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除草剂敌散克的剂型研究

生物除草剂敌散克的剂型研究[20200614171939]
摘要:
马唐属杂草是秋熟作物田恶性杂草,利用从马唐罹病植株上分离得到画眉草弯孢霉(curvularia eragrostidis J. A. Meyer)菌株QZ-2000研发的生物除草剂——敌散克(Disancu)可以防除该类杂草,但是,其剂型直接影响到除草效果。
本文利用复合凝聚法制备QZ-2000分生孢子的微囊剂剂型,确定了助剂添加—搅拌—酸化—冷冻干燥工艺流程,筛选出水油质量比为1:1.67,明胶、阿拉伯树胶浓度为2%,卵磷脂浓度为油质量的10%的助剂配比。微囊剂的孢子萌发率、致病率测定也表明其有利于保持较强致病力。结果表明,在离体叶片实验中,孢子浓度为6×105个/ml及以上时,致病率达93%以上。小杯实验中,孢子浓度为1×106个/ml时孢子对马唐的株防效达到了82.3%。
该微囊剂可以提高药效,提高生物除草剂的稳定性,并延长货架期。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关键字:马唐;生物除草剂;菌株QZ-2000;敌散克;微囊剂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言 2
1 材料与方法 3
1.1 供试材料、试剂与仪器 3
1.2 仪器 3
1.3 分生孢子粉的获取 3
1.4 复合凝聚法制作微囊剂的操作步骤 3
1.5 复合凝聚法制备QZ-2000微囊剂的条件的研究 4
1.6 微囊剂包封率的测定及粒径测量方法 4
1.7 孢子萌发率的检测 4
1.8 孢子致病力的检测 4
1.8.1 离体叶片浸渍法 4
1.8.2 小杯实验 5
1.9 数据统计与分析 5
2 结果与分析 5
2.1 复合凝聚法制备QZ-2000微囊剂的条件的研究 5
2.1.1 逆乳剂中水和油质量比对剂型理化性能及包封率的影响 5
2.1.2 卵磷脂含量对剂型理化性能极其包封率的影响 5
2.1.3 囊壁材料的含量对剂型理化性能极其包封率的影响 6
2.2 微囊剂萌发率的测定 6
2.3 QZ-2000微囊剂致病力的测定 7
2.3.1 离体叶片实验 7
2.3.2 小杯实验 8
3 讨论 8
3.1 敌散克及其微囊剂型的应用优势 8
3.2 进一步的研究与评估 9
3.3 展望 9
致谢: 10
参考文献: 10
生物除草剂敌散克的剂型研究
生物技术102班 谷时雨
引言
目前,全世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界大约分布有30000种的杂草[10],草害是导致作物减产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每年导致全球农业950亿美元损失。而人们仍然主要通过施用化学除草剂的方法来防控杂草,大量施用的化学除草剂残留于土壤,导致残毒药害。且至今全球已发现188种杂草的324个生物型对19类化学除草剂产生了抗药性,使得化学除草剂的施用量不断递增,反复使用化学除草剂造成耐药杂草种群不断上升[11]。因此市场强烈需求研制开发低毒、高效的新型商品化除草剂[12],包括开发生物除草剂对杂草进行生物防治以减少化学除草剂的药害。
杂草的生物防治投资少、收益大且不污染环境,具有很好的前景和应用价值[13]。实践上利用生物防除杂草已有约200年的历史[12]。生物除草剂的研究是杂草生物防除方面最活跃的领域,它是在人们控制下施用杀灭杂草的人工培养繁殖的大剂量生物制剂[15]。其中,利用真菌的植物病原菌能够有效地控制杂草[17]。自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全世界已经成功开发的生物除草剂产品有20余个品种,其中有8个是以真菌及其代谢物质为主要基础的[16]。
马唐属杂草是秋熟作物田恶性杂草[21], 利用从马唐罹病植株上分离得到画眉草弯孢霉(curvularia eragrostidis J. A. Meyer)菌株QZ-2000研发的生物除草剂——敌散克(Disancu)可以防除马唐类杂草。考虑到贮藏、运输、喷洒及到田间后需要快速释放,参照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对敌散克剂型的研究主要围绕油包水的水乳剂(W-O-W)进行。但是,其剂型直接影响到除草效果。人们尝试过不同方法改善生物除草剂的剂型,包括粉剂、可湿粉剂、悬浮剂[34]等,但都因其操作繁琐或效果不稳定而存在一定的问题,造成施用的不便。
