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唐五代词中的女性形象
摘 要唐五代词是词这种文体在其发展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环。在这一阶段,文人士大夫阶层广泛参与词的创作,使得这一文体进一步雅化,形成了细腻婉约的审美取向,并且因此而适于表现女性形象,故而其中存在数量极多的以女性及其内心世界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作品。这类作品,多数是男性词人的代言之作,通过“男子作闺音”的文学传统,借用众多有层次感的意象,塑造了思妇、少女、宫中女子和妓女等为数众多的女性形象,抒写女性感情生活中的种种情思。这些女性形象,同中存异,极富特色,为我们呈现出了一幅唐五代间女性的日常生活图景,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目 录
前言 1
一、唐五代词中女性形象的类型及特点 1
(一) 思妇 1
(二) 少女 3
(三) 宫中女子 3
(四) 妓女 4
二、唐五代词中女性形象的塑造 5
(一)手法特征:白描、烘托与“男子作闺音” 5
(二)意象:具有明显的层次化倾向 7
三、唐五代词与齐梁宫体诗女性描写的比较 9
(一) 相同之处 9
(二) 不同之处 11
结论 13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5前 言
隋唐之际,词这一文体产生,至晚唐五代,尤为兴盛。唐五代作为词发展的第一阶段,涌现了大批优秀词人和数量可观的优秀作品。唐五代词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曲子词。这类作品主要出土于敦煌,大多数是民间通俗作品,体式不甚严格,语言通俗活泼。二是易静词。易静词以词体论兵法,是一部兵书,这是文学史上是罕见的。三是僧道词。这类作品多带有宗教或神话色彩,作者亦多为僧人道士,甚至有诸多传说中的人物,显示出了唐代开放包容的文化气象。四是渔父词。渔父词的创作以张致和《渔歌子》为代表,流露出一种极富时代特色的隐逸精神,这种影响甚至远及日本,嵯峨天皇即曾与臣子进行渔父词唱和活动。五是文人词。词本小道,起于民间市井,而后被士大夫所接纳。叶嘉莹先生说词这一文体天生即有“弱德”,适宜表现低回委婉的内容。文人词即秉持这一理念,产生了大量描摹女性及其内心世界的经典作品。
一、唐五代词中女性形象的类型及特点
唐五代词从女性的内心出发,以女性及其情感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世界为主要创作对象,塑造了为数众多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主要可以归结为独守空闺的思妇、情窦初开的少女、久居深宫的宫妃、以及境遇悲惨的妓女四大类。
(一)思妇
思妇是中国古代诗歌所表现的重要题材之一。思妇,顾名思义,即思念丈夫的妇女。从《古诗十九首》中的“荡子妻”到唐五代词中丈夫从军、经商乃至冶游的妇女,她们的身影一直活跃在历代文学作品中。思妇在唐五代词中的女性形象群体中占据着重要位置。造成思妇独守空闺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如丈夫从军(毛文锡《诉衷情鸳鸯交颈绣衣轻》等)、经商(王建《调笑令杨柳》等)、冶游(顾敻《玉楼春月照玉楼春漏促》等)。思妇形象具有鲜明的特色:她们独守空闺,因丈夫远行而肝肠寸断、暗自伤神,对现状又无力改变,只能勉强度日。
例如以下几首词:
凭绣槛,解罗帷。未得君书,断肠,潇湘春雁飞。不知征马几时归?海棠花谢也,雨霏霏。(温庭筠《遐方怨》)
温庭筠的这首小词,用短短的三十二字,写出了一个女子对于在外征战的丈夫似淡实浓的思念。上片中写思妇在闺中没有收到丈夫的书信,伤心断肠;下片一个问句写出了女子对征人归期的盼望:海棠花都谢了,你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呢?语淡情浓,无奈中饱含对丈夫的深情。
万枝香雪开已开遍,细雨双燕。钿蝉筝,金雀扇,画梁相见。雁门消息不归来,又飞回。(温庭筠《蕃女怨》)
《蕃女怨万枝香雪开已开遍》是温庭筠的另一首思妇词。这首词从头到尾都用双燕比兴。词开头两句通过对美丽景色的描写,写出繁花似锦的春天已经来临,淅沥的春雨伴随着双双对对的燕子。迷人的春光更加反衬出女主人公独守空闺的寂寞清冷,燕子飞了又回,尚有归期,可远征的丈夫却数年不通音讯,只能遥遥思念。
