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现状及策略研究以k小学为例【字数:14174】
摘 要本文以常熟K小学为例,采用观察法、访谈法等方法对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的内容、探究形式、教学设计与实施、探究活动评价等方面进行研究,发现该小学的科学探究活动存在强调形式,忽视实质,重视结论,忽视过程,以优代全,忽视差异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从理解把握科学探究的本质、优化小学科学探究活动设计和实施过程、搭建科学探究活动平台这三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目录
一、 问题的提出 1
(一) 课题来源 1
(二) 目的和意义 1
二、 国内外相关研究 2
(一)概念界定 2
(二)国外相关研究 2
(三)国内相关研究 2
三、 研究方法与过程 4
(一)研究思路 4
(二)研究对象 4
(三)研究方法 4
四、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的现状 5
(一)小学科学探究活动内容 5
(二)小学科学探究活动设计 7
(三)小学科学探究活动形式 7
(四)小学科学探究活动实施 9
(五)小学科学探究活动评价 12
五、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3
(一)强调形式,忽视实质 13
(二)重视结论,忽视过程 13
(三)以优代全,忽视差异 14
六、思考与对策 15
(一)理解把握科学探究的本质 15
(二)优化小学科学探究活动设计和实施过程 15
(三)搭建学生科学探究的平台 16
七、结语 17
参考文献 18
附录 19
致谢 22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来源
随着国家对科学教学的日益重视和科学课程改的不断深入,小学科学课程在学校中的地位日益显著,对于小学科学课程的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多。而自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以来,强调了小学科学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倡导探究式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目标的科学探究目标中,也鼓励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解决实际问题。由此可见,科学探究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实践精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神。但科学探究活动自推行以来,理想预期与现实实施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差距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的实施存在若干问题。因此,笔者希望通过对常熟K小学的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现状进行研究,为其他学校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提供有效的借鉴。
(二)目的和意义
本课题围绕“小学科学探究活动”进行考察,力求通过研究分析,找出当前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为其他学校开展探究活动提供有效的建议,优化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切实发挥小学科学探究活动在培养科学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为社会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科教兴国。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以来,强调了探究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通过学生亲身经历动手动脑等实践活动能够提升科学素养。但在小学中仍然存在对科学探究活动不重视的现象,因而非常有必要在小学这一基础教育阶段,对小学科学探究活动进行研究,及时发现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使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让求知探索的精神伴随他们不断成长。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
(一)概念界定
1.科学探究
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是当代小学科学教育的内容,也是当代小学科学课程实施的主要形式。“科学探究”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所以,我们可以认为“科学探究”就是通过多种方法寻找证据、运用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解决问题,并通过评价与交流等方式达成共识的过程。[]
2.小学科学探究活动
由科学探究的上位概念,我们可以指出“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目前是小学科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教师的指导、组织和支持下,让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动脑、积极体验,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以获取科学知识、科学思想、学习科学方法为目的的学习活动。[]
(二)国外相关研究
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文化也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青少年的科学探究活动。其中,美国用以开放探究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建构学生的科学知识,既丰富了学生的科学知识,又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近几年,新加坡以跨学科概念为主题构建小学科学螺旋式递进的模块课程,坚持以科学探究为中心并与科学素养其他要素相平衡。
(三)国内相关研究
1.关于小学科学探究活动总体情况的研究
我国小学科学课自开设至今历经17年的时间,现在的科学课与以往的自然课、21 世纪之初的科学课大不相同,其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就是充分重视学生的科学探究,形成了一种以探究为中心的课程文化。[]然而,当前人们对科学探究的认识却有失偏颇。科学探究被局限于几个固定的步骤之中,被认为是某种固定的模式或套路。这使得小学科学教育从“活动课程”的误区又走入了“探究课程”的误区。[]如何实践好小学科学探究活动成为目前我国小学科学教育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2.关于小学科学探究活动存在问题的研究
综合筛选过的文献资料,我将小学科学探究活动存在的问题作以下分类:
(1)按照活动的主体、教学的参与,可以分为教师层面的问题和学生层面的问题。
目录
一、 问题的提出 1
(一) 课题来源 1
(二) 目的和意义 1
二、 国内外相关研究 2
(一)概念界定 2
(二)国外相关研究 2
(三)国内相关研究 2
三、 研究方法与过程 4
(一)研究思路 4
(二)研究对象 4
(三)研究方法 4
四、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的现状 5
(一)小学科学探究活动内容 5
(二)小学科学探究活动设计 7
(三)小学科学探究活动形式 7
(四)小学科学探究活动实施 9
(五)小学科学探究活动评价 12
五、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3
(一)强调形式,忽视实质 13
(二)重视结论,忽视过程 13
(三)以优代全,忽视差异 14
六、思考与对策 15
(一)理解把握科学探究的本质 15
(二)优化小学科学探究活动设计和实施过程 15
(三)搭建学生科学探究的平台 16
七、结语 17
参考文献 18
附录 19
致谢 22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来源
随着国家对科学教学的日益重视和科学课程改的不断深入,小学科学课程在学校中的地位日益显著,对于小学科学课程的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多。而自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以来,强调了小学科学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倡导探究式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目标的科学探究目标中,也鼓励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解决实际问题。由此可见,科学探究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实践精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神。但科学探究活动自推行以来,理想预期与现实实施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差距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的实施存在若干问题。因此,笔者希望通过对常熟K小学的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现状进行研究,为其他学校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提供有效的借鉴。
(二)目的和意义
本课题围绕“小学科学探究活动”进行考察,力求通过研究分析,找出当前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为其他学校开展探究活动提供有效的建议,优化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切实发挥小学科学探究活动在培养科学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为社会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科教兴国。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以来,强调了探究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通过学生亲身经历动手动脑等实践活动能够提升科学素养。但在小学中仍然存在对科学探究活动不重视的现象,因而非常有必要在小学这一基础教育阶段,对小学科学探究活动进行研究,及时发现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使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让求知探索的精神伴随他们不断成长。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
(一)概念界定
1.科学探究
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是当代小学科学教育的内容,也是当代小学科学课程实施的主要形式。“科学探究”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所以,我们可以认为“科学探究”就是通过多种方法寻找证据、运用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解决问题,并通过评价与交流等方式达成共识的过程。[]
2.小学科学探究活动
由科学探究的上位概念,我们可以指出“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目前是小学科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教师的指导、组织和支持下,让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动脑、积极体验,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以获取科学知识、科学思想、学习科学方法为目的的学习活动。[]
(二)国外相关研究
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文化也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青少年的科学探究活动。其中,美国用以开放探究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建构学生的科学知识,既丰富了学生的科学知识,又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近几年,新加坡以跨学科概念为主题构建小学科学螺旋式递进的模块课程,坚持以科学探究为中心并与科学素养其他要素相平衡。
(三)国内相关研究
1.关于小学科学探究活动总体情况的研究
我国小学科学课自开设至今历经17年的时间,现在的科学课与以往的自然课、21 世纪之初的科学课大不相同,其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就是充分重视学生的科学探究,形成了一种以探究为中心的课程文化。[]然而,当前人们对科学探究的认识却有失偏颇。科学探究被局限于几个固定的步骤之中,被认为是某种固定的模式或套路。这使得小学科学教育从“活动课程”的误区又走入了“探究课程”的误区。[]如何实践好小学科学探究活动成为目前我国小学科学教育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2.关于小学科学探究活动存在问题的研究
综合筛选过的文献资料,我将小学科学探究活动存在的问题作以下分类:
(1)按照活动的主体、教学的参与,可以分为教师层面的问题和学生层面的问题。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sf/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