微囊剂作为一种新型的农药剂型应用于除草剂,不仅可以有效延长分生孢子的货架期,也可以为生物除草剂的产业化开发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微胶囊技术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50年代取得重大成果,90年代以来微胶囊技术的研究取得了更大的进展[34]。通过研究微胶囊技术在生物除草剂中的应用,可为杂草的生物防治探索更为便捷的手段[35]。微囊剂此类的新型除草剂作为化学除草剂的补充,可以预见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市场潜力[37]。
微囊剂是以天然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作为囊壁,通过化学法、物理法或物理化学法将一种活性物质(称为囊心)包裹起来形成一种具有半透性或密封囊膜的微型胶囊[34]。其制备方法主要有界面聚合法、复合凝聚法、锐孔—凝固浴法等[39]。
利用微胶囊技术可以把微生物农药活性物质包覆在囊壁材料中形成微小的囊状制剂,从而起到延长药效、降低农药毒性、降低药物挥发、减少溶剂用量、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和提高药剂选择性等作用。微胶囊剂从外观看,很像水乳剂,也是以水作为基质的非均相体系,活性成分包含在分散的油相之中。它们所不同的是在分散的油粒外层,包覆以高分子聚合物形成的极其微薄的囊膜。此囊膜赋于了该新剂型诸多重要的功能:1、减少了因环境因素(如空气、光、热、雨水和土壤)和其他微生物造成的失效影响,提高了药剂本身的稳定性。2、囊膜可抑制活性成分的挥发性,降低它的接触毒性、吸入毒性和药害,掩蔽其原有的异味。3、引入控制释放的功能,延长农药持效期,提高其利用率,从而减少施药的用量和频率。4、为数种不同性能的农药活性物质的有效复配提供极大的方便,如具杀螨活性的阿维菌素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和杀虫活性的Bt的复配。5、囊膜材料是惰性的,不会改变病原菌的休眠状态。粒状或液体状的防护剂,增效剂都易于加入到微胶囊中,提高农药的药效。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研单位致力于微生物农药、生物农药和生化农药微胶囊[55]的研究开发。如加拿大科学家利用毛豆炭疽病孢子,用复合凝聚法制得的微囊剂,利用微囊剂处理的甘菊在16h和24h时的茎叶鲜重显著高于对照组的(HynesR.K,et al;2004)。美国科学家对苏云金杆菌淀粉微囊剂进行了一系列研究[4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研制出了苏云金杆菌制剂微胶囊原粉。安徽农业大学对白僵菌微囊剂也进行了研究[39]。
本实验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敌散克(Disancu)微囊剂剂型组分配方的探究以及效果的评价,具体为探索微囊剂剂型中各助剂的不同施用比例[39],即助剂明胶、阿拉伯胶、菜籽油、大豆卵磷脂的比例[42],以最佳效果延长生物除草剂微囊剂型的货架期;并通过不同的生物测定方法,包括离体叶片实验和小杯实验,对微囊剂的药效加以验证。该实验的目的旨在于探索开发真菌除草剂敌散克新剂型防除马唐的潜力,对QZ-2000分子孢子微囊剂的生产工艺以及对马唐的致病力进行研究和评估。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试剂与仪器
马唐:25℃光照培养箱培养(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叶龄为四叶期;
1.1.1 包封率
使用血球计数板在10倍镜下数出未被包裹的孢子数。
包封率=100%-未被包裹的孢子数/总孢子数×100%。
1.6.2 粒径
2 叶片上褐点较多或滴孢子液处有较明显的紫褐色病斑
3 叶片上50%面积以上有明显病斑、黄化或滴孢子液处病斑有扩大的趋势
4 叶片75%以上的面积布满病斑,叶片明显褪色或滴孢子液处褐病斑外围叶片黄化、褪色
5 叶片腐烂、布满菌丝或滴孢子液处病斑扩大、叶片开始腐烂
2.2 微囊剂萌发率的测定
微囊剂萌发率的结果如下表4所示。由表可知,制备的微囊剂萌发率为89.42%,与纯孢子粉对照无显著差异。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swgc/smkx/49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