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影响(附件)【字数:17894】
摘 要目前,计算机网络时代的大幕已经拉起,电子商务也风生水起,不断扩大并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其中,第三方支付的崛起可谓是行业中的典型代表。在起步阶段,由于国有商业银行的网络支付业务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第三方支付抓住这一机遇快速发展。电子商务这一业务已经成为国有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之一,第三方支付技术的开发和推广也成为了国有商业银行的主要任务,多家国有商业银行推出了网银转账和在线支付等金融服务,同时与中小商户达成协议,加强多方合作,力求在面对第三方支付业务所带来的冲击时能够从容应对。本文基于第三方支付和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围绕第三方支付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影响展开分析,并以国有商业银行其中一个银行——建设银行为例进行论证,指出国有商业银行应该如何应对提出发展建议。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导论 1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2
第二章 第三方支付及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 3
2.1第三方支付发展现状 3
2.2国有商业银行发展现状 5
第三章 第三方支付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影响 9
3.1第三方支付对国有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影响 9
3.2第三方支付对国有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的影响 10
3.3第三方支付对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影响 12
第四章 第三方支付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影响——以建设银行为例 15
4.1建设银行简介及发展历程 15
4.2第三方支付对建设银行资产业务的影响 15
4.3第三方支付对建设银行负债业务的影响 18
4.4第三方支付对建设银行中间业务的影响 20
第五章 国有商业银行主要的应对措施 22
5.1以电商平台为核心,致力平台式发展 22
5.2提高结算业务效能,拓展中间业务范围 23
5.3培养复合型人才队伍,营销手段商业化 23
5.4积极谋求与第三方支付的合作 24
结束语 25
致 谢 26
参考文献 27<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br /> 导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从以往的实体店购物到现在的电子商务平台的迅猛发展,购物方式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日新月异的变化、丰富。网络支付自出现后就受到了人们的追捧,在虚拟市场中,双方不需要遵循等价原则。但是,这种方式却存在着一种明显的缺点,信息的不对称性使得买卖双方之间缺乏信任感,直接导致了交易的低效率甚至是失败。第三方支付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为买卖双方提供担保,保障了交易流程的合法、安全。同时,也为促进电子商务市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改善了人们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观念。然而,第三方支付行业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并不长。2011年,我国才发放了第一张第三方支付的牌照,这也标志着第三方支付正式加入到了我国的支付结算体系中。截止到2016年1月底,扣除被取消资格的第三方支付机构,我国一共还存在着267家拥有牌照的第三方支付企业。第三方支付企业资格的获取需要达到一定的条件,这意味着第三方支付有着较高的准入门槛,保证了行业的规范性和合法性,促进了第三方支付行业的良性发展。第三方支付的蓬勃发展对银行的业务发展已经构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威胁。根据调查数据显示,仅仅2015年我国第三方支付的总体交易额就达到了22万亿元,这么巨大的资金规模也让银行感到了巨大的生存压力。同时,第三方支付的多功能性也意味着其对银行的发展影响是全方位的,涉及支付结算、金融产品销售、网络信贷等等方面,银行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1.1.2研究意义
目前,以互联网、国有商业银行业等为依托对象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出现,掀起了一场范围广、影响大的金融界革命。就以支付宝为例,截止2018年3月底,支付宝的全球活跃用户数量已达到8.7亿人次,占据了金融市场中的大部分市场份额。第三方支付平台也势头正猛。截止2017年,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交易总额已经达到11.2万亿元,这一数据仅次于银联。由此可以看出,国有商业银行实现业务体系的转型升级,以达到固守其市场地位的目的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就第三方支付的角度,分析其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影响。虽然说国有商业银行自身存在着一定的优势,但是国有商业银行如何能够利用这些优势来应对第三方支付所带来的冲击也是本文所研究的主要问题。通过分析,国有商业银行采取相应的措施,在应对第三方支付冲击的同时,加强与第三方支付的合作,不仅能够带动国有商业银行和第三方支付的共同发展,也对我国的经济社会的良好、积极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内研究现状
杨新求(2012)认为第三方支付主要有三类模式,在对这些模式进行探讨后指出第三方支付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田杰(2012)阐述了第三方支付在其研究中的定义和特点,指出第三方支付的发展现状,提出亟需解决的问题,以及如何促进第三方支付良好发展的措施。
李广明(2013)全面分析了第三方支付的定义、特征和功能特性,进而指出商业国有商业银行的运营模式和盈利方式在短期内不会因为第三方支付的影响而改变。并建议国有商业银行应该利用这一段空档期借助网络这一手段进行自主创新。
何光辉(2013)从价值基础、业务关系、财务状况等方面对第三方支付与国有商业银行之间存在的差异性进行了对比,从第三方支付国内的发展现状入手,深刻探讨创新的支付手段,创新的客户来源,投融资方式和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莫易娴(2014)对于第三方支付发展的主要模式进行了研究,详细地分析了各种模式对国有商业银行业造成的影响。
谢平(2015)教授在第三方支付发展模式的研究中指出:第三方支付是一种新型的融资方式,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和国有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之间存在差异,在支付手段、信息处理和资源配置三维度上,讨论了网络财务模型。
1.2.2国外研究现状
Freedman(2013)分析了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并由此得出结论。用户在网络上购物时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比如商品的种类、安全性、质量以及个人的消费习惯等等。
