市场收益的最大化。解决完善现在的问题不仅对促进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有现实意义,同时对促进高原特色农业领域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研究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目 录
1 绪 论 1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
1.1.1 选题背景 1
1.1.2 选题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
1.2.1 国内研究现状 2
1.2.2 国外研究现状 3
1.3 主要研究方法 3
2 大理高原特色农业的基本概述 4
2.1大理高原特色农业简介 4
2.2大理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目标 4
3 大理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6
3.1大理高原特色农业政策实施现状 6
3.2大理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现状 7
4大理高原特色农业SWOT分析 9
4.1优势 9
4.2劣势 9
4.3机遇 10
4.4挑战 10
5大理高原特色农业发展问题 11
5.1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11
5.2农业科技支撑弱 11
5.3农产品核心竞争力差 12
5.4大理高原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特色农业产业链短 12
6 大理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思路和对策 13
6.1大理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思路 13
6.1.1大理高原特色农业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13
6.1.2以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为宗旨 13
6.1.3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目的 13
6.2大理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对策 14
6.2.1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 14
6.2.2培养技术人才和引进先进的技术 14
6.2.3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14
6.2.4提升产品附加值 15
7结 论 16
参考文献 17
致 谢 18
1 绪 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特色农业是现代化农业的主要内容之一,要求农村加快速度发展现代化农业、特色农业,提高农民和农村的生产力,为国家提供优质、安全的粮食和农产品。为了提高大理州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改善山村的现存面貌,大理州政府着重发展高原特色农业,通过实施高原特色农业,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也保证了产品对社会的稳定供给,良好的市场效益进而反作用于农业的生产发展,对农业、劳动从业者形成良好的促进效果。大理州充分发挥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自然气候因素,因地制宜的发展大理高原特色农业,以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促进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为主要目的,发展绿色、有机生态的农业产品,推动农村农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改变生产方式。通过实施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政策,提升产品质量、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推动大理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建设,提高农业从业者的经济收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本文通过对大理高原特色农业的认识了解、研究分析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观点,以实现大理高原特色农业的稳步向前发展发展。
1.1.2 选题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程度不断的加深,中国经济相比于三十年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是国民经济稳步向前发展的基础,但农业的发展受到自然因素、社会基础条件的限制止步不前,为了适应中国现代化经济日新月异式的发展,传统的农业的生产方式、市场供给的机制的改革迫在眉睫。政府采取一系列的政策和方针来促进中国农业的稳步发展。为了进一步推进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大理州创新性的提出了高原特色农业模式。大理高原特色农业主要是改变生产方式,应用创新手段来提高农业的产量,质量以及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以达到农民和农村富裕。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发展规模较小,科技支撑弱等诸多因素制约着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因此认清大理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现状,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对大理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对推进高原特色农业相关领域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研究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2.1 国内研究现状
“十一五”期间,为了提高云南省全省的农业发展的质量和农业经济效益,逐步提高农产品市场价值,推动和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品,改善农村民生、增加农业从业者的经济收入,提升云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程度,云南省委省政府做出实施高原特色农业的政策,高原特色农业能够保障云南省经济以平稳较快的速度发展,也能够缩小城乡差异,对社会主义和谐稳定具有现实意义。国内众多的学者对此也有研究。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2014)认为高原特色农业是云南省有效、充分的利用云南地理的多样化、自然气候别具一格、生物物种丰富多样、借助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云南省的桥头堡战略条件,通过集中发展云南特有的经济农作物等一批优势产业;并对这些产业进行集中化、规模化的生产发展,政府对农业提供科技的支撑,鼓励农产品的品牌创建。因地制宜的发展特色农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农业的初步生产、加工、深加工,形成产业链,这样有利于提升农产品的品牌价值,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完善城乡物流服务体系,保障产品的质量。提升农民的劳动效率,打造有市场优势的品牌,探索出一条具有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现道路。赵鸭桥(2012)提出,在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同时,大理州的农村和农业发展目前仍然受到传统农业的挑战,所以大多数的农民开始外出打工、农村的后代远离了农业生产的行业,以至于造成了农村劳动力的缺失、而且得不到优质的农业从业者。现有的生产方式不是基于市场的有效供给,大部分的农村劳动者以自给自足为主要目的,造成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的下降。大理州现在的农业生产方式多以家庭为单位,所以产品的产业化水平极低,而劳动生产者多以农民为主,他们对品牌没有良好的概念,所以品牌建设严重不足。劳动从业者的流失、得不到优质的劳动从业者、品牌概念严重不足、市场竞争力缺失、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一直制约着大理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
1.2.2 国外研究现状
对于农业的生产和发展,Rodale.Press通过调查研究认为(1994)每3个美国人中就有一个在长时间的生活习惯中喜欢以往的生活方式,在接受采访的1000多名美国人中的72%的喜欢吃未喷洒农药的水果和蔬菜,而88%希望市场上买到绿色的有机食品。MikeWoods(2001)认为农村式旅游是指旅游的人在农村地区进行游玩对乡村的存在的自然景观、遗留的文化产物、人文景观的直观感受和体验,从而达到对自然重新认识,或是自己的精神得到升华。Debol’ah(2005)提出了对观光农业认识,观光农业是通过自己亲身经历的耕作、种植、收获、从而达到另一种体验。已达到娱乐和体验的目的。美国学者阿尔伯韦奇(W.Albreche)1970年首次提出生态农业的概念,1981年,英国农学家伍辛顿(M.Worthington)在其基础上,对生态农业的定义和概念进行了补充和说明,促进了生态农业学说的丰富和发展,他在他的著作中比较清晰和明确的说明了生态农业。生态农业就是人们通过种植的作物在减少人为管理的情况下进行生产,农作物不依赖于化肥和农药,控制土层的流失,保护土壤的肥力,让徒弟存在于一种自然状态,以实现保护生态、避免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所带来的负面效果的目的。人口的迅速发展,工业革命后工业污染的不断加重,环境的退化也日趋严重,不断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所以当生态农业一提出就得到了许多国家和社会组织的积极响应,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推广。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201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