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研究
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研究[20191212103246]
摘 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西方发达国家掀起了席卷全球的第五轮并购浪潮。与此同时,中国国内企业并购活动也随之迅速发展。目前并购已成为我国企业发展壮大、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战略手段。但是,目前国内企业并购活动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再加上政府强制性的行政干预,这一切都使得市场机制不能充分的发挥作用,并购失败率较高。在众多国内企业并购活动失败的案例当中,忽视并购财务风险的存在,不能对并购中存在的财务风险进行有效防范是导致并购失败的主要原因。
本文采用定性分析和归纳法作为主要研究方法,在对国内企业并购失败活动的分析中采用了简单的定量分析。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基本理论的研究,再结合对企业并购存在财务风险的现状分析,得出并购财务风险的来源,进而对症下药提出防范措施和建议,以促进国内企业并购活动的顺利发展。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企业并购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目 录
ABSTRACT II
目 录 III
引言 1
第一章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相关理论 2
1.1 企业并购的概念与种类 2
1.1.1企业并购的概念 2
1.1.2 企业并购的种类 2
1.2 财务风险的界定 2
1.3 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的种类与特征 3
1.3.1 财务风险的种类 3
1.3.2 财务风险的特征 3
第二章 企业并购存在财务风险的现状 4
2.1 我国企业并购失败的总体概况 4
2.2 因财务风险导致企业并购失败的经典案例分析 5
第三章 企业并购存在财务风险的原因分析 7
3.1 政府过度干预造成企业偏离并购目标 7
3.2 信息不对称和评估方法不当带来的目标企业定价风险 7
3.3 融资风险和支付风险 8
3.4 流动性风险和偿债风险 9
第四章 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及对策 10
4.1 健全法律法规,减少政府干预 10
4.2 完善资本市场,规范中介机构 10
4.3选择恰当的收购估价模型合理确定目标企业的价值 11
4.4 增强杠杆收购中目标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稳定性 11
4.5建立流动性资产组合进行流动性风险管理 11
4.6 从时间上和数量上保证并购资金的取得以降低融资风险 12
结束语 13
参考文献 14
引言
我国的企业并购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在短短的三十多年来,我国的企业并购也经历了两次高潮。第一次并购高潮发生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时期。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市场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第二次并购高潮。与第一次相比,企业并购规模扩大,上市公司股权收购成为重要的并购形式。企业自身的扩张愿望成为企业并购的主要动机。根据相关资料统计,在2005至2009年间合计发生了565起上市公司并购事件,平均每起并购案的并购金额为2.22亿元。由于国内并购发展时间较短,难以从总体上判断其成功或失败,但是有资料估计,我国企业并购事件真正成功的,不到十分之一。总结以往的失败案例可以发现,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很多,但财务风险是其中尤为重要的一个因素。因为企业并购从实质上说是一项长期投资行为,涉及的财务活动复杂,财务风险更是不可避免。为了保证企业并购活动的正常进行,必须重视并购中财务风险的估计与防范,这也是本文选题的现实意义之所在。
本文的研究重点为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本文将从企业并购活动基本理论入手,界定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分析其现状和产生的原因,提出并购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和建议,促进企业并购活动的健康发展。本文采用了定性分析和归纳法作为主要研究方法,在对企业并购存在财务风险的现状进行分析时,采用了简单的定量分析方法。
第1章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相关理论
1.1 企业并购的概念和种类
1.1.1 企业并购的概念
