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贸易壁垒对水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与对策分析
绿色贸易壁垒对水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与对策分析[20200428201313]
摘要:本文搜集了有关我国水产品生产和出口贸易数据。最近十年,我国水产品出口量占比一直是世界第一,但发达国家的绿色贸易壁垒制度严重影响我国水产品的出口。本文通过结合国外实施的绿色贸易壁垒政策,对我国水产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分别对我国水产品出口国的四个主要国家采取的绿色贸易壁垒措施一一进行分析,得出我国水产品出口应该从哪些方面应对绿色贸易壁垒。最后,针对分析结果,得出我国在水产品生产与出口方面应该从政府与企业两个领域进行思考,并得出合理的应对策略。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5`1^9`1^6^0`7^2$
关键字:水产品出口绿色贸易壁垒影响应对策略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引言 1
(一)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1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2
1. 国内相关研究 2
2. 国外相关研究 3
二、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可行性分析 3
(一)研究方法 3
(二)技术路线 4
(三)可行性分析 4
三、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水产品出口的影响分析 4
(一)我国水产品出口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
1. 我国水产品贸易在国际上的地位 5
2. 水产品出口是我国农产品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5
3. 水产品出口市场相对集中 6
(二)我国水产品主要出口国家的绿色壁垒实施状况 7
四、案例分析 9
(一)水产品贸易摩擦数据分析 9
1. 我国水产品遭受贸易壁垒次数逐年增多 9
2. 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的受阻情况 10
3. 我国水产品出口是受到阻力的多样性 10
五、我国水产品出口跨越绿色壁垒的对策 10
(一)政府方面 11
(二)企业方面 11
六、小结 11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2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水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与对策分析
引言
(一)研究意义与目的
绿色壁垒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和环境因素,是发达国家对本国产业与本国环境而采取的一项保护措施。WTO成立后,关税限制多样化,绿色贸易壁垒应运而生。国际贸易发展的很长一段时间当中,世界各国均采用关税壁垒保护本国经济。然而,WTO成立后,关税保护措施收到了限制,WTO在削减关税方面采取强硬的态度,传统的关税壁垒受到限制。对于西方国家经济的停滞不前,西方经济国家必须采取新的贸易保护措施保护本国经济,因此绿色贸易壁垒便由此产生。
发达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与人民生活水品不断提高,使得他们对国际贸易中损害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及人类的因素的关注度提高。发达国家及其消费者抵制危害生态环境和身体健康的消费产品,给绿色壁垒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借口,发达国家开始单方面的提高环境标准,禁止或限制某部分商品进入本国。以此种种,环境因素成为了发达国家的一种利器,成为了绿色贸易壁垒。而世界各国在环境保护、技术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意识方面存在差异,这些都为绿色贸易壁垒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我国农业有着悠久的发展史,农业关乎国计民生,而水产品又是农产品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水产业是我国的优势产业,给国民经济增长、促进就业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一直以来,我国的水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很强的资源优势与价格优势。然而,绿色贸易壁垒的兴起,我国水产品出口失去原有的优势,出口前景不容乐观。目前,我国向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大量的水产品,其中,欧盟、美国、韩国、日本是主要贸易国,这些主要贸易国也是设置绿色贸易壁垒最多的国家。
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贸易形势,绿色贸易壁垒问题不解决,我国农产品出口形势是不会缓和的,水产品出口占据农产品出口的绝大多数,只要解决水产品出口问题,再结合水产品出口方面的有利经验,农产品出口优势必定在国际市场再现。针对当前我国水产品出口情况,找出问题,查明原因,并对问题给出合理有效的对策。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内相关研究
