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领巾教学法与茶馆式教学法的比较【字数:13068】
内容建国以来,“红领巾”教学法和“茶馆式”教学法是非常典型的两种教学方法。这篇文章主要从教学理念、教学实践以及教学成效三个方面对“红领巾”教学法和“茶馆式”教学法进行比较研究。第一部分在教学理念方面,两种教学法在教学性质上有相似之处,而两者的教学本质并不相同;在教学目的上,其拥有类似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目的,但是在学生的全面发展性上,两者有各自不同的侧重点。在教学原则上,两者的教学原则并不完全相同。第二部分在教学实践方面,两种教学法在教学组织形式的运用上,教师授课形式和学生学习的认知方式是相似的,但是学生学习的组织形式并不一样。在教学策略的采取上,其结构化策略是相同的,但是形式型策略并不一致。其教学模式在课堂实践上的应用也不尽相同。最后从教学成效方面的比较来看,“红领巾”教学法和“茶馆式”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均具有积极性效果和不足之处,其对于整个教育界的影响在当下和后来也有不同的影响。总之,通过详尽地揭示两种教学法的相似之处以及不同之处,其最终目的是提倡教师能够灵活机动地选择不同的教学法去进行课堂教学,因才施教的同时也需要因材施教。 关键词:“红领巾”教学法 “茶馆式”教学法 教学理念 教学实践 教学成效Comparisons Between "Red Scarf" Teaching Method And"Tea House" Teaching MethodAbstract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Red scarf" teaching method and "Teahouse" teaching method are two typical teaching methods. This paper mainly makes a comparative study on "Red scarf" teaching method and "Tea house" teaching method from three aspects: teaching ideas, teaching practices and teaching effects. In the first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part, in the aspect of teaching concept, the two kinds of teaching methods have similarities in teaching nature, but the teaching essence of the two methods is not the same; In terms of teaching purpose, it has similar humanistic and instrumental purposes, but in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the two have different emphasis. In terms of teaching principles, the teaching principles of the two are not exactly the same.In the second part, in the aspect of teaching practic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wo teaching methods in the teaching organization form, the teacher teaching form and the student learning cognitive way are similar, but the student study organization form is not the same. In the adoption of teaching strategies, the structured strategies are the same, but the formal strategies are not consistent. The application of its teaching mode in classroom practice is also not the same.Finally, from the comparison of teaching results,"Red scarf" teaching method and "Tea house" teaching method have positive effects and shortcomings on students learning and teachers teaching. Its influence on the whole educational circle also has different influence at present and later. In a word, by revealing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teaching methods in detail, the ultimate goal is to promote teachers to choose different teaching methods flexibly to carry out classroom teaching, and to teach according to their aptitude at the same time.一、引言 1二、教学理念比较 1(一)教学性质比较 11.相似的教学性质 12.不同的教学本质 2(二)教学目的比较 31.相似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目的 32.不同的全面发展性目的 3(三)教学原则比较 41.共同的教学原则 42.不同的教学原则比较 4三、教学实践比较 5(一)教学组织形式的运用比较 51.相似的教师授课形式和学生学习的认知方式 62.不同的学生学习的组织形式 6(二)教学策略的采取比较 61.相似的结构化策略 62.不同的形式型策略 7(三)教学模式的应用比较 7四、教学成效比较 8(一)学情成效比较 81.相似的积极性效果 82.不同的学习质量成效 9(二)对教师教学的成效比较 91.积极效果比较 92.消极影响比较 10(三)社会功效比较 101.相似的即时性社会功效 102.不同的延续性社会功效 11五、结语 11参考文献 12致 谢 13“红领巾”教学法与“茶馆式”教学法的比较一、引言建国以来,语文教学法层出不穷。相对传统的语文教学法的典型是普希金倡导的“红领巾”教学法,也可称为“讲读法”,是苏联文学课程的普遍教学方法,其一般采取八个环节来进行,即预习导入、初读课文、初读体会交流、逐段阅读分析、总结段落大意、精读分析、创造性讨论拓展以及主旨归纳总结,其基本属于凯洛夫模式的变式。在现代影响较大且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法是上海市育才中学校长段力佩提出的“茶馆式”教学法,“该教学法以师生平等自由的交流作为教学的主要方式,在一种随意宽松的环境里形成一种独特的话语场。”这两种教学方法彰显着语文教学变革的过去和现在。这篇文章将从教学理念、教学实践以及教学成效三个方面对这两种教学法进行比较研究。二、教学理念比较教学理念是教育主体在教学实践和教学思维活动中形成的对“教学”的主观看法和观念,其体现了教育家对于教学规律的认知,对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包括教学性质、教学目的、教学原则等。普希金于我国建国初期的初中课文《红领巾》评议会上倡导“红领巾”教学法,当时国内没有先进的教学理念的支撑,只能依靠苏联的理论思想来进行借鉴学习,而段力佩提出的“茶馆式”教学法则产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教育教学改革探索之中。两种教学法产生的时代背景虽不同,但其在教学理念上也有共通之处。(一)教学性质比较两种教学法提出之前,中国的教育均处于“百废待兴”的局面,“红领巾”教学法之前的语文课堂是“满堂灌”的沉闷乏味的课堂,“茶馆式”教学法之前所面临的文革则是全盘否定课堂教学。因此,语文课堂的教学急需一种新的教学法来打破陈旧的局面。“红领巾”教学法和“茶馆式”教学法的出现带给语文教育界新的冲击。由于所面对的时代困境相似,因此这两种教学法有诸多相似特征,但不同的时代背景也决定其教学本质的不同。1.相似的教学性质首先是教学的计划性。“红领巾”教学法和“茶馆式”教学法均是不局限于某一课堂上使用的教学法,它们也对整个学期教学计划、课时计划的制定提出了要求。其次是条理性。“红领巾”教学对于课堂教学有五环节要求,即组织教学、导入新课、进行授课、复习巩固、布置作业。“茶馆式”教学法包括读、议、练、讲四个环节。两者在课堂教学环节方面有合理的安排,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再次是启发性。“红领巾”教学法的倡导改变了教师一讲到底,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灌输,注意力无法集中的局面,师生以启发性的谈话法共同参与课堂,课堂气氛活跃,调动了学生参与思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茶馆式”教学法将教师和学生放在同一平台上平等对话,在教师的引导下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有助于锻炼其高层次思维能力。最后是多样性。“红领巾”教学法将“读、写、讲、背”这些单调乏味的授课形式转变为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运用图片等直观性因素辅助教学,此外还有参观、实验等实践活动教学等不同形式,不同种类辅助教学的方式。“茶馆式”教学在课堂上的运用,伴随着新兴的教学技术的不断涌现,两者的结合使得学生学习的途径更加多样化,同时,以“茶馆式”教学为基础所衍生的后“茶馆式”教学也提倡学生不应只在“书中学”,更应该在“做中学”。2.不同的教学本质关于教学的本质,一直以来便有诸多说法。“红领巾”教学法以课文《红领巾》命名,是普希金在《红领巾》一课的评议会上所倡导的具有苏联教育经验的教学法,符合凯洛夫《教育学》中的对于教学本质的界定——特殊认识说,其认为“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在教学中,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收知识的过程是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其次,该过程具有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间接性学生通过老师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又通过科学文化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第二,被动引导性教学中学生的认识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的,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不多。