这几首词描写了思妇对远征边塞的丈夫的思念,丈夫在边关戍守,妻子只能独守空闺暗自劳神。字里行间都透露出思妇对丈夫的浓浓思念以及盼望丈夫早日回家的殷切心情。丈夫不在身边,独守空闺的妻子面对所有美好的景色都无心欣赏,只剩下对远方丈夫的深切思念。
春色迷人恨正赊,可堪荡子不还家,细风轻露着梨花。帘外有情双燕扬,槛前无力绿杨斜。小屏狂梦极天涯。(顾敻《浣溪沙》)
顾敻的《浣溪沙春色迷人恨正赊》首句用的非常的巧妙,自古以来词人大多描写春天的短暂,感慨春天的“留不住”,而这首词恰恰相反,词中的女主人公却是怨恨春天太长,让人不解。紧接着第二句解释了为什么她恼怒于美好的春色,原来只是因为在微风吹拂着梨花、燕子双双飞回的美好春天,自己却是形单影只,“荡子”不回家陪自己欣赏这迷人春色,难免令人暗自伤神。
烟深水阔,音信无由达。惟有碧天云外月。偏照悬悬离别。尽日感事伤怀。愁眉似锁难开。夜夜长留半被,待君魂梦归来。(李白《清平乐》)
传为李白所作的这首《清平乐烟深水阔》,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愁眉似锁”“夜夜常留半被”“待君魂梦归来”句句都在抒发思妇对丈夫的思念:她内心惆怅,眉头紧锁,每夜都给丈夫留半被,痴痴地盼望丈夫归来,哪怕是梦里相见也好。这首词不仅塑造了一位饱受相思之苦的思妇形象,更通过其内心的描写,写出了女主人公对爱情大胆热烈的追求。
这几首词的男子都是“薄情郎”“荡子”,他们抛弃在家独守空闺的妻子,出门冶游,久不回家,而此时的妻子悲哀幽怨却又无可奈何,只能在家痴痴地等待丈夫的归来。同样的作品还有白居易《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顾敻的《诉衷情永夜抛人何处去》等,从这些作品中我们不仅仅可以看出思妇对丈夫的无可奈何和怨恨,更能体会出独守空房的妻子对爱情的忠贞,对冶游丈夫的一往情深。
(二)少女
情窦初开的少女形象,从《诗经》的时代就时常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如《静女》《将仲子》中的女主人公,南北朝民歌中亦不乏其人。唐五代词中也有数量可观的少女形象,如张泌的《蝴蝶儿蝴蝶儿》、温庭筠的《南歌子扑蕊添黄子》、李隆基的《好时光宝髻偏宜宫样》,都针对这类形象有所塑造。她们情窦初开,天真烂漫,无忧无虑,单纯中显深情,开朗中寓羞涩,有着鲜明的艺术特色。
如:
手里金鹦鹉,胸前绣凤凰。偷眼暗形相,不如从嫁与,作鸳鸯。(温庭筠《南歌子》)
《南歌子手里金鹦鹉》是晚唐词人温庭筠所作。这首词通过刻画女子的动作与心理状态,描写了一位对男子一见钟情的少女形象。下片通过对少女内心活动的描写,写出了情窦初开的少女大胆的表达对爱情和美好生活的渴望:希望自己可以嫁给男子,做一对恩爱的鸳鸯,与男子双宿双飞。
目 录
前言 1
一、唐五代词中女性形象的类型及特点 1
(一) 思妇 1
(二) 少女 3
(三) 宫中女子 3
(四) 妓女 4
二、唐五代词中女性形象的塑造 5
(一)手法特征:白描、烘托与“男子作闺音” 5
(二)意象:具有明显的层次化倾向 7
三、唐五代词与齐梁宫体诗女性描写的比较 9
(一) 相同之处 9
(二) 不同之处 11
结论 13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5前 言
隋唐之际,词这一文体产生,至晚唐五代,尤为兴盛。唐五代作为词发展的第一阶段,涌现了大批优秀词人和数量可观的优秀作品。唐五代词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曲子词。这类作品主要出土于敦煌,大多数是民间通俗作品,体式不甚严格,语言通俗活泼。二是易静词。易静词以词体论兵法,是一部兵书,这是文学史上是罕见的。三是僧道词。这类作品多带有宗教或神话色彩,作者亦多为僧人道士,甚至有诸多传说中的人物,显示出了唐代开放包容的文化气象。四是渔父词。渔父词的创作以张致和《渔歌子》为代表,流露出一种极富时代特色的隐逸精神,这种影响甚至远及日本,嵯峨天皇即曾与臣子进行渔父词唱和活动。五是文人词。词本小道,起于民间市井,而后被士大夫所接纳。叶嘉莹先生说词这一文体天生即有“弱德”,适宜表现低回委婉的内容。文人词即秉持这一理念,产生了大量描摹女性及其内心世界的经典作品。
一、唐五代词中女性形象的类型及特点
唐五代词从女性的内心出发,以女性及其情感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世界为主要创作对象,塑造了为数众多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主要可以归结为独守空闺的思妇、情窦初开的少女、久居深宫的宫妃、以及境遇悲惨的妓女四大类。