我国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劳动力较为廉价,这为生产加工制造出的廉价产品做了准备。唐红祥(2011)通过分析发展中国家廉价劳动力资源丰富性,根据价格曲线,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定会低于国际市场价格。因此,进口国的自身农产品因为发展中国家农产品的涌入,导致这些行业的发展受到威胁。出于这方面的考虑,进口国就会采取一些措施保护本国相关产业,从而对发展中国家农产品的进入设定了屏障。
发达国家凭借自身的科技优势,为了保护自身的产业,打着以保护环境为理由这一幌子,限制发展中国家的廉价产品进入本国市场。在这一方面,宗民庆(2008)认为,国际贸易的规则中增加环保这一项,必定是环保发展的趋势。然而,凭借着发展中国家没有的优势,抢先制定环保标准,将其服务于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一种武器,使得其成为在国际贸易谈判中讨价还价的筹码。
我国水产品出口国家较为集中,主要集中在欧盟、美国、日本与韩国,要开拓我国的水产品出口市场,首先要从这几个国家做文章。从而,王秋芳(2008)针对我国水产品主要出口市场欧盟、美国、韩国与日本进行标分析,总结归纳出我国要想开拓市场,应该从开拓新市场、树立品牌形象等为切入点,改善我国水产品出口环境,进而提高出口能力。
我国水产品遭绿色壁垒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内部原因是主要原因。戴立恒(2012)认为我国农产品遭遇绿色壁垒内部因素主要是:1,、农业生产组织程度低,生产方式落后且不注重产品质量,2、管理体系不完善,生产者和加工者均缺乏环保和食品安全意识,3、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水平,4、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不完善,5、农产品认证体系管理混乱,6、农产品质量信息服务体系落后。
要突破绿色贸易壁垒的途径有很多条,但最主要的目的还是提高其经济效益。任婧闻、孙阳阳(2012)认为我国水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可以概括为:在突破绿色贸易壁垒的同时,提高水产业的经济利益。增加水产品生产人员的收入以及不断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绿色化战略”与“标准化战略”缺一不可的双重战略。
在应对绿色贸易壁垒这一点上,李文文(2011)从政府的角度去思考,他认为政府应尽快建立国外技术性壁垒的预警机制,加强对国外环保认证标准、环保法规和环保标准的信息收集与研究分析,及时收集、整理、跟踪国外绿色壁垒和绿色壁垒措施,建立绿色壁垒信息中心和数据库,并及时地将信息反馈给有关部门和企业,为企业应对绿色壁垒提供指导和服务。认真总结国内外企业突破绿色贸易壁垒的经验教训,根据出口商品的特点和进人目标市场的要求,制定打破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
水产品的质量关系到水产品的出口。孙玲玲(2013)认为把水产品的质量控制扩大到种苗繁育、养殖、加工的全过程。通过实施质量安全战略,在国际上树立负责任政府形象,打造中国制造信誉,创立国际知名品牌。
2.国外相关研究
政府应该联合企业共同去努力,为打造中国品牌,让中国品牌走出去,需要不懈的努力,更需要不断实施的合理的措施。Urs Steiner 和 Gert Tinggaard Svendsen(2003)以美国为例研究绿色壁垒产生的微观原因,他们认为本国工业企业是促使该国政府采取环境壁垒措施的重要推动力,因为提高环境标准可以为企业带来市场和利润,最终促使该国政府采取绿色壁垒措施。
环境意识的不同,会形成不同的环保观念,最终导致各个国家制定不同的贸易制度,最终影响到发展中国家相关产品的出口。FuWen. L. (2004)认为,绿色贸易壁垒形成原因是发展中国家环保意识淡薄,缺乏绿色经济观念。目前,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已建立了环境标志制度,这些制度趋于一致,相互承认,这无疑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无形的屏障,使出口的产品受到冲击。
绿色贸易壁垒的实施在某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环境,保护了环境。BrianR.Copeland和M.scottTaylor(2004)认为绿色壁垒客观上促进了全球范围内生态环境的改善,起到了保护环境、人类健康及动植物生命安全的积极作用。
渔业的全球化既是贸易的全球化,要使的贸易顺利进行,需各方努力。在这点上Poyhonen.P.(1963)指出渔业贸易的全球化,食品加工、生产、流通技术的发展以及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和安全意识的提高使得整个食品供应链的安全控制日益重要,各国政府和有关国际组织应制定一个可行的国内国际标准、法规、政策框架。
(三)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可行性分析
1.研究方法:
(1)文献法。利用文献,充分的了解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充分占有资料,使本课题的研究具有一定创新性。
(2)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是经济学研究中应用得非常广泛的方法。采用规范研究的方法分析绿色壁垒对中国农产品中水产品出口贸易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影响,采用实证分析绿色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做定量化分析。
