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角中幼儿探究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自然角中幼儿探究能力培养策略研究[20191209124533]
内容摘要:随着教育地位的逐步提升,教育问题也得到更多的关注与研究。本文从自然角入手,研究幼儿探究能力培养的策略。幼儿是天生的探索者,他们对周遭的一切充满好奇与兴趣,而自然角作为幼儿认识自然的窗口,有利于幼儿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幼儿在之中探索与发现,获得对周围环境的知识与经验。本论文从理论与实践两个角度进行论述,即首先进行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的提供,再探讨自然角中幼儿探究活动存在的问题,逐步引出对探究能力培养的策略。学前期是幼儿探究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由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殊性,教师应注意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以观察、引导为主,适当的介入幼儿探究活动,并且应为幼儿提供全面及时的帮助与支持,包括鼓励幼儿提出问题、投放丰富的自然角探究材料、引导幼儿主动自主探究、及时提供适当的指导等。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自然角幼儿探究探究能力策略建议 ChildrenexplorethenaturalhornAbilityStrategy
目 录
一、引 言 1
(一)研究缘起 1
(二)研究意义 1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1
二、自然角中幼儿探究能力培养策略研究文献综述 2
(一)理论基础 2
(二)研究综述 3
三、相关概念界定 6
(一)什么是探究 6
(二)关于幼儿探究能力 6
(三)关于自然角概念的界定 7
四、自然角中幼儿探究教学存在的问题 7
(一)自然角探究注重形式化,忽视探究的真正内涵 7
(二)自然角探究重视知识的传授,忽略情感渗透 8
(三)自然角探究活动的设计存在问题 8
(四)自然角探究过程的把握不当 9
五、自然角中幼儿探究能力培养的策略 9
(一)创设多样的自然角教育环境,激励幼儿主动探究欲望 10
(二)开展教育性的自然角探究活动,确保幼儿有效探究 13
(三)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引导幼儿经历探究过程 15
六、结语 18
参考文献 19
附录 20
致谢 21
自然角中幼儿探究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一、引 言
(一)研究缘起
我国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科学领域目标中提到: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这表明幼儿科学领域的教育不再仅仅看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同时也注重对孩子探究、创造等能力的培养。但由于我国的科学教育长期使用填鸭式教学,这导致现状与《纲要》中对学前儿童科学素养的培养目标还存在相当的距离。自然角仿佛是大自然的奇妙缩影,在带给孩子极大乐趣的同时,让孩子在其中动手动脑,是幼儿观察探索自然奥秘的良好场所。因此,本研究从自然角中幼儿探究能力的培养策略出发,深入幼儿园进行观察、研究,希望为提高幼儿在自然角中的探究能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二)研究意义
对自然角中幼儿探究能力的培养策略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充分利用自然角的教育功能,激发和保持幼儿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引导幼儿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思维进行探究活动,从而提高探究能力,对幼儿科学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此外,还帮助教师在指导幼儿进行探究活动时采取更恰当的行为,为教育实践工作提供借鉴。 最后,有利于丰富幼儿园探究教学的理论,为更好地贯彻新《纲要》的思想尽笔者的绵薄之力。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1.研究对象
本论文的研究对象确定为幼儿园在园的大、中、小班幼儿,其中以大、中班为主。
2.研究思路
本论文以自然角中幼儿探究能力的培养策略为研究目标,通过观察幼儿自然角探究活动的开展情况,从理论与实践两个角度进行论述,即首先进行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的提供,再通过结合案例对自然角中幼儿探究活动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逐步引出对探究能力培养的策略。
3.研究方法
研究采用案例分析法和观察法
(1)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是指通过准确如实记录某一时间、地点、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的一种方法。以幼儿园自然角探究活动的具体活动为研究案例,在此基础上发现值得倡导的案例以及,从而研究自然角探究能力培养的指导策略。全部案例都来自笔者对幼儿一日中有关自然角活动的观察,这使得论文更具实用性。
(2)观察法: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感官或借助用具(照相机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在探究教育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观察并记录,获得幼儿探究直接系统资料的方法。每天的观察从幼儿入园开始到离园结束,观察时间为两个月,采用事件、时间取样的方法用白描的方式进行记录,然后对搜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和描述。
