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聊斋志异中的才女形象(附件)
摘 要 在封建时代,统治者总是以“女子无才便是德”等精神枷锁来束缚着女性的思想,压抑着女性的才华。蒲松龄深切关注女性命运,在《聊斋志异》中塑造了一系列可歌可泣的巾帼才俊,展现了女性在社会生活中多方面的才能,同时也为女性主题意识的觉醒找寻出路。本文通过才女形象分类、才女性格特征和才女形象的作用三部分来感知蒲松龄笔下这一特殊的女性形象,领略其独特的性格特征,同时进一步了解在男权社会下广大女性的生活现状。感受封建统治之下人民的生活面貌和思想风潮,体会作者在书中注入的个人情感。
Keyword: Strange Stories From A Chinese Studio, talented woman; The feudal ethical code, Female consciousness目 录
引言 1
1 才女形象 2
1.1 文学型 2
1.2 生活型 3
2 才女性格特征 5
2.1 诙谐幽默 5
2.2 温婉贤淑 6
2.3 勇敢坚毅 7
3 才女形象的作用 9
3.1 反映女性的社会地位 9
3.2 彰显女权意识的觉醒 10
结 语 12
参考文献 13
致 谢 14
引 言
《聊斋志异》是我国清初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共收入小说五百零一篇,或讲民间的民习民俗、奇谈异闻,或讲世间万物的奇异变化,题材极为广泛。作品在反映社会矛盾和人民生活风貌的同时,成功塑造了众多鲜明的人物形象。
在《聊斋志异》中众多人物形象里,贤妻、悍妇亦或是侠女等女性形象占有较大比重,蒲松龄在对这些女性形象的描写中,抛开了传统的人物外部特征描写,将重点集中在体现人物性格的行为、语言的细致刻画上,使得一个个女性形象生动饱满、极富有层次感。而在这些纷繁复杂的女性形象中,才女形象显示出了其存在的特殊价值。在封建伦理的束缚下,女性追求个性自由,追求人格独立的脚步被牢牢禁锢住。蒲松龄在聊斋中敢于冲破传统封建枷锁,对女性的才情大加赞扬,《聊斋志异》中涉及才女的篇目有:《连锁》、《小二》、《狐谐》、《仙人岛》、《细柳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颜氏》、《小翠》、《林四娘》、《宦娘》、《香玉》、《白秋练》、《商三官》、《邵九娘》共计13篇。作者善用简洁生动的笔触刻画出一众才艺盎然、勇敢坚毅的才女形象,温柔贤淑、善良聪慧是她们的鲜明特征,在他们身上凸显着对封建传统的挑战和女性意识的觉醒。
在《聊斋志异》女性形象的研究中,鬼狐花妖、忠贞烈女和泼辣嫉妒的悍妇占有很大的比重,而对于才女形象的研究涉及甚少,也多是对才女形象的分类总结,并未对才女有较深入的分析探讨。本文通过分析才女人物形象,领略其独特的性格特征,揭示其在书中的作用,感知作者注入在书中的个人情感,了解在封建统治之下人民的生活面貌和思想风潮。
1 才女形象
才女一词广义上是指有才华有学问有智慧的女性,习惯上一般在文学方面有成就的女性更容易被称为才女。《聊斋志异》中蒲松龄塑造的众多才女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学造诣,在其他方面也表现出了超越平常女子的突出才能。下文将聊斋中的才女按文学型和生活型进行分类总结,以实现对聊斋才女的正确解读。
1.1 文学型
蒲松龄在作品中塑造的众多女性中,文采斐然、知书达理的巾帼才俊都各自具有鲜明的人物特征。而这些性格特征迥异的才女却都有着共同点:能诗擅画,聪慧过人。《颜氏》中的才女颜氏自幼天资聪颖,才华过人,作者蒲松龄对颜氏有如下描述:
时村中颜氏有孤女,名士裔也。少惠。父在时,尝教之读,一过辄记不 忘。十数岁,学父吟咏。父曰:“吾家有女学士,惜不弁耳。”锺爱之,期择贵婿。[1]P800