(3)比较分析与综合的方法。通过比较绿色壁垒对中国农产品水产品出口贸易的优势和劣势,分析其存在的因素,综合分析得出课题结论。
摘要:本文搜集了有关我国水产品生产和出口贸易数据。最近十年,我国水产品出口量占比一直是世界第一,但发达国家的绿色贸易壁垒制度严重影响我国水产品的出口。本文通过结合国外实施的绿色贸易壁垒政策,对我国水产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分别对我国水产品出口国的四个主要国家采取的绿色贸易壁垒措施一一进行分析,得出我国水产品出口应该从哪些方面应对绿色贸易壁垒。最后,针对分析结果,得出我国在水产品生产与出口方面应该从政府与企业两个领域进行思考,并得出合理的应对策略。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5`1^9`1^6^0`7^2$
关键字:水产品出口绿色贸易壁垒影响应对策略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引言 1
(一)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1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2
1. 国内相关研究 2
2. 国外相关研究 3
二、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可行性分析 3
(一)研究方法 3
(二)技术路线 4
(三)可行性分析 4
三、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水产品出口的影响分析 4
(一)我国水产品出口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
1. 我国水产品贸易在国际上的地位 5
2. 水产品出口是我国农产品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5
3. 水产品出口市场相对集中 6
(二)我国水产品主要出口国家的绿色壁垒实施状况 7
四、案例分析 9
(一)水产品贸易摩擦数据分析 9
1. 我国水产品遭受贸易壁垒次数逐年增多 9
2. 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的受阻情况 10
3. 我国水产品出口是受到阻力的多样性 10
五、我国水产品出口跨越绿色壁垒的对策 10
(一)政府方面 11
(二)企业方面 11
六、小结 11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2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水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与对策分析
引言
(一)研究意义与目的
绿色壁垒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和环境因素,是发达国家对本国产业与本国环境而采取的一项保护措施。WTO成立后,关税限制多样化,绿色贸易壁垒应运而生。国际贸易发展的很长一段时间当中,世界各国均采用关税壁垒保护本国经济。然而,WTO成立后,关税保护措施收到了限制,WTO在削减关税方面采取强硬的态度,传统的关税壁垒受到限制。对于西方国家经济的停滞不前,西方经济国家必须采取新的贸易保护措施保护本国经济,因此绿色贸易壁垒便由此产生。
发达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与人民生活水品不断提高,使得他们对国际贸易中损害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及人类的因素的关注度提高。发达国家及其消费者抵制危害生态环境和身体健康的消费产品,给绿色壁垒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借口,发达国家开始单方面的提高环境标准,禁止或限制某部分商品进入本国。以此种种,环境因素成为了发达国家的一种利器,成为了绿色贸易壁垒。而世界各国在环境保护、技术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意识方面存在差异,这些都为绿色贸易壁垒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我国农业有着悠久的发展史,农业关乎国计民生,而水产品又是农产品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水产业是我国的优势产业,给国民经济增长、促进就业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一直以来,我国的水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很强的资源优势与价格优势。然而,绿色贸易壁垒的兴起,我国水产品出口失去原有的优势,出口前景不容乐观。目前,我国向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大量的水产品,其中,欧盟、美国、韩国、日本是主要贸易国,这些主要贸易国也是设置绿色贸易壁垒最多的国家。
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贸易形势,绿色贸易壁垒问题不解决,我国农产品出口形势是不会缓和的,水产品出口占据农产品出口的绝大多数,只要解决水产品出口问题,再结合水产品出口方面的有利经验,农产品出口优势必定在国际市场再现。针对当前我国水产品出口情况,找出问题,查明原因,并对问题给出合理有效的对策。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内相关研究
