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汉语国际教育文化的差异性(附件)【字数:11911】

摘 要文化一词概念非常的广泛,为其做准确和严格的定义十分困难。《现代汉语词典》中写对文化的定义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文化差异是造成不同国家人民交流障碍的原因之一。随着经济、政治等多方面的发展,汉语国际教育成为一种传播汉语的途径,在全世界范围中汉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汉语热”这个词语应运而生,可以体现得出汉语的热门程度。汉语国际教育是一门将汉语内容系统化、理论化的学科,通过具有一定知识水平和教育素养的教师,对来自国外的学生或是其他群体进行汉语的教育。而文化就像一面镜子,不同的文化折射出不同的国家文化差异性。文化存在差异性,由于不同的地域环境、社会制度、教育机制、历史文化等,造就了文化差异性。
目 录
引言 1
第一章 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地域文化差异性 2
1.1中国地域文化概述 2
1.2中国与西方地域文化差异概述(以欧美为例) 3
1.3中国和日本、韩国地域文化差异概述 5
1.3.1中国与韩国的地域文化差异 5
1.3.2中国与日本的地域文化差异 5
第二章 语言文化表达差异性 7
2.1中韩语言文化表达差异性 7
2.2中韩语法表达差异性 8
2.3中韩语用的比较 8
第三章 生活习惯文化差异性(以欧美国家为例) 10
3.1风俗习惯 10
3.2人际交往 10
3.3礼仪 11
3.4价值观念差异 11
结束语 12
致谢 13
参考文献 14
引言
现今世界,中国文化不停地外逸散,汉语国际教育成了中国文化传播的重要主要途径之一。外国人可以通过汉语国际教育对中国社会情况、风土人情、生活习俗、语言等来了解中国,在各个方面中蕴含着的文化因素更是了解和掌握中国文化的关键。从能够更好地融入一个国家这方面来看,学习文化和掌握知识中的文化因素是重中之重的首要任务。当你掌握了中国的文化中的文化因素,会更好更容易地把握专属于汉语的文化内涵。文化它本身的概念十分宽泛,个人没有办法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对其进行十分精准地定义,但是无法否认的是文化因素是文化本身带有的隐藏属性,也是对汉语国际教育有着重要影响的一种因素。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进行汉语国际教育课程时,都会注意到汉语中包含的种种因素是无法一个个厘清的,其中蕴藏的文化元素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学习者了解和学习汉语并且了解中国。但是汉语国际教育中对介绍文化因素的比重是比较小的,授课者和课本更注重文字、语法、词语等内容。曾有美国大学教授Timothy Light就认为在汉语教材中文化方面内容太少了,教学中出现了文化缺失现象,“没有很好地对外国人介绍中国文化和社会情况,造成学生不利地运用汉语进行交际,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2]我们可以看到,文化因素的的确确是对汉语国际教育有着许多的影响,个人认为是利大于弊,汉语是连接中国与外国交流接触的桥梁,那么文化因素就是桥梁砖头缝中的水泥。
为了更好地学习汉语,进行一定程度上的中外文化对比是很有需要的,对于汉语学习者来说,“要想掌握一门语言,就不能离开这一语言的背后的文化环境,不能无视这一民族的历史背景,而且要深一步地探求语言背后的文化含意,充分理解语言本身包含的内容,让知识真正转变成一项交流的技能。”[3]从中看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比较是可以让学生学习更有利处的。
第一章 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地域文化差异性
1.1中国地域文化概述
我们可以知道的是,“中国文化受地理条件的因果关系极深,不论中国受外间的影响或浅或深,都不足以改变这观点。”[4]通过汉语国际教育可以让外国学生或是其他群体了解中国文化、掌握汉语的语言内容和中国独有的文化知识,但是相对于知识的习得,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对象或是其他群体通过学习汉语形成一定的社会交际能力,并且有能力将所学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进行灵活地运用,而不是让学生或者是其他学习群体单调的具备空洞的理论知识。
由于国家与国家之间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不同,无可避免地导致国家与国家之间人民的价值观、人生观、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等截然不同。“生存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通过来自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人民所表现出不相同的方方面面,可以一定程度看出地域文化的差异性。个人认为地域文化差异的体现即为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差异的体现,巴克尔曾提出:“有四个主要自然因素决定这人类的生活和命运,就是气候,食物,土壤,地形”,本篇中大胆地将其作为论述地域文化差异的条件。首先从微观上看中国的地域文化差异性,南北地域文化差异性体现的第一点是南方与北方的气候环境不同。南方地区气候普遍温润,土地和河流之间水土相间,植物吸收阳光和热量大,四季常绿。北方天气干燥寒冷,建筑之间空隙大即地大路宽,植被因为水土流失、沙尘暴等生态问题导致生长较为贫乏。第二点是人民的作物、吃食不同。南方人种植小麦、稻米,喜食米饭和精细的粮食。北方人多种植高粱、玉米等农作物,喜食面食和馒头类,举例为陕西人最喜欢做的臊子面和山东人最具代表的葱配馒头。第三点是个人认为很有特色的一点,南方人北方人的普通话一听就知道各自属于哪区域的人民。从普通话的标准程度上看,与北方人字正腔圆的普通话相比,南方人的普通话就显得“十分的”随性和“七分的”不标准了,南方人多半难以分清前后鼻音和一些相似韵母、声母的发音,如福建福州人常常“f”、“h”不分,还有代表性的广东省人民的普通话不标准程度尤为典型。在许多地域文化差别性因素带来的影响下,我们见到的大部分北方人性格豪爽直接,如“大口吃肉,大口喝酒”这一类的形容词常常用来形容北方人。大部分的南方人都偏向性格温婉,感情细腻。地域文化差异性无声无息地影响着人们的性格、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也必然性地造成了两种具有地域差异性的文化。但是这些地域文化差异性不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交流(本国范围内,或者是使用同一种通用语言的人与群体),反而可以让来自不同地域人们从交流中学习到不同以往常态的新事物,新知识。由此可得出一个结论,当外国学生或者是其他的群体想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和融入中国社会的时候,必要的工作就是先了解各自国家之间的地域文化差异性,以便于更好的加强对汉语学习,更好的弄懂中国文化的内涵。在习得不同的国家的文化因素的差异对比之后,丰富教育材料,让学生学到更多关于国家与国家间的不同。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6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