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国演义谋士形象浅析秘书的角色定位【字数:13125】

内容在当今社会,秘书人员一直面临着复杂的工作环境,他们角色的多样性往往使自身陷入矛盾之中。因此,想要将秘书工作做到位,实现秘书的职能,清晰的角色意识尤为重要,这便要求秘书人员必须摆正秘书的角色定位。《三国演义》中群英荟萃,谋士形象更是其中的一大亮点。他们作为领导身边的谋士,为领导出谋划策、行文办事,具有显著的秘书特征。这篇论文中所提到的谋士都能够对自己做出合理的定位,他们尽忠尽责、善于参谋、甘为配角,肩负着谋士的使命,深受领导的赏识,体现了作为秘书所具备的优良品质;但同时也有些谋士因为错误的定位而做出错误的行为,从而落得惨败的下场。最后再结合现代秘书案例,给当代秘书人员以启示,使当代秘书人员能够对秘书角色有着正确的定位。
目 录
一、引言 1
二、秘书角色定位的概述 1
三、《三国演义》中谋士的定位特点 2
(一)《三国演义》中的“秘书” 2
(二)《三国演义》中谋士的合理定位 3
1.尽忠尽责 3
2.善于参谋 4
3.甘当配角 5
(三)《三国演义》中谋士的错位表现 5
1.恃才傲物,无视领导权威 6
2.越俎代庖,化作领导身份 7
3.以权谋私,暗中弄权谋术 7
四、谋士对秘书角色定位的启示 8
(一)秘书职业正确的角色定位 8
1.具有良好的工作态度 8
2.明确秘书的工作职能 9
(二)秘书角色正确定位的途径 10
1.增强秘书的角色意识 10
2.明确秘书的责权意识 10
3.提高秘书的职业道德水平 11
五、结语 11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4
从《三国演义》谋士形象浅谈秘书的角色定位
一、引言
古往今来,秘书人员越职渎职、贪污受贿、以权谋私的现象始终存在,最大的原因是秘书人员易出现角色错位。在秘书的角度来看,他们既是依靠领导而存在的“配角”,是领导的工作助手,又是秘书工作的“主角”,来完成秘书工作,因此具有显著的双重性。正是秘书角色的双重性,往往使秘书人员无法明确秘书的职责,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不能够恰当地处理各种复杂的关系,从而偏离、混淆了秘书的角色身份,致使秘书角色冲突,甚至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这要求秘书人员必须准确地把握秘书的角色意识,对自身进行合理的角色定位,才能在秘书岗位上完成各项任务,真正地做好领导的助手。
本课题选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一书,以其中的谋士形象为例,从谋士形象的塑造来探讨和分析他们的角色定位。小说中对谋士形象的塑造主要是通过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和行为描写这几个方面来刻画的,通过他们的言谈举止、仪表风度就可以看出他们的性格特点和行事风格,使谋士形象更加丰满,也更有利于对角色的分析。身为领导的谋士,他们充分地发挥自身的才能,为领导出谋划策,行文办事,他们对自身的定位也正是在“谋”的这个过程中体现出来。如小说中的郭嘉、诸葛亮等人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只为主公而谋;而有的谋士如逢纪、杨松等人自私自利、卖主求荣,只为自己而谋,最终落得凄惨的下场,可见角色定位对秘书人员的重要性。秘书角色定位准确与否,既关联着领导与公司的荣誉和得失,也关联着自身职业的前途与发展。《三国演义》中所塑造的谋士形象鲜明、生动,通过对他们的行事作风的分析,一方面,可以使当代秘书工作者深刻地认识到秘书角色定位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使秘书人员能够以史为鉴,以人为镜,审视自我,不断改进,从而能够对秘书的角色进行正确定位,实现秘书工作和自身的价值。
二、秘书角色定位的概述
在生活的这个大舞台之中,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位置,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履行着各自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可以称之为社会角色,它规范着每个人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同时,每一个人又具有多重的社会角色,在不同的场合和条件下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例如一名女教师在学校里的角色是教书育人,回到家里她又可能是为人妻或为人母的角色。秘书作为一种职业也有不同的角色,但由于秘书工作繁琐复杂,秘书人员又常常周旋于形形色色的关系之中,因此秘书的角色更加复杂,便很容易发生角色冲突,造成认知错误。所以作为新时代的秘书人员,准确的秘书角色定位是十分必要的。所谓秘书的角色定位,是指秘书对自己在社会组织中所扮演角色、所处地位的衡量和确定。对秘书角色进行衡量和确定的关键,便是要立足于“秘书”的含义。对于“秘书”这一定义,一直以来有着诸多说法,存在争议的根本原因也是由于秘书工作的特殊性而使秘书的角色难以准确定位。杨树森先生根据秘书工作的特有性质,对秘书这一概念做出的定义为:秘书是直接为领导、主管或雇主提供辅助管理、综合服务,并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工作人员。根据这一定义,可以总结出秘书的工作具有直接性、辅助性、服务性、综合性和参谋性,而其他的专家学者对秘书的定义也大多不离其宗,所以可以把这几点工作性质作为衡量和确定秘书角色的基准,以此来判断秘书角色定位合不合理。
三、《三国演义》中谋士的定位特点
(一)《三国演义》中的“秘书”
三国时期是一个征战不息、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即使我们不去特意读这本书,其中的人物形象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也熟知不少,比如心狠手辣的曹操,仁慈宽厚的刘备,刚愎自用的袁绍在这些众多人物的背后,我们不难发现一些重要“秘书”人物的崛起,那便是这些领导背后的谋士。“谋”,《左传》中言“咨难为谋”;士是西周宗法制最底层的贵族,属于当时的积极分子。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士逐渐丧失特权,同时养士之气兴起。士为了寻求出路,或实现个人抱负,便投靠某个领导人物或集团之下来辅佐他们。对于“士”的解释,《说文解字》中说:“士,事也。孔子曰‘推十合一为士’。清代学者段玉裁注曰‘凡能事其事者称士’”。现代可以解释为,谋士就是为上司出谋划策的、善于办事的智力服务者。在这部小说里,谋士是典型的参谋型、智囊型秘书,他们的作用极为重要,集团的成败与他们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每个领导集团都有自己的智囊团来助自己一臂之力,如曹操的谋士荀彧、荀攸、郭嘉等人,刘备的谋士诸葛亮、庞统等人,虽有的官衔不一,或主簿、军师,或祭酒、别驾,但他们的最终职责都是辅佐领导,为他们筹谋划策。这中间的大多谋士,凭借着自身的才干、谋略和忠诚,辅其所奉之主,尽心尽力,助其实现宏图大业;其中也不乏一些邪恶奸诈之士,如袁绍集团中的审配、逢纪,只为一己之私,害人终害己。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mishu/12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