二、自然角中幼儿探究能力培养策略研究文献综述
(一)自然角中幼儿探究能力培养策略研究的理论基础
在心理学领域,认知心理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对教育领域的影响广泛而深远,它们科学地说明了幼儿的学习和身心发展规律,为教师对幼儿探究能力的培养提供了理论依据。
1.认知心理学理论
在20世纪50年代后迅速发展的认知心理学派,以学习者对信息进行加工为核心,是由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认知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类的认知过程,包括注意、感知觉、表象和想象、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主张利用客观研究方法,进行实验对认知过程进行研究。该学派把人的心理活动当作是信息加工系统,由信息被感官搜集到,经过分析、存储、转换等步骤组成。
在对儿童的认识方面,认知心理学认为幼儿主要是依据事物具体的外在形象或表象,通过对具体形象的联想来进行思维的,其思维主要具有具体形象性的特点。皮亚杰认为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性、刻板性和自我中心性等特点,它不是单纯的来自于主体或客体,而是来自于主体对客体的动作,而认知发展是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进行的,是幼儿主动建构的过程,据于此,皮亚杰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分成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这四个阶段,幼儿的认知发展主要是前三个阶段。
从皮亚杰开始,近代心理学对儿童进行了系统的观察,总结出儿童认知上是从前一个阶段到后一个阶段、低级到高级的具有不可逆性的发展规律。儿童的认知过程是循序渐进的,教学应当根据儿童的特点选择形象有趣的材料,注重儿童自发的、主动的探究过程,有意识地训练儿童的思维能力,促进儿童的认识发展。教育的出发点不在于儿童原先有多么聪颖,而在于怎样使儿童变得聪颖。
2.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
卢梭指出,人们成长所需要的东西,都要由教育给予。他主张感觉是认识的来源,而教育目的即培养自然人,应顺应儿童的自然本性,重视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人是生而自由的,既有自然属性也有社会属性,教育应按照人的天性去培养自然人。在他的著作《爱弥儿》中,卢梭毫不掩饰地表达了他的教育理念——自然主义。
根据教育影响的三个来源,卢梭把教育分成事物、人和自然的教育三种,这三类教育相互协调,最终可归结为一种,即自然教育。自然教育是卢梭教育思想的核心,在他看来,自然教育是不能由教育者完全控制的,对此,我们可以通过帮助儿童把握他们的内在发展过程,从而引导教育朝着既定的方向良好地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遵循自然,依照自然的规律和顺序对孩子实施教育。适合人天性的教育才是良好的教育,自然教育不是模仿自然,也不是把社会的标准强加于人的身上,而是要激发并保存人的自然天性,并使之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多给孩子们以真正的自由,这也是他们天生的权利。此外,自然教育要顺应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尊重和保护孩子善良的天性,引导他们积极地探索自然。教育还应注重对孩子高尚道德情操的培养,使他们学会做人,做自己意志的主人。
(二)自然角中幼儿探究能力培养策略研究的研究综述
本研究的文献综述主要在国内:
我国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科学领域目标中提到: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而自然角则是实现科学领域目标的良好场所。
1.自然角的作用
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幼儿园自然角仿佛是大自然的微妙缩影,给予孩子无穷的乐趣,让孩子在其中动手动脑,是幼儿观察探索自然奥秘的重要场所。张燕同陈鹤琴先生一样,认为自然角是最受幼儿欢迎的活动场所之一,而幼儿在其中进行着非正规性科学活动和偶发性科学活动。
作为幼儿科学探索的场所,自然角的作用很大。于小琳认为幼儿的科学探究总是从身边的事物开始,而自然角里丰富的动植物正是儿童身边感兴趣的事物,其中的种植活动是儿童科学活动的一部分。夏毅玲深入地剖析自然角作用,认为自然角给孩子带来的是直接刺激感官的经验,为孩子提供了自由的随机观察和探索的机会。
总体看来,各位学者都认为自然角提供了丰富的动植物,激发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自主探索自然的奥秘。
2.“幼儿探究”的内涵界定
何凤莉通过与科学家探究的比较界定幼儿探究。她认为幼儿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幼儿探究与科学家探究相比:幼儿探究的热情与科学家一样强烈,幼儿自由探究的程度低于科学家的探究,而幼儿探究的每一环节在程度上都异于科学家的探究。此外,她认为幼儿的探究基本上是在没有外部指导的情况下自主开展的探究,他们的探究性计划不强,常常随心所欲,幼儿探究的问题基本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他们探究的方式基本以观察和操作为主,幼儿探究也是幼儿认识周围世界的一种主要方式。
童瑶从探究形式和内容角度来界定,她在研究中指出幼儿科学探究活动是生活化和贴近自然的形式和内容的活动。幼儿园中的科学探究实际上就是创造条件让幼儿亲身参与到科学活动当中,在教师的指导下体验探究的过程,感受其中的乐趣,让幼儿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世界的初步认识,建构属于自己的理论。与何凤莉不同的是,她肯定了教师在幼儿探究中的重要性。
归纳以上学者的研究成果,幼儿探究的内涵应是伴随着好奇心与探究欲,幼儿自由低计划性或在成人帮助下有计划地对周围环境进行自主探索的活动。