企业并购就是企业之间的兼并与收购行为。国际上通常称为Mergers and Acquisitions,简称M&A。狭义的兼并相当于公司法中规定的吸收合并。广义的兼并除了包括吸收合并外还包括新设合并。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合并可采取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两种形式。一个公司吸收其他公司,被吸收的公司解散,称为吸收合并。两个以上公司合并设立一个新的公司,合并各方解散,称为新设合并。收购(Acquisition)是企业通过现金或股权方式收购其他企业产权的交易行为。收购可进一步分为资产收购和股份收购。股份收购又可按收购方所获得的股权比例分为控股收购和全面收购。
1.1.2 企业并购的种类
企业并购的种类很多,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把并购划分为许多不同的类型: 按并购双方是否友好协商划分,并购分为善意并购和敌意并购;按企业资产的产权转移方式划分,又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六类:第一类是以现金购买被兼并方的资产;第二类是以现金购买目标企业的股票,达到企业产权全部转移或控股;第三类是优势企业以股票置换目标企业的资产;第四类是按照商定的比例,以股票交换股票,使目标企业的股东成为优势企业的股东;第五类是通过协议,有条件地无偿划拨资产;第六类是优势企业以借债或负债来换股,以拥有对目标企业的产权为目的,也称为杠杆收购。
1.2 财务风险的界定
一般来说,企业的财务风险是指筹资决策带来的风险。不同的筹资决策,不同的筹资数额,必然会使企业的资本结构发生变化,由此导致企业财务状况的不确定性。这里的筹资通常指借债,因此狭义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因借债利用财务杠杆所导致的财务结果的不确定性,广义的财务风险指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导致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进而使企业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的主要表现为:企业由于对并购资金的大量支付,从而致使借贷利息增加和股权被稀释,并购公司的财务压力不断增大,出现企业财务的糟糕局面。
1.3 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的种类与特征
1.3.1 财务风险的种类
企业并购的过程可以分成三步,第一是选择目标企业,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进行准确的评估;第二是收购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企业可能单凭自有资金无法实现并购,因此需要进行并购资金的筹措,并确定资金的支付手段;最后是进行并购后的整合,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将资源进行重新优化。因此,根据企业的并购过程,可以将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分为三类:并购前的定价风险,并购时的筹资风险和并购后的整合风险。
1.3.2 财务风险的特征
根据以上对并购财务风险的分类,可以发现并购财务风险是企业由于并购而涉及的各项财务活动引起的企业财务状况的不确定性。所以,它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1.综合性
企业并购活动是一种复杂的活动,涉及多个环节的操作,而每一环节都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从而导致各种并购风险的存在。这些风险通常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其危害性最终体现在其所引发的对并购活动企业财务状况的不确定性影响上。
2.前后关联性
并购过程中,前后各环节的财务风险具有较强的前后关联性。前一环节所引发的财务风险会相应地影响到后续阶段,具有连锁反应的特征。以定价风险为例,定价失误所导致的价格偏差带来的财务风险将延续到后面的融资支付环节,造成并购融资活动的不确定性。
3.可控性
虽然企业并购活动的财务风险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但并不是说我们只能采取消极逃避的态度,相反,可以通过提高信息的处理质量、采取科学的决策机制和控制手段对其实施有效管理,从而达到确保企业并购目标顺利实现的目的。
4.动态性
导致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因素总是处于运动变化之中,并购各环节中各种风险因素造成的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影响范围和强度也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因此,对并购各阶段、各环节的财务风险管理应采取动态管理的方式加以控制。
第2章 企业并购存在财务风险的现状
2.1 我国企业并购失败的总体概况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体制的不断完善,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很多企业通过并购手段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提高了资本效率,并购作为企业间的一项产权交易活动日益活跃于资本市场。但它却是一项高风险的经营活动,其高风险则主要来自于财务风险,不认真对待企业并购中存在的财务风险势必会导致并购失败,甚至企业破产。
