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保险、小额信贷与化学投入品的施用关系研究以江苏为例

农业保险、小额信贷与化学投入品的施用关系研究以江苏为例[20200428231748]
摘要:本文通过对江苏省淮安,扬州,苏州,徐州四市八县460个农户进行调研,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农业保险,小额信贷和化学投入品的施用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对于未获得小额信贷的农户,农业保险投入会减少农户对农药和化肥的使用,而具有小额信贷的农户,农业保险的投入会增加农户对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同时,小额信贷会可能改变农户的投资结构和减少农户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5`1^9`1^6^0`7^2# 
关键字:农业保险;小额信贷;化肥;农药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引言 2
(一)问题的提出 2
(二)相关文献综述 2
二、理论、数据与模型的设定 3
(一)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说 3
(二)计量模型与变量设定 4
三、实证检验与估计结果 5
四、结论与启示 7
致谢 8
参考文献: 9
农业保险、小额信贷与化学投入品的施用关系研究
——以江苏为例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持续、健康、稳步发展直接影响到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的推进,进而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长期以来,农业问题一直是国家关注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近几年来,“三农”问题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严峻性日渐凸显。而信贷要素的缺失和农村金融市场的不完善,已经被认为是制约农村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一方面,穷人需要金融服务,但由于信贷市场的不健全,正规金融部门很难服务贫困农村的穷人和低收入群体。小额信贷作为金融服务的创新制度,可以为穷人进入信贷市场提供平等的机会和促进农村信贷的市场发展,这已日渐成为发展金融领域的共识。另一方面,农业保险作为分散农业生产风险、补偿经济损失、稳定农民收入和促进农业发展的一种机制,人们对其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作用及其重要性已经形成共识。无论是相关政府部门还是学术界都普遍认为,加速推进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实施势在必行。
目前,已有研究表明,农业保险可能会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因为其刺激了农户增加化学要素的施用。Pope和Kramer’s(1979)指出农户会在所受风险发生变化时,改变他们化肥和农药的投入,而农业保险通过分散农业生产的风险鼓励了农户采取风险增加性行为(Ahsan,1982)。Horowitz and Lichtenberg(1993)认为增加化肥和农药的投入是风险增加性行为,因为增加化学要素施用在增加期望产量的同时也增加了产量方差即波动性,而对低于期望产量的部分给予部分保险补偿的话,农户就有动机去增加化学要素的施用。如果农业保险刺激农户施用更多的化肥要素进而引起生态环境的恶化,则可能影响整个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增长。那么,长期来看,对农业保险进行财政补贴所带来的结果将有悖于保险本身的政策目标。而小额信贷对贫困地区农户的收入和受教育程度的改善具有较强的支持力度,对农户脆弱性的改善具有明显效应(伍艳,2013),那么,小额信贷会不会改变农户的资产,从而影响了他们对农用化肥施用的决策?农业保险是否会增加农户对化学投入品的施用?进一步,获得小额信贷和未获得小额信贷的农户,他们对化学投入品的施用决策是否一致?