第三,简捷性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以非常简单快捷高效率的方式掌握人类自古以来积累的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第四,教育性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客观世界进行认识的过程也是接受教育的过程。“茶馆式”教学更准确的名称是有领导的“茶馆式”教学。“茶馆式”是将课堂比作随意言谈交流的茶馆,在这样一种随意、宽容、放松的氛围中,师生通过自由探讨,达到教学的目的和效果。但“茶馆式”的课堂也不是太过随意,无规则的课堂,“有领导”将教师的调控、引导作用凸显出来,能够引导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真正提出提问,实打实地解决疑难,从而掌握知识。该教学法的本质是认识发展说“教学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下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全面发展个性的统一过程。”(二)教学目的比较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能够让学生陶冶情操并且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在这过程中,也能够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红领巾”教学法和“茶馆式”教学法在人文性和工具性的教学目的上具有相似点,但在针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性上有所不同。1.相似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目的语文课堂的“人文性”目的要求“语文教学能够熏陶感染学生的思想感情和人格情操。”“工具性”目的则是要求“语文教学着眼于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要求语文课程具有实用功能和实践功能。”普希金在对《红领巾》评议会上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分析文章主题思想,讲解写作方法,“注重语文课文中语言和文学的因素”,而不是一味地进行过去陈旧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语文课的语言因素”预示着语文教学需要着眼于培养学生对于语言的运用能力。“文学因素”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领悟教材中的情感和思想,这些要求就初步显示出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目的。虽然“红领巾”教学法所面对的社会现状仍是以成绩为衡量标准的教育为主要评判依据,但已经初步凸显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的特质。“茶馆式”教学从内容理解的角度来加以考虑和设计,目的设定首先是定位在“读懂、理解、领会”上,其次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上,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作品的技能和熟练技巧,其教学效果不仅是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而且也要学会并掌握对语言的运用,不仅符合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的要求,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语体文学作品,更能透过文学作品,感知、体味、领悟,获得审美愉悦和精神满足。2.不同的全面发展性目的全面发展指人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和谐发展。虽然“红领巾”教学法在提出之初中有素质教育的特质在内,如以实验、实践等方式辅助教学,其大部分的授课依旧局限于课堂以教师主导的讲解。甚至在之后的发展沿袭中,更趋向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帮助学生过度解读文本本身,虽然有助于学生理解并学习到文章的主旨思想,也着重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但这不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该教学法的目的只是对学生德行、智力上的培育,忽略了体美劳的发展。“茶馆式”教学法在一个相对宽松自由的氛围中进行,在提出之初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质量,更关注与学生能否得到更多方面的发展,这是其全面发展性目的。该教学法的采取使得学生不仅课堂之内活动多,而且在课堂之外也有动手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发展智力。学生在“议”这一环节中,相互切磋,思想碰撞,更能开阔其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可以说“茶馆式”教学法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均有涉及和要求,其倡导学生全面且和谐地发展,(三)教学原则比较教学原则是根据教学目的、遵循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反映了教学活动本质性特点和内在规律性认识,是指导教学工作有效进行的指导性原理和行为准则。“红领巾”教学法和“茶馆式”教学法两者之间既有共同的教学原则,也有不同的教学原则。共同的教学原则“红领巾”教学法和“茶馆式”教学法都具备的三个原则是启发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巩固性原则。“红领巾”教学法所提倡运用的谈话法和“茶馆式”教学法中的关键程序“议”均在不同程度上激发起了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均符合启发性原则所提倡的教师要调动学习主体即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提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原则。“红领巾”教学法中运用图片等直观性因素辅助教学,“茶馆式”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等多种教学手段便是运用多种感官相结合的形式来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力,提升教学效果,两者都具有直观性原则即充分利用学生多种感官来直观感受掌握知识。“红领巾”教学法的训练主要是狭义上训练,即以作业和作业讲评的形式进行。而“茶馆式”教学的“练”是广义上的训练,做习题、口头回答、书面练习、开卷小结和实验等都包括在“练”之中,并严格要求学生按期、按量、按质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两者的教学方式均依据了巩固性原则。2.不同的教学原则比较“红领巾”教学法有“茶馆式”教学法所缺失的系统性原则,但“茶馆式”教学法比“红领巾”教学法增加了因材施教原则,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量力性原则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虽然两种教学法均具备系统性原则即教师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和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定进行教学,但其侧重点不同,“红领巾”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教师是严格按照自身所理解的知识的内在逻辑去设计教学,比较忽略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而“茶馆式”教学法则是从学生的角度来进行教学设计,在立足于学生现有水平的基础上,能够再开发出他们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该教学法依据了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红领巾”教学法一般采取班级授课制的方式,兼顾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很少能详细地关注到每个个体的情况。而“茶馆式”教学法通常采取分组方式来进行,相对来说更能关注到学生个体的学习情况,因此,后者更具备因材施教原则。“红领巾”教学法基本只专注于学生对于教材的学习,而“茶馆式”教学法随着时代的进步,进一步拓展成后“茶馆式”教学法,更加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更体现把教书和育人相结合的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茶馆式”教学是一种符合量力性原则的教学法,量力性原则是指教学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使他们能够接受,但是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由教师帮助,学生自己学习的“茶馆式”教学法,遵循了学生认知和学习规律,尽可能暴露学生的潜意识。这正是出于“最近发展区”质量的考虑,“茶馆式”教学把“议”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其作用正是提高了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质量。“茶馆式”教学法的教学目标之一便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上,“红领巾”教学法有所欠缺。三、教学实践比较教学法不仅需要教学理念作为指导理论,同时更需要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作为理论依据,因此教学法的教学实践显得格外重要。在经过不断的探索研究之后,“红领巾”教学法和“茶馆式”教学均建立起了自己的操作体系,包括教学方式、教学策略、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这三个方面,既可适用于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也可适用于在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一)教学组织形式的运用比较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其是课堂教学研究中的关键因素。