颜氏有过目不忘之聪慧,父亲也对其疼爱有加,颜氏也自知不同于普通女子,这为其之后替夫参加科考埋下了伏笔。颜氏后因机缘巧合嫁做某生为妻。她不甘于过平淡的生活,便日夜督促丈夫刻苦读书,无奈某生文笔不佳而名落孙山。颜氏数落丈夫:“君非丈夫,负此弁耳!使我易髻而冠,青紫直芥视之”[1]P800。 认为自己女扮男装去考取功名是极其容易的事,这种胸有成竹的自信感足以显示出颜氏深厚的文学功底,以及她身上远胜于普通女性的魅力和胆识。在经过一番努力之后颜氏高中进士,后因为官清廉而官居御史。蒲松龄一生仕途不顺,他在七十一岁时才被破例补位贡生,因此他对不合理的科举制度充满了不满和愤慨。作者塑造了颜氏的才女形象,凸显着他对女性社会地位的关怀,更表现出蒲松龄意欲借女子考取功名来抨击传统落后的封建科举制度。
在《聊斋志异》之前,也有众多文学作品对衡王府宫女林四娘的故事进行讲述,如王渔洋的《池北偶记》、李澄中的《三生记》以及林西仲的《林四娘记》。而《聊斋志异》中《林四娘》与之前的文学作品略有不同,故事背景和取材基本一致,只是《聊斋志异》中《林四娘》的写作思路和方法上有着蒲松龄自己鲜明的特点。蒲松龄在《林四娘》中描绘了一段凄美动人的人鬼恋情,作者独具一格地将林四娘与康熙年间青州道按察使陈宝钥联系在一起;它不以表现男女私情为主,而是通过林四娘的歌与诗,折射出一段深沉的民族血泪史。《聊斋志异》中塑造的林四娘原是衡王宠妃,死后化作鬼魂与陈宝钥相遇相恋。林四娘能歌善舞,多唱亡国之音。在两人分别之际写下诗歌:
静镇深宫十七年,谁将故国问青天?闲看殿字封乔木,泣望君王化杜鹃。海国波涛斜夕照,汉家箫鼓静烽烟。红颜力弱难为厉,慧智心悲只问禅。日诵菩提千百句,闲看贝叶两三篇。高唱梨园歌代哭,请君独听亦潸然。[1]P290
林四娘所作诗低沉忧郁,字里行间透漏着凄惨哀怨的气息,“高唱梨园歌代哭,请君独听亦潸然”,道出了林四娘心中无限的悲凉与凄苦。诗歌寓意深刻,情感深沉。在表现林四娘文学造诣的同时,也增添其身世命运的坎坷凄惨之感。 倪乾认为:“蒲松龄才名藉藉却始终未能如愿中举出仕,作为一个民间小知识分子,他一方面对民生疾苦,个人命运极为关注,另一方面又对政府、社会始终怀有一种不满、批判的态度,《林四娘》的写作就可能与其这种立场有关”[2]P82。 蒲松龄在这里一改以往林四娘“姽婳将军”的形象,而是将写作重点放在悲叹故国上,这多少也是作者意欲将自己对所处时代的主观感受赋予在林四娘悲凉的美貌与才气之上。
在《聊斋志异》中出现的众多文学型才女不仅有替夫科考的颜氏,善吟诗作赋的林四娘,还包括《宦娘》篇中琴艺高超的宦娘,以及《白秋练》中因诗词恋上慕公子的才女白秋练。这些文学型才女形象的塑造,是作者对传统观念中“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直接挑战,彰显着蒲松龄对女性社会地位的深切关注。
Keyword: Strange Stories From A Chinese Studio, talented woman; The feudal ethical code, Female consciousness目 录
引言 1
1 才女形象 2
1.1 文学型 2
1.2 生活型 3
2 才女性格特征 5
2.1 诙谐幽默 5
2.2 温婉贤淑 6
2.3 勇敢坚毅 7
3 才女形象的作用 9
3.1 反映女性的社会地位 9
3.2 彰显女权意识的觉醒 10
结 语 12
参考文献 13
致 谢 14
引 言
《聊斋志异》是我国清初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共收入小说五百零一篇,或讲民间的民习民俗、奇谈异闻,或讲世间万物的奇异变化,题材极为广泛。作品在反映社会矛盾和人民生活风貌的同时,成功塑造了众多鲜明的人物形象。
在《聊斋志异》中众多人物形象里,贤妻、悍妇亦或是侠女等女性形象占有较大比重,蒲松龄在对这些女性形象的描写中,抛开了传统的人物外部特征描写,将重点集中在体现人物性格的行为、语言的细致刻画上,使得一个个女性形象生动饱满、极富有层次感。而在这些纷繁复杂的女性形象中,才女形象显示出了其存在的特殊价值。在封建伦理的束缚下,女性追求个性自由,追求人格独立的脚步被牢牢禁锢住。蒲松龄在聊斋中敢于冲破传统封建枷锁,对女性的才情大加赞扬,《聊斋志异》中涉及才女的篇目有:《连锁》、《小二》、《狐谐》、《仙人岛》、《细柳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颜氏》、《小翠》、《林四娘》、《宦娘》、《香玉》、《白秋练》、《商三官》、《邵九娘》共计13篇。作者善用简洁生动的笔触刻画出一众才艺盎然、勇敢坚毅的才女形象,温柔贤淑、善良聪慧是她们的鲜明特征,在他们身上凸显着对封建传统的挑战和女性意识的觉醒。
