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日本农产品出口影响因素分析cms模型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向下,世界各国进出口份额始终增加,进出口范围不断扩大,进出口量不断上升,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也随着一体化的趋势不断扩大。日本作为中国重要的贸易合作伙伴,具有重要的经济战略地位,同时作为中国第一大农业出口国,中国对日本农产品的出口贸易额持续呈波动性增长趋势,但自2013年后出口贸易额呈负增长趋势。本文将采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按时间段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剖析研究,分析得出中国输日农产品增长主要是由于日本市场需求的增长导致的;但中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较弱,限制了农产品出口的增长,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提供了相关的建议。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1
二、文献综述4
(一)基于CMS模型的农产品贸易研究4
(二)基于其它模型的中日农产品贸易研究4
(三)基于CMS模型的中日农产品贸易研究5
三、中日农产品贸易现状5
(一)中国对日本农产品出口额变化5
(二)中国对日本农产品出口顺差额变化5
(三)中国农产品出口对日本市场的依赖性变化6
(四)中国输日农产品结构稳定7
四、模型的建立与引用8
(一)模型引用8
(二)数据选取9五、中国对日本出口农产品影响因素分析9
(一)一阶分解下的出口影响因素分析9
(二)二阶分解下的出口影响因素分析10
六、结论与建议10
(一)促进出口多元化,进一步完善对日农产品出口结构11
(二)改善出口质量,提升农产品竞争力11
(三)促进中日农业合作,共赢发展11
(四)抓住中日韩自贸区建设工程中的巨大机遇,积极开拓日本市场11
致谢12
参考文献12
目录
图1 1992—2015年中国对日农产品出口金额和差额的变动6
图2 1992—2015年中国对日农产品出口占农产品出口的总额比重6
目录
表1 中国对日本农产品出口结构 7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表2 CMS模型各项解释 9
表3 一阶分解下的出口贸易增长因素分解结果9表4 二阶分解下的出口贸易增长因素分解结果 10
中国对日本农产品出口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CMS模型
引言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的持续发展,各国之间联系越发地紧密,全球贸易发展也在逐步深入,各国贸易依存度也越来越高。而农产品作为一国命脉,农产品贸易早已成为各国贸易来往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要素。在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再次强调“鼓励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加大海外推介力度。加强农业对外合作,推动农业走出去。”的指导方针,农产品贸易开放问题成为学者们研究的重点。
中日贸易发展一直十分密切,自90年代以来贸易规模便不断持续扩大,长期以来日本便一直是中国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市场。但日本作为亚洲地区的一个典型岛国,国土面积只有中国的二十五分之一,适于农业耕作的面积并不多,自然资源十分匮乏,同时社会老龄化现象严重。其耕地面积为国土总面积的14.1%,又因老龄化缺乏新生劳动力,截止2016年日本的农业自给率已经降到了37%(在世界发达国家中排名最低)并且已经连续下滑多年,60%的农产品需要进口。由于中国具有充足的资源、低廉的劳动力以及相较于其它国家的地理优势,许多劳动密集型农产品从中国进口。日本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市场,近年来对日出口贸易额却开始逐渐下滑,并非以前阶梯状上升的趋势。
贸易自由化是全球化运动的趋势,中国于2001年加入WTO以来一直推行自由开放的贸易政策,已经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12个自贸协定。但中日农产品贸易双边发展及其不平衡,中国相对于日本一直处于贸易顺差国的状态,且贸易顺差自入世以来呈扩大趋势,贸易顺差额与2012年达到了峰值的114.27亿美元。这种高度不平衡也加剧了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日本因出于对本国农业的保护,对外国农产品进口实行强烈的干预,征收高额的关税并设置关税配额和非技术性壁垒,希望能够借此带动国内经济和国内农业的发展。例如自2006年起,日本正式实施肯定列表制度(Positive List System),进口日本的农产品要执行复杂的检查和严厉的技术标准才能获批进口日本,这些举措都严重限制了中国对日农产品的出口增长。2017年 4月13日中日韩自贸区第十二轮谈判于东京结束,历经多年虽有进展但仍然没有得出最终的结论。随着谈判结果的不断变化,这些因素使未来的贸易发展具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
伴随全球金融环境的不确定性及日本贸易保护措施的盛行,中国国内农产品出口受到了极大的制约。同时美国近日起又开始实行极端自私的贸易保护政策,中美贸易战争已然打响,两国贸易发展变得扑朔迷离。而日本作为美国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市场,中美日三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势必也会受到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找出中国农产品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准确的把握两国贸易发展的关键因素提高自身的出口竞争力便显得尤为关键。
本文将从联合国贸易商品统计数据库上(https://comtrade.un.org/)下载的2004—2016年间中日两国农产品贸易数据,并以2008和2012年为界将2004—2016年这段时间平均分为三段。通过不同时间段之间的对比,来比较分析影响出口增长的因素。数据利用而本文的农产品研究范围主要参考联合国统计署及世界海关组织所使用的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简称为HS协调编码制度,而农产品则覆盖了其1—24章内的全部商品。
二、文献综述
(一)基于CMS模型的农产品贸易研究