“红领巾”教学法和“茶馆式”教学法在教学组织形式上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1.相似的教师授课形式和学生学习的认知方式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大教学论》中提出了班级授课制的教师授课形式,即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进行教学的制度。“红领巾”教学法和“茶馆式”教学法的教师授课形式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基本都是班级授课形式。我国由于受教育人口比较密集,因此,义务教育阶段采取班级授课制是比较高效的教师授课形式,这是由我国的国情所决定的。在学生学习的认知方式上,两种教学法都不拘泥于书本知识而是都强调实践的重要性。“红领巾”教学法倡导将参观、实验等实践活动辅助教学。“茶馆式”教学强调“书中学”和“做中学”并举。2.不同的学生学习的组织形式由于“红领巾”教学法在教学方式上并没有非常大的创新,其所运用的课堂大多也大多采取班级授课制,因此,学生的学习方式仍然是以接受学习的形式进行,这也是学生学习最主要的形式。学生并没有太多的机会进行自主学习,多是教师为主导的直接教学形式。“茶馆式”教学法所提倡的学生学习的组织形式是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这两种形式。独立学习,是在教师稍加甚至是不提供帮助的情况下,学生按照自己的计划进行学习,完成教师规定的学习任务。合作学习,是学生群体为了完成教师规定的学习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教师需要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导向,以学生学习为逻辑结构进行授课,根据“学生先学,引导暴露,共同解难”三个环节来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学生便可以遵循教师所给出的明确的学习方向,采取自主学习或者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进行学习。(二)教学策略的采取比较教学策略指教师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为有效达到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程序计划或教学实施措施。在教学中,由于教学目标、课题特点以及所持学习理论取向不同,教师会以不同方式来组织教学的程序结构,并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媒体以及环境来实现这一程序。“红领巾”教学法和“茶馆式”教学法具有相似的结构化策略,但形式型策略则不同。1.相似的结构化策略结构化策略是内容型策略的一种,它强调知识结构,主张抓住知识的主干部分,构建简明的知识体系。不管是“红领巾”教学法还是“茶馆式”教学法,它们在教学实践的运用中试图帮助学生搭建知识框架,构建简单明了知识体系,力求能够让学生清晰的把握大体的知识结构,再由此辐射出细小的知识点。不仅将目前所学内容构造出知识体系,而且也要将过去所学知识、目前所学知识及未来所学知识共同构建知识的框架体系。2.不同的形式型策略形式型策略是以教学组织形式为中心的策略。英国教育技术学家波西瓦尔提出两种基本策略以教师为为中心的策略和以学生为中心的策略。“红领巾”教学法采取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在授课实践中,教师向学生出示本课的教学目标,然后按着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开始进行教学内容的教授,在整节课的课程设置中,教学材料、教学环节、教学进度和师生互动等等都是由教师来进行设置和控制。教师虽然是以启发性的谈话法为主去进行教学,但是教师在其中依旧具有较强的主导性。教师的问题设置大多是寻找对应课文内容型的提问,让学生进行内容性的填空回答,没有给予学生太多的逻辑性思维能力的锻炼机会,不利于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茶馆式”教学法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茶馆式”教学提出“学生会的,老师不教”和“教是为了不教”。“学生会的,老师不教”是指基础性的诗词读音等,学生依靠自己的能力以及辅助材料可以自学的内容,不必再花费时间去教学,这需要依靠学生的预习和自学能力。其次,学生对于教材的第一次理解感悟是学生自己所处的认知水平和感悟水平所决定的,基础性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更深一层的理解,而不是完全教师注入式的强行“移情”。那么教师教什么?教师在课堂上需要教授的是学生如何自我构建知识逻辑体系、如何进行自我评价、如何自我攫取教材的思想价值,审美价值等,以便能在今后的学习中举一反三。(三)教学模式的应用比较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是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红领巾”教学法和“茶馆式”教学法所具备的教学模式并不相同。“红领巾”教学法所具备的教学模式是传递——接受式,它是以传授系统知识、培养基本技能为目标,使学生能够快速地掌握更多的有效信息。该模式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教师的权威性。“红领巾”教学法的基本程序与传递——接受式的教学模式相吻合。一,导入并解析题目,介绍作者及课文所描写的时代背景,二,教师范读,学生跟读,讲解生字词,解答疑难问题,三,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段落大意,四,重点难点着重讲解,五,总结主题思想,六,概括写作特点。这仍然是现今诸多语文课堂的常见教学程序。不可否认,以上的教学环节能够让学生清晰地把握课文的层次,对于课文的主旨思想和写作特色有很好的掌握,也十分有利于学生的应试。但该教学模式的弊端也显而易见一,不适用于教材所有的课文篇目;二,会使得课堂以教师的主导性占较大比例,学生的自我思考和学习时间没有得到充分给与。而“茶馆式”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是自学——指导式,该模式的理论依据源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辩证统一的教学观、“独立性与依赖性相统一”的心理发展观和“学会学习”的学习观。该模式的核心是要求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校长段力佩提出的“茶馆式”教学法提倡课堂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场所而不是老师一味教授的场所,要变“授”为“学”,总结出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地位的“读读、议议、练练、讲讲”的“茶馆式”教学法,也称“八字”教学法。“读读”,是指教师引导学生自己阅读理解课文,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议议”,提倡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议论交流,主动探讨问题,在相互交流中逐步了解教材的内容;“练练”,不仅是课后作业的练习,同时也要求学生自己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讲讲”,是教师解答同学们遇到的疑难问题,并将课文所涉及的重难点再次进行点拨解惑。最后进行总结,使得学生能够将所学内容基本做到当堂理解、消化和巩固。在“茶馆式”教学法的四个环节中,“读”是基础,“议”是关键,“练”是应用,“讲”应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而不成为主要环节。该四个环节不是机械的程式,不能生搬硬套,而是依据班级、学科、学情的不同有所区别,教师灵活运用它们。四、教学成效比较“红领巾”教学法和“茶馆式”教学法都是建国以来对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以及在社会上拥有巨大影响力的教学法。普希金将苏联先进的教育理念带到中国,对当时呆板固话的课堂教学产生了剧烈的冲击;段力佩校长的茶馆式教学进一步将课堂的中心地位还给学生。两种教学法的提出都对当时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更是对中国整个社会的教育教学观念的革新做出了巨大贡献。(一)学情成效比较对学生而言,两种教学法在课堂的运用都对于当时处于陈旧的教学法中的学生对课堂重新焕发了兴趣,对学习重新产生了主动性和积极性。但是,由于两种教学法所产生的时代背景的不同,其对于学生产生的效果也具有其局限性。1.相似的积极性效果在“红领巾”教学法提出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处于绝对的中心和主导地位。“红领巾”教学法的出现改变了“先生讲,学生听”的课堂教学模式,师生之间有交流,有对话,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幅度提升。“茶馆式”教学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学的目的要求,使学生的活动达到最高度。它要求将教师与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在宽松随意的环境中进行师生交流,形成一种独特的话语场,达到既减轻学生负担,又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这是在“素质教育”概念提出前具有前瞻性的先进理念。2.不同的学习质量成效“红领巾”教学法带有很强的预设性,教法以教为主、主题先行,学生只能循着教师预先设计好的思路,这样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语文教学的秩序,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也正因如此,学生的拓展性想法无法得到充分满足,相较于“茶馆式”教学法而言有较大的思想局限性,虽然学习的质量和效果在成绩标准上相差不多,但在思维能力、师生关系、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感方面明显弱于“茶馆式”教学。“茶馆式”教学由段力佩校长提出后,最先运用由于上海市育才中学,实践证明,育才中学的学生在学业质量获得全面提高,成绩标准、高层次思维能力,学习动机、对学校的认同感,师生关系等方面明显高于同等学校的学生,学习压力比同等院校的学生也更少。