Huang Chifu(2013)在文章中指出第三方支付在买卖双方中间扮演着支付中介的角色,为买卖双方在电子商务平台上各取所需时起到担保的作用并获取相应的利润。
Jorgenson(2013)在文章中提出电子商务缺乏信任度,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第三方支付能够串联起卖卖双方,保证交易的顺利进行;在起到担保作用的同时不影响其他的金融机构。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导论 1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2
第二章 第三方支付及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 3
2.1第三方支付发展现状 3
2.2国有商业银行发展现状 5
第三章 第三方支付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影响 9
3.1第三方支付对国有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影响 9
3.2第三方支付对国有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的影响 10
3.3第三方支付对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影响 12
第四章 第三方支付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影响——以建设银行为例 15
4.1建设银行简介及发展历程 15
4.2第三方支付对建设银行资产业务的影响 15
4.3第三方支付对建设银行负债业务的影响 18
4.4第三方支付对建设银行中间业务的影响 20
第五章 国有商业银行主要的应对措施 22
5.1以电商平台为核心,致力平台式发展 22
5.2提高结算业务效能,拓展中间业务范围 23
5.3培养复合型人才队伍,营销手段商业化 23
5.4积极谋求与第三方支付的合作 24
结束语 25
致 谢 26
参考文献 27<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br /> 导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从以往的实体店购物到现在的电子商务平台的迅猛发展,购物方式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日新月异的变化、丰富。网络支付自出现后就受到了人们的追捧,在虚拟市场中,双方不需要遵循等价原则。但是,这种方式却存在着一种明显的缺点,信息的不对称性使得买卖双方之间缺乏信任感,直接导致了交易的低效率甚至是失败。第三方支付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为买卖双方提供担保,保障了交易流程的合法、安全。同时,也为促进电子商务市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改善了人们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观念。然而,第三方支付行业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并不长。2011年,我国才发放了第一张第三方支付的牌照,这也标志着第三方支付正式加入到了我国的支付结算体系中。截止到2016年1月底,扣除被取消资格的第三方支付机构,我国一共还存在着267家拥有牌照的第三方支付企业。第三方支付企业资格的获取需要达到一定的条件,这意味着第三方支付有着较高的准入门槛,保证了行业的规范性和合法性,促进了第三方支付行业的良性发展。第三方支付的蓬勃发展对银行的业务发展已经构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威胁。根据调查数据显示,仅仅2015年我国第三方支付的总体交易额就达到了22万亿元,这么巨大的资金规模也让银行感到了巨大的生存压力。同时,第三方支付的多功能性也意味着其对银行的发展影响是全方位的,涉及支付结算、金融产品销售、网络信贷等等方面,银行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1.1.2研究意义
目前,以互联网、国有商业银行业等为依托对象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出现,掀起了一场范围广、影响大的金融界革命。就以支付宝为例,截止2018年3月底,支付宝的全球活跃用户数量已达到8.7亿人次,占据了金融市场中的大部分市场份额。第三方支付平台也势头正猛。截止2017年,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交易总额已经达到11.2万亿元,这一数据仅次于银联。由此可以看出,国有商业银行实现业务体系的转型升级,以达到固守其市场地位的目的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就第三方支付的角度,分析其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影响。虽然说国有商业银行自身存在着一定的优势,但是国有商业银行如何能够利用这些优势来应对第三方支付所带来的冲击也是本文所研究的主要问题。通过分析,国有商业银行采取相应的措施,在应对第三方支付冲击的同时,加强与第三方支付的合作,不仅能够带动国有商业银行和第三方支付的共同发展,也对我国的经济社会的良好、积极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内研究现状
杨新求(2012)认为第三方支付主要有三类模式,在对这些模式进行探讨后指出第三方支付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田杰(2012)阐述了第三方支付在其研究中的定义和特点,指出第三方支付的发展现状,提出亟需解决的问题,以及如何促进第三方支付良好发展的措施。
李广明(2013)全面分析了第三方支付的定义、特征和功能特性,进而指出商业国有商业银行的运营模式和盈利方式在短期内不会因为第三方支付的影响而改变。并建议国有商业银行应该利用这一段空档期借助网络这一手段进行自主创新。
何光辉(2013)从价值基础、业务关系、财务状况等方面对第三方支付与国有商业银行之间存在的差异性进行了对比,从第三方支付国内的发展现状入手,深刻探讨创新的支付手段,创新的客户来源,投融资方式和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莫易娴(2014)对于第三方支付发展的主要模式进行了研究,详细地分析了各种模式对国有商业银行业造成的影响。
谢平(2015)教授在第三方支付发展模式的研究中指出:第三方支付是一种新型的融资方式,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和国有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之间存在差异,在支付手段、信息处理和资源配置三维度上,讨论了网络财务模型。
1.2.2国外研究现状
Freedman(2013)分析了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并由此得出结论。用户在网络上购物时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比如商品的种类、安全性、质量以及个人的消费习惯等等。
Huang Chifu(2013)在文章中指出第三方支付在买卖双方中间扮演着支付中介的角色,为买卖双方在电子商务平台上各取所需时起到担保的作用并获取相应的利润。
Jorgenson(2013)在文章中提出电子商务缺乏信任度,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第三方支付能够串联起卖卖双方,保证交易的顺利进行;在起到担保作用的同时不影响其他的金融机构。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