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立板加工工艺及模拟加工(附件)【字数:5421】

左立板是一款较为复杂的零件,在加工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在加工时对重要尺寸的把控相当重要。本次我以左立板作为分析对象,首先对零件进行尺寸和外形的分析,确定毛坯的尺寸和材料,选择合适的机床和加工时需要用到的刀具,最后制作加工工艺卡,最后使用软件模拟加工过程,确保在实际加工时可以得到符合产品规格的零件。研究本零件的意义在于可以对我所掌握的知识的一次考验,能让我对所掌握的知识更加熟练,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目录
引言 1
一、零件图图纸分析 2
二、零件的材料和毛坯选择 3
(一)材料的选取 3
(二)毛坯的选择 4
三、机床选用 4
四、夹具的选用 4
五、刀具的选用 5
六、制作加工工艺卡 7
七、 零件的仿真加工加工 11
总结 19
参考文献 20
谢辞 21
引言
UG软件起源于美国麦道飞机公司,它是从二维绘图、数控加工变成、曲面造型等功能发展起来的软件。90年代初,美国通用汽车公司选中UG作为全公司的CAD/CAM/CIM主导系统,这进一步推动了UG的发展。现如今,UG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虽然AutoCAD等二维绘图软件相比UG的使用相对要难得多,但这并没有阻止人们对它的学习、使用及开发。这也充分说明了UG具有人们所渴望的优良的性能和灵活的开发方法。
由于机械设计在工程设计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所以展望现代机械设计技术的发展前景遗迹未来研究重点及方向,都无疑成为了我们最关心的重要课题,同时也只有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对机械设计的规划发展项目和关键技术提出合理的建议,才能更好地是我国在机械设计软件的开发领域逐渐走到世界的前列。
本文中所讲述的内容主体为左立板,左立板用于刀模与齿模安装定位作用,用轴承固定刀模与齿模的Z向摆动,同时对刀模与齿模进行横向限位,防止刀模与齿模窜动。设计结构较为复杂,与学校学习的内容大不相同,涉及到四次装夹,以及精准对刀。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多次使用过加工中心,选择这个零件也是对自己大学生涯的一个考验,是检验自己学习成果的一次机会。这次的任务主要为以下几点: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图纸分析、重点尺寸分析
确定加工方法
选择合适的机床,确定加工内容
选择合理的装夹方式及其夹具和刀具
零件的模拟仿真
一、零件图图纸分析
根据图11零件图所示,该零件为左立板零件图,下面我对左立板进行图纸分析:
/
图11 左立板图纸
该零件是一个规则的板类零件,该零件总宽93mm(上极限偏差为0,下极限偏差为0.08mm)。总长155mm(上极限偏差为0,下极限偏差为0.05mm)。高度为22.5mm。
底面有一个台阶孔,上层台阶直径为42mm(上极限偏差为+0.03mm,下极限偏差为0),第一层台阶深度为7mm;下层台阶直径为22mm(上极限偏差为0.025mm,下极限偏差为0)为通孔。在零件中心位置有一个“灭”字型的槽,上方的横槽深度为3mm,下方“人”字槽为通槽,上方尺寸为长33.75mm,宽度为24mm(上极限偏差为+0.03mm,下极限偏差为0)。“一”字槽深度为3mm,宽度为6mm(上极限偏差为+0.02mm,下极限偏差为0),长度为102mm。在零件的中间有一个台阶,台阶尺寸深度为7.5mm,上方台阶长度为135mm(上极限偏差为0,下极限偏差为0.06mm),台阶与零件侧面产生一个宽度尺寸,尺寸为 10mm(上极限偏差为0,下极限偏差为0.03mm),台阶与零件前端产生一个宽度尺寸,尺寸为10mm(上极限尺寸为0,下极限尺寸为0.02mm),台阶边长50mm(上极限偏差为0,下极限偏差为0.03mm)。在零件的前后分别有两个凸块,用于安装,宽度尺寸为4mm(上极限偏差为0,下极限偏差为0.02mm),前端厚度尺寸为4mm(上极限偏差为0,下极限偏差为0.03mm)。后端厚度尺寸为5mm(上极限偏差为0,下极限偏差为0.03mm)。在零件前端与后端有三个孔,由两个螺纹孔于与一个销孔组合而成。螺纹孔尺寸为M6*1(螺纹有效长度为12mm底孔深度为15mm),销孔尺寸为φ8mm(销孔有效长度为15,底孔深度为20mm)。前端螺纹孔中心距离为77.5mm后端螺纹孔中心距为120mm。前端与后端螺纹孔组合与零件底面距离10mm。
技术要求:
1. 未注公差为±0.01
2. M6螺纹孔口倒角为0.7
3. 螺纹深度公差+2
4. 未注倒角为C1
5. 零件粗糙度为Ra1.6
二、零件的材料和毛坯选择
(一)材料的选取
因为左立板需要与其余零件配合连接,所以自身材料要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还有耐磨性,考虑到零件加工的经济要求,所以我们选择45钢作为立板的加工材料。
表21 45钢参数表
材料名称: 45钢
标准代码:GBT 6991999
化 学 成 分(%)
C
Si
Mn
Cr
Ni
Cu
P
S
含量(%)
0.420.50
0.170.37
0.50.8
≤0.25
≤0.30
≤0.25
≤0.035
≤0.035
力 学 性 能
抗拉强度(MPa)
屈服强度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xgc/mjsk/9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