由于鼓励在课堂上的积极探讨,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强烈,打破其思想局限性,思维逻辑能力能得到显著提高。(二)对教师教学的成效比较“红领巾”教学法和“茶馆式”教学法的提出都是教学法改革的一次革新,对于教师教学的改变有重要的影响,不仅让教师提高了对教学理念的认识,还改变了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1.积极效果比较“红领巾”教学法和“茶馆式”教学法都改变了语文课堂的教育方法,提高了教学效能,使得教学走向“轻负担、高质量”,同时也提高了课程领导力,让教师从不认同到认同再到自觉。“红领巾”教学法是教学方法改革的一项伟大突破,在其提出之前,以《红领巾》一课为例,教师准备长达四五个小时的个人讲解,学生既感觉课堂枯燥无味,也无法吸收如此复杂庞大的知识量。而“红领巾”教学法的提出能够让教师对于教学时间和学生活动时间进行合理有效的安排,比较彻底地改变了由文言文教学沿袭而来的逐字逐句串讲法,在改革教学方法的同时也建立了现代文教学的基本步骤,这种方法不仅使得语文教学回到语文本身而不是落在空洞的政治解读上,而且对普通教师特别是经验较少的教师掌握常规的语文教学,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普希金《红领巾》课后评议会上所提出的诸多建议,在今天的课堂教学看来,仍具有积极的指导性价值。如将“文学分析”的教学方式引入语文课堂教学中,摒弃“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法,灵活机动地引入谈话法、提问法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同时指出应当多利用黑板的作用,如文字、图画等帮助学生记忆学习内容。“茶馆式”教学法对与教师教学的积极影响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改变课堂教学逻辑结构。传统的备课教师一般以普遍所认可的学科体系为线索来设计展开教学活动,而“茶馆式”教学也法则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以学生认知水准和逻辑思维水平为线索来设计教学内容,把课堂的学习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体系的建构。第二,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和多样化,有“读、议、听、练、做”等多种环节可供选择来开展教学,使得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加高昂。第三,倡导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进行授课。语文课堂不仅仅局限于书本和黑板,由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科技的逐渐发展,语文课堂逐渐隐入新型的教学辅助设备,更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而且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2.消极影响比较由“红领巾教学法”引发的学习浪潮,也对语文教学的发展产生了一些不利的影响。虽然“红领巾”教学法是将苏联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经验以及我国的实际教育现实相结合的教学法,但自身对苏联缺乏历史考察,同时对我国自身的实际情况不甚了解,在后来的盲目推行中导致教学模式生搬硬套,机械模仿,教学严重脱离实际,出现公式化课堂讲解的形式主义倾向以及“谈话法”“分析法”的滥用。“茶馆式”教学法是七十年代末提出的教学法,在现今的教学实践中仍具有指导性的教学参考价值。由于其是以学生的思路为主导,教师为辅助的课堂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具有较大的弹性空间,因此,“茶馆式”教学法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暂时还未显现。(三)社会功效比较两种教学法都是建国后在教育界、社会上具有极大影响力的教学法改革和探索,他们对于整个社会教育教学理念的革新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两种教学法身处的时代背景给它们带来的自身局限性使得它们在后续的沿用中产生了不同社会功效。1.相似的即时性社会功效“红领巾”教学法和“茶馆式”教学法在提出之时都风靡了整个中国教育界,对于当时还处在固化模式下的教学理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红领巾”教学法被普希金提出之后,立刻被当时的语文课堂教学所吸收运用,打破了当时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使得师生互动加强,课堂气氛活跃,整个教育界都对该教学法大肆提倡,“红领巾”教学法从语文课堂也逐渐延伸至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之中。“茶馆式”教学是段力佩校长对于七十年代以前的教学法的又一次革新,“文革”后的教育界“满目苍夷”,“茶馆式”教学法让教育界看到了师生甚至是整个社会都看到了新的希望,整个教育界在“茶馆式”教学法的指导下,师生思想自由碰撞,倡导自由的教育逐渐崛起。2.不同的延续性社会功效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性质、教育体制以及教育内容的取舍。“红领巾”教学法的提出时期是新中国改革建立之时,“中国自古以来便有文以载道的传统,统治阶级急需把新政权的思想通过文学、教育等形式变为全体中国人的集体无意识,”从而巩固统治。因此,语文教育的内容、形式都需要服从新中国的国家意识形态。“红领巾”教学法在这样的背景下,其固定模式最终会回归国家意识形态上,不再是纯粹的对于语文课堂的阅读、鉴赏、运用,被国家意识形态所渗透的语文课堂逐渐违背了普希金的初衷。“茶馆式”教学法的提出在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语文教学变得更加自由,不再需要“上纲上线”,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由思考、自由领会、自由交流。该教学法的提出是顺势而为,在此之后,随着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论的不断涌入国内,段力佩校长在吸收借鉴的基础上,再次提出后“茶馆式”教学来符合教师更好地教学、学生更好地学习的需要。“红领巾”教学法在时间中劣势不断显现,因而不断地衰落,而“茶馆式”教学法则是符合了现阶段学生思想自由的学情现状,顺势发展,两者的历史评价为何不同由此可知。五、结语“红领巾”教学法和“茶馆式”教学法在教学理念、教学实践和教学成效三个方面有诸多相似之处以及不同之处,但这两种教学法都是建国以来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教学法,“红领巾”教学法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以教学方法为内容的改革,也是课堂教学第一次大改革。“茶馆式”教学法是文革后教育界“百废待兴”之时的一次重大突破。两者都对语文教学法的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直到现在依旧还被广泛运用于语文课堂的教学中,甚至将其发展到其他各科的教学实践中,两者均是中国教学变革中的里程碑,彰显着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本篇通过对这两种教学法的详细比较,能更加揭示它们的优劣之处,有助于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灵活地采取贴合教材内容、符合学生学情的教学法来进行授课,为教师的选择提供浅见。参考文献一、专著[1]倪文锦、谢锡金:《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版。[2]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后“茶馆式”教学的实践指导》,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年1月版。[3]王尚文、吴克强:《中学语文教学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10月版。[4]叶苍岑:《中学语文教学通论》,北京教育出版社1984年11月版。[5]朱绍禹:《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4月版。二、期刊论文[1]邵雪梅:《后茶馆式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文学教育(中)》2012年第5期。[2]王倩:《走出“红领巾”教学法的迷思》,《晋中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3]张伟忠:《“红领巾”教学法和文学教育》,《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6年第7期。[4]郑妮:《“红领巾”教学法SWOT分析后的启示》,《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4年第8期。[5]张人利:《后“茶馆式”教学的教学手段——后“茶馆式”教学的发展研究(三)》,《现代教学》2014年第9期。[6]张人利:《后“茶馆式”教学的教学策略——后“茶馆式”教学的发展研究(四)》,《现代教学》2014年第17期。[7]章以钊:《有领导的“茶馆式”教学随感》,《语文教学通讯》1983年第7期。三、学位论文[1]陈玉芳:《改革开放后上海中小学教育家办学个案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5年。[2]李元:《段力佩教育思想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8年。[3]张培:《后“茶馆式”教学在高中语文中的应用》,贵州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8年。致 谢从二零一五到二零一九,我的大学生涯至此画上了句号,总结我这四年生活,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无功无过”,既没有出彩的瞬间,也没有做错什么的时候,平平淡淡中,四年就在手指间溜走了。要说有什么可以对这四年进行一个总结,毕业论文的致谢部分给了我发挥的余地。很久之前就从学长学姐那边对毕业论文有所耳闻,有的说只花费几天就写好了,有的毕业论文则是被重复打磨。就我而言,我的毕业论文是被“逼”出来的。我的性格有点懒,做事情喜欢拖延到最后熬夜赶工,毕业论文也是如此,每次都是我的老师在群里开始催促要交稿了,我才会匆匆赶稿。因此,在这段过程中,我尤其要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唐扣兰老师,是她一直不厌其烦地鞭策着我,我才能及时完成毕业论文中的各项进程。唐老师的专业方向是外国文学,但是在我写的有关教育学的论文中,也非常仔细地阅读,指出我很多的问题和错误,给了我非常宝贵的意见。在此,我向唐老师还有其他指导过我的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我也要感谢本论文所引用的专著的各位学者,如果没有这些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启发和帮助,我也无法完成本篇论文的最终写作。在此,也对他们表示由衷的敬意和钦佩。大学四年,我除了知识的收获,也有非常珍贵的友情的收获。我结实了来自各个地方的朋友,我们一起度过了非常愉快的四年,尽管中间有吵闹和分歧,但是我们之间依旧维系着纯粹的纽带,我也非常感谢他们四年的陪伴。总之,感谢父母,感谢朋友,感谢老师,感谢我的母校——的栽培,感谢命运,感谢所有的一切,因为这些点点滴滴都构成了我难以忘怀的大学生活。
