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在马嵬驿旅游开发中的作用分析与应用研究(附件)
摘 要“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的重大问题,农村经济的发展模式单一,资源缺乏,一直以来单纯依靠土地和廉价的劳动力来发展,而其他的资源则一直未被开发利用。民俗文化作为农村中一种独特的旅游资源,被长期闲置起来,有的农村对民俗文化进行了一定程度开发,取得了明显效果,增加了农民的收入,给当地农村提供了很多的就业岗位,但是在开发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资源不能充分的利用,实现价值的最大化,而且陕西省农村民俗文化开发中,同质化程度较高,农村之间的竞争力低,没有自己的特点。马嵬驿作为陕西省民俗文化发展相对成功的农村,在利用民俗文化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很多。内容形式的单一性,缺乏专业的艺术人员等一系列客观存在的问题,制约了马嵬驿民俗文化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本文针对马嵬驿民俗文化村进行研究,分析其发展的路程,发现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改进,借鉴马嵬驿成功经验,为陕西省其他经济落后的农村提供借鉴。
目 录
1 绪论 1
1.1研究意义 1
1.1.1研究的目的 1
1.1.2研究的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2.1国外的研究现状 1
1.2.1国内的研究现状 1
1.3研究思路和方法 2
1.3.1研究思路 2
1.3.2研究方法 2
2 相关概念界定 4
2.1民俗文化概念 4
2.1.1民俗文化 4
2.1.2民俗文化特点 4
2.2乡村旅游概念 5
2.3民俗文化在乡村旅游旅游开发中作用分析 5
2.3.1民俗文化在民俗旅游中的传播作用 5
2.3.2民俗文化丰富旅游资源的内涵及品质 6
2.3.3民俗文化是当地旅游项目创意的源泉 6
2.3.4民俗文化是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6
3 民俗文化在马嵬驿旅游开发中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9
3.1马嵬驿旅游开发现状 9
3.1.1马嵬驿概况介绍 9
3.1.2民俗文化在马嵬驿旅游开发现状分析 9
3.2民俗文化在马嵬驿旅游开发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中存在问题分析 10
3.2.1内容单一,同质化高 10
3.2.2缺乏专业艺术人员 10
3.2.3民俗表演娱乐项目少 10
4 民俗文化在马嵬驿旅游开发中的应用分析与对策研究 11
4.1民俗文化在马嵬驿旅游开发中的应用 11
4.1.1在现代民俗表演中的应用 11
4.1.2在民俗娱乐项目中的应用 11
4.1.3在民间艺术传承中的应用 12
4.1.4在民间工艺品制作中的应用 12
4.1.5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 13
4.2马嵬驿旅游开发中的对策分析 13
4.2.1深入挖掘唐文化,形成特色 13
4.2.2定期培训,成立相关团体 14
4.2.3结合民俗文化,开发新项目 14
5 结论 15
参考文献 16
致谢 18
1 绪论
1.1研究意义
1.1.1研究的目的
现在民俗文化日益被人们所重视,在陕西的很多农村都已开发这种资源,本文在马嵬驿民俗文化村发展的基础上,根据马嵬驿民俗文化村发展的情况以及所取的成功经验进行分析借鉴,为陕西其他农村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发展思路。
1.1.2研究的意义
本论文通过对农村旅游以及农村民俗文化的研究,为农村的经济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思路,解决农村在旅游开发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并且加快我国城镇化的速度。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的研究现状
民俗旅游兴起之前,民俗作为一门专业的学科已经在西方国家兴起,早在18世纪,德国学者赫德尔(Johann Herder, 1744~1803)提出了“挖掘与重建德国的民间文化”的倡议,这个倡议直接影响了以后的民俗学的发展,1864年英国古物学者汤姆斯(William Thoms,1803~1885)提议以“民俗学”(folklore)来代替过去关于民俗文化的种种说法。
鲁范德(Jan ? Harold Brunvand)《美国民俗学》从民俗入手,探讨农村民俗文化的意义、形式和功能,研究不同农村民俗文化之间的关系。〔日〕柳田国男在《乡土生运研究法》中,主要探究了农村渔民的生活,他按照人们与民俗的亲近程度将农村民俗文化事象分为有形民俗文化、语言艺术和心意现象三大类。〔韩)郑然鹤的《韩国的民俗学(二)》对农村民俗作了定义和分类。
1.2.1国内的研究现状