恒定市场份额模型,英文全称为Constant market share model,简称为CMS模型。其主要用途有两个,一是可以用于研究分析一国或地区出口贸易的波动因素;二是可用于分析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出口竞争力的强弱。DUAN和XU(2000)利用1980—1996中国农产品贸易出口数据,根据CMS模型对中国农产品在加拿大市场的竞争力进行了计算。孙笑丹(2007)于2007年利用CMS模型对世界各国的农产品出口竞争力进行计算,进而能够推演出国际农产品贸易的动态结构和增长动力。次年刘星、阎建勍(2008)运用CMS模型研究了对中国与美国两国的农产品进口和出口状况,研究得出影响两国农产品贸易的主要因素有世界农产品贸易环境和农产品进出口结构。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1
二、文献综述4
(一)基于CMS模型的农产品贸易研究4
(二)基于其它模型的中日农产品贸易研究4
(三)基于CMS模型的中日农产品贸易研究5
三、中日农产品贸易现状5
(一)中国对日本农产品出口额变化5
(二)中国对日本农产品出口顺差额变化5
(三)中国农产品出口对日本市场的依赖性变化6
(四)中国输日农产品结构稳定7
四、模型的建立与引用8
(一)模型引用8
(二)数据选取9五、中国对日本出口农产品影响因素分析9
(一)一阶分解下的出口影响因素分析9
(二)二阶分解下的出口影响因素分析10
六、结论与建议10
(一)促进出口多元化,进一步完善对日农产品出口结构11
(二)改善出口质量,提升农产品竞争力11
(三)促进中日农业合作,共赢发展11
(四)抓住中日韩自贸区建设工程中的巨大机遇,积极开拓日本市场11
致谢12
参考文献12
目录
图1 1992—2015年中国对日农产品出口金额和差额的变动6
图2 1992—2015年中国对日农产品出口占农产品出口的总额比重6
目录
表1 中国对日本农产品出口结构 7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表2 CMS模型各项解释 9
表3 一阶分解下的出口贸易增长因素分解结果9表4 二阶分解下的出口贸易增长因素分解结果 10
中国对日本农产品出口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CMS模型
引言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的持续发展,各国之间联系越发地紧密,全球贸易发展也在逐步深入,各国贸易依存度也越来越高。而农产品作为一国命脉,农产品贸易早已成为各国贸易来往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要素。在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再次强调“鼓励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加大海外推介力度。加强农业对外合作,推动农业走出去。”的指导方针,农产品贸易开放问题成为学者们研究的重点。
中日贸易发展一直十分密切,自90年代以来贸易规模便不断持续扩大,长期以来日本便一直是中国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市场。但日本作为亚洲地区的一个典型岛国,国土面积只有中国的二十五分之一,适于农业耕作的面积并不多,自然资源十分匮乏,同时社会老龄化现象严重。其耕地面积为国土总面积的14.1%,又因老龄化缺乏新生劳动力,截止2016年日本的农业自给率已经降到了37%(在世界发达国家中排名最低)并且已经连续下滑多年,60%的农产品需要进口。由于中国具有充足的资源、低廉的劳动力以及相较于其它国家的地理优势,许多劳动密集型农产品从中国进口。日本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市场,近年来对日出口贸易额却开始逐渐下滑,并非以前阶梯状上升的趋势。
贸易自由化是全球化运动的趋势,中国于2001年加入WTO以来一直推行自由开放的贸易政策,已经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12个自贸协定。但中日农产品贸易双边发展及其不平衡,中国相对于日本一直处于贸易顺差国的状态,且贸易顺差自入世以来呈扩大趋势,贸易顺差额与2012年达到了峰值的114.27亿美元。这种高度不平衡也加剧了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日本因出于对本国农业的保护,对外国农产品进口实行强烈的干预,征收高额的关税并设置关税配额和非技术性壁垒,希望能够借此带动国内经济和国内农业的发展。例如自2006年起,日本正式实施肯定列表制度(Positive List System),进口日本的农产品要执行复杂的检查和严厉的技术标准才能获批进口日本,这些举措都严重限制了中国对日农产品的出口增长。2017年 4月13日中日韩自贸区第十二轮谈判于东京结束,历经多年虽有进展但仍然没有得出最终的结论。随着谈判结果的不断变化,这些因素使未来的贸易发展具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
伴随全球金融环境的不确定性及日本贸易保护措施的盛行,中国国内农产品出口受到了极大的制约。同时美国近日起又开始实行极端自私的贸易保护政策,中美贸易战争已然打响,两国贸易发展变得扑朔迷离。而日本作为美国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市场,中美日三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势必也会受到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找出中国农产品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准确的把握两国贸易发展的关键因素提高自身的出口竞争力便显得尤为关键。
本文将从联合国贸易商品统计数据库上(https://comtrade.un.org/)下载的2004—2016年间中日两国农产品贸易数据,并以2008和2012年为界将2004—2016年这段时间平均分为三段。通过不同时间段之间的对比,来比较分析影响出口增长的因素。数据利用而本文的农产品研究范围主要参考联合国统计署及世界海关组织所使用的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简称为HS协调编码制度,而农产品则覆盖了其1—24章内的全部商品。
二、文献综述
(一)基于CMS模型的农产品贸易研究
恒定市场份额模型,英文全称为Constant market share model,简称为CMS模型。其主要用途有两个,一是可以用于研究分析一国或地区出口贸易的波动因素;二是可用于分析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出口竞争力的强弱。DUAN和XU(2000)利用1980—1996中国农产品贸易出口数据,根据CMS模型对中国农产品在加拿大市场的竞争力进行了计算。孙笑丹(2007)于2007年利用CMS模型对世界各国的农产品出口竞争力进行计算,进而能够推演出国际农产品贸易的动态结构和增长动力。次年刘星、阎建勍(2008)运用CMS模型研究了对中国与美国两国的农产品进口和出口状况,研究得出影响两国农产品贸易的主要因素有世界农产品贸易环境和农产品进出口结构。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