根据国泰安数据库对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数据统计,在2000-2011年合计发生633起的并购失败案例,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如图3.1。
图3.1 2000-2011企业并购失败数量走势图
根据图3.1,我们可以看到近十年来,企业并购失败的数量整体的趋势是不断上升的,尤其是09年发生了137起并购失败案例,11年发生了120起并购失败的案例,并购失败的原因何在?并购本身就是一项高风险的经营活动,而其高风险主要来自于并购中的财务风险。下文将选取企业并购失败数量最多的2009年来对企业并购失败的具体情况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009年度,沪、深两市参与并购重组的上市公司总数及交易资产总量均创下了历史记录。并购重组整体呈现出涉及行业广、交易金额大、热点领域集中等特点,市场涌现出多起控股股东借助上市公司平台整合核心资产实现整体上市,以及跨沪深市场换股吸收合并等影响力空前的并购重组案例,体现了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但是在这样声势浩大的并购浪潮中,还是发生了数量高达137起的企业并购失败的案例,根据国泰安数据库对企业并购失败类型的分类,如图3.2所示,资产收购所占比例最大,占64%,其次是资产剥离占28%,债务重组的最少,占1%,另外股权转让和资产置换各占5%和2%。
图3.2 2009年企业并购失败中各重组类型占比一览
2.2 因财务风险导致企业并购失败的经典案例分析
根据第二部分对并购中的财务风险的分类,发现主要可以分为并购前的定价风险,并购时的筹资风险,并购后的整合风险。接下来就以这三个风险为出发点来分析企业并购失败的典型案例。
1. 定价风险
企业并购的起点是选择目标企业,选择的主要方式就是对目标企业进行价值评估,价值评估是并购成功的关键,所以对目标企业的定价风险是并购企业的首要风险。在对目标企业进行价值评估的过程中,可能对目标企业并购后获利能力给予过于乐观的估计,因此从另一个方面造成预期收入的较大波动,从而增加了并购企业的财务风险。这种财务风险会将企业陷入财务陷阱,使得并购企业承担过高的实际成本,可能引起债务结构和资本结构的重大变化,严重影响企业并购活动的顺利进行。比如TCL在收购汤姆逊集团的彩电业务上的失误,正是由于错误估计了该业务的预期收益。并购产生的协同价值远远低于预期。而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是,TCL从汤姆逊收购的CRT(阴极射线管)彩电生产设备已经过时了,就在TCL收购前后,彩电行业正经历液晶电视的快速发展,但TCL没有预料到,在彩电市场,技术更替迅速。尽管汤姆逊拥有可以利用的彩电专利34 000多项,但TCL集团通过并购所获生产线和专利技术的绝大多数,都是过时的CRT显示技术。在液晶电视对CRT电视的替代过程中,这部分资产不仅不能给公司产生盈利,还将给公司形成巨大的财务负担。
2. 筹资风险
并购需要大量的资金,需要根据并购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融资方案,尽量降低融资成本,合理确定企业的融资结构,避免企业出现财务危机,所以并购企业是否可以利用各种筹集资金的途径及时地筹集到资金是企业并购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2005年的“华源危机”就是因为筹资风险导致企业并购失败的经典案例之一。多年来以巨额举贷实现快速并购扩张的华源终究为此付出了代价。据《财经》披露,“华源危机”的导火索之一是2005年9月中旬上海银行对华源一笔1.8亿元贷款到期。此笔贷款是当年华源为收购上药集团而贷,因年初财政部检查该事件,加之银行信贷整体收紧,作为华源最大贷款行之一的上海银行担心华源无力还贷,遂加紧催收贷款。上海银行不仅是华源集团最大贷款银行之一,同时还持有其7.765%股权,为第五大股东。上海银行“逼债”,导致华源贷款银行整体催收贷款,并引发多起诉讼,华源集团旗下多家上市公司股权相继被冻结,最终导致2005年9月因银行逼债而爆发“华源危机”。这就是由于筹资风险引起的并购企业资本结构恶化、负债比例过高和偿还能力下降,最终导致危机的发生。
3.整合风险
企业在并购后,需要对公司进行重新整合,这是并购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如果忽视了并购后的整合,则可能使并购功亏一篑。企业在完成并购后,需要对目标企业进行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但是如果没有将目标企业的资产负债进行高效的剥离和整合,不但达不到提高核心资产效率、降低成本的目的,反而会降低优质资源效益,从而造成企业资金无法运转,给企业带来市场风险和财务风险。企业在进行整合的过程中,同时需要对财务组织机构和职能进行整合,如果整合不当,就会造成财务部门的责权分工不明确,不能够互相制约,导致财务岗位繁杂、效率低下,甚至可能出现损坏企业利益的财务行为。TCL 收购阿尔卡特失败就是由于并购后整合不利所导致的。2004 年 4 月 26 日,TCL 宣布与法国阿尔卡特已经正式签订了“股份认购协议”,双方将组建一家合资企业 T&A 从事手机及相关产品和服务的研发、生产及销售。这是中国在全球范围内首次整合国际大公司的手机业务。当合资公司 T&A 开始运营之后,双方的文化冲突就显现出来了,无论是双方合作目标还是决策方式,管理制度、销售策略及员工待遇方面,都存在难以弥合的文化价值差距。TCL 面对双方的文化差距或冲突,完全无力化解企业文化整合这道难题,而且越整合越糟糕,导致合资公司的经营状况迅速恶化,并购后出现严重危机。