Key Words:"Red scarf" teaching method;"Tea House" teaching method;teaching idea;teaching practice;teaching effect目 录
part, in the aspect of teaching concept, the two kinds of teaching methods have similarities in teaching nature, but the teaching essence of the two methods is not the same; In terms of teaching purpose, it has similar humanistic and instrumental purposes, but in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the two have different emphasis. In terms of teaching principles, the teaching principles of the two are not exactly the same.In the second part, in the aspect of teaching practic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wo teaching methods in the teaching organization form, the teacher teaching form and the student learning cognitive way are similar, but the student study organization form is not the same. In the adoption of teaching strategies, the structured strategies are the same, but the formal strategies are not consistent. The application of its teaching mode in classroom practice is also not the same.Finally, from the comparison of teaching results,"Red scarf" teaching method and "Tea house" teaching method have positive effects and shortcomings on students learning and teachers teaching. Its influence on the whole educational circle also has different influence at present and later. In a word, by revealing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teaching methods in detail, the ultimate goal is to promote teachers to choose different teaching methods flexibly to carry out classroom teaching, and to teach according to their aptitude at the same time.一、引言 1二、教学理念比较 1(一)教学性质比较 11.相似的教学性质 12.不同的教学本质 2(二)教学目的比较 31.相似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目的 32.不同的全面发展性目的 3(三)教学原则比较 41.共同的教学原则 42.不同的教学原则比较 4三、教学实践比较 5(一)教学组织形式的运用比较 51.相似的教师授课形式和学生学习的认知方式 62.不同的学生学习的组织形式 6(二)教学策略的采取比较 61.相似的结构化策略 62.不同的形式型策略 7(三)教学模式的应用比较 7四、教学成效比较 8(一)学情成效比较 81.相似的积极性效果 82.不同的学习质量成效 9(二)对教师教学的成效比较 91.积极效果比较 92.消极影响比较 10(三)社会功效比较 101.相似的即时性社会功效 102.不同的延续性社会功效 11五、结语 11参考文献 12致 谢 13“红领巾”教学法与“茶馆式”教学法的比较一、引言建国以来,语文教学法层出不穷。相对传统的语文教学法的典型是普希金倡导的“红领巾”教学法,也可称为“讲读法”,是苏联文学课程的普遍教学方法,其一般采取八个环节来进行,即预习导入、初读课文、初读体会交流、逐段阅读分析、总结段落大意、精读分析、创造性讨论拓展以及主旨归纳总结,其基本属于凯洛夫模式的变式。在现代影响较大且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法是上海市育才中学校长段力佩提出的“茶馆式”教学法,“该教学法以师生平等自由的交流作为教学的主要方式,在一种随意宽松的环境里形成一种独特的话语场。”这两种教学方法彰显着语文教学变革的过去和现在。这篇文章将从教学理念、教学实践以及教学成效三个方面对这两种教学法进行比较研究。二、教学理念比较教学理念是教育主体在教学实践和教学思维活动中形成的对“教学”的主观看法和观念,其体现了教育家对于教学规律的认知,对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包括教学性质、教学目的、教学原则等。普希金于我国建国初期的初中课文《红领巾》评议会上倡导“红领巾”教学法,当时国内没有先进的教学理念的支撑,只能依靠苏联的理论思想来进行借鉴学习,而段力佩提出的“茶馆式”教学法则产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教育教学改革探索之中。两种教学法产生的时代背景虽不同,但其在教学理念上也有共通之处。(一)教学性质比较两种教学法提出之前,中国的教育均处于“百废待兴”的局面,“红领巾”教学法之前的语文课堂是“满堂灌”的沉闷乏味的课堂,“茶馆式”教学法之前所面临的文革则是全盘否定课堂教学。因此,语文课堂的教学急需一种新的教学法来打破陈旧的局面。“红领巾”教学法和“茶馆式”教学法的出现带给语文教育界新的冲击。由于所面对的时代困境相似,因此这两种教学法有诸多相似特征,但不同的时代背景也决定其教学本质的不同。1.相似的教学性质首先是教学的计划性。“红领巾”教学法和“茶馆式”教学法均是不局限于某一课堂上使用的教学法,它们也对整个学期教学计划、课时计划的制定提出了要求。其次是条理性。“红领巾”教学对于课堂教学有五环节要求,即组织教学、导入新课、进行授课、复习巩固、布置作业。“茶馆式”教学法包括读、议、练、讲四个环节。两者在课堂教学环节方面有合理的安排,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再次是启发性。“红领巾”教学法的倡导改变了教师一讲到底,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灌输,注意力无法集中的局面,师生以启发性的谈话法共同参与课堂,课堂气氛活跃,调动了学生参与思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茶馆式”教学法将教师和学生放在同一平台上平等对话,在教师的引导下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有助于锻炼其高层次思维能力。最后是多样性。“红领巾”教学法将“读、写、讲、背”这些单调乏味的授课形式转变为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运用图片等直观性因素辅助教学,此外还有参观、实验等实践活动教学等不同形式,不同种类辅助教学的方式。“茶馆式”教学在课堂上的运用,伴随着新兴的教学技术的不断涌现,两者的结合使得学生学习的途径更加多样化,同时,以“茶馆式”教学为基础所衍生的后“茶馆式”教学也提倡学生不应只在“书中学”,更应该在“做中学”。2.不同的教学本质关于教学的本质,一直以来便有诸多说法。“红领巾”教学法以课文《红领巾》命名,是普希金在《红领巾》一课的评议会上所倡导的具有苏联教育经验的教学法,符合凯洛夫《教育学》中的对于教学本质的界定——特殊认识说,其认为“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在教学中,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收知识的过程是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其次,该过程具有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间接性学生通过老师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又通过科学文化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第二,被动引导性教学中学生的认识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的,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不多。第三,简捷性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以非常简单快捷高效率的方式掌握人类自古以来积累的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第四,教育性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客观世界进行认识的过程也是接受教育的过程。“茶馆式”教学更准确的名称是有领导的“茶馆式”教学。“茶馆式”是将课堂比作随意言谈交流的茶馆,在这样一种随意、宽容、放松的氛围中,师生通过自由探讨,达到教学的目的和效果。但“茶馆式”的课堂也不是太过随意,无规则的课堂,“有领导”将教师的调控、引导作用凸显出来,能够引导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真正提出提问,实打实地解决疑难,从而掌握知识。该教学法的本质是认识发展说“教学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下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全面发展个性的统一过程。”