我国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劳动力较为廉价,这为生产加工制造出的廉价产品做了准备。唐红祥(2011)通过分析发展中国家廉价劳动力资源丰富性,根据价格曲线,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定会低于国际市场价格。因此,进口国的自身农产品因为发展中国家农产品的涌入,导致这些行业的发展受到威胁。出于这方面的考虑,进口国就会采取一些措施保护本国相关产业,从而对发展中国家农产品的进入设定了屏障。
发达国家凭借自身的科技优势,为了保护自身的产业,打着以保护环境为理由这一幌子,限制发展中国家的廉价产品进入本国市场。在这一方面,宗民庆(2008)认为,国际贸易的规则中增加环保这一项,必定是环保发展的趋势。然而,凭借着发展中国家没有的优势,抢先制定环保标准,将其服务于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一种武器,使得其成为在国际贸易谈判中讨价还价的筹码。
我国水产品出口国家较为集中,主要集中在欧盟、美国、日本与韩国,要开拓我国的水产品出口市场,首先要从这几个国家做文章。从而,王秋芳(2008)针对我国水产品主要出口市场欧盟、美国、韩国与日本进行标分析,总结归纳出我国要想开拓市场,应该从开拓新市场、树立品牌形象等为切入点,改善我国水产品出口环境,进而提高出口能力。
我国水产品遭绿色壁垒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内部原因是主要原因。戴立恒(2012)认为我国农产品遭遇绿色壁垒内部因素主要是:1,、农业生产组织程度低,生产方式落后且不注重产品质量,2、管理体系不完善,生产者和加工者均缺乏环保和食品安全意识,3、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水平,4、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不完善,5、农产品认证体系管理混乱,6、农产品质量信息服务体系落后。
要突破绿色贸易壁垒的途径有很多条,但最主要的目的还是提高其经济效益。任婧闻、孙阳阳(2012)认为我国水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可以概括为:在突破绿色贸易壁垒的同时,提高水产业的经济利益。增加水产品生产人员的收入以及不断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绿色化战略”与“标准化战略”缺一不可的双重战略。
在应对绿色贸易壁垒这一点上,李文文(2011)从政府的角度去思考,他认为政府应尽快建立国外技术性壁垒的预警机制,加强对国外环保认证标准、环保法规和环保标准的信息收集与研究分析,及时收集、整理、跟踪国外绿色壁垒和绿色壁垒措施,建立绿色壁垒信息中心和数据库,并及时地将信息反馈给有关部门和企业,为企业应对绿色壁垒提供指导和服务。认真总结国内外企业突破绿色贸易壁垒的经验教训,根据出口商品的特点和进人目标市场的要求,制定打破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
水产品的质量关系到水产品的出口。孙玲玲(2013)认为把水产品的质量控制扩大到种苗繁育、养殖、加工的全过程。通过实施质量安全战略,在国际上树立负责任政府形象,打造中国制造信誉,创立国际知名品牌。
2.国外相关研究
政府应该联合企业共同去努力,为打造中国品牌,让中国品牌走出去,需要不懈的努力,更需要不断实施的合理的措施。Urs Steiner 和 Gert Tinggaard Svendsen(2003)以美国为例研究绿色壁垒产生的微观原因,他们认为本国工业企业是促使该国政府采取环境壁垒措施的重要推动力,因为提高环境标准可以为企业带来市场和利润,最终促使该国政府采取绿色壁垒措施。
环境意识的不同,会形成不同的环保观念,最终导致各个国家制定不同的贸易制度,最终影响到发展中国家相关产品的出口。FuWen. L. (2004)认为,绿色贸易壁垒形成原因是发展中国家环保意识淡薄,缺乏绿色经济观念。目前,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已建立了环境标志制度,这些制度趋于一致,相互承认,这无疑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无形的屏障,使出口的产品受到冲击。
绿色贸易壁垒的实施在某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环境,保护了环境。BrianR.Copeland和M.scottTaylor(2004)认为绿色壁垒客观上促进了全球范围内生态环境的改善,起到了保护环境、人类健康及动植物生命安全的积极作用。
渔业的全球化既是贸易的全球化,要使的贸易顺利进行,需各方努力。在这点上Poyhonen.P.(1963)指出渔业贸易的全球化,食品加工、生产、流通技术的发展以及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和安全意识的提高使得整个食品供应链的安全控制日益重要,各国政府和有关国际组织应制定一个可行的国内国际标准、法规、政策框架。
(三)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可行性分析
1.研究方法:
(1)文献法。利用文献,充分的了解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充分占有资料,使本课题的研究具有一定创新性。
(2)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是经济学研究中应用得非常广泛的方法。采用规范研究的方法分析绿色壁垒对中国农产品中水产品出口贸易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影响,采用实证分析绿色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做定量化分析。
(3)比较分析与综合的方法。通过比较绿色壁垒对中国农产品水产品出口贸易的优势和劣势,分析其存在的因素,综合分析得出课题结论。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3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