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中的北京文化(附件)【字数:9852】

摘 要老舍是中国近现代文坛的一代宗师,也是北京文化的歌者。老舍作品中的北京文化体现在方方面面,从作品的写作背景即地域空间中的北京,到作品人物形象中各个阶层的北京市民,再到处处表现出的北京的风土人情还有北京话的博大精深,这些都渗透着浓郁的京味。老舍的作品将北京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老舍也展现出对北京文化既热爱又批判的复杂态度。
目 录
前言...............................................1
第一章 老舍作品中的北京空间.......................4
第二章 老舍作品中的北京市民.......................6
第三章 老舍作品中的北京风俗.......................9
第四章 老舍作品中的北京话.........................11
结束语.............................................13
致谢...............................................14
参考文献...........................................15
前言
老舍是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北京人,老舍的作品中处处流露出对北京这个城市的喜爱,老舍的名字也总是与市民题材、北京题材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从老舍的创作历程中可以看到,一开始的《老张的哲学》、《二马》和《赵子曰》等作品以北京的生活和北京人在海外的生活为题材,再到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以及《我这一辈子》和《月牙儿》、《柳家大院》等中短篇小说都以北京的市民生活为题材。老舍将京味小说带入更多人的视野里,他最有特点和艺术成就的作品都与北京这座城市有关,是京味小说发展及推广的重要因素。
京味儿文学是对于北京的文化阐释。“京味儿”是指人所感受到的北京城的文化意味,或是人对于北京城的文化的体验和感受方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式,是一种文学风格现象。许自强和刘颖南曾提出“京味小说”的三个标准:用北京话写北京人、北京事;写出浓郁、具体的北京的风土民俗、人情世态;写出民族、历史、文化传统的积淀在北京人精神、气质、性格上所形成的内在特征。 老舍是京味文学的代表,他在小说和话剧创作上都有很高的成就。在他的作品里,这三个特征体现的淋漓尽致。
萧映在《老舍小说的“京味儿”》一文中提到:“老舍一生中的14部长篇小说(其中12部完整的和2部未完的)中有5部半是以北京为地理背景的,即《老张的哲学》、《四世同堂》、《赵子曰》、《离婚》、《骆驼祥子》和《正红旗下》(未完成)。这5部半小说共计150万字,占老舍全部长篇小说字数的60%;在老舍的中短篇小说中,由于篇幅关系,对地理背景的描写不像长篇小说那么详尽细致,可是一读作品就知道,有不少篇的故事也是发生在北京的。”“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还没有第二个作家像老舍这样笔下有着如此大量的、整体性的北京地域描写。”
付海玉在《浅论老舍作品的市民文化》一文中提到:“市民形象在老舍小说中有着重要地位。啦舍得作品之所以深入人心并走向世界,与他作品中所塑造的那些鲜明的市民形象具有很大的关系。老舍作为北京 一名普通的平民作家,老舍把自己的注意力死死地盯住那些普普通通城市市民的生活。老舍兢兢业业、从容不迫、有滋有味、本本分分地描写底层市民悲欢离合。”
杨朝晖在《老舍和他的北京》一文中写到:“北京人在老舍的笔下,成分极其复杂。如果将这些人物集合起来,那将是一个完整的市民王国:三教九流、五行八作、三姑六婆,从大商人、小商人、高利贷者、作坊主、手工业工人、苦力,到小贩巡警、娼妓、八旗子弟、市民阶层的知识分子,诸种人等,他们吮吸着北京城给予的养分,身体力行地表现着京城风度,不论正面负面人物,都有雨老舍的生花妙笔而栩栩如生。”
萧映在《老舍小说的“京味儿”》一文中还提到:“老舍的小说从最早的《老张的哲学》到最后的《正红旗下》,无一不是风俗小说。在他的小说里风俗已成了情节本身并贯穿始终。其中尤以压卷之作《正红旗下》)最为成熟。《正红旗下》关于风俗的描写,主要是四个典型的时间和场景:出生、洗三、满月和过年。四者之中又以关于婴儿“洗三典礼”的描写最为生动有趣。四者之中又以关于婴儿“洗三”典礼的描写最为生动有趣:白姥姥在炕上盘腿坐好,宽沿的大铜盆里倒上了槐枝艾叶熬成的苦水。参加典礼的老太太、媳妇们都先“添盆”,把一些铜钱放入盆中,并说着吉祥话儿。诸如此类的出色的风情民俗的描写显示了《正红旗下》这部小说独特的民族色彩。像这种传统习俗的描写,不仅在《正红旗下》,而且在老舍的第一部小说中都占有一定的篇幅。它不仅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历史性和地方色彩,而且在反映社会生活面貌、刻画人物形象、烘托环境气氛等方面也起了重要作用。”
杜永芳在《论京味小说与老舍》一文中写到“在驾驭北京语言的技巧上,老舍所达到的那种炉火纯青的地步是众所公认的。老舍的作品得益于丰富的北京市民语言及其对文艺的热爱。在他的作品中大量加工运用了北京市民民俗浅显的口语。”老舍的小说大都是以北京话写北京的,老舍又对其进行了创造性的加工。这种讽刺性的幽默也是老舍作品的一大特色。
由前人对老舍作品的研究中可以看出:老舍作品中的北京文化主要体现在北京的空间文化、北京人、北京话以及北京的风俗四方面。
北京自元代忽必烈建都以来就一直是首都,是一个有着博大胸怀的辉煌古都。北京文化广泛地可划分为帝都文化和多民族文化,更为细致地可分为北京的空间文化、北京市民、北京风俗、以及北京话等。而北京文化的精髓是北京人的精神态度。
正因于此,老北京人当中,有大清国雍正皇帝的后裔,有蒙古王爷的后裔,有正宗的八旗后裔,有八旗蒙军的后裔,有河北、山东、山西等地移民的后裔。作为北京城的主角,北京的事物都是围绕着北京人所展开,北京是北京人生活居住的地方,而北京的风俗、北京的建筑、北京话都是北京人文化观念、心理、态度的一种体现。因此,北京文化归根结底就是北京人的意识。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gbdsxwx/101.html

好棒文