摘 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西方发达国家掀起了席卷全球的第五轮并购浪潮。与此同时,中国国内企业并购活动也随之迅速发展。目前并购已成为我国企业发展壮大、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战略手段。但是,目前国内企业并购活动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再加上政府强制性的行政干预,这一切都使得市场机制不能充分的发挥作用,并购失败率较高。在众多国内企业并购活动失败的案例当中,忽视并购财务风险的存在,不能对并购中存在的财务风险进行有效防范是导致并购失败的主要原因。
本文采用定性分析和归纳法作为主要研究方法,在对国内企业并购失败活动的分析中采用了简单的定量分析。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基本理论的研究,再结合对企业并购存在财务风险的现状分析,得出并购财务风险的来源,进而对症下药提出防范措施和建议,以促进国内企业并购活动的顺利发展。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企业并购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目 录
ABSTRACT II
目 录 III
引言 1
第一章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相关理论 2
1.1 企业并购的概念与种类 2
1.1.1企业并购的概念 2
1.1.2 企业并购的种类 2
1.2 财务风险的界定 2
1.3 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的种类与特征 3
1.3.1 财务风险的种类 3
1.3.2 财务风险的特征 3
第二章 企业并购存在财务风险的现状 4
2.1 我国企业并购失败的总体概况 4
2.2 因财务风险导致企业并购失败的经典案例分析 5
第三章 企业并购存在财务风险的原因分析 7
3.1 政府过度干预造成企业偏离并购目标 7
3.2 信息不对称和评估方法不当带来的目标企业定价风险 7
3.3 融资风险和支付风险 8
3.4 流动性风险和偿债风险 9
第四章 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及对策 10
4.1 健全法律法规,减少政府干预 10
4.2 完善资本市场,规范中介机构 10
4.3选择恰当的收购估价模型合理确定目标企业的价值 11
4.4 增强杠杆收购中目标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稳定性 11
4.5建立流动性资产组合进行流动性风险管理 11
4.6 从时间上和数量上保证并购资金的取得以降低融资风险 12
结束语 13
参考文献 14
引言
我国的企业并购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在短短的三十多年来,我国的企业并购也经历了两次高潮。第一次并购高潮发生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时期。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市场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第二次并购高潮。与第一次相比,企业并购规模扩大,上市公司股权收购成为重要的并购形式。企业自身的扩张愿望成为企业并购的主要动机。根据相关资料统计,在2005至2009年间合计发生了565起上市公司并购事件,平均每起并购案的并购金额为2.22亿元。由于国内并购发展时间较短,难以从总体上判断其成功或失败,但是有资料估计,我国企业并购事件真正成功的,不到十分之一。总结以往的失败案例可以发现,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很多,但财务风险是其中尤为重要的一个因素。因为企业并购从实质上说是一项长期投资行为,涉及的财务活动复杂,财务风险更是不可避免。为了保证企业并购活动的正常进行,必须重视并购中财务风险的估计与防范,这也是本文选题的现实意义之所在。
本文的研究重点为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本文将从企业并购活动基本理论入手,界定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分析其现状和产生的原因,提出并购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和建议,促进企业并购活动的健康发展。本文采用了定性分析和归纳法作为主要研究方法,在对企业并购存在财务风险的现状进行分析时,采用了简单的定量分析方法。
第1章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相关理论
1.1 企业并购的概念和种类
1.1.1 企业并购的概念
企业并购就是企业之间的兼并与收购行为。国际上通常称为Mergers and Acquisitions,简称M&A。狭义的兼并相当于公司法中规定的吸收合并。广义的兼并除了包括吸收合并外还包括新设合并。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合并可采取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两种形式。一个公司吸收其他公司,被吸收的公司解散,称为吸收合并。两个以上公司合并设立一个新的公司,合并各方解散,称为新设合并。收购(Acquisition)是企业通过现金或股权方式收购其他企业产权的交易行为。收购可进一步分为资产收购和股份收购。股份收购又可按收购方所获得的股权比例分为控股收购和全面收购。