3.自然角中幼儿探究能力培养的策略
(1)创设多样的科学探究环境,激励幼儿主动探究
程俊娣对自然角的创设进行了较详细的描述,她认为应根据年龄特点、季节特点、主题活动以及地方特色安排自然角内容。自然角的种类可分为一角多区、一区多种和一种多样。此外在自然角的设计中更是细致到了种植容器、浇水工具、摆放形式等的设计。叶青的研究与程俊娣有异曲同工之处,同样认为自然角创设与主题内容相结合,与季节性相结合,与幼儿兴趣相结合。此外,他还强调教师的作用,认为教师应明确创设的目的,有计划地推进自然角课程化;教会幼儿科学观察的方法,学会适宜的记录;抓住幼儿疑问,生成价值课程。朱玉则强调幼儿在创设中的主体作用,强调以孩子为主体的自然角才有生命力,幼儿参与是环境创设的根本。
上述学者都很好地阐述了自然角环境创设中应注意的问题,笔者认为不仅要创设丰富的外部环境,也应注重心理环境的创设。通过外部环境,激发幼儿科学探究兴趣,为幼儿提供观察探索的场所。通过教师营造的宽松自由、鼓励支持的内部环境,让幼儿敢于探究、深入探究以及成功探究。此外,自然角的创设应让幼儿充分参与。
(2)开展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保障幼儿深入探究
程俊娣研究发现:自然角应与教学活动相结合,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或延伸;与一日生活相结合;与年龄特点相结合。何凤莉则更细致地将科学探究活动分为三类,包括单个科学探究活动、系列性科学探究活动和主题性科学探究活动。其中,在单个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要逐渐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生成科学探究教育活动。
上述学者在科学探究活动的分类上有差异,但活动的本质是一样的。教师应开展形式多样的科学探究活动,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幼儿的关注点,适时生成教育性的科学探究活动。
(3)采取科学的教育方法,有效引导幼儿经历探究过程
对于探究活动的教育方法,程俊娣主张让幼儿参与自然角的管理,孩子是创设环境、在环境中学习并 进行探索的主人。在管理的过程中,幼儿能真正体会到自主性,培养责任感。何凤莉从教师的角度提出:教师必须结合幼儿的发展阶段,采取多种多样的指导策略和方法,促进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提升。包括鼓励幼儿大胆质疑,引发探究欲望;关注幼儿兴趣发展,启发幼儿思维;灵活引导探究环节,切合幼儿实际;精心设计探究材料,引导幼儿探究;合理安排探究时间,学会合作共享。而张世萍看到家庭资源的教育潜力,强调充分利用家庭资源,实现家园共育。她在研究中指出: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探究环境,紧密联系家庭,取得家长的配合,是探究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她主张设立家庭角,而家长与教师应多沟通交流,支持、配合幼儿园探究教学活动的开展,建构健康、和谐的家园合作关系。
上述学者的研究都为幼儿探究活动提供了丰富有效的方法建议,笔者认为学者们观点的结合会使教育方法更全面:探究过程中,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教师应适时适当采取措施,推进活动的进程,此外,加强家园合作共育,保证探究活动的有效进行。
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教育的研究和推广,近年来有关幼儿园科学教育和科学探究的研究逐渐增多,围绕自然角中幼儿探究能力策略研究更是受到了研究人员的普遍重视,力求通过分析研究现阶段幼儿科学探索出现的问题,寻求解决方法。但是仍有以下几方面的欠缺:研究的理论基础薄弱; 一些策略的指导意义不足;研究内容分布不均衡等。因此对自然角中幼儿探究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还具有一定的探索空间,本研究就幼儿园自然角中幼儿探索的实际情况进行探究,期望找到有针对性的指导方法。
总之,开展探究活动发展幼儿的探究能力,已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
三、相关概念界定
(一)什么是探究
目前学术界对探究的概念还没有统一的认定,“探究”在英语里用单词“exploration”表示,在我国《汉语大辞典》中,“探究”就是“探索研究”,可以解释为“努力找寻答案,解决问题”。在1999年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则定义探究为:探索研究,探寻追求。广义的探究概念包含一切认识与发现活动或独自解决疑问的活动,探究是人类的天性,它源自于人类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面对未知的事物时,都想探个究竟,想通过实践获得经验认识。而狭义的探究仅指科学家所进行的科学探究活动。
探究一直伴随着学习过程而存在,表现为提升儿童好奇心与求知欲,增加学习的动力。从古至今探究就是教育一直提倡的优秀学习品质,在注重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今天,更为教育界所重视,探究的内涵也更加深刻、广泛。目前我国的学者们普遍认同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对探究的定义:探究是指科学家们用以研究自然界并对于研究获得的证据进行多种解释的不同途径。探究也指学生们用以获得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笔者比较认同探究也包括学生的探究这种定义,学生通过一定方法,对周围环境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探索并获得知识经验的过程也是探究。由此可见,幼儿园中的探究活动是指幼儿通过一定的方法,在教师的帮助下,动手动脑探索周围环境,在亲身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相应的知识经验。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sf/15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