(二)相关文献综述
大量学者对农业保险与化学要素投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如,Quiggin,1992;Ramaswami,1993;Horowitz and Lichtenberg,1993;Smith and Goodwin,1996;Babcock and Hennessy,1996)。许多研究对农业保险与化学要素投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却得出相互矛盾的结论。其主要原因在于农业生产条件(如气候、降雨量等)、农业保险条款(如保障水平、理赔额度、保费等)因区域和作物的变化而不同,以及对农户决策过程的假设(联立或递归)并不一致。
Smith and Goodwin(1996)运用联立方程对美国堪萨斯州的麦农购买农业保险和化学物质施用行为作了实证分析,表明购买保险的农户的氮肥投入会降低5美元/公顷。他们的研究验证了传统的观点:农业保险制度下的道德风险效应导致农户减少要素投入。与此相反,Horowitz and Lichtenberg(1993)以农业保险影响农户化学品施用行为但反过来则影响不大、农户是风险规避者、化肥农药施用较多引发减产以及农业保险的购买决策在化学要素实际投入之前做出等为基本假定,利用递归模型研究发现,美国中西部购买了农业保险的谷农倾向于多施用化肥约19%,农药约21%,除草剂等的施用也相对较多。
Horowitz and Lichtenberg(1994)认为化肥及其他化学要素对产量分布具有两种不同的作用:增加化学要素施用在提高产量预期的同时也增加了产量的方差即波动性。当产量方差大到足以抵消其期望值时,增加化学要素投入能提高减产概率。如果农业保险对减产带来的损失进行补偿的话,那么农户将增加化学要素的施用。因此,理论上,作为分摊生产风险的农业保险对化学要素施用(包括化肥、农药、农膜)的作用方向并无定论,这除了取决于农业生产区域环境以外,还依赖于农业保险条款的性质。然而,普遍认为农药不能直接增加产量,它只有在发生病虫害的情况下才影响产量(Lichtenberg and Zilberman,1986)。因此,增施农药应当降低减产概率。这说明,购买保险的农户应该减少而不是增加农药的投入(Babcockand Hennessy,1996)。
Babcock and Hennessy(1996)对爱荷华州的农户运用蒙特卡罗模拟进行了分析,发现如果保障水平低于(或等于)70%时,农业保险计划会引致氮肥施用的少量减少,而如果保障水平为90%时,高风险规避型的农户会减少化肥施用约10%。他们的研究结果也说明,农户风险态度与农业保险保障水平对化学要素的施用产生显著影响。
伍艳(2013)运用likert五级量表以上层次法,对南充、广元贫困县26个乡镇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小额信贷对贫困地区的农户收入以及农户受教育水平具有较强的支持力度,小额信贷促进了农户参与猪牛羊和家禽的养殖,尤其对生猪养殖的促进作用尤其明显(李作稳等,2012)。因而小额信贷可能促使农户从种植业转移到养殖业,对本文的实证结果产生影响。小额信贷对农户的社会资本支持力度较弱。小额信贷对农户的脆弱性改善具有明显效应,当农户再次面临资金困难时,小额信贷可能作为首选的筹资手段。
以上文献表明农业保险与农用化学要素投入之间的关系取决于农户决策行为、农业生产环境、化学要素类型以及农业保险条款,而小额信贷可能通过改变农户的收入以及资本禀赋从而改变农户在农业保险下对农用化学品的施用。因此,任一特定条款的农业保险制度在具体区域内对环境的影响是一个实证研究的课题。
二、理论、数据与模型的设定
(一)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说
从农户服从“理性经济人”的基本假设出发,在特定的市场环境、技术与风险条件下,农户选择包括购买农业保险在内的各种不同组合的生产要素从事农业生产,从而使得农业生产利润的预期效用最大化(Wu and Adams,2001;Babcock and Hennessy,1996;Horowitz and Lichtenberg,1993;Quiggin,1992)。农业保险制度下,农户将调整其耕作方式以达到投保后农业生产预期收益效用最大化的目的。假设农业生产函数可以定义为:y=f(x,v),其中:y代表产出,且有y∈[ymin,ymax],g(y)为产量概率密度函数;x代表各种可变投入要素,诸如化肥、农药等;v是随机的自然环境状态,包括所有的气候条件(降雨量、土壤肥力等)和农户不能控制的因素等,即产生风险的源泉(旱灾、洪灾、冰雹、病虫害等)。一般地,对任意水平的可变投入要素x≥0,有y=f(x,v)≥0。令p是产出的单位价格,r是可变投入要素的单位价格,则在没有农业保险框架下,农户从事农业生产的目标函数是:
(1)
其中π表示农业生产的利润,U(π)是von Neuman-Morgenstern效用函数,并且
U′(π)>0,U″(π)≤0。
表达式(1)说明了农户可变要素投入与农户预期效用最大化之间的关系。所以农户效用预期最大化的条件是对x的一阶偏导数等于0,即可以得到农户可变投入要素的的需求函数,即:
(2)
表达式(2)表明农户的可变要素投入(在这里我们假定为农药和化肥)与化肥的价格r,随机的自然状态v,和产出的单位价格p是相关的。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取
本研究数据于2013年采取淮安,苏州,扬州,徐州四市八县460个农户家庭调查样本,这四个市分处苏南,苏本,苏中三个不同的地理位置,地区差异较大,能够满足样本多样性的特征。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取有效问卷460份,问卷有效率达92%。
(二)计量模型与变量设定
根据以上理论,本文构建以下模型:
(3)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384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