我国的民俗文化一直深深根植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但是没有被做为理论性的学科重视,一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才被逐渐重视起来,其渊源可以追溯到五四运动。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兴起了征集和研究及歌谣的学术活动,这标志着中国民俗学从此开始,1922年12月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俗学刊物《歌谣》周刊,从五四运动以后我国的民俗学虽然有一定的成就,但是由于国家一直处于动荡之中,民俗学进展比较缓慢。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文化事业不断发展,尤其是对于民间文学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客观上促进了我国的民俗学发展。
栗晓冬的《农村民俗文化建设研究》是以泰安市为例,论述了农村民俗文化建设现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该市进行农村民俗文化建设的建议。罗江华的《农村民俗文化的生存危机与保护策略》指出了人们在农村民俗文化认识和观念上存在的偏差。他认为新农村文化建设,关键是农村民俗文化保护。他特别指出应当加强政府的领导和指导,建立农村民俗文化组织,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形成保护与发展农村民俗文化的新局面。
1.3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研究思路
本论文旨在对民俗文化在马嵬驿民俗旅游开发中的与应用进行研究分析,找出其中的成功经验以及不足之处为陕西其他农村的发展提供借鉴。根据研究思路,拟定了论文框架。论文的框架主要是对论文各部分之间进行合理梳理,使彼此之间思路能够更加清晰。首先对国内外民俗文化发展的现状分析,进而对马嵬驿进行介绍,然后对民俗文化在马嵬驿旅游中的作用及应用进行分析。“民俗文化在马嵬驿旅游开发中的作用分析与应用研究”的核心问题则是民俗文化在马嵬驿发展过程的作用及应用的研究,因此论文的主要部分则是由此展开的。
1.3.2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是对文献进行查阅、分析、整理并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的方法。主要的途径有以下几个:一是对报刊、杂志、广播及电视网络资源的分析和手机;二是对以有的数据进行再分析;三是针对官方的相关部门公布的数据进行分析。通过这些资料的分析,可以使自己的的研究更加具有说服力,本文针对民俗文化的研究,查阅相关论文及专著,了解目前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充分利用了学校图书馆、报刊、杂志、网络等资源,这些为自己的论文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2)实地调查法
是一种直接调查法。亲自到现场去看、询问,得到与自己的论文相关的各种数据。调查现场直接记录正在发生的状况能够有效的得到第一手资料。使自己的论文能够得到更加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马嵬驿民俗文化村,袁家村,都是陕西省著名的民俗文化村,在研究的过程中,实地走访了两地,与两地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交谈,并且得到很多有效的信息,对于两地的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有了一个更深、更全面的认识,这为自己的论文写作帮助很大。
2 相关概念界定
目 录
1 绪论 1
1.1研究意义 1
1.1.1研究的目的 1
1.1.2研究的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2.1国外的研究现状 1
1.2.1国内的研究现状 1
1.3研究思路和方法 2
1.3.1研究思路 2
1.3.2研究方法 2
2 相关概念界定 4
2.1民俗文化概念 4
2.1.1民俗文化 4
2.1.2民俗文化特点 4
2.2乡村旅游概念 5
2.3民俗文化在乡村旅游旅游开发中作用分析 5
2.3.1民俗文化在民俗旅游中的传播作用 5
2.3.2民俗文化丰富旅游资源的内涵及品质 6
2.3.3民俗文化是当地旅游项目创意的源泉 6
2.3.4民俗文化是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6
3 民俗文化在马嵬驿旅游开发中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9
3.1马嵬驿旅游开发现状 9
3.1.1马嵬驿概况介绍 9
3.1.2民俗文化在马嵬驿旅游开发现状分析 9
3.2民俗文化在马嵬驿旅游开发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中存在问题分析 10
3.2.1内容单一,同质化高 10
3.2.2缺乏专业艺术人员 10
3.2.3民俗表演娱乐项目少 10
4 民俗文化在马嵬驿旅游开发中的应用分析与对策研究 11
4.1民俗文化在马嵬驿旅游开发中的应用 11
4.1.1在现代民俗表演中的应用 11
4.1.2在民俗娱乐项目中的应用 11
4.1.3在民间艺术传承中的应用 12
4.1.4在民间工艺品制作中的应用 12
4.1.5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 13
4.2马嵬驿旅游开发中的对策分析 13
4.2.1深入挖掘唐文化,形成特色 13
4.2.2定期培训,成立相关团体 14
4.2.3结合民俗文化,开发新项目 14
5 结论 15
参考文献 16
致谢 18
1 绪论
1.1研究意义
1.1.1研究的目的
