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一带战略下区域物流系统协同发展动力机制研究
本文以协同学思想理论为指导,从系统的角度研究了区域物流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的相互关系,从而提出了区域物流系统协同发展动力机制。结合“一带一路”战略对沿线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机遇,间接或直接影响了区域物流系统协同发展动力机制。用系统动力学思想为指导梳理出了“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和区域物流,三者间的因果关系图,再次明确了区域物流系统协同发展动力机制。关键词 协同物流,动力机制,区域物流,区域经济,一带一路
目 录
1 引言 2
2 区域物流系统 3
2.1 我国区域物流系统发展现状 3
2.1.1 区域物流系统 3
2.1.2 发展现状 3
2.2 存在问题 4
2.2.1 体制弊端 4
2.2.2 社会化程度低下 4
2.2.3 缺乏区域物流管理人才 5
3 区域物流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的相互关系 5
3.1 区域经济系统是区域物流系统发展的基础 5
3.2 区域物流系统促进区域经济系统发展 6
3.3 区域物流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协同机制 6
4 区域物流系统发展协同动力机制 7
4.1 区域物流系统协同因素 7
4.1.1 基于时间维度的功能性协同 7
4.1.2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性协同 7
4.2 区域物流系统协同动力机制 8
4.2.1 外源动力 8
4.2.2 内源动力 9
5 “一带一路”倡议给我国区域物流系统协同发展的影响 11
5.1 “一带一路”促进区域经济系统发展 11
5.1.1 东部地区改革更加开放 11
5.1.2 中部地区枢纽建设 12
5.1.3 西部地区开发更具活力 12
5.2 “一带一路”推动区域物流系统发展 13
5.2.1 区域物流系统协同发展案列分析——喀什地区 13
5.2.2 突破地域分割,实现大交通 14
5.2.3 推动区域物流系统国际化发展 15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5.2.4 提升区域物流系统人才素养 16
结 论 17
致 谢 18
参 考 文 献 19
1 引言
2013年9月10日,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和印度尼西亚议会习近平主席发表讲话时,向全世界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战略。它也被称为“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之后,国家又颁发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宣告来支持“一带一路”战略发展。
“一带一路”倡议横跨中国的18个省市自治区,沿线国家经济总产值约23万亿美元,占世界总经济的29.5%,参与人口数目达到45亿,占世界总人口的62.5%。广泛的地理区域和庞大的经济总量使得该区域系统拥有良好的经济互补特性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一带一路”沿线的大多数国家都是欠发达国家,对公共基础设施的需求很高。我国具有明显的资本和技术优势,可以解决当前的产能过剩问题。同时,“一带一路”将为中西部地区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有助于解决当前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严重失衡问题,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区域物流系统是区域经济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一个经济区域,各地区或企业之间经济相关性和互补性往往会比较大,经济活动相对频繁,物流整体规模较大,物流成本占整个经济成本的比例较大,物流转型潜力巨大。因此,有必要在经济相关性较大的区域建立物流系统网络。总体而言,区域物流系统服务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依据发达国家物流产业发展的脉络,我们可以发现到了工业化中后期,物流业因为可以降低资源能耗,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成为了经济发展的“第三利润点”。同时,因为物流业可以促进专业分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受到了政府、企业和学术研究领域原来越多的重视。
根据一个经济体的工业化时间和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我们可以大致判断出这个经济体处在工业化哪个阶段。自1985年改革开放截止到2017年,中国工业化时间33年远高于平均的15年,2017年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为33.9%也高于1/3的比例,这说明中国工业化进程程即将完成。2017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12.1万亿元,同比增长9.2%,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4.6%,比上年同期下降0.3个百分点。但还是高于国际平均水平(约10%)。随着我国经济建设迈入工业化中后期,从追求数量经济转变为追求质量经济,国民经济发展实现粗放型向集约型和协同型转变。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法和管理技术,将成为改变各行业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手段和途径,也将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源泉。区域物流系统作为经济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其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2 区域物流系统
2.1 我国区域物流系统发展现状
2.1.1 区域物流系统
区域物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和时间内,满足物流活动所需的物流硬件系统和物流软件系统相结合的一个有机整体。它是由物流的功能性要素组成,并且要素之间存在有机联系,使整个物流功能合理化。具体如下图:
图1 区域物流系统架构
2.1.2 发展现状
东西部区域的物流系统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距。市场经济改制以来,东部沿海区域可以借助地利优势,那就是大型港口发展本区域的物流系统,目前已经形成了适合本区域经济系统发展的物流发展体系。如长三角地区的物流,珠三角地区的物流,以及京津冀地区的物流等。然而西部地区物流系统的发展却与东部地区的发展存在较大差距,与全国其他区域相比都属于落后地带。传统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模式制约着物流业向社会化转变,这也使得西部区域物流呈现出封闭的供应来源。导致各种物流要素、功能之间低效衔接和无法协同发展。在物流制度上,没有标准化的行业规定,导致西部企业物流无法社会化发展。在政府宏观调控层面,仍然存在区块分割促使了资源使用制约的问题,公路、铁路、航空运输、海运等专业物流综合运输系统分割运营。某种程度上,分裂了区域物流系统整体协同效益,影响企业经营和政府调控的顺利实现,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