1.1.2 企业并购的种类
企业并购的种类很多,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把并购划分为许多不同的类型: 按并购双方是否友好协商划分,并购分为善意并购和敌意并购;按企业资产的产权转移方式划分,又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六类:第一类是以现金购买被兼并方的资产;第二类是以现金购买目标企业的股票,达到企业产权全部转移或控股;第三类是优势企业以股票置换目标企业的资产;第四类是按照商定的比例,以股票交换股票,使目标企业的股东成为优势企业的股东;第五类是通过协议,有条件地无偿划拨资产;第六类是优势企业以借债或负债来换股,以拥有对目标企业的产权为目的,也称为杠杆收购。
1.2 财务风险的界定
一般来说,企业的财务风险是指筹资决策带来的风险。不同的筹资决策,不同的筹资数额,必然会使企业的资本结构发生变化,由此导致企业财务状况的不确定性。这里的筹资通常指借债,因此狭义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因借债利用财务杠杆所导致的财务结果的不确定性,广义的财务风险指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导致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进而使企业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的主要表现为:企业由于对并购资金的大量支付,从而致使借贷利息增加和股权被稀释,并购公司的财务压力不断增大,出现企业财务的糟糕局面。
1.3 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的种类与特征
1.3.1 财务风险的种类
企业并购的过程可以分成三步,第一是选择目标企业,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进行准确的评估;第二是收购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企业可能单凭自有资金无法实现并购,因此需要进行并购资金的筹措,并确定资金的支付手段;最后是进行并购后的整合,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将资源进行重新优化。因此,根据企业的并购过程,可以将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分为三类:并购前的定价风险,并购时的筹资风险和并购后的整合风险。
1.3.2 财务风险的特征
根据以上对并购财务风险的分类,可以发现并购财务风险是企业由于并购而涉及的各项财务活动引起的企业财务状况的不确定性。所以,它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1.综合性
企业并购活动是一种复杂的活动,涉及多个环节的操作,而每一环节都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从而导致各种并购风险的存在。这些风险通常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其危害性最终体现在其所引发的对并购活动企业财务状况的不确定性影响上。
2.前后关联性
并购过程中,前后各环节的财务风险具有较强的前后关联性。前一环节所引发的财务风险会相应地影响到后续阶段,具有连锁反应的特征。以定价风险为例,定价失误所导致的价格偏差带来的财务风险将延续到后面的融资支付环节,造成并购融资活动的不确定性。
3.可控性
虽然企业并购活动的财务风险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但并不是说我们只能采取消极逃避的态度,相反,可以通过提高信息的处理质量、采取科学的决策机制和控制手段对其实施有效管理,从而达到确保企业并购目标顺利实现的目的。
4.动态性
导致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因素总是处于运动变化之中,并购各环节中各种风险因素造成的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影响范围和强度也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因此,对并购各阶段、各环节的财务风险管理应采取动态管理的方式加以控制。
第2章 企业并购存在财务风险的现状
2.1 我国企业并购失败的总体概况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体制的不断完善,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很多企业通过并购手段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提高了资本效率,并购作为企业间的一项产权交易活动日益活跃于资本市场。但它却是一项高风险的经营活动,其高风险则主要来自于财务风险,不认真对待企业并购中存在的财务风险势必会导致并购失败,甚至企业破产。
根据国泰安数据库对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数据统计,在2000-2011年合计发生633起的并购失败案例,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如图3.1。