(二)教学目的比较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能够让学生陶冶情操并且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在这过程中,也能够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红领巾”教学法和“茶馆式”教学法在人文性和工具性的教学目的上具有相似点,但在针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性上有所不同。1.相似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目的语文课堂的“人文性”目的要求“语文教学能够熏陶感染学生的思想感情和人格情操。”“工具性”目的则是要求“语文教学着眼于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要求语文课程具有实用功能和实践功能。”普希金在对《红领巾》评议会上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分析文章主题思想,讲解写作方法,“注重语文课文中语言和文学的因素”,而不是一味地进行过去陈旧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语文课的语言因素”预示着语文教学需要着眼于培养学生对于语言的运用能力。“文学因素”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领悟教材中的情感和思想,这些要求就初步显示出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目的。虽然“红领巾”教学法所面对的社会现状仍是以成绩为衡量标准的教育为主要评判依据,但已经初步凸显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的特质。“茶馆式”教学从内容理解的角度来加以考虑和设计,目的设定首先是定位在“读懂、理解、领会”上,其次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上,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作品的技能和熟练技巧,其教学效果不仅是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而且也要学会并掌握对语言的运用,不仅符合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的要求,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语体文学作品,更能透过文学作品,感知、体味、领悟,获得审美愉悦和精神满足。2.不同的全面发展性目的全面发展指人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和谐发展。虽然“红领巾”教学法在提出之初中有素质教育的特质在内,如以实验、实践等方式辅助教学,其大部分的授课依旧局限于课堂以教师主导的讲解。甚至在之后的发展沿袭中,更趋向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帮助学生过度解读文本本身,虽然有助于学生理解并学习到文章的主旨思想,也着重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但这不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该教学法的目的只是对学生德行、智力上的培育,忽略了体美劳的发展。“茶馆式”教学法在一个相对宽松自由的氛围中进行,在提出之初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质量,更关注与学生能否得到更多方面的发展,这是其全面发展性目的。该教学法的采取使得学生不仅课堂之内活动多,而且在课堂之外也有动手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发展智力。学生在“议”这一环节中,相互切磋,思想碰撞,更能开阔其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可以说“茶馆式”教学法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均有涉及和要求,其倡导学生全面且和谐地发展,(三)教学原则比较教学原则是根据教学目的、遵循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反映了教学活动本质性特点和内在规律性认识,是指导教学工作有效进行的指导性原理和行为准则。“红领巾”教学法和“茶馆式”教学法两者之间既有共同的教学原则,也有不同的教学原则。共同的教学原则“红领巾”教学法和“茶馆式”教学法都具备的三个原则是启发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巩固性原则。“红领巾”教学法所提倡运用的谈话法和“茶馆式”教学法中的关键程序“议”均在不同程度上激发起了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均符合启发性原则所提倡的教师要调动学习主体即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提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原则。“红领巾”教学法中运用图片等直观性因素辅助教学,“茶馆式”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等多种教学手段便是运用多种感官相结合的形式来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力,提升教学效果,两者都具有直观性原则即充分利用学生多种感官来直观感受掌握知识。“红领巾”教学法的训练主要是狭义上训练,即以作业和作业讲评的形式进行。而“茶馆式”教学的“练”是广义上的训练,做习题、口头回答、书面练习、开卷小结和实验等都包括在“练”之中,并严格要求学生按期、按量、按质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两者的教学方式均依据了巩固性原则。2.不同的教学原则比较“红领巾”教学法有“茶馆式”教学法所缺失的系统性原则,但“茶馆式”教学法比“红领巾”教学法增加了因材施教原则,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量力性原则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虽然两种教学法均具备系统性原则即教师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和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定进行教学,但其侧重点不同,“红领巾”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教师是严格按照自身所理解的知识的内在逻辑去设计教学,比较忽略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而“茶馆式”教学法则是从学生的角度来进行教学设计,在立足于学生现有水平的基础上,能够再开发出他们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该教学法依据了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红领巾”教学法一般采取班级授课制的方式,兼顾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很少能详细地关注到每个个体的情况。而“茶馆式”教学法通常采取分组方式来进行,相对来说更能关注到学生个体的学习情况,因此,后者更具备因材施教原则。“红领巾”教学法基本只专注于学生对于教材的学习,而“茶馆式”教学法随着时代的进步,进一步拓展成后“茶馆式”教学法,更加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更体现把教书和育人相结合的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茶馆式”教学是一种符合量力性原则的教学法,量力性原则是指教学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使他们能够接受,但是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由教师帮助,学生自己学习的“茶馆式”教学法,遵循了学生认知和学习规律,尽可能暴露学生的潜意识。这正是出于“最近发展区”质量的考虑,“茶馆式”教学把“议”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其作用正是提高了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质量。“茶馆式”教学法的教学目标之一便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上,“红领巾”教学法有所欠缺。三、教学实践比较教学法不仅需要教学理念作为指导理论,同时更需要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作为理论依据,因此教学法的教学实践显得格外重要。在经过不断的探索研究之后,“红领巾”教学法和“茶馆式”教学均建立起了自己的操作体系,包括教学方式、教学策略、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这三个方面,既可适用于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也可适用于在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一)教学组织形式的运用比较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其是课堂教学研究中的关键因素。“红领巾”教学法和“茶馆式”教学法在教学组织形式上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1.相似的教师授课形式和学生学习的认知方式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大教学论》中提出了班级授课制的教师授课形式,即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进行教学的制度。“红领巾”教学法和“茶馆式”教学法的教师授课形式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基本都是班级授课形式。我国由于受教育人口比较密集,因此,义务教育阶段采取班级授课制是比较高效的教师授课形式,这是由我国的国情所决定的。在学生学习的认知方式上,两种教学法都不拘泥于书本知识而是都强调实践的重要性。“红领巾”教学法倡导将参观、实验等实践活动辅助教学。“茶馆式”教学强调“书中学”和“做中学”并举。2.