(一)思妇
思妇是中国古代诗歌所表现的重要题材之一。思妇,顾名思义,即思念丈夫的妇女。从《古诗十九首》中的“荡子妻”到唐五代词中丈夫从军、经商乃至冶游的妇女,她们的身影一直活跃在历代文学作品中。思妇在唐五代词中的女性形象群体中占据着重要位置。造成思妇独守空闺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如丈夫从军(毛文锡《诉衷情鸳鸯交颈绣衣轻》等)、经商(王建《调笑令杨柳》等)、冶游(顾敻《玉楼春月照玉楼春漏促》等)。思妇形象具有鲜明的特色:她们独守空闺,因丈夫远行而肝肠寸断、暗自伤神,对现状又无力改变,只能勉强度日。
例如以下几首词:
凭绣槛,解罗帷。未得君书,断肠,潇湘春雁飞。不知征马几时归?海棠花谢也,雨霏霏。(温庭筠《遐方怨》)
温庭筠的这首小词,用短短的三十二字,写出了一个女子对于在外征战的丈夫似淡实浓的思念。上片中写思妇在闺中没有收到丈夫的书信,伤心断肠;下片一个问句写出了女子对征人归期的盼望:海棠花都谢了,你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呢?语淡情浓,无奈中饱含对丈夫的深情。
万枝香雪开已开遍,细雨双燕。钿蝉筝,金雀扇,画梁相见。雁门消息不归来,又飞回。(温庭筠《蕃女怨》)
《蕃女怨万枝香雪开已开遍》是温庭筠的另一首思妇词。这首词从头到尾都用双燕比兴。词开头两句通过对美丽景色的描写,写出繁花似锦的春天已经来临,淅沥的春雨伴随着双双对对的燕子。迷人的春光更加反衬出女主人公独守空闺的寂寞清冷,燕子飞了又回,尚有归期,可远征的丈夫却数年不通音讯,只能遥遥思念。
这几首词描写了思妇对远征边塞的丈夫的思念,丈夫在边关戍守,妻子只能独守空闺暗自劳神。字里行间都透露出思妇对丈夫的浓浓思念以及盼望丈夫早日回家的殷切心情。丈夫不在身边,独守空闺的妻子面对所有美好的景色都无心欣赏,只剩下对远方丈夫的深切思念。
春色迷人恨正赊,可堪荡子不还家,细风轻露着梨花。帘外有情双燕扬,槛前无力绿杨斜。小屏狂梦极天涯。(顾敻《浣溪沙》)
顾敻的《浣溪沙春色迷人恨正赊》首句用的非常的巧妙,自古以来词人大多描写春天的短暂,感慨春天的“留不住”,而这首词恰恰相反,词中的女主人公却是怨恨春天太长,让人不解。紧接着第二句解释了为什么她恼怒于美好的春色,原来只是因为在微风吹拂着梨花、燕子双双飞回的美好春天,自己却是形单影只,“荡子”不回家陪自己欣赏这迷人春色,难免令人暗自伤神。
烟深水阔,音信无由达。惟有碧天云外月。偏照悬悬离别。尽日感事伤怀。愁眉似锁难开。夜夜长留半被,待君魂梦归来。(李白《清平乐》)
传为李白所作的这首《清平乐烟深水阔》,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愁眉似锁”“夜夜常留半被”“待君魂梦归来”句句都在抒发思妇对丈夫的思念:她内心惆怅,眉头紧锁,每夜都给丈夫留半被,痴痴地盼望丈夫归来,哪怕是梦里相见也好。这首词不仅塑造了一位饱受相思之苦的思妇形象,更通过其内心的描写,写出了女主人公对爱情大胆热烈的追求。
这几首词的男子都是“薄情郎”“荡子”,他们抛弃在家独守空闺的妻子,出门冶游,久不回家,而此时的妻子悲哀幽怨却又无可奈何,只能在家痴痴地等待丈夫的归来。同样的作品还有白居易《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顾敻的《诉衷情永夜抛人何处去》等,从这些作品中我们不仅仅可以看出思妇对丈夫的无可奈何和怨恨,更能体会出独守空房的妻子对爱情的忠贞,对冶游丈夫的一往情深。
(二)少女
情窦初开的少女形象,从《诗经》的时代就时常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如《静女》《将仲子》中的女主人公,南北朝民歌中亦不乏其人。唐五代词中也有数量可观的少女形象,如张泌的《蝴蝶儿蝴蝶儿》、温庭筠的《南歌子扑蕊添黄子》、李隆基的《好时光宝髻偏宜宫样》,都针对这类形象有所塑造。她们情窦初开,天真烂漫,无忧无虑,单纯中显深情,开朗中寓羞涩,有着鲜明的艺术特色。
如:
手里金鹦鹉,胸前绣凤凰。偷眼暗形相,不如从嫁与,作鸳鸯。(温庭筠《南歌子》)
《南歌子手里金鹦鹉》是晚唐词人温庭筠所作。这首词通过刻画女子的动作与心理状态,描写了一位对男子一见钟情的少女形象。下片通过对少女内心活动的描写,写出了情窦初开的少女大胆的表达对爱情和美好生活的渴望:希望自己可以嫁给男子,做一对恩爱的鸳鸯,与男子双宿双飞。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