图3.1 2000-2011企业并购失败数量走势图
根据图3.1,我们可以看到近十年来,企业并购失败的数量整体的趋势是不断上升的,尤其是09年发生了137起并购失败案例,11年发生了120起并购失败的案例,并购失败的原因何在?并购本身就是一项高风险的经营活动,而其高风险主要来自于并购中的财务风险。下文将选取企业并购失败数量最多的2009年来对企业并购失败的具体情况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009年度,沪、深两市参与并购重组的上市公司总数及交易资产总量均创下了历史记录。并购重组整体呈现出涉及行业广、交易金额大、热点领域集中等特点,市场涌现出多起控股股东借助上市公司平台整合核心资产实现整体上市,以及跨沪深市场换股吸收合并等影响力空前的并购重组案例,体现了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但是在这样声势浩大的并购浪潮中,还是发生了数量高达137起的企业并购失败的案例,根据国泰安数据库对企业并购失败类型的分类,如图3.2所示,资产收购所占比例最大,占64%,其次是资产剥离占28%,债务重组的最少,占1%,另外股权转让和资产置换各占5%和2%。
图3.2 2009年企业并购失败中各重组类型占比一览
2.2 因财务风险导致企业并购失败的经典案例分析
根据第二部分对并购中的财务风险的分类,发现主要可以分为并购前的定价风险,并购时的筹资风险,并购后的整合风险。接下来就以这三个风险为出发点来分析企业并购失败的典型案例。
1. 定价风险
企业并购的起点是选择目标企业,选择的主要方式就是对目标企业进行价值评估,价值评估是并购成功的关键,所以对目标企业的定价风险是并购企业的首要风险。在对目标企业进行价值评估的过程中,可能对目标企业并购后获利能力给予过于乐观的估计,因此从另一个方面造成预期收入的较大波动,从而增加了并购企业的财务风险。这种财务风险会将企业陷入财务陷阱,使得并购企业承担过高的实际成本,可能引起债务结构和资本结构的重大变化,严重影响企业并购活动的顺利进行。比如TCL在收购汤姆逊集团的彩电业务上的失误,正是由于错误估计了该业务的预期收益。并购产生的协同价值远远低于预期。而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是,TCL从汤姆逊收购的CRT(阴极射线管)彩电生产设备已经过时了,就在TCL收购前后,彩电行业正经历液晶电视的快速发展,但TCL没有预料到,在彩电市场,技术更替迅速。尽管汤姆逊拥有可以利用的彩电专利34 000多项,但TCL集团通过并购所获生产线和专利技术的绝大多数,都是过时的CRT显示技术。在液晶电视对CRT电视的替代过程中,这部分资产不仅不能给公司产生盈利,还将给公司形成巨大的财务负担。
2. 筹资风险
并购需要大量的资金,需要根据并购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融资方案,尽量降低融资成本,合理确定企业的融资结构,避免企业出现财务危机,所以并购企业是否可以利用各种筹集资金的途径及时地筹集到资金是企业并购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2005年的“华源危机”就是因为筹资风险导致企业并购失败的经典案例之一。多年来以巨额举贷实现快速并购扩张的华源终究为此付出了代价。据《财经》披露,“华源危机”的导火索之一是2005年9月中旬上海银行对华源一笔1.8亿元贷款到期。此笔贷款是当年华源为收购上药集团而贷,因年初财政部检查该事件,加之银行信贷整体收紧,作为华源最大贷款行之一的上海银行担心华源无力还贷,遂加紧催收贷款。上海银行不仅是华源集团最大贷款银行之一,同时还持有其7.765%股权,为第五大股东。上海银行“逼债”,导致华源贷款银行整体催收贷款,并引发多起诉讼,华源集团旗下多家上市公司股权相继被冻结,最终导致2005年9月因银行逼债而爆发“华源危机”。这就是由于筹资风险引起的并购企业资本结构恶化、负债比例过高和偿还能力下降,最终导致危机的发生。
3.整合风险
企业在并购后,需要对公司进行重新整合,这是并购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如果忽视了并购后的整合,则可能使并购功亏一篑。企业在完成并购后,需要对目标企业进行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但是如果没有将目标企业的资产负债进行高效的剥离和整合,不但达不到提高核心资产效率、降低成本的目的,反而会降低优质资源效益,从而造成企业资金无法运转,给企业带来市场风险和财务风险。企业在进行整合的过程中,同时需要对财务组织机构和职能进行整合,如果整合不当,就会造成财务部门的责权分工不明确,不能够互相制约,导致财务岗位繁杂、效率低下,甚至可能出现损坏企业利益的财务行为。TCL 收购阿尔卡特失败就是由于并购后整合不利所导致的。2004 年 4 月 26 日,TCL 宣布与法国阿尔卡特已经正式签订了“股份认购协议”,双方将组建一家合资企业 T&A 从事手机及相关产品和服务的研发、生产及销售。这是中国在全球范围内首次整合国际大公司的手机业务。当合资公司 T&A 开始运营之后,双方的文化冲突就显现出来了,无论是双方合作目标还是决策方式,管理制度、销售策略及员工待遇方面,都存在难以弥合的文化价值差距。TCL 面对双方的文化差距或冲突,完全无力化解企业文化整合这道难题,而且越整合越糟糕,导致合资公司的经营状况迅速恶化,并购后出现严重危机。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2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