不同的学生学习的组织形式由于“红领巾”教学法在教学方式上并没有非常大的创新,其所运用的课堂大多也大多采取班级授课制,因此,学生的学习方式仍然是以接受学习的形式进行,这也是学生学习最主要的形式。学生并没有太多的机会进行自主学习,多是教师为主导的直接教学形式。“茶馆式”教学法所提倡的学生学习的组织形式是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这两种形式。独立学习,是在教师稍加甚至是不提供帮助的情况下,学生按照自己的计划进行学习,完成教师规定的学习任务。合作学习,是学生群体为了完成教师规定的学习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教师需要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导向,以学生学习为逻辑结构进行授课,根据“学生先学,引导暴露,共同解难”三个环节来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学生便可以遵循教师所给出的明确的学习方向,采取自主学习或者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进行学习。(二)教学策略的采取比较教学策略指教师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为有效达到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程序计划或教学实施措施。在教学中,由于教学目标、课题特点以及所持学习理论取向不同,教师会以不同方式来组织教学的程序结构,并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媒体以及环境来实现这一程序。“红领巾”教学法和“茶馆式”教学法具有相似的结构化策略,但形式型策略则不同。1.相似的结构化策略结构化策略是内容型策略的一种,它强调知识结构,主张抓住知识的主干部分,构建简明的知识体系。不管是“红领巾”教学法还是“茶馆式”教学法,它们在教学实践的运用中试图帮助学生搭建知识框架,构建简单明了知识体系,力求能够让学生清晰的把握大体的知识结构,再由此辐射出细小的知识点。不仅将目前所学内容构造出知识体系,而且也要将过去所学知识、目前所学知识及未来所学知识共同构建知识的框架体系。2.不同的形式型策略形式型策略是以教学组织形式为中心的策略。英国教育技术学家波西瓦尔提出两种基本策略以教师为为中心的策略和以学生为中心的策略。“红领巾”教学法采取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在授课实践中,教师向学生出示本课的教学目标,然后按着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开始进行教学内容的教授,在整节课的课程设置中,教学材料、教学环节、教学进度和师生互动等等都是由教师来进行设置和控制。教师虽然是以启发性的谈话法为主去进行教学,但是教师在其中依旧具有较强的主导性。教师的问题设置大多是寻找对应课文内容型的提问,让学生进行内容性的填空回答,没有给予学生太多的逻辑性思维能力的锻炼机会,不利于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茶馆式”教学法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茶馆式”教学提出“学生会的,老师不教”和“教是为了不教”。“学生会的,老师不教”是指基础性的诗词读音等,学生依靠自己的能力以及辅助材料可以自学的内容,不必再花费时间去教学,这需要依靠学生的预习和自学能力。其次,学生对于教材的第一次理解感悟是学生自己所处的认知水平和感悟水平所决定的,基础性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更深一层的理解,而不是完全教师注入式的强行“移情”。那么教师教什么?教师在课堂上需要教授的是学生如何自我构建知识逻辑体系、如何进行自我评价、如何自我攫取教材的思想价值,审美价值等,以便能在今后的学习中举一反三。(三)教学模式的应用比较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是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红领巾”教学法和“茶馆式”教学法所具备的教学模式并不相同。“红领巾”教学法所具备的教学模式是传递——接受式,它是以传授系统知识、培养基本技能为目标,使学生能够快速地掌握更多的有效信息。该模式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教师的权威性。“红领巾”教学法的基本程序与传递——接受式的教学模式相吻合。一,导入并解析题目,介绍作者及课文所描写的时代背景,二,教师范读,学生跟读,讲解生字词,解答疑难问题,三,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段落大意,四,重点难点着重讲解,五,总结主题思想,六,概括写作特点。这仍然是现今诸多语文课堂的常见教学程序。不可否认,以上的教学环节能够让学生清晰地把握课文的层次,对于课文的主旨思想和写作特色有很好的掌握,也十分有利于学生的应试。但该教学模式的弊端也显而易见一,不适用于教材所有的课文篇目;二,会使得课堂以教师的主导性占较大比例,学生的自我思考和学习时间没有得到充分给与。而“茶馆式”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是自学——指导式,该模式的理论依据源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辩证统一的教学观、“独立性与依赖性相统一”的心理发展观和“学会学习”的学习观。该模式的核心是要求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校长段力佩提出的“茶馆式”教学法提倡课堂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场所而不是老师一味教授的场所,要变“授”为“学”,总结出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地位的“读读、议议、练练、讲讲”的“茶馆式”教学法,也称“八字”教学法。“读读”,是指教师引导学生自己阅读理解课文,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议议”,提倡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议论交流,主动探讨问题,在相互交流中逐步了解教材的内容;“练练”,不仅是课后作业的练习,同时也要求学生自己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讲讲”,是教师解答同学们遇到的疑难问题,并将课文所涉及的重难点再次进行点拨解惑。最后进行总结,使得学生能够将所学内容基本做到当堂理解、消化和巩固。在“茶馆式”教学法的四个环节中,“读”是基础,“议”是关键,“练”是应用,“讲”应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而不成为主要环节。该四个环节不是机械的程式,不能生搬硬套,而是依据班级、学科、学情的不同有所区别,教师灵活运用它们。四、教学成效比较“红领巾”教学法和“茶馆式”教学法都是建国以来对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以及在社会上拥有巨大影响力的教学法。普希金将苏联先进的教育理念带到中国,对当时呆板固话的课堂教学产生了剧烈的冲击;段力佩校长的茶馆式教学进一步将课堂的中心地位还给学生。两种教学法的提出都对当时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更是对中国整个社会的教育教学观念的革新做出了巨大贡献。(一)学情成效比较对学生而言,两种教学法在课堂的运用都对于当时处于陈旧的教学法中的学生对课堂重新焕发了兴趣,对学习重新产生了主动性和积极性。但是,由于两种教学法所产生的时代背景的不同,其对于学生产生的效果也具有其局限性。1.相似的积极性效果在“红领巾”教学法提出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处于绝对的中心和主导地位。“红领巾”教学法的出现改变了“先生讲,学生听”的课堂教学模式,师生之间有交流,有对话,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幅度提升。“茶馆式”教学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学的目的要求,使学生的活动达到最高度。它要求将教师与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在宽松随意的环境中进行师生交流,形成一种独特的话语场,达到既减轻学生负担,又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这是在“素质教育”概念提出前具有前瞻性的先进理念。2.不同的学习质量成效“红领巾”教学法带有很强的预设性,教法以教为主、主题先行,学生只能循着教师预先设计好的思路,这样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语文教学的秩序,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也正因如此,学生的拓展性想法无法得到充分满足,相较于“茶馆式”教学法而言有较大的思想局限性,虽然学习的质量和效果在成绩标准上相差不多,但在思维能力、师生关系、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感方面明显弱于“茶馆式”教学。“茶馆式”教学由段力佩校长提出后,最先运用由于上海市育才中学,实践证明,育才中学的学生在学业质量获得全面提高,成绩标准、高层次思维能力,学习动机、对学校的认同感,师生关系等方面明显高于同等学校的学生,学习压力比同等院校的学生也更少。由于鼓励在课堂上的积极探讨,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强烈,打破其思想局限性,思维逻辑能力能得到显著提高。(二)对教师教学的成效比较“红领巾”教学法和“茶馆式”教学法的提出都是教学法改革的一次革新,对于教师教学的改变有重要的影响,不仅让教师提高了对教学理念的认识,还改变了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1.积极效果比较“红领巾”教学法和“茶馆式”教学法都改变了语文课堂的教育方法,提高了教学效能,使得教学走向“轻负担、高质量”,同时也提高了课程领导力,让教师从不认同到认同再到自觉。“红领巾”教学法是教学方法改革的一项伟大突破,在其提出之前,以《红领巾》一课为例,教师准备长达四五个小时的个人讲解,学生既感觉课堂枯燥无味,也无法吸收如此复杂庞大的知识量。而“红领巾”教学法的提出能够让教师对于教学时间和学生活动时间进行合理有效的安排,比较彻底地改变了由文言文教学沿袭而来的逐字逐句串讲法,在改革教学方法的同时也建立了现代文教学的基本步骤,这种方法不仅使得语文教学回到语文本身而不是落在空洞的政治解读上,而且对普通教师特别是经验较少的教师掌握常规的语文教学,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普希金《红领巾》课后评议会上所提出的诸多建议,在今天的课堂教学看来,仍具有积极的指导性价值。