现在民俗文化日益被人们所重视,在陕西的很多农村都已开发这种资源,本文在马嵬驿民俗文化村发展的基础上,根据马嵬驿民俗文化村发展的情况以及所取的成功经验进行分析借鉴,为陕西其他农村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发展思路。
1.1.2研究的意义
本论文通过对农村旅游以及农村民俗文化的研究,为农村的经济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思路,解决农村在旅游开发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并且加快我国城镇化的速度。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的研究现状
民俗旅游兴起之前,民俗作为一门专业的学科已经在西方国家兴起,早在18世纪,德国学者赫德尔(Johann Herder, 1744~1803)提出了“挖掘与重建德国的民间文化”的倡议,这个倡议直接影响了以后的民俗学的发展,1864年英国古物学者汤姆斯(William Thoms,1803~1885)提议以“民俗学”(folklore)来代替过去关于民俗文化的种种说法。
鲁范德(Jan ? Harold Brunvand)《美国民俗学》从民俗入手,探讨农村民俗文化的意义、形式和功能,研究不同农村民俗文化之间的关系。〔日〕柳田国男在《乡土生运研究法》中,主要探究了农村渔民的生活,他按照人们与民俗的亲近程度将农村民俗文化事象分为有形民俗文化、语言艺术和心意现象三大类。〔韩)郑然鹤的《韩国的民俗学(二)》对农村民俗作了定义和分类。
1.2.1国内的研究现状
我国的民俗文化一直深深根植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但是没有被做为理论性的学科重视,一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才被逐渐重视起来,其渊源可以追溯到五四运动。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兴起了征集和研究及歌谣的学术活动,这标志着中国民俗学从此开始,1922年12月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俗学刊物《歌谣》周刊,从五四运动以后我国的民俗学虽然有一定的成就,但是由于国家一直处于动荡之中,民俗学进展比较缓慢。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文化事业不断发展,尤其是对于民间文学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客观上促进了我国的民俗学发展。
栗晓冬的《农村民俗文化建设研究》是以泰安市为例,论述了农村民俗文化建设现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该市进行农村民俗文化建设的建议。罗江华的《农村民俗文化的生存危机与保护策略》指出了人们在农村民俗文化认识和观念上存在的偏差。他认为新农村文化建设,关键是农村民俗文化保护。他特别指出应当加强政府的领导和指导,建立农村民俗文化组织,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形成保护与发展农村民俗文化的新局面。
1.3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研究思路
本论文旨在对民俗文化在马嵬驿民俗旅游开发中的与应用进行研究分析,找出其中的成功经验以及不足之处为陕西其他农村的发展提供借鉴。根据研究思路,拟定了论文框架。论文的框架主要是对论文各部分之间进行合理梳理,使彼此之间思路能够更加清晰。首先对国内外民俗文化发展的现状分析,进而对马嵬驿进行介绍,然后对民俗文化在马嵬驿旅游中的作用及应用进行分析。“民俗文化在马嵬驿旅游开发中的作用分析与应用研究”的核心问题则是民俗文化在马嵬驿发展过程的作用及应用的研究,因此论文的主要部分则是由此展开的。
1.3.2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是对文献进行查阅、分析、整理并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的方法。主要的途径有以下几个:一是对报刊、杂志、广播及电视网络资源的分析和手机;二是对以有的数据进行再分析;三是针对官方的相关部门公布的数据进行分析。通过这些资料的分析,可以使自己的的研究更加具有说服力,本文针对民俗文化的研究,查阅相关论文及专著,了解目前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充分利用了学校图书馆、报刊、杂志、网络等资源,这些为自己的论文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2)实地调查法
是一种直接调查法。亲自到现场去看、询问,得到与自己的论文相关的各种数据。调查现场直接记录正在发生的状况能够有效的得到第一手资料。使自己的论文能够得到更加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马嵬驿民俗文化村,袁家村,都是陕西省著名的民俗文化村,在研究的过程中,实地走访了两地,与两地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交谈,并且得到很多有效的信息,对于两地的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有了一个更深、更全面的认识,这为自己的论文写作帮助很大。
2 相关概念界定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scyx/1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