目 录
1 引言 2
2 区域物流系统 3
2.1 我国区域物流系统发展现状 3
2.1.1 区域物流系统 3
2.1.2 发展现状 3
2.2 存在问题 4
2.2.1 体制弊端 4
2.2.2 社会化程度低下 4
2.2.3 缺乏区域物流管理人才 5
3 区域物流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的相互关系 5
3.1 区域经济系统是区域物流系统发展的基础 5
3.2 区域物流系统促进区域经济系统发展 6
3.3 区域物流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协同机制 6
4 区域物流系统发展协同动力机制 7
4.1 区域物流系统协同因素 7
4.1.1 基于时间维度的功能性协同 7
4.1.2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性协同 7
4.2 区域物流系统协同动力机制 8
4.2.1 外源动力 8
4.2.2 内源动力 9
5 “一带一路”倡议给我国区域物流系统协同发展的影响 11
5.1 “一带一路”促进区域经济系统发展 11
5.1.1 东部地区改革更加开放 11
5.1.2 中部地区枢纽建设 12
5.1.3 西部地区开发更具活力 12
5.2 “一带一路”推动区域物流系统发展 13
5.2.1 区域物流系统协同发展案列分析——喀什地区 13
5.2.2 突破地域分割,实现大交通 14
5.2.3 推动区域物流系统国际化发展 15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5.2.4 提升区域物流系统人才素养 16
结 论 17
致 谢 18
参 考 文 献 19
1 引言
2013年9月10日,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和印度尼西亚议会习近平主席发表讲话时,向全世界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战略。它也被称为“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之后,国家又颁发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宣告来支持“一带一路”战略发展。
“一带一路”倡议横跨中国的18个省市自治区,沿线国家经济总产值约23万亿美元,占世界总经济的29.5%,参与人口数目达到45亿,占世界总人口的62.5%。广泛的地理区域和庞大的经济总量使得该区域系统拥有良好的经济互补特性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一带一路”沿线的大多数国家都是欠发达国家,对公共基础设施的需求很高。我国具有明显的资本和技术优势,可以解决当前的产能过剩问题。同时,“一带一路”将为中西部地区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有助于解决当前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严重失衡问题,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区域物流系统是区域经济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一个经济区域,各地区或企业之间经济相关性和互补性往往会比较大,经济活动相对频繁,物流整体规模较大,物流成本占整个经济成本的比例较大,物流转型潜力巨大。因此,有必要在经济相关性较大的区域建立物流系统网络。总体而言,区域物流系统服务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依据发达国家物流产业发展的脉络,我们可以发现到了工业化中后期,物流业因为可以降低资源能耗,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成为了经济发展的“第三利润点”。同时,因为物流业可以促进专业分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受到了政府、企业和学术研究领域原来越多的重视。
根据一个经济体的工业化时间和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我们可以大致判断出这个经济体处在工业化哪个阶段。自1985年改革开放截止到2017年,中国工业化时间33年远高于平均的15年,2017年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为33.9%也高于1/3的比例,这说明中国工业化进程程即将完成。2017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12.1万亿元,同比增长9.2%,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4.6%,比上年同期下降0.3个百分点。但还是高于国际平均水平(约10%)。随着我国经济建设迈入工业化中后期,从追求数量经济转变为追求质量经济,国民经济发展实现粗放型向集约型和协同型转变。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法和管理技术,将成为改变各行业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手段和途径,也将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源泉。区域物流系统作为经济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其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2 区域物流系统
2.1 我国区域物流系统发展现状
2.1.1 区域物流系统
区域物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和时间内,满足物流活动所需的物流硬件系统和物流软件系统相结合的一个有机整体。它是由物流的功能性要素组成,并且要素之间存在有机联系,使整个物流功能合理化。具体如下图:
图1 区域物流系统架构
2.1.2 发展现状
东西部区域的物流系统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距。市场经济改制以来,东部沿海区域可以借助地利优势,那就是大型港口发展本区域的物流系统,目前已经形成了适合本区域经济系统发展的物流发展体系。如长三角地区的物流,珠三角地区的物流,以及京津冀地区的物流等。然而西部地区物流系统的发展却与东部地区的发展存在较大差距,与全国其他区域相比都属于落后地带。传统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模式制约着物流业向社会化转变,这也使得西部区域物流呈现出封闭的供应来源。导致各种物流要素、功能之间低效衔接和无法协同发展。在物流制度上,没有标准化的行业规定,导致西部企业物流无法社会化发展。在政府宏观调控层面,仍然存在区块分割促使了资源使用制约的问题,公路、铁路、航空运输、海运等专业物流综合运输系统分割运营。某种程度上,分裂了区域物流系统整体协同效益,影响企业经营和政府调控的顺利实现,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wlgc/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