在《聊斋志异》女性形象的研究中,鬼狐花妖、忠贞烈女和泼辣嫉妒的悍妇占有很大的比重,而对于才女形象的研究涉及甚少,也多是对才女形象的分类总结,并未对才女有较深入的分析探讨。本文通过分析才女人物形象,领略其独特的性格特征,揭示其在书中的作用,感知作者注入在书中的个人情感,了解在封建统治之下人民的生活面貌和思想风潮。
1 才女形象
才女一词广义上是指有才华有学问有智慧的女性,习惯上一般在文学方面有成就的女性更容易被称为才女。《聊斋志异》中蒲松龄塑造的众多才女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学造诣,在其他方面也表现出了超越平常女子的突出才能。下文将聊斋中的才女按文学型和生活型进行分类总结,以实现对聊斋才女的正确解读。
1.1 文学型
蒲松龄在作品中塑造的众多女性中,文采斐然、知书达理的巾帼才俊都各自具有鲜明的人物特征。而这些性格特征迥异的才女却都有着共同点:能诗擅画,聪慧过人。《颜氏》中的才女颜氏自幼天资聪颖,才华过人,作者蒲松龄对颜氏有如下描述:
时村中颜氏有孤女,名士裔也。少惠。父在时,尝教之读,一过辄记不 忘。十数岁,学父吟咏。父曰:“吾家有女学士,惜不弁耳。”锺爱之,期择贵婿。[1]P800
颜氏有过目不忘之聪慧,父亲也对其疼爱有加,颜氏也自知不同于普通女子,这为其之后替夫参加科考埋下了伏笔。颜氏后因机缘巧合嫁做某生为妻。她不甘于过平淡的生活,便日夜督促丈夫刻苦读书,无奈某生文笔不佳而名落孙山。颜氏数落丈夫:“君非丈夫,负此弁耳!使我易髻而冠,青紫直芥视之”[1]P800。 认为自己女扮男装去考取功名是极其容易的事,这种胸有成竹的自信感足以显示出颜氏深厚的文学功底,以及她身上远胜于普通女性的魅力和胆识。在经过一番努力之后颜氏高中进士,后因为官清廉而官居御史。蒲松龄一生仕途不顺,他在七十一岁时才被破例补位贡生,因此他对不合理的科举制度充满了不满和愤慨。作者塑造了颜氏的才女形象,凸显着他对女性社会地位的关怀,更表现出蒲松龄意欲借女子考取功名来抨击传统落后的封建科举制度。
在《聊斋志异》之前,也有众多文学作品对衡王府宫女林四娘的故事进行讲述,如王渔洋的《池北偶记》、李澄中的《三生记》以及林西仲的《林四娘记》。而《聊斋志异》中《林四娘》与之前的文学作品略有不同,故事背景和取材基本一致,只是《聊斋志异》中《林四娘》的写作思路和方法上有着蒲松龄自己鲜明的特点。蒲松龄在《林四娘》中描绘了一段凄美动人的人鬼恋情,作者独具一格地将林四娘与康熙年间青州道按察使陈宝钥联系在一起;它不以表现男女私情为主,而是通过林四娘的歌与诗,折射出一段深沉的民族血泪史。《聊斋志异》中塑造的林四娘原是衡王宠妃,死后化作鬼魂与陈宝钥相遇相恋。林四娘能歌善舞,多唱亡国之音。在两人分别之际写下诗歌:
静镇深宫十七年,谁将故国问青天?闲看殿字封乔木,泣望君王化杜鹃。海国波涛斜夕照,汉家箫鼓静烽烟。红颜力弱难为厉,慧智心悲只问禅。日诵菩提千百句,闲看贝叶两三篇。高唱梨园歌代哭,请君独听亦潸然。[1]P290
林四娘所作诗低沉忧郁,字里行间透漏着凄惨哀怨的气息,“高唱梨园歌代哭,请君独听亦潸然”,道出了林四娘心中无限的悲凉与凄苦。诗歌寓意深刻,情感深沉。在表现林四娘文学造诣的同时,也增添其身世命运的坎坷凄惨之感。 倪乾认为:“蒲松龄才名藉藉却始终未能如愿中举出仕,作为一个民间小知识分子,他一方面对民生疾苦,个人命运极为关注,另一方面又对政府、社会始终怀有一种不满、批判的态度,《林四娘》的写作就可能与其这种立场有关”[2]P82。 蒲松龄在这里一改以往林四娘“姽婳将军”的形象,而是将写作重点放在悲叹故国上,这多少也是作者意欲将自己对所处时代的主观感受赋予在林四娘悲凉的美貌与才气之上。
在《聊斋志异》中出现的众多文学型才女不仅有替夫科考的颜氏,善吟诗作赋的林四娘,还包括《宦娘》篇中琴艺高超的宦娘,以及《白秋练》中因诗词恋上慕公子的才女白秋练。这些文学型才女形象的塑造,是作者对传统观念中“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直接挑战,彰显着蒲松龄对女性社会地位的深切关注。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