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文化视角下苏北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研究以汪子头村为例(附件)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大量青壮年劳动人口流出,农村空巢老人的数量急剧增长,养老问题日益凸显。农村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现状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物质生活匮乏,收入仅供日常开销;健康状况不理想,多数老人身患疾病;精神方面缺乏慰藉,子女联系较少且没有很好的休闲方式。面对生活多个方面存在问题的农村空巢老人,本文从孝文化的视角出发,采用深度访谈的方法对汪子头村的农村空巢老人进行访谈,了解老人养老现状,探寻解决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途径,让老年人能够安享晚年。关键词 孝文化,农村空巢老人,养老
目 录
1 引言1
2 相关概念界定 1
2.1 孝文化2
2.2 空巢老人2
3 当前汪子头村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现状2
3.1 物质生活缺乏3
3.2 精神慰藉匮乏3
3.3 身体功能下降4
3.4 生活照料缺位5
4 孝文化视角下农村空巢老人问题形成原因的分析6
4.1 孝道观念的淡漠6
4.2 父权的衰落7
4.3 家庭结构的小型化8
4.4 孝道约束力的下降8
5 孝文化视角下解决农村空巢养老问题的路径8
5.1 加强孝文化的宣传,形成养老敬老的氛围9
5.2 完善村规民约,规导孝文化的发展9
5.3 因地制宜,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并举10
5.4 加强孝道教育,促进家风建设10
结论12
致谢13
参考文献14
附件A15
附件B16 1 引言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城镇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地区的青壮年人口为了更好的生活条件,纷纷涌入城镇打工,并逐渐定居下来,导致大量农村人口的外流。江苏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2016年,全省城镇人口由4990.1万人增加到5416.7万人,新增城镇人口426.6万人,平均每年增加106.7万人;城镇化率则由63.0%提高到67.7%,平均每年提高1.2个百分点。与2016年末相比,城镇人口增加104.3万人,城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镇人口比重上升1.04个百分点。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城市空巢老人的比例为49.7%,而农村空巢老人的比例为38.3%。预计到2030年空巢老人家庭比例将达到90%,对于这一部分正在逐渐增多的群体的养老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1]。农村空巢老人是人口老龄化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这一群体的养老问题将会非常突出。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显示,中国流动人口总量在20102014年间持续增长,由2010年的2.21亿人增长至2014年的2.53亿人,自2015年流动人口总量开始下降,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总量为2.44亿人。流动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也同样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2017年流动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17.55%,流动方向以农村流向城镇,落后地区流向发达地区为主,农村劳动力外流现象严重,外出农民工总数已经达到1.72亿[2]。
汪子头村是赣榆区黑林镇下属的一个村落,位于连云港市西北部,与山东省相连,气候温和,风景秀丽,地形多以平原,丘陵为主。汪子头村现有四个村民小组,432户,约1142人。该村现有耕地约1320亩,农作物以花生、大豆、小麦为主,农民人均收入约3600元。截止到2016年,全村总人口1142人,60周岁及以上老人352人,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约30.8%,相关数据显示,汪子头村近年来青壮年劳动人口流失严重,空巢老人的数量逐年增多,空巢老人占老年人口比重约67%。近年来随着农村扶贫政策的支持,当地村民开始发展大型养猪场、蔬菜种植场等产业,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本文通过对汪子头村村空巢老人养老状况的考察,了解他们的养老现状,并提出相关建议与策略。
2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 孝文化
孝文化源自于孝,它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孝文化概念及内涵的研究,国内学者研究颇多。肖波(2012)指出:“孝是中国文化的原发性、综合性的文化概念。”[3]肖群忠(2002)在书中对孝文化概念作出总结,“中国孝文化”是指中国文化与中国人的孝意识、孝行为的内容与方式,及其历史性过程,政治性归结和广泛的社会性延伸的总和[4]。总的来说,孝文化包含了与孝相关的社会性延伸的所有内容。对于中国人来说,孝是深深的扎根于人们内心深处,在血缘关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道德规范。在一定程度上讲,传统社会就是在孝道的基础上发展建立起来的社会。当然孝文化内涵非常丰富繁杂,它曾是传统社会的主流文化,但是发展到现代其虽然存在有价值的内容,也存在与现代文明所不相适应,甚至会起到反作用的内容。本文在探讨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发现孝文化的价值以及在该问题上的特殊作用。
2.2 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一般是指子女离家后独立居住的中老年人,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已经导致越来越多的老人成为了空巢老人。“空巢”的概念来源于西方文化,子女长大成人后离开家庭生活,剩下他们父母这一代人独立生活,这样的家庭被称为“空巢家庭”,老人被称为“空巢老人”[5]。 国内学者对于空巢家庭和空巢老人的研究始于1990年代,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发展,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留在家中,这部分留在家里的老人就称之为空巢老人[6]。
农村空巢老人,一般指生活在农村,不和子女同住的老人。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人口大量流失,各种社会问题随之出现。和留守妇女以及留守儿童一样,农村空巢老人的数量同样非常惊人,城乡发展不平衡以及人口老龄化现象加深是造成这个这个群体人口数量不断增长的主要原因。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比较凄凉,本该是享受子女照顾他们的时间段,他们依然承担着沉重的家务,一些老人还要承担照顾孙子孙女的义务。在当前的经济社会中,中国农村的老人普遍缺乏幸福感,有孙子孙女需要照顾的老人,虽然负担很大,但是能填补一部分感情上的空缺,那些没有孙子孙女在身边的老人则一点心理慰藉都没有。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shehuixue/23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