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贸易壁垒对贸易出口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目 录
1 引言1
2 蓝色贸易壁垒的产生与发展1
2.1 蓝色贸易壁垒的定义1
2.2 蓝色贸易壁垒的特点2
2.3 蓝色贸易壁垒产生的原因3
2.4 蓝色贸易壁垒的提出和发展4
3 蓝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5
3.1 消极影响5
3.2 积极影响8
4 跨越蓝色贸易壁垒的对策和建议9
4.1 企业方面可采取的措施9
4.2 政府方面可采取的措施10
结论13
致谢14
参考文献15
1 引言
20世纪90年代末一种新型的非关税壁垒“蓝色贸易壁垒”正逐渐成为一种新的贸易保护手段,它的出现引发了各国贸易之间的一系列纠纷。蓝色贸易壁垒是一种以社会责任和劳工标准为核心的贸易保护措施。由于蓝色贸易壁垒披着保护劳动者权益和改善劳工环境的合法外衣,相对于其它贸易壁垒蓝色贸易壁垒具有隐蔽性和广泛性等特点,通过SA8000条款,打着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旗号,抑制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出口,因而被大多数发达国家所采用。我国是一个贸易出口大国,同时也是一个劳动力强国,一些发达国家通过对劳工标准的限制,阻碍我国产品出口,这对我国出口贸易产生了很大影响,对我国出口贸易也提出了很大的一个挑战。面对蓝色贸易壁垒,我国贸易出口量急剧下降,出口形式不容乐观。以纺织品服装出口为例,2015年1月,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量大幅度下降,降幅达到两位数,超出全国外贸整体出口的平均值。2015年1月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为1563.4亿元,同比下降了10.6%,其中纺织品出口594.8亿元,下降7.6%;服装出口968.6亿元,下降12.4%。根据业内分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析认为,2015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增速可能持续放缓。追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国纺织品服装在国际市场上长期受到蓝色壁垒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深入了解蓝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并针对我国出口的具体情况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以便加快发展我国的出口贸易,这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迫切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 蓝色贸易壁垒的产生与发展
2.1 蓝色贸易壁垒的定义
蓝色贸易壁垒(Blue barriers)是站在劳动者的立场保护劳动者权益和改善工作环境的一种贸易限制措施,由于它主要的保护对象是蓝领工人,所以被普遍地称为蓝色贸易壁垒,简称“蓝色壁垒”,它的核心问题是劳工标准问题[1]。蓝色贸易壁垒主要是针对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设定的,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贸易制裁保证劳工权益,其实质则是发达国家通过蓝色贸易壁垒的附加条款,来限制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出口,从而达到保护自身目的的效果。蓝色贸易壁垒在一定程度上是合理的、正义的,就是由于发达国家不断的利用蓝色贸易壁垒来满足自身的目的,导致蓝色贸易壁垒成为发达国家抑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
2.2 蓝色贸易壁垒的特点
2.2.1 蓝色贸易壁垒具有名义上的合法性
蓝色贸易壁垒表面上是合理的、合法的,名义上是以改善劳动者的工作条件和环境为目的,主要依据《国际劳工组织公约》、《联合国儿童福利公约》和《世界人权宣言》的一些要求制定,在法律上具有一定合理性和合法性。一些发达国家 的贸易保护主义 者巧妙地利用蓝色贸易壁垒这一合法性的特点,主张在全球贸易中忽略各国在经济社会发展上的差异,制定统一的蓝色贸易条款,这加快了发达国家建立蓝色贸易壁垒 的进程。
2.2.2 蓝色贸易壁垒具有隐蔽性
传统的贸易壁垒无论从商品的数量还是从价格方面都很容易控制和掌握,而蓝色贸易壁垒以保护劳动者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为由制定相关条款来阻止从发展中国家进口,达到保护国内市场的目的。发达国家在执行蓝色壁垒时,以出口商违反相关的国际条款为由,对出口商施加压力,对违背SA8000标准的出口商及其产品采取征收附加税、限制或禁止出口等强制性贸易措施。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往往利用消费者的力量、社会的舆论,以及强制推行反倾销条款,从而具有形式上的隐蔽性[2]。
2.2.3 蓝色贸易壁垒具有歧视性
蓝色贸易壁垒表面上是公平的,正义的,实际上是一种对发展中国家歧视性的政策手段。发达国家以维护劳动者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为借口,提倡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建立一个统一的劳工标准,从而达到实行高标准的劳工标准。发达国家无论从收入水平或者经济发展水平上来看,都远远超出发展中国家,即使实行统一的劳工标准,也不能真正的保障发展中国家劳工的权益,相反会提高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成本,最终阻碍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的发展,从而使发达国家从中获益,保护本国的相关产业。
2.2.4 蓝色贸易壁垒具有广泛性
蓝色贸易壁垒涉及的范围更加广泛,它牵涉到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劳工标准存在于生产的整个过程,所以蓝色贸易壁垒的影响更加深远。蓝色壁垒不仅涉及初级产品,而且涉及所有的中间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它贯穿了从产品的研发到消费的整个环节。从产品生产过程看,它涵盖了产品的规划、生产、加工、包装、运输、上市和消费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从涉及的范围角度看,它己经从看得见的商品扩展到金融、 信息、服务贸易、投资、知识产权及环境保护等领域[3]。
2.3 蓝色贸易壁垒产生的原因
2.3.1 经济方面的原因
近年来,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出现了停滞甚至是负增长,而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经济飞速发展,这带给发达国家很大的压力,严重引起了发达国家的不满与担忧。为保护本国贸易,发达国家连续不断地对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发起各种敌对性的贸易摩擦,导致贸易保护愈演愈烈。在这一情形下发达国家努力寻找一切可以抑制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方式,来遏制发展中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于是,发达国家将发展中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的因素归结到劳工标准问题。他们认为由于发展中国家的“低劳工标准”给发展中国家带来足够的劳动力优势,使其具有相当大的出口优势,促进其国内经济的飞速发展。因此,发达国家要求制定统一的劳动标准,企图使发展中国家提高劳工标准,以此来缩小与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价格的差距,从而达到抑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目的。
1999年1月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正式提出“全球契约”的计划,其强调的是企业的社会责任 和义务。“全球契约”计划的宗旨是号召各公司遵守人权、劳工标准、环境及反贪污等方面的十项基本原则。“全球契约”计划的实施标志着劳工标准的诞生,满足了发达国家的意愿,同时限制了发展中国家的出口,随即蓝色贸易壁垒开始盛行。
参 考 文 献
1 李培元.蓝色贸易壁垒的贸易负效应及应对机制研究——以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例[D],山东:中国海洋大学,2012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3308.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