如将“文学分析”的教学方式引入语文课堂教学中,摒弃“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法,灵活机动地引入谈话法、提问法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同时指出应当多利用黑板的作用,如文字、图画等帮助学生记忆学习内容。“茶馆式”教学法对与教师教学的积极影响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改变课堂教学逻辑结构。传统的备课教师一般以普遍所认可的学科体系为线索来设计展开教学活动,而“茶馆式”教学也法则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以学生认知水准和逻辑思维水平为线索来设计教学内容,把课堂的学习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体系的建构。第二,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和多样化,有“读、议、听、练、做”等多种环节可供选择来开展教学,使得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加高昂。第三,倡导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进行授课。语文课堂不仅仅局限于书本和黑板,由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科技的逐渐发展,语文课堂逐渐隐入新型的教学辅助设备,更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而且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2.消极影响比较由“红领巾教学法”引发的学习浪潮,也对语文教学的发展产生了一些不利的影响。虽然“红领巾”教学法是将苏联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经验以及我国的实际教育现实相结合的教学法,但自身对苏联缺乏历史考察,同时对我国自身的实际情况不甚了解,在后来的盲目推行中导致教学模式生搬硬套,机械模仿,教学严重脱离实际,出现公式化课堂讲解的形式主义倾向以及“谈话法”“分析法”的滥用。“茶馆式”教学法是七十年代末提出的教学法,在现今的教学实践中仍具有指导性的教学参考价值。由于其是以学生的思路为主导,教师为辅助的课堂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具有较大的弹性空间,因此,“茶馆式”教学法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暂时还未显现。(三)社会功效比较两种教学法都是建国后在教育界、社会上具有极大影响力的教学法改革和探索,他们对于整个社会教育教学理念的革新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两种教学法身处的时代背景给它们带来的自身局限性使得它们在后续的沿用中产生了不同社会功效。1.相似的即时性社会功效“红领巾”教学法和“茶馆式”教学法在提出之时都风靡了整个中国教育界,对于当时还处在固化模式下的教学理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红领巾”教学法被普希金提出之后,立刻被当时的语文课堂教学所吸收运用,打破了当时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使得师生互动加强,课堂气氛活跃,整个教育界都对该教学法大肆提倡,“红领巾”教学法从语文课堂也逐渐延伸至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之中。“茶馆式”教学是段力佩校长对于七十年代以前的教学法的又一次革新,“文革”后的教育界“满目苍夷”,“茶馆式”教学法让教育界看到了师生甚至是整个社会都看到了新的希望,整个教育界在“茶馆式”教学法的指导下,师生思想自由碰撞,倡导自由的教育逐渐崛起。2.不同的延续性社会功效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性质、教育体制以及教育内容的取舍。“红领巾”教学法的提出时期是新中国改革建立之时,“中国自古以来便有文以载道的传统,统治阶级急需把新政权的思想通过文学、教育等形式变为全体中国人的集体无意识,”从而巩固统治。因此,语文教育的内容、形式都需要服从新中国的国家意识形态。“红领巾”教学法在这样的背景下,其固定模式最终会回归国家意识形态上,不再是纯粹的对于语文课堂的阅读、鉴赏、运用,被国家意识形态所渗透的语文课堂逐渐违背了普希金的初衷。“茶馆式”教学法的提出在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语文教学变得更加自由,不再需要“上纲上线”,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由思考、自由领会、自由交流。该教学法的提出是顺势而为,在此之后,随着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论的不断涌入国内,段力佩校长在吸收借鉴的基础上,再次提出后“茶馆式”教学来符合教师更好地教学、学生更好地学习的需要。“红领巾”教学法在时间中劣势不断显现,因而不断地衰落,而“茶馆式”教学法则是符合了现阶段学生思想自由的学情现状,顺势发展,两者的历史评价为何不同由此可知。五、结语“红领巾”教学法和“茶馆式”教学法在教学理念、教学实践和教学成效三个方面有诸多相似之处以及不同之处,但这两种教学法都是建国以来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教学法,“红领巾”教学法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以教学方法为内容的改革,也是课堂教学第一次大改革。“茶馆式”教学法是文革后教育界“百废待兴”之时的一次重大突破。两者都对语文教学法的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直到现在依旧还被广泛运用于语文课堂的教学中,甚至将其发展到其他各科的教学实践中,两者均是中国教学变革中的里程碑,彰显着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本篇通过对这两种教学法的详细比较,能更加揭示它们的优劣之处,有助于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灵活地采取贴合教材内容、符合学生学情的教学法来进行授课,为教师的选择提供浅见。参考文献一、专著[1]倪文锦、谢锡金:《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版。[2]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后“茶馆式”教学的实践指导》,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年1月版。[3]王尚文、吴克强:《中学语文教学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10月版。[4]叶苍岑:《中学语文教学通论》,北京教育出版社1984年11月版。[5]朱绍禹:《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4月版。二、期刊论文[1]邵雪梅:《后茶馆式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文学教育(中)》2012年第5期。[2]王倩:《走出“红领巾”教学法的迷思》,《晋中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3]张伟忠:《“红领巾”教学法和文学教育》,《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6年第7期。[4]郑妮:《“红领巾”教学法SWOT分析后的启示》,《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4年第8期。[5]张人利:《后“茶馆式”教学的教学手段——后“茶馆式”教学的发展研究(三)》,《现代教学》2014年第9期。[6]张人利:《后“茶馆式”教学的教学策略——后“茶馆式”教学的发展研究(四)》,《现代教学》2014年第17期。[7]章以钊:《有领导的“茶馆式”教学随感》,《语文教学通讯》1983年第7期。三、学位论文[1]陈玉芳:《改革开放后上海中小学教育家办学个案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5年。[2]李元:《段力佩教育思想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8年。[3]张培:《后“茶馆式”教学在高中语文中的应用》,贵州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8年。致 谢从二零一五到二零一九,我的大学生涯至此画上了句号,总结我这四年生活,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无功无过”,既没有出彩的瞬间,也没有做错什么的时候,平平淡淡中,四年就在手指间溜走了。要说有什么可以对这四年进行一个总结,毕业论文的致谢部分给了我发挥的余地。很久之前就从学长学姐那边对毕业论文有所耳闻,有的说只花费几天就写好了,有的毕业论文则是被重复打磨。就我而言,我的毕业论文是被“逼”出来的。我的性格有点懒,做事情喜欢拖延到最后熬夜赶工,毕业论文也是如此,每次都是我的老师在群里开始催促要交稿了,我才会匆匆赶稿。因此,在这段过程中,我尤其要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唐扣兰老师,是她一直不厌其烦地鞭策着我,我才能及时完成毕业论文中的各项进程。唐老师的专业方向是外国文学,但是在我写的有关教育学的论文中,也非常仔细地阅读,指出我很多的问题和错误,给了我非常宝贵的意见。在此,我向唐老师还有其他指导过我的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我也要感谢本论文所引用的专著的各位学者,如果没有这些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启发和帮助,我也无法完成本篇论文的最终写作。在此,也对他们表示由衷的敬意和钦佩。大学四年,我除了知识的收获,也有非常珍贵的友情的收获。我结实了来自各个地方的朋友,我们一起度过了非常愉快的四年,尽管中间有吵闹和分歧,但是我们之间依旧维系着纯粹的纽带,我也非常感谢他们四年的陪伴。总之,感谢父母,感谢朋友,感谢老师,感谢我的母校——的栽培,感谢命运,感谢所有的一切,因为这些点点滴滴都构成了我难以忘怀的大学生活。
Key Words:"Red scarf" teaching method;"Tea House" teaching method;teaching idea;teaching practice;teaching effect目 录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sf/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